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 國祚永延(大結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祐華元年,元旦。

  朱文奎身著龍袍,第一次登臨奉天殿寶座,威嚴地看著山呼萬歲的群臣,虛抬右手,沉聲道:「眾愛卿平身!」

  待群臣起身,恭賀了去,朱文奎端正坐姿,喊道:「不久之前,朕站在大明英烈碑之下,忍不住追思洪武、建文朝的英烈先輩,是他們用一腔熱血,鑄造了大明江山社稷之基!是他們用錚錚傲骨,締造了如今大明盛世!」

  「朕初掌大寶,御極四海,願與諸愛卿同道,繼承洪武遺志,建文宏圖,以萬民蒼生、斯民小康為本,以江山代代,國祚永延為使命,勵精圖治,將大明王朝推向更繁榮、更富強、更強大、更自豪的新時代!」

  解縉、楊士奇等肅然行禮,高呼道:「吾皇聖明!」

  朱文奎起身,抬手道:「天祐中華,我輩當奮起而為。日月大明,君子當自強不息!新時代有新時代的使命,有新時代的矛盾,有新時代的精彩!現在,就讓朕帶你們,踏上大明新征程!」

  祐華元年,五月。

  朱文奎至國子監,盛庸、符撓等人通過顯微鏡,展示了血液的秘密,第一次以直接觀察的方式,證明了血型的差異。

  輸血救命,正式從地下走上明面,開始了公開化研究。

  郭嘉樂認為,閃電之所以明亮在於將炙熱的熱能轉化為了光能,火把如此,蠟燭也是如此,這些都是通過一定介質,將熱能轉化為光能。

  在這種想法的引導之下,郭嘉樂對電燈的研究進入到了新階段,開始找尋各種可以承載電能,並將電能轉化為光能的材料……

  宋斷斷在研究中發現了聲音由震動產生,並通過錫紙,成功製作了大明第一台留聲機,被朱文奎命人送至台灣。

  祐華元年八月,朱文奎下旨將于謙從山西召回,並在請示朱允炆之後,冊立朱遵錚為太子,命于謙為太子少保。

  武英殿。

  朱文奎背負雙手,看著牆壁上掛著的輿圖,對身後的于謙道:「父皇說過,留白的地方,交給我朕來開疆拓土!袋鼠之地該拿下來了,于少保,這次用南海艦隊如何?」

  ——

  嗚,嗚嗚——

  蒸汽機的氣鳴聲響起,天津港內一艘艘鐵船林立,將一艘寶船護衛在中間。

  鄭和走至朱允炆身旁,道:「太上皇,可以啟程了。」

  朱允炆抬頭看了看桅杆上飄揚的日月旗,淡然一笑:「鄭和啊,你應該留在京師。」

  鄭和微微搖頭:「臣老了,還是跟著太上皇吧。」

  朱允炆哈哈大笑,看向有些蒼老的劉長閣:「你又為何跟來?」

  劉長閣捶了捶胸膛,拍了拍腰間的佩刀:「自然是守護我的帝王。」

  「這樣說可不好。」

  朱允炆擺了擺手,然後說道:「既然要出航了,就將藏在船上的人請出來吧,總躲躲藏藏算什麼事。」

  劉長閣憨笑:「還是瞞不過陛下。」

  「嗯?」

  「是,太上皇。」

  劉長閣不情願地改口。

  船艙口,徐輝祖、李堅、段雲、譚淵等人魚貫而出。

  朱允炆看著走過來行禮的徐輝祖等人,搖了搖頭:「你們不應該來啊。」

  徐輝祖坦然道:「太上皇,他們為何而來我不清楚,但我知道,魏國公算是做到頭了,反正在京師也無事,索性陪著太上皇去海上釣魚,過過休閒日子。」

  李堅連連點頭:「我魚竿都備好了。」

  朱允炆看向段雲。

  段雲嘆道:「老了,陌刀揮舞不動了,與其留在京軍里丟人,還不如在太上皇這裡提提魚簍。」

  譚淵是個直腸子:「咱過來,就是想跟著太上皇,沒其他心思。」

  朱允炆起身,走了兩步,回過身看著這群人,笑道:「一朝天子一朝臣,罷了,既然你們想跟我這個老頭子去釣魚,過過清閒日子,那就出海吧。鄭和,揚帆!」

  「揚帆!」

  鄭和聲若洪鐘。

  船帆象徵性地升起,汽鳴聲連成一串,寶船在一群鐵船眾星拱月之下,駛入大海。

  十日後。

  船隊抵達釣魚台島,朱允炆從北面地勢相對平坦的地方登陸,站在釣魚台島的高處,朱允炆下令:「在這一座島上,雕下大明的文字,立下大明的碑,另外告訴東南水師,此處安排駐軍,永久駐軍!」

  李堅有些不理解:「太上皇,這裡算不得什麼戰略要地,也無常住民……」

  朱允炆擺了擺手,肅然道:「駐軍並非一定是戰略要地,而是要告訴世人,包括後世人,釣魚台這裡歸屬大明,無可爭議,誰都別想覬覦!」

  李堅點了點頭,記錄下來。

  登船。

  鄭和詢問:「我們下一站去哪裡?」

  朱允炆看向茫茫大海,笑道:「哪裡?自然是台灣島,朕在那裡的行宮修好多年,也該去住一住了。有生之年,不踏上那一片土地,朕心不安……」

  「轉舵,朝著台北行宮前進!」

  「要不,先去基隆釣個魚?」

  「朝著基隆前進!」

  朱允炆終於踏上了台灣這一片土地,牽著馬恩慧的手,看著茫茫大海,輕聲道:「這就是朕魂牽夢縈的地方。」

  馬恩慧不理解朱允炆,台灣以前叫小琉球島,被大明占領有些年了,不知朱允炆為何對這裡如此惦記。

  朱允炆坐在沙灘上,享受著暖風,聽著海浪的聲音,輕聲道:「它在朕心中,就是一個調皮離家出走的孩子。當爹的不打一頓,它不會回家……不過話說回來,它不曾離開過……」

  ——

  全書完!

  「當打下「大結局」的時候,驚雪很有一種不舍。

  對待歷史,我心懷虔誠與敬畏,對待先輩,我心懷感激與紀念。

  所以在寫作《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的時候,驚雪儘量尊重歷史,不毫無邏輯地超越時代本身,竭盡全力在歷史的基石之上,雕刻我心中的大明,刻畫我心中的大明夢。

  這本書並不完美,甚至可以說還有不少遺憾。

  因為是第一次涉足歷史題材,哪怕自己是個歷史迷,翻閱過不少歷史典籍,找了不少歷史材料,可依舊有不足,一些稱謂,一些禮儀,一些制度,一些細節,尚不夠好。

  但無論如何,這對於驚雪來說,這本書最彌足珍貴的地方,是你們,每一個陪伴了我兩年多的讀者。

  感激每一位讀者,感激每一筆打賞,感激每一次提議,感激每一個圖紙,感激每一條評論,感激每一天的陪伴、催更。

  願以我筆書大明,寫盡蒼生,千面悲喜。

  願以我心照日月,譜出風物,萬里山河。

  朱允炆的故事結束了,但《大明:寒門輔臣》顧正臣的故事已是開始,鋪開了洪武朝的風風雨雨。願每一位讀者朋友們,可以繼續支持驚雪的新書《大明:寒門輔臣》,讓大明的故事,越走越遠,謝謝你們。」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sto55.com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