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俠與乞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有人說。思兔閱讀520官網www.sto55.com

  這個世道上沒有俠,只有真惡人,和偽善人。

  真惡人並不一定會作惡,他們可能只是惡得不明顯,惡在一些,甚至算不得是惡事的瑣事上。

  但是他們的心裡,卻絕對沒有善念。

  偽善人也並不一定就不會行善,他們甚至會真心實意地去做幾件善事,又或許不只是幾件。

  可世上總沒有絕對的善,人的天性也總免不了醜陋。

  「善人」心下積壓的惡念多了,等那張良善的面具掉下來的時候,藏在其背後的面孔,說不得會比惡人還可怕,還扭曲。

  於是又有人說,這個世道上應當還是有俠的。

  但也分大俠,中俠,和小俠。

  大俠為國為民。

  中俠行俠仗義。

  小俠江湖義氣。

  ······

  對於前者的觀點,王戊一直十分贊同。

  這其中的原因,不只是因為教她這個道理的人,是將她養大的師父。

  更是因為她活了兩世,自然比多數人都要清楚,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的道理。

  每個人都是有私心的,幾乎沒有人可以在自己的私心被觸及的情況下還毫不動搖。

  至少王戊至今沒有見過那樣的人。

  而她又是一個只相信眼見為實的性子。

  所以在王戊看來,只要不算是惡的人,就都是「偽善」的,包括她自己也是。

  畢竟,人啊,皆有好幾張面孔。

  你不能當個真善人,那便只能做個「偽善人」了咯。

  蓋因如此,王戊同樣不相信這個世道上有俠。

  前提是,如果那些大俠,真能像傳聞中所說的那般,大公無私,義薄雲天的話。

  至於後者的觀點,王戊歷來都是嗤之以鼻的。

  因為俠就是俠,到了那種境界的人,就應當既能行俠仗義,又可以為國為民,身上自然也少不了些許江湖義氣。

  這三者不應該用來作為區分俠的方式。

  而俠也不應該有大小之分,否則,俠便不再是俠了。

  其實說到底。

  這些近乎於是執拗的「偏見」,終歸都是因為在王戊的印象里。

  俠這個字的分量,仍然還是有些重的。

  呵,想來也真有趣,她這個根本不相信俠的人,卻意外的在意俠這個字的含義。

  細細回憶起來,上一世的「他」,確實也曾對著書本幻想過一些江湖與俠客的故事。

  其中有風花雪月的柔情,有忠肝義膽的熱血,有懲奸除惡的快意,有拂袖而去的灑脫。

  但是慢慢的,「他」也就在生活的壓力下,一步步地認清了現實。

  一點點地,忘了「他」的大俠夢。

  所幸「俠」的概念,在「他」的記憶里依舊是纖塵不染地,被靜靜地被擱置在那,始終都未曾有過半點改變。

  以至於對此世的「她」來講,於當今這個世上,根本就沒有俠。

  起碼她走遍了大半個當朝河山,也沒有遇到過一個真正的俠客。

  雖說,王戊也不是沒有想過,由自己去當一名真正的大俠,起碼在她剛剛了解到這個世上居然真有武功這種東西的時候,類似的念頭曾在她的腦海里出現過。

  但是隨著她遇見了她師父,並跟著對方跋山涉水,行走四方之後。

  四季一輪輪地過去,見慣了江湖武人,和市井喧嚷的她。

  漸漸的,也就沒再有過這般的想法了。

  因為她自認明白了這江湖背後真正的面目。

  那是一個,同前世幾乎一般無二的人間光景。

  哦,別誤會,這所謂的一般無二,說得並不是這世上的物件兒,而是這世人的活法。

  或許,無論哪個世上的人,最終都是會活出一些苟且吧。

  誰也不比誰高尚,能不要太苟且的活著,便應當知足了。

  我大概,是成不了一個大俠了。

  王戊想。

  因為她的心,早已不夠熾熱。

  因為她終究不再是當年的那個少年了。

  人總是這樣,待到赤子之心蒙了塵,便再難做到什麼初心不負了。

  理所因當的,王戊也就放下了自己重活一世的身段,心安理得地做起了一個江湖浪客。

  畢竟再怎麼說,她也已經是一個在「下九流」里混跡多年的人了。

  身上所帶著的,也大多都是些市井間的駁雜氣息。

  去做一個「風塵中人」,顯然會比去成為一個只存在於畫本中的俠客,來得要適合她的多。

  ······

  既然走在風塵里,那就沒有誰能不染風塵的。

  既然沾染了風塵,那就免不了要被蒙住些心思了。

  ······

  江湖下九流:是為一流巫,二流娼,三流戲子,四流梆。

  五流打狗,六吹手,七偷八盜九賣「糖」。

  與尋常的市井下九流不同的是,娼妓不再是最低賤的職業,船夫與腳夫也未落得個下流之名。

  排在最末的賣「糖」更不是吹糖人的意思,而是用「糖」來拐賣孩童的奸人。

  這種人在江湖人眼中甚至比排名第八的盜墓賊更令人不齒,所以便將他們排到了最後,好叫世人唾棄。

  而王戊的職業呢,則是五流的打狗,也就是乞丐的意思。

  因為是不勞而獲之人,所以被排在了四流的更夫,與六流的吹喪之間。

  不過準確的來說,王戊也不能算是一個真正的乞丐。

  她,只是一個丐幫弟子而已。

  此世之間的丐幫與乞丐,二者雖然在名字上只有一個字的差別。

  但是他們在為人處事,與言談舉止這些個方面,卻通常有著很大的差異。

  至少,這一世的丐幫弟子從不行乞。

  他們只是打扮得有些破爛而已。

  嗯,用客氣點兒的話說,就是有點不修邊幅。

  總之,雖然從外形上來講,丐幫弟子同一般的乞丐確實沒什麼兩樣。

  但是他們終歸是武林中人,與出來討生活的乞人相比,處境自然要好上許多。

  更不必為了生計,去死皮賴臉地向別人求那麼一兩個銅板。

  境遇不同,兩類人之間,當然便有了分別。

  然而不知從何時起。

  江湖中,大部分的乞丐也都開始自稱是丐幫的外門弟子了。

  或許是為了給自己的落魄添分底氣,又或許是看中了丐幫在江湖上的那點薄面。

  反正多個名頭總比沒有名頭要好。

  以至於到了最盛極時,丐幫甚至被江湖人戲謔地給安上了一個江湖第一大幫的名頭。

  是嘛,畢竟放眼望去,能見到的乞丐基本都是個「丐幫弟子」,那可不就是江湖第一大幫了嘛。

  有趣的是,當時的丐幫幫主在聽聞了此事之後倒也沒有生氣。

  反而讓門下的幫眾,出門在外時多多接濟一下那些真有難處的「自家兄弟」。

  再加上丐幫弟子大多率性灑脫,行走江湖不拘一格,身上又沒什麼架子,還同乞人一般穿著邋遢。

  於是慢慢地,丐幫幫眾與各地流落街頭的「外門弟子」們,居然還真就變得親如一家,難分你我了。

  乃至到了現在,多數人都是直接把丐幫弟子與乞丐劃等號的。

  而丐幫的門人們呢,也懶得去解釋什麼。

  反正他們從加入丐幫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不在意所謂的世人眼光和自己的身家名聲了。

  何況他們中的不少人,在加入丐幫之前,本就是個落難街頭的流民。

  所以說他們是遊俠兒也好,說他們是打狗也罷。

  到底無非就是一個稱呼而已,他們尚不想與人多做糾纏。

  自己看誰順眼便於誰來往,這種事,其他人還管不著。

  正所謂:

  一根綠竹肩上架,二兩葫蘆掌中拿。

  三枚銅錢買作酒,四時皆醉任笑話。

  五捆茅草纏足履,六塊破布縫衣褂。

  七葷八素不貪多,九般髒亂莫叫罵。

  生難盡興。

  層樓誤眼非瀟灑。

  吾輩流離。

  蓬篙人,不羨仙只羨人家。

  ————丐幫《九九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