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1章 帶著修真記憶回到現代(30)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581章 帶著修真記憶回到現代(30)

  賣蔬果生鮮甜品飲料的同行,眼睜睜看著夜市街17號從一家小門面的夜市攤,發展到一家三門面的夜市攤,如今還在人流量很大的鬧市區開起了上下兩層、占地三個門面的全天門店,要說不眼紅不嫉妒是不可能的。

  也不是沒有商家動用一些不入流的手段,私底下買通顧客,要麼造一些不利於夜市街17號的謠言,要麼假裝吃了夜市街17號的東西嘔吐、腹瀉、得急性腸胃炎,但錢花了,效果並沒有達到他們的預期。

  夜市街17號的生意始終紅紅火火,那些被買通的人,剛造謠生事,就被其他顧客七嘴八舌地罵了個自閉:

  「既然這麼嫌棄,就別來排隊啊!少你一個我們還能多買一份!」

  「就是就是!既然這麼多意見,那還來幹嘛!」

  「是不是想找老闆要賠償啊?喏,人家白紙黑字的承諾書鑲了鏡框掛在牆上,如果真吃出了問題,一賠萬!趕緊去啊!擱這浪費時間幹什麼!」

  「我從去年開春的小龍蝦吃到現在的滷牛肉,還沒聽說有誰讓老闆賠萬倍的,要是真有這麼一出,我還更放心了,說明店裡的東西是真的好,徐老闆也是真的言出必行!」

  「我看你們這些人是故意的吧!說什麼夜市街17號賣的東西不咋地、全靠營銷什麼地,還說還有人吃了噁心嘔吐拉肚子……嘖!你們不會是想嚇退我們,然後你們好承包是不是?居心太太太叵測了!」

  「……」

  不是!沒有!

  他們真的就是收了錢來造謠的!

  萬萬沒想到,任務沒完成,反而還促使夜市街17號的生意比先前更好了!

  那些花錢買通顧客去造謠生事的幕後商家同樣很鬱悶。

  怎麼這麼油鹽不進啊!

  那他們怎麼辦?眼睜睜看著夜市街17號崛起再崛起,搶占海城的生鮮蔬果市場嗎?

  「還有一個辦法。」他們中有人嘆了口氣,「就是和夜市街17號一樣,價廉物美、童叟無欺、公道經營。」

  「……」

  讓這些賺慣了昧心錢的商家,從此不再偷斤少兩、以次充好,而是老老實實帶著良心做生意,簡直比拿著刀在他們心上割還難受。

  可除此之外有什麼辦法?除非關門轉行。

  今年全球各地的經濟都不景氣,到處聽說哪家企業裁員了、哪家公司破產了、誰誰下崗了、誰誰在領失業金……就算轉行了又能幹什麼?

  倒不如繼續維持著蔬果攤、生鮮店,不就比以前少賺點麼,利潤多少還是有的。

  於是,這些商家被迫調整了經營策略,品質提上去、服務跟上去、秤砣調回去。

  剛開始,看著被挑出來的爛水果、死魚蝦肉痛無比,有人死馬當活馬醫地撥通了徐茵的電話:

  「徐老闆,我是鮮美佳的老吳啊,咳,是這樣的,我們店一直以你家店為榜樣,努力提高生鮮品質,但因為拿到的貨參差不齊,還沒上架就要淘汰不少死魚死蝦還有腐爛變質的瓜果,不知你那飼料廠收不收……」

  徐茵:「……」

  競爭對手找她幫忙這她是真沒想到。

  不過這事兒對她來說沒壞處,飼料廠正愁效益太好了原料緊缺。

  於是一口應允了。

  有了一家,就有第二家、第三家……

  漸漸的,海城大部分生鮮超市、蔬菜店都把挑出來的霉爛變質的蔬菜瓜果、死透了的水產賣給徐茵家的飼料廠,並且還把這事兒列印出來張貼在店裡,宣傳他們和夜市街17號是一模一樣的經營模式,倒是漸漸地又拉回了一批回頭客。

  畢竟,夜市街17號全海城一塌刮子就只有兩家店,每次還得排隊,既然自家門口的超市、菜店賣的蔬果、生鮮品質也不錯,雖然比不上夜市街17號,但跟以前比確實好很多了,服務方面也改進了,斤兩上也沒見短缺,那他們不介意在這兒買點,等有空了再去夜市街17號排隊吧。

  其他沒想好要不要學夜市街17號的商家,一看這麼多同行倒戈,並且成效還不錯,利潤是薄了,但口碑打出去以後,附近居民又都回來買菜了,薄利多銷之下,生意居然還不錯,畢竟海城的人口擺在那裡,於是更多的生鮮超市、蔬果店有樣學樣,忍著肉痛參照起了夜市街17號的經營模式。

  徐茵知道後:「……」

  她這算不算間接整頓了海城的蔬果生鮮市場?不曉得天道會不會分點功德值給她?

  算了,與其靠分別人的功德值,還是自個多努力吧!

  不管怎麼說,海城各家生鮮蔬果店的品控確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這些商家發現跟風確實能賺到錢,一個個都學乖了,不但學夜市街17號的經營模式,還學它的經營內容——助力滯銷農產品,愣是把滯銷農產品捲成了暢銷品。

  如今,各大超市的蔬果生鮮區,最受歡迎的成了以前容易被忽略的國產貨,倒是那些進口產品,因為售價太高,或是性價比過低,漸漸的沒人捧場了。

  國產的不僅便宜,品質還比進口的好,就譬如水果,進口水果很多受原包裝局限,沒法像國產水果一樣在上架前篩選,顧客買回家拆開包裝,才知道品質,運氣不好也會遇到爛的或是乾癟沒水分的。

  國產水果以前質量參差不齊,現在沒這個擔心了,上架前一律經過嚴格篩選,個個都是品質果,久而久之,大家都傾向於買國產水果了。

  除非是國內沒有的,大家會買點進口的嘗嘗。

  其他產品也一樣。

  這個現象以海城為中心,逐漸往其他省市輻射。

  進口的蔬果生鮮,在華國的銷售量第一次出現大滑坡。

  那些個出口大國起初沒在意,但隨著這個數據每個月都在下跌,頓時坐不住了:到底發生什麼事了?

  派人一打聽,說是華國內銷額在遞增。

  再打聽,是被一家名為「夜市街17號」的店鋪帶起來的,這家店憑一己之力把滯銷的農產品帶成了暢銷品,如今還和其他商家聯手把全國各地的農產品捲成了暢銷品,導致進口量與日俱減。

  出口大國:「……」

  怎麼辦?難道他們也要跟著卷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