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章 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990章 順

  江遠點齊人馬,再帶上了崔啟山等人,一起前往建門院秘密勘察。

  正廣局的刑警人才是不缺的,嚴格來說,崔啟山這種都不能算是人才。短板太矬了。

  江遠主要是還是跟崔啟山熟悉,再者,崔啟山是有掘屍的特技的,在這種無頭案里,發生任何的異常都是好事。

  崔啟山更是重視異常。開玩笑,江遠為了救他的人,把人家一個上市公司都給端掉了——當然,其實在「幫忙」這件事上,是沒有這個必要的——但這份心意,崔啟山是不得不領受了。

  眾人都是各自做好了準備,等開車的時候,車隊竟有20多輛車。

  崔啟山恨不得把技偵都喊過來的樣子。

  這麼多輛車一起開過去,就不能叫秘密勘察了,於是特意分了人手出來,再安排大部分的車輛停到跟前的公共停車場。

  江遠身邊總共兩輛車,8個人,停車在了建門院的外面。

  江遠帶著牧志洋和高玉燕,崔啟山帶著手下的李江,總計五人,沒什麼阻礙的就進到了建門院小區。

  建門院是五十年前的小區了,曾經是單位大院的它,因為機構變革,企事業單位的裁撤,小區已經徹底交給社會了,而今,也就只是一所門禁不嚴,地理位置優越,但建築老舊的小建築群。

  「發案的是2號樓,進門右手邊的這棟樓。」崔啟山事先也是閱卷過了。

  江遠點點頭,確認了地址,再觀察四周。

  建門院這個案子,難就難在特別簡單。

  建門院裡面一共4棟樓,均是五層的筒子樓,呈一個Z字,從而互不遮擋。2號樓在Z字的右下角,距離院牆有差不多10米遠。

  受害人張校明住在2號樓的4樓。

  筒子樓本身的結構和人員,也非常的簡單。

  筒子樓就像是一排宿舍樓,每間房子都是直筒筒的進去的一個長方形的房間,內部分割出一兩個小隔間,沒有單獨的衛生間和廚房。

  建門院的筒子樓屬於是二代筒子樓,每層各有兩個衛生間,且偏大,廚房也是兩間,相對更寬裕一點。

  樓梯和走廊則像是外掛在樓外的,就是長長的一條走廊,中間是樓梯。

  可以說,建門院的結構從內到外,都是一覽無餘的。

  從樓下能看到樓上的走廊和樓里上的人,站位好一點,甚至能看到廚房裡的人。

  而走廊也是通直的,不管是從樓梯還是走廊的一頭看過去,一條走廊上有誰在,全都看的清清楚楚。

  更進一步來說,90年代的建門院是單位自建的樓房,雖然也有一些換房、繼承和買賣的情況,但總體來說,整個院子裡的居民都是熟人,同一棟樓的人起碼是五成熟,同一樓層的更是七成熟以上。

  而受害人張校明被殺,以當時的法醫的判斷,大約是在早上10點鐘左右,這個時間,雖然是院裡比較清靜的時間——大部分人都去上班了,但總歸是有家屬在的。

  然而,經常走訪了院裡所有人,一個目擊證人都沒又找到。

  這就讓偵查方向,不可避免的轉向了熟人作案的可能。特別是四樓的住戶,只有這些住戶出現在四樓走廊里,才是最不引人注目的。

  要是有眼生的外來者,不可能注意不到。

  但結果,顯然並不支持專案組當時的判斷。

  江遠和崔啟山在2號樓的4樓來來回回的走了幾遍,終於引來了一名老太太的關心。

  「你們是哪個單位的?」老太太看著也就60多歲,在樓里算是年輕的。

  現在的人員結構和20多年前不一樣了,同樣的筒子樓里,住的人更少了,來往的陌生人員更多了,因為沒有獨立廚衛的緣故,原有的住戶幾乎都搬走了,新搬來的租戶更換頻繁,早已不復同層七分熟的盛況了。

  崔啟山注意到老太太的年齡,不答反問:「您是這樓里的業主嗎?是以前就住這裡嗎?還是後買的房子。」

  「誰買這裡的房子啊,都等著改造呢,說改造,又不改造,現在等拆遷吧。」京城的老太太,還是很願意闡述自己老BJ的身份的,緊接著就道:「這房子還是我爸那時候分的,後來我爸走了,我幾個哥哥的條件好,就把這個房子給我了。現在是給我孫女當學區房,中午吃頓飯,午休一下子,晚上再帶她家去。」

  「這邊房子不改造不拆遷,是因為那個案子吧。」崔啟山提出一個坊間傳言。

  老太太臉色一變:「以前覺得不像,現在感覺是有可能呀。哎,你說關我們什麼事,隔壁小區都裝電梯了,就因為我們的樓里出了命案,說不裝就不裝了。拆遷更是不說了,我們這麼好的位置,憑什麼不拆遷啊……」

  「等於說,那個案子還沒破?」

  「誰知道呢,應該沒破吧。」

  「那案子發生的時候,您在這邊住嗎?」

  「住。跟爸媽和幾個哥哥住一起,我家也是那次之後,才下定決心給買房的。」

  「那您覺得,兇手是個什麼樣的人?」

  老太太想都沒想,道:「說不好就是廠里的工人。」

  「恩?為什麼?」

  「因為張校明喊『下崗再就業』,你想想,你要是廠里的工人,你願意下崗再就業嗎?多少人恨不得捅了他。最後不就被捅了嗎?」

  「我記得當時抓了幾個人,說是喊過這個話的人。」崔啟山是在回憶卷宗。

  老太太道:「張校明是上班時間被捅死的,工人都在上班呢,哪裡有空捅他呢。」老太太說著抬起頭來,再次問道:「你們是哪個單位的?」

  「我們是警察!」崔啟山說這個話的時候,面帶微笑且嚴肅,等著看老太太的反應。

  「你們又要搞這個案子了?」老太太的眉頭皺一皺,並沒有想像中的歡迎。

  崔啟山一愣:「前面有人搞這個案子嗎?」

  「你們不是隔幾年就搞一下,我群都加了好幾個。」老太太說著懷疑的看向崔啟山:「你證件呢?」

  京城的老太太,用審視的目光看著你的時候,壓力是有一些的。

  崔啟山不禁苦笑兩聲,拿了證件給老太太看,再繼續問問題。

  終於把人給問煩了,再逮了幾個路過的問了問,最後查了老太太所說的群。

  都是以前的專案組的成員建的。

  崔啟山苦笑一聲,道:「估計跟咱們一樣,每隔幾年,偷偷的調查一下,也不敢大張旗鼓的啟動,就私底下先調查。可能是想等收集到了證據,再往上面報。可惜,一直沒收集到證據。」

  崔啟山說的一本正經,就是話不好聽。

  江遠點頭。

  崔啟山接著感慨了一句,又道:「當年接觸這個案子的專案組成員,大部分都已經退休了,現在再搞這個案子,主要得看審訊的結果了。還要看嫌疑人的表現。」

  崔啟山說的就是正常的命案積案的偵破過程。

  20多年前的案子,大部分的證據都消弭了,所以,這樣的案子是非常需要嫌疑人良心發現,或者身邊人舉報成功的。

  如果審訊民警能讓嫌疑人直接開口認罪,那是最完美的。不能做到,也得嫌疑人配合說出一些信息來,如果都不行的話,這樣的積案就非常難了。

  所以,崔啟山更多的是將希望寄托在江遠發現的那個指紋的所有人身上。

  江遠微微搖頭,道:「他不一定會交代。交代了,就是命案嫌疑人了。人,估計也不是他殺的。」

  前者,崔啟山保留意見,只問後者,道:「你怎麼知道不是他殺的人?」

  「王福庭,也就是我比中的那個嫌疑人,他的指紋是留在院牆上的,院牆上沒有血跡。而從受害者的傷口和倒地的位置來看,受害者是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反抗的,王福庭如果參與殺人了的話,衣服和手是很容易沾染血跡的,院牆不能那麼乾淨。」

  「這麼說,這個王福庭還可能是完全的案外人?」崔啟山說著都焦躁起來:「我就說,事情不可能這麼順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