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三章 三月戰爭的發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3月2十日,華夏帝國軍隊調遣完成,1個海軍6戰旅和6軍101師在許昌號戰列艦戰鬥編隊的護送下,從賽普勒斯出發,向奧斯曼帝國奇里乞亞地區楚庫洛窪平原前進。(由於緩存原因,請用戶直接瀏覽器訪問sto55.com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幾個小時後,他們抵達了奧斯曼帝國奇里乞亞地區阿達納省楚庫洛窪平原最南端的港口城市卡拉塔什。

  阿達納是奧斯曼帝國人口第6多的省份,1個3面環山1面向海的大平原,越過山脈後,就能直接進入奧斯曼帝國腹地,戰略位置重要。

  特別是這裡距離賽普勒斯很近,為了鞏固賽普勒斯,加強其在地中海的影響力,在阿達納駐紮了1支小艦隊,卡拉塔什是這支艦隊的重要泊地。

  不過隨著戰爭的進展,為了應對俄國人在黑海的威脅,奧斯曼人不得不將先進的快速軍艦部署到黑海,地中海方向只留下了老舊且不堪大用的鐵甲艦。

  此時奧斯曼帝國駐紮在海灣地區的艦隊旗艦是1艘排水量4千6百噸的耳台炮廓鐵甲艦,從十9世紀7十年代開始服役,比定鎮還老,已經45十歲了。

  當許昌號在進行預準備時,因為這艘船太老,她的觀察員和測距儀操作手們都沒能認出這是1艘戰艦,畢竟這艘船還掛著風帆,看起來更像1艘老式帆船。

  當許昌號的炮火落在預定登錄點周圍時,這艘船才帶著幾艘疑似舊式魚雷艇的船,以絕對不超過8節的航速向許昌號衝來,才引起了外圍護衛的驅逐艦的注意。

  驅逐艦上前驅離的過程中,奧斯曼人鐵甲艦上的火炮開炮了。

  這艘阿薩利法式耳台炮郭鐵甲艦是奧斯曼人從法國訂購的(也可能是英國),武器配置在十9世紀8十甚至9十年代初都毫不落5。

  配置6門1870型238毫米19倍徑艦炮,5門1870型140毫米21倍徑艦炮,4門1859型120毫米單裝炮,放在當時,火力十分充足。

  不過,放在十9世紀末和2十世紀初兩次海軍革命後,就顯得十分落5了,現在即便是驅逐艦的100毫米級火炮,射程也超過這些老舊的火炮。

  於是,這艘勇敢的戰艦,和那些跟隨而來的運輸船,在開完第1炮後,都面臨著打不到,跑不掉的尷尬境地。

  令人震撼的是,即便在這種被動挨打的情況下,這艘船1直沒有升起白旗,而是努力的試圖靠近華夏帝國的運輸船隊——這是因為他追不上軍艦,只能向正在整隊的運輸船靠近。

  前去驅逐他的驅逐艦在命中了她數次之後,她的船員依舊倔強的操縱著風帆,煙囪冒出濃濃的黑煙,不管不顧的向運輸船靠攏。

  為了保證運輸船的安全,也為了防止驅逐艦出現意外,隨行的巡洋艦前出,用152毫米艦炮,向其潑灑彈雨。

  「殘酷的戰爭。」鄭尚青見黃正方的表情有些異樣,隨即說道。

  「是啊,這是殘酷的戰爭。」黃正方愣了1下,然後點了點頭。

  鄭尚青是在提醒他,現在是在戰爭中,戰爭是殘酷的,即便他們扮演著不那麼光彩的角色,但是既然開始了,就得打下去。

  他們能做的,不過就是儘快取得勝利,用來結束戰爭。

  「曾幾何時,這些的場面,在我們的沿海也發生過,所以莫名有些感慨。」黃正方笑了笑。

  此時,奧斯曼人的軍艦已經被152毫米艦炮命中了多次,她身上的熟鐵或者鋼面裝甲也只有152毫米,設計之初的防禦目標是老式炮彈,擋不住兩次技術變革之後的新炮彈了。

  正如她自身的武器是238毫米19倍徑炮或者140毫米21倍徑炮,而她現在的對手,裝備的已經是152毫米50倍徑的長身管火炮,加上發射藥的變化,射程其實增加了1倍不止,穿甲能力更是翻天覆地。

  如果是艦隊作戰而且是混戰,說不定還有機會拼運氣,但是單艦戰鬥,巨大的代差根本不會有任何意外發生。

  十幾分鐘後,吃了超過2十發炮彈的奧斯曼帝國鐵甲艦已經失去動力,船身大幅度傾斜,船體多出火災。

  得益於奧斯曼帝國貪腐成性,此處常年未遭受敵人進攻,軍艦彈藥不足,不然已經殉爆了。

  「結束了。」黃正方呢喃道。

  轟!

  356毫米艦炮發射空包彈發出的巨大的聲音仿佛印證著黃正方的呢喃,許昌號選擇用主炮的聲音,送別這位即便力量懸殊,卻從未掛放棄進攻華夏帝國的敵人。

  「他們其實不應該用如此莽撞的方式攻擊,保留種子,有時候是必要的選擇。」鄭尚青隨口感嘆了1句。

  「如果他們那樣做的話,那就不是他們了,他們是勇士,至少向我們發出了聲音,告訴我們,奧斯曼人並非所有人都貪生怕死。」

  「他們如果選擇放棄抵抗保留種子,我們也就看不到這1出。」

  黃正方則是鄭重的說道。

  鄭尚青看了他1眼:「有時候活下來比死去更需要勇氣。」

  「報告,海軍6戰隊已經上岸,已經占領登6場,正在向碼頭進攻,馬司令說6戰隊沒有遭遇抵抗,讓我們準備登6。」1名參謀跑過來說道。

  「知道了,告訴兄弟們都準備好,上岸後按預定計劃控制全城,搭建營地。」鄭尚青看了1眼黃正方,發現他沒什麼表示後說道。

  「是!」

  101師是第1個接受新編制的師,其裝備了1個營的輕型坦克,還有不少裝甲車,全師全部完成了摩托化。

  裝備多了帶來的問題是登6變得麻煩起來,重裝備如坦克裝甲車還有火炮,必須使用起重機慢慢的調運。

  卡拉塔什只是1個落後帝國的1個普通港口,也不是什麼商貿繁華的大港,只有兩台小型起重機,頂多吊裝1下152毫米榴彈炮,碰到152毫米野戰炮都夠嗆能拉動,更別提其他坦克裝甲車卡車了。

  還好事先已經考慮到這個情況,每艘大型運輸船上都配備了起碼兩個吊臂。

  碼頭清空的情況下,每個吊臂每小時能完成3輛載具的吊運作業,別覺得慢,這個速度已經很快了,但是泊位有限也限制了吊運的速度。

  就這樣,足足用了3天時間,日夜不歇的作業,兩千多台各類載具和武器裝備被源源不斷的運到岸上,

  這個數字大大超過了美軍1個師1千5百台載具的數量,不過那是因為美軍重型卡車數量多,而華夏帝國的卡車主要配備給後勤和炮兵部隊,重型卡車數量還不多,戰鬥部隊1般配輕卡。

  戰鬥部隊裝備的1般是兩輪、3輪摩托車,勇士系列車型、裝甲車和荷載1噸半以下的輕型卡車。

  重型卡車製造難度更高工時更長,作為消耗品放在第1線著實可惜了,不如用兩輛輕型卡車替代,還能分散風險。

  這就像虎式遇上了t34/76或者t34/85,虎式i型工時兩萬5,而t34平均為78千,1輛虎式初期型號的工時能造3到4輛t34,而且虎式還極容易損壞。

  衡量1件武器的好壞,不在於他用了多少先進技術,領先別人多少,更重要的在於其可靠性和性價比。

  拋開其他的不談,實際上核彈就是性價比最高的武器。

  3月2十6日,休整完成後第101師向著阿達納省省會阿達納市出發,這裡生活著整個平原區40%的人口,也是整個阿達納平原的核心。

  前面說了,奇里乞亞地區3面環山,還都是不小的山脈,就像天府之國,控制其核心就能控制其大部分資源,除了幾條固定的道路,根本無法從其他方向進軍。

  101師1直在警惕奧斯曼人的反撲,即便在進攻途中也是1直保持著高度警惕的狀態。

  畢竟這種地形區域,還是重要的人口聚居區和糧食產區,沒道理沒有大軍駐紮。

  結果,沿途沒有遇到任何抵抗,直到在阿達納地區外圍,才遇到了由部分正規軍和民兵組成的,基本武器都缺乏的奧斯曼軍隊。

  …………

  就在華夏人開向阿達納的同時,魯登道夫也準備著自己的計劃。

  原本按照他的計劃,早在上個月,德軍就該發起新1輪攻勢,但是俄國人的進攻打斷了他。

  為了準備德國的春季攻勢,德軍在東線的軍隊被撤回,只有1小部分老兵加大量新兵組成的新部隊負責防禦,還只有1個集團軍,總人數不到十萬。

  俄國人發起進攻後,魯登道夫的春季攻勢實質上已經破產,為了不被俄國人偷家(柏林在偏東的地區,此時沒有波蘭,所以不在邊境上),魯登道夫緊急用火車調動了4個集團軍去往東線。

  這是魯登道夫的2號計劃,如果俄國人發動進攻,那麼德國就搶先擊敗俄國人,然後再轉頭對付英國人。

  很熟悉?施里芬計劃。

  而後魯登道夫有遇到了另1個難題,羅馬尼亞參戰了,並且打的很猛,奧匈帝國沒有準備,加上羅馬尼亞人裡應外合,1時之間節節敗退。

  不得已,魯登道夫又派了兩個軍進入奧匈帝國,幫助他們對付羅馬尼亞,春季攻勢徹底破產。

  將錯就錯,魯登道夫開始將尋找目標完全轉向俄國,準備給俄國人來個大的,再次調動了3個集團軍去東線。

  現在,德國西線只有2百萬守軍,堪稱薄弱。

  而魯登道夫手裡也僅剩下兩個集團軍約4十萬人,力量十分不足。

  如果英法此時能發起權利進攻開策應俄國人,德國將不得不再次拋棄自己的計劃,重新回到消耗戰上。

  但是英國人還在召集軍隊,並且出於本能的,不希望俄國大出風頭,準備等等。

  英國人真的沒有任何惡意,只是攪翔棍下意識的本能而已……

  (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sto55.com 思兔閱讀,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