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讓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511章 讓位

  李琮立太子的同時,朝堂上也任命了諸多官職。

  比如,顏杲卿被任為御史大夫、兼東都留守,張巡被任為汴州刺史,並充任江淮河南轉運使,顯然都是衝著江淮的糧草。

  當時隨薛白在常山舉旗反正的河北官員,以袁履謙為首,包括饒陽太守盧全誠、清河太守李萼等人也紛紛被加官,他們當中很多已在李光弼勤王時隨著退到長安。另外,被薛白策反的河北叛臣,比如嚴莊,也得到了要職。

  哪怕是被薛白策反之後又曾倒向李亨的獨孤問俗、李史魚兩人,也被他招募為雍王府錄事參軍,給他們繼續效力的機會。

  這些人大多數是河北人或與河北關係匪淺,了解河北局勢、同情河北處境,正是薛白特意選出來解決河北問題的。

  「不得不承認,河北又亂了。」

  中書門下的大衙內擺著大沙盤,薛白指點著,道:「最新的情報,叛軍蔡希德所部還在攻取上黨郡,完全包括了潞州城。陛下已下旨,讓郭子儀救潞州,如今郭子儀與蔡希德對峙於漳水,但此前朝廷內亂帶所來的消耗、混亂,還待解決。」

  又豈能沒問題?一般而言,連皇帝都換了,像郭子儀這種在外掌兵的大將必須回朝向李琮表態獻忠,朝中這種聲音很多,還是薛白力排眾議,要求郭子儀直接率軍救潞州。但將心未定、糧草不足,郭子儀安撫將領都難,一時也難以取勝。

  「李光弼這邊,則不得不退守到這裡,河陽。」

  薛白指向了沙盤上一個地處黃河北岸、離孟津渡不算太遠的地方。

  便有官員問道:「李光弼為何後撤?」

  「如何能不後撤?」薛白道:「史思明十三萬大軍氣勢洶洶而來,絕不止是為救安慶緒,意在洛陽。李光弼若敗,其後方諸州縣連糧草尚不能籌措,豈能擋住?到時洛陽再次失守,誰擔得起?」

  他能體會到李光弼的處境不易,不僅是李光弼,如今在河南的張巡、王思禮、李晟等諸將也是焦頭爛額。

  「河陽城算是洛陽門戶,進可收復河北,退可守衛洛陽,是穩妥之策。」

  顏真卿對李光弼的戰略還是認可的,可臉色依舊憂慮,道:「倘若史思明趁李光弼立足未穩,立即南下。河陽城池不及修繕,糧草不及儲備,甚至河南、淮南諸地官員還未服朝廷調令,恐怕守不住。」

  「是啊。」

  「眼下當務之急,還是迎回太上皇,向天下人澄清誤會。」顏真卿道,「朝廷令出一門,方可禦敵。」

  「快了,想必太上皇很快就會回長安。」

  對此,薛白也知道,但這種需要皇權才能做到的事,目前他還無能為力。

  他在等嚴武、高適等人的消息。

  「還是得阻一阻史思明南下,爭取更多時間。」薛白轉向一人,問道:「長源兄,你有何看法?」

  每次議論局勢,他都會把李泌帶上。

  李泌不願為薛白出謀劃策,往往是置身事外的態度,穿著道袍坐在角落裡,與一眾官員格格不入。

  見他不答,薛白又道:「當時李亨也曾派人與史思明談判,很多細節你都清楚,說說如何?」

  既然連李亨都退位自罪了,此時所議又是禦敵平叛的大事,李泌還是開了口。

  「忠王之所以能招撫史思明,因為史思明麾下也有些心向朝廷之人,其中關鍵人物有兩個,一個是烏承恩,一個是耿仁智。烏承恩原任信都太守,安祿山起兵時不得已投降史思明,忠王的使者聯絡了他之後,他極力促成了招撫一事;耿仁智則是史思明的幕僚,勸說史思明接受歸義王之位,想必他們也在勸史思明退兵。」

  薛白不認為李亨那是招撫,覺得更像是妥協,而要根除患禍,必然先徹底打敗史思明,光讓他退兵是沒有用的。

  「如今史思明勢大,而王師已誤了最好的戰機,可有破敵之法?」

  「倒有一法。」李泌道:「可許諾烏承恩,允他范陽、平盧二鎮節度使之位,只要他能除掉史思明。」

  薛白聞言點了點頭,卻許久沒有作聲。

  獨孤問俗想了想,道:「李先生此計妙哉,叛軍本就不是鐵板一塊,史思明原本只是安祿山的部下,如今聲勢浩大,有取代安慶緒之意,難免有人離心離德,正可利用。」

  薛白道:「此計雖好,可……且不說事若不成如何,即使成了,如何彰朝廷威嚴。以烏承恩取代史思明為節度使,終究是治標不治本。」

  李泌明白薛白的心意,微微嘆息,道:「再目光長遠,眼下無兵無糧,朝廷政令不出一門。也唯有徐徐圖之,先解燃眉之急了。」

  「也好。」

  薛白思量了,李泌這計策雖不能根除積弊,可不必有太多損失就能緩解局面,至少沒有壞處,確實值得一試。至於更長遠的,還是得先解決朝廷自身的問題。

  「那便依長源兄之計行事,需遣人聯絡烏承恩。」

  「我可去說服烏承恩。」有人應聲而出,卻是嚴莊。

  袁履謙見此情形,微微皺眉,心想嚴莊自告奮勇去出使,莫不是想藉機投奔史思明,他遂道:「我亦願往。」

  「我另有要事需袁公贊畫,魏州便由嚴莊去足矣。」

  薛白還是相信嚴莊的,在他還被李隆基視為叛逆時,嚴莊就能被他策反。如今他躍為雍王,嚴莊這種野心勃勃之人,必然會想與他一同上進。

  商議之後,他私下裡又叮囑了嚴莊幾句話。

  「以烏承恩除史思明,事成固然可喜,可你此番前去,至少得拖住史思明南下的腳步,寧可讓他稱帝,則勢必與安慶緒相鬥……」

  ~~

  很快,薛白便請來了秘旨,授烏承恩為范陽、平盧節度使,令他除掉史思明。

  嚴莊心裡還是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重新成為宰相,這次是真正的宰相,對自己此行寄予厚望。

  他讓人制了一根空心的木杖,將密旨藏入其中,便辭別薛白,踏上了前往魏州的道路。

  當他再次來到洛陽,卻發現洛陽人心惶惶,官民都在議論叛軍又要來了。李光弼就退在不遠處的河陽城,消息傳得很快。

  顏杲卿初到任上,與王思禮、李晟商議之後,雖然也用報紙安撫輿情,卻沒有明確表示洛陽一定會平安無事,竟有種隨時要把人都遷往它處避難的態度。

  因為顏杲卿此前與張巡一起守在雍丘,最了解江淮的情形,知道賀蘭進明不僅不支援糧草,還有視他們為叛逆的意思。這種情況下,史思明大軍一旦過黃河,洛陽根本難以堅守。

  「顏公不必憂慮。」嚴莊道,「我此去,或可為顏公拖延時日,做好應戰的準備。」

  「希望如此啊。」

  兩人的關係早在一同在河北為官時就不甚好,如今在一條戰線上迎著史思明的十三萬大軍,終於是放下了個人恩怨。

  嚴莊繼續北上,渡過黃河,回到了他熟悉的河北,在兵荒馬亂中,直接往魏州去見史思明。

  然而,才到魏州城外報了名字,他當即就被捉拿了起來,燕軍很粗魯地把他押到了史思明面前。

  「你竟還敢來?」史思明沉聲叱道:「把這背主求榮的叛逆剝了皮,掏出他的心肝,祭我大燕聖人!」

  「大聖周王,你誤會了。」嚴莊連忙稱呼著史思明那自封的奇怪名號,道:「背叛聖人的是李豬兒,我是事後才知道的,當時之所以投降,是為了想辦法救出聖人,沒想到安慶緒弒君弒父啊!」

  史思明抬了抬手,止住了士卒們。

  是安慶緒許諾了會把大燕帝位讓給他,他才率軍南下。可如今相州之圍一解,安慶緒也不再提讓位之事,似乎想矇混過去,那麼,嚴莊此來,倒是成了一個人證,讓他能名正言順取代安慶緒。

  「安慶緒真弒父了?」

  「千真萬確。」

  史思明道:「唐廷派你來,何事?」

  嚴莊略略躊躇,自嘲地一笑,道:「唐廷發生了一些變故,李亨已退位自罪,李琮成了唐皇帝,下旨稱李亨當時許諾的歸義王,范陽、平盧節度使不作數,須請大王重新上表到長安稱臣請封。」

  他話到後來,史思明看他的眼神愈發可怕。

  「這樣的旨意,你竟敢來宣讀?」

  「唐廷當中無人敢來出使。」嚴莊道,「只好由我來了。」

  史思明問道:「你不怕死?」

  「怕,很怕。」嚴莊道:「可我無所作為,鬱郁不得志。」

  史思明臉色愈冷,再次起了殺心。但他還需要用嚴莊來坐實安慶緒弒父之罪,這才強自忍著。

  「我有鴻鵠之志!」嚴莊道,「我出身雖低賤,卻志在掌大權,宰執天下,故而,我當年總是勸先帝起兵。沒有我,豈有這大燕?」

  激昂地說到這裡,他話鋒一轉,道:「可惜,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安慶緒絕非良主,唐廷則根本不信任我。惜我身懷凌雲壯志,不得施展。故而,唐廷無一人願來此,而我願來。」

  史思明聞言,站了起來,臉上的殺氣漸漸褪下,散發出了雄主的強大氣場。

  嚴莊感受到了他的王霸之氣,納頭拜倒,道:「臣此來,非為唐廷庸主宣旨,而為投奔世間真龍。」

  𝘴𝘵𝘰55.𝘤𝘰𝘮

  安靜了一會兒之後史思明開口,問道:「伱可知我的志向?」

  嚴莊道:「主公之才能、志向,遠勝於安氏!」

  「我與安祿山不同。」這次,史思明不再掩飾,直呼安祿山之名,道:「我起兵造反,並非為一己之享樂。而是要掀翻大唐,開創一個新的王朝,我將勵精圖治,成百代之功業。」

  嚴莊聞言,熱淚盈眶,道:「若安氏有此志,我半生心血也就不會枉費了啊。」

  史思明上前,親手扶起嚴莊,道:「不晚,你若願輔佐我,我必許你一個宰相。」

  「主公,願為主公效犬馬之勞。」

  在堂上,作為史思明智囊的耿仁智、周贄對視了一眼,眼中皆浮起了猜疑之色。

  待嚴莊退下,周贄立即就對史思明道:「主公,嚴莊既背主求榮,如今又來,十分可疑啊。」

  耿仁智也道:「是啊,三姓家奴,萬不可信。」

  「哈哈哈。」史思明大笑道:「你們所言,我又如何沒想到?且留下他,看看他打的是何算盤。」

  入夜。

  史思明設宴招待嚴莊,軍中將領幾乎都在,氣氛昂然,都在說著大軍南下,嚇退郭子儀、李光弼的壯舉。待到酒酣耳熱,更是說等史思明當了皇帝,大家都是開國功臣。

  混在其中,嚴莊見到了烏承恩。

  烏承恩對他也很留意,向他敬了兩杯酒。當嚴莊拄著那根裝著秘旨的木杖去往茅房時,烏承恩也跟了過去,兩人還交談了幾句。

  可嚴莊並未把秘旨拿出來宣讀,只是感慨了一句「回來真好」。

  當晚,嚴莊住在了魏州的驛館當中,他刻意讓人燒些水來,等爐火被點燃了,他就走過去,「咔」地把那木杖折成兩截,直接將它丟進了爐火當中。

  ~~

  自從史思明在魏州稱王,又解了相州之圍,他麾下將士們士氣很高。

  周贄遂勸史思明乘勝追擊,先取洛陽,然後再稱帝。

  他說的很有道理,眼下,唐廷二帝內鬥局面已經結束了,郭子儀、李光弼接下來早晚會合作無間,到時就難以對付了。不如趁著目前唐廷還一團亂,以助李隆基平叛之名先攻下河南。

  史思明是非常懂打仗的人,知戰機轉瞬即逝,對周贄的提議十分認同,聞言不住點頭。

  「如今,只需遣一員上將扼住壺關,隔絕郭子儀支援李光弼。則河南唐軍絕不是主公對手。」周贄又道:「至於安慶緒,不過是個廢物,待主公奠定基業,又何愁他不讓位呢?」

  史思明深以為然,但目光掃過嚴莊,起了試探之意,問道:「你如何看?」

  「周贄妙計。」嚴莊道:「我唯有一個憂慮。」

  「什麼?」

  嚴莊道:「安慶緒既許諾把大燕皇位讓於主公,如今他食言。主公雖不計較,他心中卻未必不會猜忌主公,起了迫害之意。萬一他與郭子儀聯絡,切斷了大軍後路,如何是好?」

  安氏造反就是因為戰線太長了,被唐軍不斷突襲,切斷了各路的聯絡,才一敗塗地。

  史明思不會犯與安祿山同樣的錯誤。

  那麼,擺在他眼前唯一該做的,就是解決好安慶緒的問題。

  ~~

  相州。

  張通儒大步趕到了安慶緒面前,只見安慶緒正在飲酒作樂,臉色便垮了下來,上前苦口婆心地勸說了起來。

  「聖人,如今史思明擊退唐軍已有許多天了,聖人也該去迎接他。」

  「迎他?」安慶緒臉頰通紅,冷笑道:「我去迎他,他就能放過我嗎?」

  張通儒無奈,嘆道:「聖人既已許諾把皇位讓給他,如今若不讓,他必是要強奪的,到時恐怕還要害了聖人性命。唯有讓了,他或許還能念在昔日的情面上網開一面。」

  安慶緒猛地把手裡的酒杯往張通儒腳下一擲,罵道:「煩死了!滾。」

  他其實心裡很清楚,如今這皇位讓不讓,自己都死定了倒不如及時行樂。

  而張通儒見他如此頹廢,嘆息了一聲,自退了下去,與平冽等人商議去迎接史思明之事,以免等之後被史思明清算。

  安慶緒竟是連阻攔都懶得再阻攔。

  張通儒、平冽遂趕到魏州,出乎意料的是,他們竟是見到了嚴莊。

  多年前,三人曾一起進京趕考,在務本坊與人飲酒,議論國事。如今再相見已是物是人非,大唐盛世不再,亂臣賊子頻出,此間亦有他們的功勞。

  他們回憶往昔,痛哭流涕,之後說起如今的情形,張通儒替安慶緒做了表態,稱安慶緒願意歸降。

  嚴莊道:「話雖如此,可大王若是去了相州城,難保不會因為功高蓋主而被害……」

  「自是不會如此。」張通儒忙道。

  「大王不敢輕信,除非聖人能出城來迎接他。」

  張通儒知道安慶緒的性格,那是無論如何都不敢出城的,怕被史思明一刀斬了,不由十分為難。

  嚴莊見他為難,道:「那不如這樣,我在洛陽時不得已而降了唐廷,聖人一定很恨我。不如由我代大王去見聖人?若聖人沒有猜忌大王,自然也不會殺我,我便可勸他親自出城迎大王。」

  對此,張通儒、平冽自是沒什麼不可的,三人遂一道去求見史思明。

  史思明很高興張通儒、平冽能來,給了大量的賞賜,又派嚴莊與他們一同去見安慶緒,告訴安慶緒,他一定會善待他。

  嚴莊遂又去了相州,路上,他問起了當時在洛陽的一些俘虜,比如哥舒翰。

  「哥舒翰雖中風癱瘓了,聖人北逃的這一路卻都帶著。」

  「為何?想必金銀都棄了不少,何必還帶個殘廢。」嚴莊道:「若依我看,便直接殺了。」

  張通儒道:「當時唐軍攻洛陽的主將是王思禮、李晟,他們很在意哥舒翰的性命。我便讓人押著他,阻止追兵,至少能讓唐軍不再放箭。」

  「原來如此。」

  嚴莊微微冷笑,問道:「我可否去見見?」

  張通儒以為他是想殺了哥舒翰,有些猶豫,可他並不好拒絕嚴莊,只好依著。

  哥舒翰被俘之後被封為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事實上與囚徒無異。到了相州,他也有一個單獨的小院子住著,由曹不遮、曹不正姐弟照顧著。

  嚴莊見了哥舒翰,倒也沒說什麼,只是譏諷了幾句。

  之後,他去見安慶緒,語氣更顯冷峻,勒令安慶緒出城迎接史思明,否則便等著兵戎相見。

  安慶緒心知一旦出城,就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問道:「我願與史公作兄弟之國,互為表里,鼎足而立,如何?」

  嚴莊當即便冷了臉,大罵安慶緒言而無信,之後摔袖而去,只留下一句「等死吧」。

  安慶緒大恨,心想當年若非嚴莊背叛安祿山,他也不會到這個局面,抬手一指,讓張通儒、平冽招人去殺了嚴莊。然而,這些人心裡已投了史思明,聞言並不肯動手。

  如此情形安慶緒自知眾叛親離,離死不遠了,只好借酒澆愁。不再去管臣下這些蠅營狗苟。

  兩杯酒下肚,他竟是聽聞哥舒翰求見,這倒是怪事。自哥舒翰投降以來,這還是第一次主動求見,他遂連忙招見。

  哥舒翰是坐在椅子上被抬進來的,見禮之後,很快說及來意。

  「史思明為謀聖人之位而來,聖人何不抵禦?」

  「唉。」安慶緒嘆道,「朕又何嘗沒想過閉城抵禦,可史思明有十三萬大軍,你看這人心惶惶,都不敢與他交戰。」

  「敢問聖人,還有多少兵馬?」

  安慶緒想了想,道:「若說還能聽命於朕,信得過的,只有三千三百親兵了啊,是在黃河一戰潰散之後又重新收攏的,忠心可靠。」

  哥舒翰沉吟了一會,問道:「聖人可否給臣一個與史思明交手的機會?」

  「你?」安慶緒大為驚訝。

  「我願為聖人一戰。」哥舒翰道:「若萬一勝了,史思明便奪不走聖人的大燕國。」

  安慶緒其實知道,哥舒翰這麼做不是忠於他,而是想消耗大燕,為大唐拖延時間……他又不傻,都看得出來。

  可為何不試試呢?他已經沒什麼能輸的了,史思明一定要奪位並殺了他。那為何不拿旁人的性命去賭一線生機。

  至於是否太過損耗大燕的實力,那也得等拿回大燕國再說。

  「好啊。」

  安慶緒很快答應下來,道:「朕封你為天下兵馬大元帥。」

  「臣,定不辜負聖人。」

  中風了的哥舒翰不能全禮,目光看著那醉醺醺的安慶緒,也覺得這情形有些荒唐。

  可這一刻,他還是想起了當年在長安,大唐天子封他為天下兵馬副元帥,讓他去守潼關的情形。那一次,他沒能守住大唐。

  如今終於又有了一次機會,雖只領區區一點叛軍,他卻不想再輸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