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願此旗永遠飄揚(終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420章 願此旗永遠飄揚(終章)

  大華二十八年,在新一次的人口普查之中,華朝總人口突破三億,達到了三億四千萬人。當消息傳來之時,首輔嚴師恕忍不住在內閣之中撫掌大笑,嚴全聞之也是滿臉喜色。

  這個人口增速,已經是相當之快。而能夠有這般的人口增加,也是有賴於朝廷那鼓勵生育的政策、大大優化了的醫療條件,以及穩定的局勢。

  不僅如此,此時的民間不說富裕吧,但是至少已經實現了溫飽,能有些許的余錢。

  百姓的地位,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孩子們的教育,還有朝廷的支持。

  在這種情況下,大家自然都是有了足夠的熱情生娃,於是人口暴增,也就有了這般的局面。

  不過,南大陸等地,雖然也有了一定的人口增長,但是當地的人口數目依然還是相當之少,縱然是已經採取了與其他地區並不相同的土地政策,將百姓允許擁有的土地擴大,但是依然還是顯得頗為空蕩,很多地方依然還是被大批的野生動物占據。

  戶部尚書看到之後,簡直是痛心疾首啊!

  「這麼大片的土地空置著,這是浪費,這是巨大的浪費啊!」

  他拿著手中的地圖,重重拍在了桌子上:

  「這麼多空地,要是種上棉花,或者是稻米……所收上來的稅收,以及引起的商業等的發展,每年至少可以提供上千萬的收入!我們空置了這麼多年……虧了好幾個億啊!」

  「再不將之利用起來,我們有何面目面對陛下,面對朝廷?」

  戶部官員們在他們的長官面前瑟瑟發抖,不多時,一封奏疏便由戶部發出,交由內閣上奏天聽。

  自然是得到了准許。

  於是朝廷,再一次開始了大遷徙。

  這一次的遷徙跨度很長,預期時長將在三十年左右,而遷徙的人口數量,也將會是一個很大的數字。

  好在朝廷給出的政策頗為優惠,還是有很多人願意去的。

  大華三十年,嚴師恕退休,沐天陽接替其位,成為了內閣首輔。

  大華三十一年,大華正一品前軍都督府左都督、成國公嚴承方薨,帝大悲,為之輟朝三日,諡其曰「武寧」,追封為王。

  大華三十五年,工部宣布基本建成各府城之間的線路,頓時舉國歡騰,同時工部也公布了下一步的目標,將要將鐵路延伸至各個縣城。

  一旦成功,便將徹底改變帝國的交通條件。

  這工程量之浩大、對於錢財耗費之巨,絲毫不下於之前連接各府城,因此也有一些大臣反對,不過這個項目得到了當朝皇帝與首輔的支持,於是還是順利開展。

  同時開始的,還有對於大華公路建設的擬定章程,計劃在大明官道的基礎上進行整修,材料自然是前段時間天工院研發出的被命名為「水泥」的物件。

  「想要富,先修路。」

  這個觀念在大華朝廷的宣傳之下,逐漸深入人心。

  大華三十八年,大華正一品中軍都督府左都督、許國公曲元矩薨,帝為之輟朝,諡其曰「忠武」,追封為王。

  大華四十年,華朝之中的工廠數量已經達到了一百餘萬家,並且這個數字,還在以每年極高的數量提升。

  最先得到好處的,是那些嗅覺敏銳的商人,隨後便是主動嘗試開工廠的地主們。他們在朝廷的宣傳之下購買了蒸汽機,開起了工廠,賺了好大一筆。

  而在之後,隨著大華新的土地政策頒布,地主們紛紛失去了自己的土地,那他們總不能坐吃山空吧?看著那些最先出手的地主們吃肉,他們也等不及,便紛紛投身其中。

  再加上華朝建立之後重視工商業,商人的地位得到了提高,朝廷又有扶持,這些年越來越多的工廠在大華境內開了起來,每天都有海量的工業品誕生。

  對於土地的重視,也在這種情況下逐年降低。至少目前,很多人有錢之後,都選擇將錢財用於投資,而不是用於購買土地,當然,在這一方面,朝廷官方的土地限制,也起了很大作用。

  商業,也是極近繁榮。在一系列的協定簽訂之後,華朝的商品源源不斷地流出,攫取了巨大的利潤,如果此時有「世界五百強公司」的話,那華朝怕不是要包攬其上大半。

  大華四十五年。

  這一天,是華朝的建國之日,四十五年前的這天,嚴全在南京稱帝,正式宣布大華王朝的建立。

  沒想到只是眨眼之間,便已經來到了大華的四十五年。

  稱帝時,那二十歲風華正茂的青年,此時已經成為了六十五歲的老人。

  四十五載過去,無數開國時期的英豪,那數十名的公侯伯子男,已然老去,更有許多已經成為了史書上的名字,只餘下那高高的墓冢,王侯霸業,轉頭而空。

  歲月流逝。

  夜幕下,百姓們正在進行著慶祝。此時的南京城亮如白晝一般,萬家的燈火照亮了都城每一個角落,恍如不夜之城。無數的煙火被放飛,在空中炸開,絢麗無比的煙花如同這盛世一般璀璨。

  嚴全站在皇宮的樓頂,看著那繁華的盛景。

  他笑了笑,低聲嘆息:

  「這大好的河山啊……」

  「怎能不令人留戀……」

  緊了緊身上的龍袍,只感覺身體愈發寒冷。

  他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了。

  大華的皇帝,此時輕輕閉上了眼睛,嘴唇翕動,喃喃念叨道:

  「祖,保佑你的子孫……」

  ……

  幾乎是同時,南直隸的某村。

  此時整個村子燈火通明,雖然已經夜深,但是村子依然如同白天一般熱鬧,在慶賀著王朝初生的日子。

  一個青年穿著印有「長樂報業」字樣的服飾,手中拿著一個小本子以及鉛筆,正站在一個老人面前,滿臉期待地開口:

  「大爺,據村子裡的人說,您早年的經歷很是豐富,可以給我講一講嗎?」

  「我呀……」

  老人眯起眼睛,人老了,就喜歡回憶過去,他很樂意分享他的曾經。過去的記憶在眼前倒流,他仿佛又嗅到了硝煙的氣味。

  「我二十三歲的時候,正碰上高迎祥進攻南直隸,被當時的明軍收攏入軍,這一去就是十一年……」

  老人回鄉之後,由於表現良好,很快便得到了身份證明與地契。

  當年那華朝給的土地份額,是他想都不敢想的,這個數目的土地,再加上並不重的稅賦,使得老人在那段時間收入極為不錯,不僅成功養活了自己,還還完了欠款,娶上了媳婦,生了兩個孩子。

  他終於過上了夢想中的生活,卸甲歸田。

  這幾十年過去,連他的孫子都已經出生了,兩個兒子都有穩定的收入來源。

  一個兒子耕作。他的土地里,一半種植著糧食,另外一半則是棉花,如今這也是大多數人的選擇,除了種一些傳統的棉花、烏桕等經濟作物之外,還有人種著從外國引來的作物。

  光老人聽說的,就有很多種,比如西紅柿、花生什麼的,這些外來的作物,也頗受大華百姓的歡迎。

  聽說,在更南方,還有人種一種叫「橡膠」的作物的。

  再加上華朝的農稅也低,他的生活很是寬裕。

  另一個在工廠之中工作,收入也是頗為不錯的。

  時光就這樣飛逝,而他也漸漸到了頤養天年的時候……

  老人講完了他的故事,但是青年卻沉浸在故事之中,仍舊沒有回神。

  在老人的敘述之中,一幅歷史的畫卷,在青年的面前徐徐展開。他不再是史書上那以英豪的視角經歷這一段歷史,而是從一個平凡人的角度,見證了那風起雲湧的歲月。

  當他終於回到現實之時,發現老人因為他久久不語,已經轉移了注意。

  民用版熱氣球從天空划過,兩架熱氣球之間橫掛著一道橫幅「熱烈慶賀大華立國四十五周年」。

  煙火之中,百姓的笑容是那麼的燦爛。

  一個巨大的戲台立在村子的中央,上面的演員們正賣力的表演著。

  老人看得分明,那是《大明英烈傳》,此時上演的正是「火燒鄱陽」。

  看見那白袍的儒將揮舞著扇子,掀起一陣大風,令對面無數艘船隻陷入熊熊烈火之中,老人不由地隨著眾人鼓起掌來,雖然不似其他人那般激動得臉色通紅、高聲叫好,但是他的眼眸之中,卻也透露著興奮。

  這個片段,其實他已經看過無數遍了。

  此時再看,只是感受著那種歡樂而熱鬧的氛圍,僅此而已。

  「那您現在幸福嗎?」

  青年趁著高潮過去,大家又重新安靜下來,靜靜觀看表演的時候,抓緊時間問道。

  「幸福?當然幸福啊!」

  老人咧開了沒幾顆牙的嘴:

  「我現在家庭美滿,兒孫繞膝,能不幸福嘛?」

  「那請問經歷過巨大變革的歲月,見識過曾經的慌亂與流離,面對眼前的此情此景,您有什麼想說的嗎?」

  青年笑吟吟的,手中拿好了紙筆,認真準備記錄。

  「有什麼想說的……」

  老人想了想,抬起頭,看向天邊飄揚的那面大旗。在燈火之中,「華」字散發著燦爛的金光。

  「願此旗永遠飄揚……」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sto55.com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