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1章 0946【岳飛沖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951章 0946【岳飛沖陣】

  遼國也有鐵鷂子,屬於皇室、宗室、貴族的私人衛隊。

  西夏鐵鷂子最初就是模仿遼國,後來又吸收了喀喇汗國的重騎兵特點。

  它的鎧甲很厲害,全部採用冷鍛技術。

  韓琦曾經派人做實驗收取數據,用強弩射六十步外的鐵鷂子甲。基本射不進去,偶有一兩支射入,都是恰巧遇到札甲縫隙。

  沈括則說,西夏鐵鷂子的冷鍛甲,相比宋遼甲冑可減重三分之二且防禦力不減。這個數據多半有些誇張,但西夏冷鍛甲重量更輕是肯定的。

  近幾年來,大明生產的重裝棉甲,內襯鐵片也採用水錘配合人工冷鍛。

  至於鐵鷂子的戰馬,多來自甘州馬場。如果換個名字,大家應該都聽說過——山丹馬場!

  西夏的甘州馬場,比山丹馬場的規模更大。

  但宋夏百年戰爭,軍馬消耗量太大。尤其是宋軍奪取天都山,西夏失去了那裡的養馬地,不得不從河湟購買戰馬補充。接著宋軍又奪取河湟,西夏只能提高其他地區的養馬量。

  這還不是最致命的。

  真正讓西夏缺馬的原因,是官營馬場被蠶食侵占!

  李元昊當年要馬不要糧,沒糧了就出兵去搶。

  可搶糧食終歸不穩定,百年之後,馬政敗壞,許多牧場被開墾為農田。沒有開墾為農田的,也日趨減少養馬量,改為提高牛羊的數量,比如甘州馬場即如此。

  這種狀況,直到李仁孝改革才得以扭轉。

  李仁孝甚至在新法當中,專門制定甘州馬場的相關條令,禁止私人侵占蠶食馬場,禁止馬場擅自多養牛羊。

  問題是,李仁孝如今才十五歲,剛剛登基還沒來得及改革啊。

  更糟糕的是大明崛起,西夏沒有奪回天都山等馬場,更不可能占領河湟谷地,甚至都無法再越境劫掠。面對連年的天災人禍,西夏馬政敗壞得更徹底。

  比如威福軍司,就不斷增加農墾面積,提高那裡的糧食產量,甚至還倒賣軍糧賺取錢財。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肥沃的套外地區寧願饑荒,也不能減少產馬量,沒糧食吃了就去宋國搶!

  除了戰馬,西夏的冶鐵數量也在銳減。

  規模最大的夏州冶鐵務,由於鐵礦開採過度,產量和質量都在降低。

  西夏鐵鷂子在宋徽宗時期,因為連年戰爭損耗過大,實際戰鬥力已經開始拉跨。戰馬不如從前,鎧甲也不如從前,甚至兵源也不如從前,嚴格來說已經不能算重騎兵。

  兵源怎會不如從前呢?

  因為西夏鐵鷂子,基本靠世襲。一副鎧甲傳幾代,作戰技巧也是家傳。

  這在前期能保證戰鬥力,多傳幾代必然出問題。

  一是短時間內死傷過多,很難快速進行補充;二是世襲功勳貴族,子孫後代很難保持血性。

  宋徽宗時期的西夏鐵鷂子,甚至出現不敢沖陣的現象,須用弓箭射敗宋軍才敢衝鋒。

  不敢近戰廝殺的重騎兵!

  此時此刻,大概有三分之一的鐵鷂子,並非來自世襲貴族家庭。

  沒辦法,許多鐵鷂子家庭,成年男丁已死完了。但他們卻占據著名額,從各自部落挑選勇壯,把鎧甲「借給」壯士代替從軍。

  而這些敢打敢拼的壯士,很難靠戰功和武勇爬到高位。

  鐵鷂子的中高級軍官將領,清一色來自世襲貴族家庭。他們有很多已失去血性,卻又霸占著位置不肯挪窩。

  真打起來,很快現出原形。

  ……

  楊沂中懾於鐵鷂子的威名,跟楊進部匯合之後,立即拉開距離避其鋒銳,轉而沖向更遠處的西夏輕騎。

  然後他們就發現,匆匆追來的鐵鷂子,居然沒有猛衝過來,而是隔老遠開始放箭。放了一箭,又放第二箭,似乎錯過了最佳合圍時機,這些鐵鷂子打算先射箭歇一歇。

  李察哥也看見了,怒吼道:「發令,讓房當乞力帶兵衝殺。不要在那裡一直射箭,他領的不是牧民輕騎,面對的也不是明軍步兵大陣。再敢畏敵不前,就算獲勝也要砍頭!」

  傳令兵先是吹號揮旗,鐵鷂子卻只往前沖一陣,又停下來在那兒反覆射箭。

  無奈之下,傳令兵只能騎馬奔往戰場喊話。

  李察哥的命令還沒傳到,又一股西夏輕騎,被楊沂中、楊進帶兵衝垮。繼而,他們直衝西夏步兵大陣的側方。

  那裡的西夏步兵忙慌慌轉身禦敵,楊沂中、楊進的驍騎分成六股,一撥又一撥的從陣前斜掠而過,並在掠陣之時近距離騎射。

  然後,這些大明驍騎轉向遠遁,朝著西夏輕騎四面出擊。

  戰場另一側,李昱、劉正彥也被鐵鷂子阻截,同樣拉開距離衝擊西夏輕騎。

  大明驍騎的編制,是25人一個小隊,250人一個大隊,前後左右都有軍官,轉向和進退速度非常快。

  西夏輕騎則以部落劃分,一個酋長統領一溜,每溜的人數並不固定,全看這個酋長能招來多少兵。

  一個溜裡面,又由多個部落貴族領隊,指揮時全靠貴族威望和彼此默契。

  常年騎在馬上的牧民,真正面臨大規模戰鬥時,靈活性其實不如軍紀嚴明的正規騎兵!

  此時此刻,楊沂中一個轉向,右側副將自動接過指揮權,領著六個騎兵大隊遠遁。這六個大隊奔馳數十步,又一分為二衝擊前方包來的西夏輕騎,每個大隊都有軍官在第一時間領隊衝鋒,細化到每個小隊也有相應指揮官。

  大明驍騎的軍官占比,是西夏輕騎的六倍以上。

  仗著嚴密的軍隊編制和嚴格的軍隊紀律,以及碾壓西夏輕騎的軍事裝備,大明驍騎往往一兩次戰鬥調動,就能將西夏騎兵給攪亂並衝垮。

  西夏步兵大陣,此時還穩穩立著,沒有攻擊大明驍騎,因為雙方已混戰在一起。他們持續射出箭矢,目標是正面游弋草原騎兵,強弩兵正在大量射殺草原輕騎。

  並且在交戰之初,十多隻信鴿就朝東北方飛去。

  西夏派遣部隊中遠距離迂迴時,經常喜歡用信鴿傳遞信號,這玩意兒有時候比狼煙管用。

  李察哥派去明軍側後方二三十里的八千輕騎,此時已經收到信鴿,立即往明軍糧草中轉站衝去。

  那裡是一個比較大的礙城,被明軍攻克之後,全部火炮和部分糧食都堆在裡面,只有三百步兵、二百多炮兵和數百草原民夫在防守城堡。

  「吹號,鐵鷂子阻擊來敵!」

  李察哥又在下令,因為岳飛快衝過來了,沿途攔截的西夏騎兵全被衝垮。

  房當乞力麾下的1500鐵鷂子,這次不戰也得戰,因為岳飛率2000驍騎朝他直衝而去。

  鐵鷂子300人一個大隊,30人一個小隊,軍官比例是大明驍騎的二分之一。

  岳飛不閃不避,甚至不騎射,一往無前的衝鋒。

  他兩側是徐慶和王貴領隊,三人猶如三支箭頭,沒有任何花活就是往前沖。

  房當乞力硬著頭皮接戰,他們的盔甲,整體比岳飛的驍騎更好,可許多鐵鷂子世襲軍官卻害怕起來。畏首畏尾,不復祖先的血勇之氣。

  岳飛有皇帝欽賜的良駒和寶甲,一馬當先沖在最前面,他那副鎧甲比鐵鷂子還精良!

  他的武器是「丈八鐵槍」,按宋尺其實只有丈二,也就是大約四米的樣子。

  西夏鐵鷂子的陣型較稀,戰馬之間的間距足有五米,用《六韜》的說法即「易戰之法」。

  岳飛驍騎的陣型較密,戰馬之間的間距約為三米,用《六韜》的說法即「險戰之法」。

  險戰更考驗勇氣和技藝,稍不注意就要跟敵騎撞在一起!

  別說百年前,換成五十年前的鐵鷂子,也肯定採用險戰隊列,但現在他們的勇氣和技藝都不夠格。

  岳飛最先沖入敵陣,位於兩個鐵鷂子之間,挺起四米長槍就朝斜前方刺出。

  𝘀𝘁𝗼𝟱𝟱.𝗰𝗼𝗺

  那鐵鷂子被衝擊力撞得歪倒,卻沒有當即落馬,而是歪著仰躺在馬背上。

  鐵鷂子死也不會落馬,因為他們用鉤索把自己綁住了!

  這種鉤索也能取下來,在騎兵對沖的時候,甩出去纏繞敵騎的馬腿,宋遼兩國騎兵都吃過虧。但它的技術要求太高,只在鐵鷂子創建的中前期有記錄,後期似乎鐵鷂子不再用鉤索作戰。

  岳飛一槍戳中敵人,雙手放開減緩衝擊力,槍桿在他掌心滑退尺許,立即握緊斜撤泄力,順勢往另一側的鐵鷂子掃出。

  沖陣的瞬間,岳飛已解決兩個敵人。

  那兩人都沒死。

  前一個被戳得氣血翻騰,全靠鉤索綁住才沒落馬。這廝暈暈乎乎想要坐起,結果被隨後衝來的岳飛親兵又戳一槍。這個岳飛親兵錯馬向前,第二個親兵揮舞骨朵砸出,狠狠砸在鐵鷂子的胸膛。

  第二個被岳飛掃得歪倒,又被岳飛親兵戳中,很快也被鐵骨朵砸中。

  岳飛統領的這支大明驍騎,前兩排都用長槍作戰。從第三排開始,卻是收起了長槍,全部使用鈍器攻擊,這是為了對付鐵鷂子,臨時設計的沖陣戰術。

  為了方便鈍器近距離攻擊,岳飛把陣型排得更密,也相應付出了代價。

  後續殺來的大明驍騎,由於雙方陣型都不再整齊,明軍自身的間距又窄,有不少大明驍騎直接跟鐵鷂子撞上。

  物理意義的撞上,雙方都凶多吉少。

  岳飛、徐慶、王貴三人,猶如三支箭頭,帶著大明驍騎突入。

  每隊大明騎兵都有五排。

  前隊五排全部沖入陣中,後隊五排迅速跟上,持續不斷的進行衝擊。

  整個戰鬥過程慘烈無比,但沖在最面前的岳飛,卻至今還未受傷。他的四米長槍左掃右刺,只負責把敵方騎兵打得失去平衡,讓後續的大明驍騎用鈍器解決。

  連破兩隊鐵鷂子,第三隊鐵鷂子竟然潰了。

  驍騎兵正面硬沖重騎兵,直接把重騎兵沖潰了!

  房當乞力身為這支鐵鷂子的主將,甚至不敢領兵沖在最面前。他在後方看到慘烈戰場,嚇得帶兵轉向往側方避戰,這讓麾下鐵鷂子更無戰心。

  十多年前,房當乞力也曾悍不畏死。

  他的父親死在宋軍手裡,他的兄長死在宋軍手裡,他繼承鐵鷂子戰甲立志為父兄報仇。

  剛開始立功無數迅速升遷,後來跟隨李察哥出戰,在狹窄山谷里遇到楊志的火器部隊。當時他甚至沒有投入戰鬥,就丟棄戰馬和盔甲,翻山越嶺跟隨李察哥跑路,因為再不跑就要被前後堵死在谷中。

  失去戰馬,失去鎧甲,房當乞力失魂落魄回到興慶府。

  冷鍛甲的打造速度很慢,西夏用了好幾年時間,才把三千鐵鷂子的裝備重新打造出來,而且質量還不如房當乞力祖傳那套。

  在這期間,房當乞力意志消磨,開始在興慶府縱情聲色。

  鐵鷂子重組時,他甚至無法承受重甲,縱馬持槍揮舞一陣就氣喘吁吁。

  從那開始,他就沒再打過像樣的仗。

  他們不敢面對金兵,也不敢面對明軍,每個人的心底都有陰影。

  房當乞力帶著七百多鐵鷂子避戰,甚至連陷入重圍的鐵鷂子友軍都不敢去救。

  岳飛卻還在繼續追殺,不給房當乞力整隊再戰的機會。岳飛的後續部隊,則在衝擊陷進去的鐵鷂子,提著鈍器兩三個打一個。

  房當乞力臨陣避戰的行為,把李察哥氣得吐血。

  李察哥緊急把另一側的鐵鷂子調來九百人,只剩六百鐵鷂子帶著輕騎跟李昱、劉正彥戰鬥。

  同時,李察哥把自己的親衛騎兵,也調出八百人去圍殺岳飛,又下令幾支西夏輕騎去襲擾。

  可岳飛的驍騎衝破這處戰場之後,李世輔的部隊卻緊隨起來。

  人數不多,三百重騎,三百輔騎。

  全都穿著重型棉甲和輕型棉甲,他們在戰場上毫不起眼,仿佛是一支穿著布甲的騎兵。

  兩股西夏輕騎主動跑來撿便宜,射出的箭矢全被棉甲擋住,連戰馬都披著棉甲防箭。又有一股輕騎正面阻擋,李世輔率重騎兵衝過去,摧枯拉朽一般將西夏輕騎衝垮。

  被李察哥後續調來的九百鐵鷂子,本來是要去圍殺岳飛,此刻分出三百人過來阻擋。

  他們覺得三百人就夠了,穿著布甲的騎兵怕什麼?

  「重甲,這是重甲騎兵!」

  接戰之後,鐵鷂子軍官們嚇得大喊。

  眼見三百鐵鷂子被衝垮,而且楊沂中、楊進率領驍騎,擊破西夏輕騎繞向他的中軍側後方,李察哥到這個時候終於慌了。

  他讓更多步兵列陣後撤,自己也率中軍前移,加強後軍步兵大陣,這樣才能保證自己的安全。

  岳飛還在攆著鐵鷂子追,避戰奔逃之間,那些鐵鷂子陣型徹底混亂,根本無法也不敢回身作戰。

  岳飛、徐慶、王貴三人,攆著鐵鷂子不斷蠶食。

  周圍的西夏輕騎根本不敢望向沖,他們被嚇破了膽,只敢遠遠朝大明驍騎射箭。

  房當乞力也不知自己逃了多遠,最開始他沒想著逃,只是帶兵暫時避戰而已。可稀里糊塗就變成潰逃,完全無法再組織進攻,甚至逃跑的腳步一刻也不敢停。

  他再次回頭望去,卻見自己麾下的鐵鷂子,已經被明軍切割成好幾段。

  那個沖在最面前的明軍騎將,正率領百餘驍騎緊追而來,自己的騎兵接連不斷被打死在馬背上。

  岳飛帶兵越沖越近,房當乞力身後殘餘的鐵鷂子,終於嚇得四散而逃,只求能夠活著離開戰場。

  房當乞力的身邊,竟只剩寥寥數人。

  岳飛的戰馬再次加速,前方的鐵鷂子紛紛躲避,只剩房當乞力一個人。

  岳飛追近一槍戳出,房當乞力竟來個回馬槍。

  緊急閃避之餘,岳飛催馬向前。掛上長槍,抽出鐵鐧,一鐧砸中房當乞力的左肩。

  房當乞力感覺半個身體都被砸碎了,歪在馬背上難以坐直。

  岳飛的馬速稍微放緩,又是一鐵鐧砸出。

  房當乞力狂吐鮮血,身體掛在馬背上昏死過去。五臟六腑都被砸傷,估計是活不成了。

  「整隊,沖回去!」

  岳飛大喊。

  岳飛、王貴、徐慶、楊沂中、楊進率領的驍騎,還有李世輔率領的重騎,陸陸續續朝著李察哥調來的親軍騎兵和鐵鷂子四面衝擊。

  潰逃的機會都沒有,直接被圍殲。

  李察哥毫無辦法,他手裡沒有還能使用的生力軍。

  投入戰場的西夏騎兵雖有三萬多,可大部分是部落騎兵。鐵鷂子一敗,他們面對大明精銳屁用沒有!

  甚至在鐵鷂子敗逃之前,他們就被大明驍騎沖潰了無數次,每次都是逃得遠遠的又跑回來射箭。

  至於那些步兵更不管用,除了射殺大明草原騎兵之外,剩下的時間就只能站那兒看著。根本不敢大範圍移動,一旦動起來,陣型亂了可能全軍崩潰。

  李察哥現在只剩千餘親軍騎兵,以及從步兵大陣的空隙中,緊急逃回來的少數鐵鷂子。

  他被數萬步兵保護著,同時也被明軍給圍住了。

  大明騎兵一時間無法衝破步兵大陣,但李察哥也沒法繼續作戰,甚至都不敢下令撤退。

  戰場上的西夏輕騎,足足還剩兩萬多人,但大部分遠遠逃到戰場外圍,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跟大明驍騎、重騎戰鬥。

  或許,這就是當年的金國騎兵,一千人就能幹爆數萬遼國、西夏大軍的秘密。

  面對全副武裝的鐵甲騎兵,再多草原輕騎都屬於擺設。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