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遼東的任命問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2章 遼東的任命問題

  「擬升任袁應泰為遼東巡撫。(由於緩存原因,請用戶直接瀏覽器訪問sto55.com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這本奏章是劉一燝票擬的,具體內容是遼東巡撫周永春因為母親去世,要回去辦理喪事,順帶著丁憂,所以上書辭官,擬升任永平道按察使袁應泰為遼東巡撫。

  「袁應泰。」

  看著這個名字,朱由校陷入一陣沉思。

  大明同後金的戰爭中,薩爾滸之戰是個轉折,標誌著大明由攻轉守,那麼遼瀋大戰則標誌著大明失去遼東的主動權。

  而遼瀋大戰的主持人就是袁應泰。

  萬曆四十八年九月初,袁應泰代替周永泰巡撫遼東,而後朝廷大臣又排擠走了熊廷弼,這位老兄一人獨攬遼東軍政,開始在遼東不斷擴大邊防,收編叛將、逃兵,來投即納。

  袁應泰收編了後金降卒和蒙古難民,散發軍糧,還將他們安置到了遼東首府遼陽和重鎮瀋陽,這些人裡面混進了大批的建奴奸細。

  最後在建奴內應的幫助下打開城門,導致瀋陽遼陽兩座軍事重鎮拱手送給建奴。

  遼陽瀋陽兩座大城對於遼東局勢的的意義太過於巨大。

  有了這兩座城市,建奴就有了一塊可以安心發展的基地。

  而大明一旦失去了遼陽瀋陽這兩座橋頭堡,在缺少騎兵的情況下,整個遼東無險可守,只能退回廣寧。

  很多人對遼東沒個確切概念。

  就在這裡簡單的說一說,我國最大的關東平原就在遼東,其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遼河平原組成。

  其中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對於這年頭來說有點兒遠,這年頭還全都是原始森林。

  主要說說遼河平原,左(西)邊圍著燕山山脈和大興安嶺。右(東)邊圍著千山山脈貫穿的遼東半島,北至鐵嶺——彰武一線,南至遼東灣,也就是歷史上毛文龍打游擊的地方。

  這周圍全是山、山、還有山,大規模軍事行動根本無法展開。

  但是到了內部,遼河平原可以說的上是一馬平川。

  而遼瀋兩座大城,就卡在遼河平原上,只要控制住遼瀋,那麼遼河平原上你就別想安穩的種地發展。

  遼瀋兩座大城一丟,別說面對騎兵,就是面對馬軍,都只能退回遼西走廊的入口,守著家門口的寧遠過日子。

  另外,很多人好奇,這蒙古草原是怎麼和遼東連在一起的,這中間不是還隔著大興安嶺和燕山山脈嗎?

  eummmm,是隔著,但沒完全隔開。這裡面有一個缺口,蒙古高原上有一條東流的西拉木倫河,貫穿燕山山脈和大興安嶺,在如今的赤峰境內有一個西拉木倫河谷,這是一個巨大的缺口,現在屬於科爾沁部落。

  而歷史上,在失去了遼陽瀋陽兩座大城的威懾,再加上明朝對蒙政策的因素,科爾沁很快就徹底倒向了建奴。

  袁應泰這人就是婦人之仁,紙上談兵的代表人物。

  閉上眼睛,仔細的思索著歷史上他記憶中的遼東,以及這這幾天看遼東軍報得到的情報。

  現在他已經下令,熊廷弼一人獨攬遼東軍政大權,但是遼東巡撫這個職位不能空缺,需要有人去做,而且去做的這個人一定不能給熊廷弼添麻煩。

  思索著朝廷里的人,朱由校有些諸葛亮讓馬謖守街亭的無奈。

  手下沒人可用啊。

  想當年,劉皇叔在夷陵讓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二代將領差點兒打空,等到丞相兵出祁山的時候,只能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了。

  而現在大明面對的情況,比之當年劉備夷陵之敗有過而無不及啊。

  首先是兵,損耗的兵馬除了遼東本地的外,還有從三邊、浙兵、川兵抽調的精銳。

  而後是將,薩爾滸之戰前前後後戰死大大小小將領三百餘人,其中三路主帥杜松、劉綎、馬林悉數戰死。

  你別管別人對其人的評論,能坐到那個位置上就不是蠢貨,三人都是參與過當年的萬曆朝鮮戰爭的,哪就是頭豬,發展到這會兒也是頭渾身肌肉的肌肉豬。

  另外,全國才二十多個總兵,在遼東一次陣亡十四個,正處於當打之年的將領損失大半。

  嘉靖隆慶時期有戚繼光、劉應節能掛帥。

  萬曆時期李成梁、劉綎等人能掛帥,

  天啟登基的時候有誰?

  熊廷弼算一個,監獄裡嗑瓜子的那個楊鎬算一個,其他的人要不是垂垂老朽,要不就是紙上談兵的貨色。

  歷史上天啟登基的時候,為啥在群臣的建議下換了熊廷弼,還不是兩眼一抹黑啊。

  我們耳熟的崇禎年間的名將此時大部分都沒成長起來。

  孫傳庭?在商丘當知縣呢。

  洪承疇?浙江按察司僉事,滿朝堂誰知道這麼個人?

  盧象升?還沒當榜眼呢。

  楊嗣昌?戶部郎中,這會兒在淮北視察民情呢。

  袁崇煥?在邵武縣當知縣呢。

  趙率教?曹文昭?這些人現在都在遼東,但還沒升起來。

  毛文龍?現在還只是個都司。

  秦良玉?戚金?川軍?浙兵?

  別鬧,現在遼東的川軍和浙軍正鬧彆扭,已經在私底下進行了一場「友好」交流,據說場面不小。

  孫承宗?現在還只是諭德,連左庶子都不是。

  「嗯,孫承宗。」

  想到孫承宗這個自己的老師,朱由校頓時雙眼放光。

  就你了。

  孫承宗這個人,網絡上的評價非常矛盾。

  首先孫承宗的忠誠,這是不用懷疑的,崇禎十一年,蟎清入關,高陽孫家滿門忠烈,孫承宗自縊身亡,他的五個兒子、六個孫子、兩個侄子、八個侄孫戰死,孫家百餘口人為國戰死。

  故此有下水道消息,說東陵大盜孫殿英是孫承宗的後人。

  有的人說他的守遼政策,造成遼東軍隊軍閥化的罪魁禍首。

  但問題不是這麼看的,要知道孫承宗接手遼東那堆爛攤子時是個啥情況。

  後金進犯廣寧,王化貞率軍出戰,讓打了個全軍覆沒,關鍵時刻,熊廷弼擺了個大爛,直接退守山海關,把關外直接給扔了。

  這種情況下,孫承宗能穩住人心,收復廣寧,一步一步進逼,漸漸的將邊境線重新推向遼瀋,就足以說明孫承宗的能力了。

  而且,孫承宗的打仗思路有問題嗎?

  後世還有一個人用的是和孫承宗相同的思路,那個人叫曾剃頭,曾國藩。

  而打仗思路,就六個字,結硬寨,打呆仗。

  在兵馬不精,將領不勇的情況下,這是最好的打仗方法,缺點就是費錢。

  而且,孫承宗這個人,最大的能力不是打仗,而是協調人事,讓上面的政策到了下面能執行下去。

  這點,是如今的熊廷弼最為欠缺的。

  看看熊廷弼現在做的,朝中的京官彈劾他,遼東的文官彈劾他,連他手下的將領都有受不了壓力申請離職的,熊廷弼此時太需要一個能和他配合的人了。

  手指在奏本上敲擊著,朱由校突然有了思路。

  「來人,宣內閣輔臣、六部尚書、九寺正卿、諭德孫承宗、錦衣衛指揮使駱思恭覲見。」

  「奴婢領旨。」

  聽到皇帝的話,立刻就有太監去宣。

  皇帝,哪不是想見就見的,得預約。

  而當皇帝想見一個人的時候,哪也不是說要到就到的,就是有電話喊人,人來也得時間不是麼。

  (本章完)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sto55.com 思兔閱讀,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