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文聖歐陽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43章 文聖歐陽修

  歐陽修作為一位傑出的文學家和政治家,被譽為文聖。

  不僅在當時北宋有著重要的影響,而且對後世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首先,他是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

  他的散文創作具有高度的成就和正確的古文理論,對後來的文學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他不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

  他的詩歌和詞作都被後人廣泛傳頌和學習,在當時和後世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1007年,北宋年間,歐陽修出生於四川綿州。」

  「當時他父親任綿州推官,已經56歲了。」

  「三年後,父親去世。」

  「歐陽修是家裡的獨子,與母親鄭氏相依為命,孤兒寡母只得到湖北隨州去投奔歐陽修的叔叔。」

  「叔叔家不是很富裕,好在母親鄭氏是受過教育的大家閨秀,在沙地上教歐陽修讀書寫字。」

  「歐陽修的叔叔也不時關懷,總算沒有讓童年的歐陽修失去基本的教育。」

  「歐陽修自幼喜愛讀書,常從城南李家借書抄讀。」

  「他天資聰穎,又刻苦勤奮,往往書不待抄完,已能背誦。」

  「少年習作詩賦文章,文筆老練,有如成人。」

  「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興的希望,曾對歐陽修的母親報喜。」

  「不必擔憂家貧子幼,你的孩子有奇才,不僅可以創業光宗耀祖,他日必然聞名天下。」

  「十歲時,歐陽修從李家借得書籍,手不釋卷,這為日後北宋詩文復古運動播下了種子。」

  「歐陽修的科舉之路可謂坎坷,兩次參加科舉都意外落榜。」

  「1029年春天,歐陽修就試開封府最高學府國子監。」

  「同年秋天,歐陽修參加了國子監的解試。」

  「歐陽修在國子學的廣文館試、國學解試中均獲第一名,成為監元和解元。」

  「又在第二年的禮部省試中再獲第一,成為省元,也算是連中三元。」

  「歐陽修覺得,在即將到來的殿試中,自己肯定也能奪得狀元。」

  「於是特意做了一身新衣服,準備到時候穿。」

  「歐陽修在廣文館有個同學叫王拱辰,才19歲,也獲得了殿試資格。」

  「一天晚上,王拱辰穿上歐陽修的新衣服,得意地說自己穿了狀元袍子。」

  「沒想到,殿試那天,真的是王拱辰中了狀元。」

  「1030年,由宋仁宗趙禎主持的殿試在崇政殿舉行。」

  「殿試放榜後,歐陽修被皇帝唱十四名,位列二甲進士及第。」

  「據歐陽修同鄉時任主考官後來對人說,歐陽修未能奪魁,主要是鋒芒過於顯露。」

  「眾考官欲挫其銳氣,促其成才。」

  「雖然沒中狀元,歐陽修也獲得了不錯的名次,被授予官職。」

  「金榜題名的同時,他也迎來了洞房花燭。」

  「宋代有榜下擇婿的風俗,朝中高官都喜歡在新科進士中挑選乘龍快婿。」

  「歐陽修剛一中進士,就成了他的恩師胥偃的女婿。」

  「新婚不久,歐陽修就辭別家人,到洛陽去做官。」

  朱棣:正是因為有歐陽修推崇古文運動,這才有了宋代的文化盛世。

  歐陽修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文學家,一生在宦海中浮沉了四十年。

  但由於刻苦鑽研,鍥而不捨,給後人留下了豐富的文學遺產。

  尤其是他繼韓愈之後所倡導的古文運動,開創了宋代散文的新局面,在中華文學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唐代的文學經歷了五代的衰落,直至宋代歐陽修再度振興。

  他挽回了文學的頹勢,抑制了千古的錯誤觀念,使正派的文化氣息得以傳承。

  然而,歐陽修得到了賞識,卻未能完全發揮其所能,實在可惜。

  宋代歐陽修之前,學子文風守舊,沒有氣勢。

  自歐陽修以後,天下以通經學古為評價標準,這都是歐陽修的功勞。

  歐陽修大力倡導詩文復古運動,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義文風和詩風,取得了顯著成績。

  由於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創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於唐代的韓愈。

  他指導了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等文學家,對他們的詩文創作發生過很大影響。

  甚至直到如今的大明王朝,歐陽修的文風還一直影響著萬千學子。

  「當時歐陽修的上級是前朝五代十國末代吳越王錢俶的兒子,錢惟演。」

  「宋朝厚待吳越貴族,《百家姓》開頭就是趙錢孫李。」

  「趙是宋朝皇帝的姓,錢就是吳越王族的姓,緊跟在皇帝後面。」

  「再加上個人的努力,錢惟演在北宋政壇占據著顯赫的地位。」

  「錢惟演對歐陽修這樣的青年才俊非常好,簡直是把他們貢起來。」

  「不但很少讓歐陽修等年輕文人承擔瑣碎的行政事務,還公然支持他吃喝玩樂。」

  「有一次,歐陽修和年輕的同僚到嵩山遊玩,傍晚下起了雪。」

  「忽然,錢惟演的使者趕到了,帶來優秀的廚子和歌妓,並傳錢惟演的話。」

  「府里沒什麼事,你們不用急著回來,好好地在嵩山賞雪。」

  「當然,這些青年才俊們在吃喝玩樂之餘,也會吟詩作賦。」

  「當時文壇上流行駢文,文風華麗。」

  「但是免不了說大話和套話,歐陽修他們就是用這樣的文章去參加科舉考試的。」

  「終於可以毫無壓力地創作了,他們當然不滿足於那樣死板的文風。」

  「而是憑藉自己豐富的學識,以效仿先秦兩漢的古人為手段,力圖打破當時陳腐的文風,推行古文。」

  「在錢惟演的支持下,歐陽修等人有了充分的時間去琢磨古文創作。」

  「後來古文的創作在宋代繁盛一時,留下了無數千古名篇。」

  「錢惟演富養這幾個小文人,真可謂是功在千秋。」

  「錢惟演的繼任者王曙是位年逾古稀的官員,管束屬下向來十分嚴格。」

  「到任後,他看到錢惟演留下的這些年輕人整天遊山玩水,十分不滿。」

  「有一天,王曙把歐陽修等人集中起來,嚴厲地教導他們。」

  「你們看寇準這樣的人,尚且因為耽於享樂而被貶官。」

  「何況你們這些人在才能上比不了寇準,怎麼還敢這樣呢?」

  「大家都被訓得不敢作聲,只有歐陽修年輕氣盛,反應敏捷。」

  「寇準後來之所以倒霉,不是因為耽於享樂,而是因為一把年紀了還不知道退隱。」

  「後來,錢惟演政治失意,被迫離開了洛陽。」

  「歐陽修等人為錢惟演送行,雙方都流下了惜別的淚水。」

  「在洛陽的奢華生活,不僅奠定了歐陽修一生的文學基礎,更成為了歐陽修生命中最美好的回憶。」

  王陽明:歐陽修提倡詩文復古運動,反對盛行一時的西崑體文風,對後世的文學創作影響深遠。

  唐代的韓愈開創過一場文化上的復古運動,提倡古文風,提倡文風要務實。

  而歐陽修在北宋文壇上開啟的,是提倡以韓愈的思想為主的北宋詩文復古運動。

  而唐宋八大家這些人,就是以這個思想為前提的推出的。

  在歐陽修革新之前,北宋當時的主流文風是西崑體。

  宋真宗時期,官員在編輯史書的同時,效仿起白居易和劉禹錫等人的唱和。

  這些官員將這些唱和編輯成冊,也就是所謂的西崑體。

  不同於白居易和劉禹錫一人一句的唱和,西崑體當時是起一個名字,然後幾個人一起作詩相互比拼。

  西崑體流傳開後便風靡於當時的街巷中,成為時下最流行的文化元素。

  歐陽修出生在宋真宗時期,他就職的時候已經到了宋仁宗趙禎的時候。

  當時隨著社會穩定,面臨著歷朝歷代都面臨的問題。

  隨著時間的推移,土地不斷兼併,貧富差距正在加大,需要一些更加務實的文風來揭露一些社會問題。

  當時流行的西崑體文風變得越來越刻板,大家都在相互套詞。

  這樣的套詞並不能準確的描寫內心感受,只是單純的秀技。

  歐陽修認為文人所表達的應該是內心最真實的感受,而不是框框條條制定規則,然後在規則裡面天花亂墜的套詞。

  而這,就是歐陽修倡導的詩文復古運動的意義所在。

  「1034年,28歲的歐陽修回京任職,參與編修《崇文總目》。」

  「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成為了他在京中的成座右銘。」

  「不過,此時的歐陽修,畢竟不再是那個享受青春的少年,他開始擔負起社會責任。」

  「當時,北宋王朝積貧積弱的弊病開始顯現。」

  「貧富差距拉大,社會矛盾日益突出。」

  「與歐陽修交往頗深的范仲淹著手呼籲改革,他把社會問題歸咎為腐敗。」

  「而歐陽修看得更深刻,認為冗官冗員才是根本問題。」

  「最終,范仲淹的改革冒犯了既得利益者,受到了打擊,被貶饒州。」

  「歐陽修作為范仲淹一派也受牽連,被貶為夷陵縣令。」

  「歐陽修高中進士時所娶的胥氏夫人,新婚不久便去世了。」

  「被貶後不久,歐陽修娶了已故宰相薛奎的二女兒。」

  「值得一提的是,薛奎的大女婿不是別人,就是跟歐陽修一起參加殿試而獲得了狀元的王拱辰。」

  「後來,王拱辰的夫人去世了,他又娶了薛奎的三女兒,繼續做薛家的女婿和歐陽修的連襟。」

  「歐陽修寫詩調侃,舊女婿為新女婿,大姨夫作小姨夫。」

  「1043年,慶曆三年,范仲淹、韓琦、富弼等人推行慶曆新政。」

  「歐陽修參與革新,成為革新派干將,提出改革吏治、軍事、貢舉法等主張。」

  「但在守舊派的阻撓下,新政又遭失敗。」

  「兩年後,推行慶曆新政的范仲淹、韓琦、富弼相繼被貶。」

  「歐陽修上書分辯,因被貶為滁州太守。」

  「在滁州,歐陽修寫下了不朽名篇《醉翁亭記》,古文藝術達到成熟。」

  「他依舊保持輕鬆慵懶的態度,為政寬簡,讓自己和百姓都過得輕鬆。」

  「但就是在這樣的執政方針下,滁州反而被治理得井井有條。」

  「歐陽修喜好酒,他的詩文中亦有不少關於酒的描寫。」

  「一首《漁家傲》中採蓮姑娘用荷葉當杯,划船飲酒,寫盡了酒給人們生活帶來的美好。」

  「歐陽修任揚州太守時,每年夏天,都攜客到平山堂中。」

  「派人采來荷花,插到盆中,叫歌妓取荷花相傳。」

  「傳到誰,誰就摘掉一片花瓣,摘到最後一片時,就飲酒一杯。」

  「晚年的歐陽修,自稱有藏書一萬卷,琴一張,棋一盤,酒一壺,可見歐陽修很愛飲酒。」

  「做太守時,歐陽修對飲酒游山的愛好不減當年。」

  「經常帶著吏民出去遊玩,在山中野餐。」

  「然後喝醉了,迷迷糊糊地看著大家玩樂。」

  「據說,《醉翁亭記》的開頭原本花了好多筆墨,描繪滁州四周的山。」

  「最後這些描寫被歐陽修改成了環滁皆山也五個字,成為散文史上的名句。」

  「醉時能與民同樂,醒後能用當世一流的文筆把遊玩的過程記錄下來。」

  蘇軾:《醉翁亭記》是歐陽修創作的一篇經典散文,這篇文章一經問世,立即就在文壇造成了轟動。

  𝓈𝓉ℴ55.𝒸ℴ𝓂

  歐陽修在滁州任職時,常在附近的琅琊山遊玩,因此與山下琅寺的智仙和尚結為好友。

  智仙和尚為了方便他遊覽山中風景,便在山腰為其建造了一座亭子。

  亭子建成時,歐陽修前去祝賀,並為其取名醉翁亭,還寫下《醉翁亭記》這樣流傳千古的名篇。

  文章剛寫成時,歐陽修拿著文章向人請教,只聽得一片讚美聲。

  後來,他讀給一位樵夫打扮的老人聽。

  環滁四面皆山,東有烏龍山,西有大豐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

  老人才聽到開頭,便認為文章的字好像多了點。

  老人上山砍柴時,放眼一望,四周都是山。

  話還未完,歐陽修明白了,劃掉一串文字,將開頭改為環滁皆山也。

  短短五個字,便是如今《醉翁亭記》言簡意賅的開頭。

  這篇《醉翁亭記》已經被尊為遊記中的絕品了,堪稱是千古名篇。

  這篇文章造成不小的轟動,之所以成為名作。

  第一,它是歐陽修發自肺腑之作,具有真情實感。

  《醉翁亭記》打破了固有的文體界限,在文章體制上有創新。

  文章的創作,歷來重視情緒表達,因情而造文是美學的要求。

  第二,歐陽修開創了一種新的文章體制。

  北宋的陳師道在《後山詩話》裡面提到:「退之作記,記其事爾;今之記乃論也。」

  韓愈以前在寫記的時候,只是寫記事的文章。

  到了北宋,大家寫記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發表議論了。

  從《醉翁亭記》開始,記事文章的裡面,不但有了議論,還有賦的表達手法。

  所以《醉翁亭記》的創新性,是其他文章無法比擬的。

  第三,這篇文章並不是遊戲之作,而是歐陽修匠心獨運的作品。

  因為這篇文章寫得看起來比較隨意,比較彰顯個性。

  所以提倡靈性學說的文人,非常推崇它。

  第四,這篇文章亂中有序,思想立意很高。

  歐陽修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剛剛被貶了官。

  可是他反而把自己放逐,當成是一種自由自在的隱居生活。

  同時,在這篇文章裡面,還體現出了歐陽修與民同樂的思想。

  醉翁之意不在酒這一句,尤其耐人尋味。

  換句話說,《醉翁亭記》之所以好,是因為文章兼具抒情性、獨創性和思想性。

  「守舊派的壓制,並沒影響歐陽修的好心情。」

  「後來,歐陽修又做了潁州太守。」

  「在潁州,他照樣寄情詩酒,自認為過得比在洛陽絲毫不差。」

  「歐陽修的官位越來越高,他寫過的歌詞也在社會上越來越流行。」

  「傳說,潁州有一位歌妓會唱歐陽修所有的詞。」

  「後來歐陽修出使遼國,接待官員請來當地一位歌妓助興,囑咐好好款待歐陽修。」

  「歌妓只是答應,並不多說話。」

  「大家還以為她畢竟是邊遠地方的歌妓,什麼都不懂。」

  「誰知席間歌妓一開口,唱的竟全是歐陽修的詞,由此可見歐陽修的詞在當時影響之大。」

  「據傳歐陽修與外甥女張氏有染,但雙方並無血統關係,是歐陽修的妹夫的前妻所生。」

  「張氏嫁給了歐陽修的堂侄,以後又和家中的僕人私通。」

  「事情敗露後,此案在開封府審理,在公堂之上張氏供出和歐陽修有私情。」

  「歐陽修百般辯解,最後雖以查無實據了事,但在名聲上卻大受影響。」

  「他的政敵也藉此攻擊他,最後被朝廷貶到滁州。」

  「1054年八月,已經在京做了高官的歐陽修,又遭受誣陷被貶。」

  「命令剛剛下達,仁宗皇帝就後悔了。」

  「等歐陽修上朝辭行的時候,皇帝親口挽留,讓歐陽修留下來修《唐書》。」

  「就這樣,歐陽修做了翰林學士,開始修撰史書。」

  「作為一位史官,歐陽修把通達的文筆用於修史,格外得心應手。」

  「他主持了《新唐書》的修撰,而實際參與寫作的還有很多人。」

  「為了防止體例不一,歐陽修負責統籌全稿。」

  「當時北宋文壇古文發展得有點過火,大家都願意寫古文吸引眼球。」

  「可沒有足夠的天賦,文章往往會被寫得生僻難懂。」

  「看著唬人,其實沒什麼實際內容,更談不上藝術價值。」

  「其中負責寫列傳的宋祁,就總喜歡用些生僻的字眼。」

  「從年齡、資歷上說,宋祁都是歐陽修的前輩。」

  「歐陽修有點不便說他,只好委婉地諷勸。」

  「一天早上,歐陽修在唐書局的門上寫下八個字,宵寐非禎,札闥洪休。」

  「宋祁來了,端詳了半天,終於悟出了是什麼意思,原來就是一句俗話夜夢不詳,題門大吉。」

  「歐陽修笑稱是在模仿宋祁修《唐書》的筆法,宋祁把迅雷不及掩耳這句大白話,都寫成震霆無暇掩聰了。」

  「宋祁聽了,明白歐陽修的意思,不禁莞爾,以後寫文章也平易起來了。」

  王安石:歐陽修兩次被貶都伴隨著巨大的醜聞,導致他的名聲極差。

  歐陽修在唐宋八大家之首的盛名之下,生活也是一地雞毛。

  甚至被潑了兩回髒水,卻永遠沒法洗淨,以至於成為自身的兩大污點。

  歐陽修兩次科考都名落孫山,直到後來得到了漢陽府知府胥偃的賞識。

  在胥偃的保舉之下,歐陽修才在24歲時金榜題名。

  隨之而來的是洞房花燭夜,胥偃在歐陽修高中後把女兒嫁給了他。

  遺憾的是,這個第一任妻子沒能陪多久就病故了。

  歐陽修第一次被貶,是因為幫范仲淹發聲。

  完全出於義憤,有些冤,但值得。

  但歐陽修第二次被貶,名聲就不好聽了,有人彈劾他和外甥女曖昧不清。

  歐陽修有一個早年失去父親的外甥女,準確地說是妹妹的繼女。

  後來這個外甥女嫁給了歐陽修一個族兄的兒子,成了歐陽修的侄媳婦。

  但這個侄媳婦不守婦道,和僕人好上了,被丈夫發現告到官府。

  也可能她是被歐陽修的政敵收買了,也可能是她被折磨蒙了胡亂攀咬,反正她居然說和歐陽修還有一腿。

  這下子無異於扔了個炸彈,炸得歐陽修有口難言,狼狽不堪。

  雖然最終因為證據不足,這個事兒不了了之。

  但是歐陽修的名聲,是真的給搞臭了。

  此時的歐陽修才四十歲,對男人來說正是上升的好年紀。

  這一盆髒水潑下來,是怎麼洗也洗不白了。

  第二個醜聞,就是和兒媳婦不清不楚。

  歐陽修晚年的時候,文學上桃李滿天下,成了領袖人物。

  但是御史蔣之奇的一個摺子,說歐陽修和大兒媳婦不清白,讓他一下子成了眾矢之的。

  如果說上次的緋聞已經使歐陽修灰頭土臉,那這回則是徹頭徹尾地身敗名裂。

  不管真假,歐陽修在做人這塊已經失敗了。

  和兒媳婦的醜聞風頭過後,歐陽修一再向皇帝請辭,而皇帝卻一再挽留。

  然而因為名聲掃地,官職一降再降,最後去了偏遠的蔡州。

  「1057年二月,知天命之年的歐陽修做了禮部貢舉的主考官。」

  「以翰林學士身份主持進士考試,提倡平實文風。」

  「錄取蘇軾、蘇轍、曾鞏等人,對北宋文風轉變有很大影響。」

  「在這次考試中,歐陽修也看到一份較好的答卷,文章語言流暢,說理透徹。」

  「歐陽修估計是自己學生曾鞏的,這種文風需要鼓勵。」

  「但畢竟是自己人,不好取第一,就把這份卷子取成第二,最後得知這是蘇軾的。」

  「與蘇軾一同被歐陽修錄取的,還有他的弟弟蘇轍,以及北宋文壇上的一批重要人物。」

  「歐陽修以其卓越的識人之明,為北宋朝廷及整個文學史做了一份突出的貢獻。」

  「蘇軾考中進士後,給歐陽修寫了一封感謝信。」

  「歐陽修稱讚蘇軾文章寫得好,感覺自己也該避讓這後生三分。」

  「他對蘇軾褒獎有加,蘇軾也沒有辜負歐陽修的期許,最終成為繼歐陽修之後的又一位文化巨人。」

  「歐陽修晚年,還經常拿出自己年輕時寫的文章來修改。」

  「這種文學史意識和認真的態度,成就了一代文學巨匠。」

  「放榜的時候,那些自高自大的考生發現自己居然沒有被取中,紛紛鬧事,甚至有人說要到街上截住歐陽修痛打。」

  「但皇帝充分相信歐陽修的人品和判斷力,給予了他極大的支持。」

  「歷史也最終證明了歐陽修的正確,北宋文風自此一振。」

  「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領導了北宋詩文復古運動,繼承並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

  「他的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

  「歐陽修在變革文風的同時,也對詩風詞風進行了革新。」

  「後人又將歐陽修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被世人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

  張居正:歐陽修住持的這一場科考,成為了千古第一榜。

  當時擔任翰林院學士的歐陽修,深刻知道當時無論是文章還是詩歌,都陷入形式主義的泥潭。

  科舉考試選拔人才,關注的也是辭藻聲律。

  如果要改變這種現象,真正為國家選出有用的人才,必須對科舉制度進行改革。

  歐陽修早已是當時的文壇領袖,對文壇風氣的改革就落在歐陽修的身上。

  歐陽修成就了這一場千年科舉第一榜,以及他那幾名不可一世的學生。

  宋仁宗親自主持殿試,對這屆學子非常滿意。

  所有參與殿試者都賜予進士及第或進士出身,一個不落。

  蘇軾奪得殿試第一,但他詩賦成績一般,最後以甲等賜進士及第。

  殿試結果,狀元、榜眼、探花三人日後雖籍籍無名。

  但在這次進士及第的諸人中,有眾多流芳百世的人物。

  蘇軾、蘇轍、程顥、呂惠卿、曾鞏、曾布、王韶、張載、章惇、林希、王韶。

  他們每一個人物都是一顆巨星,每一個名字都是一個傳奇。

  他們自帶光環照耀了時代,閃爍在歷史的星空之中。

  蘇軾、蘇轍、曾鞏位列唐宋八大家,加上當朝的歐陽修、蘇洵,居然有其五。

  程顥是程朱理學的奠基者,理學受到後世帝王尊崇,對元明政治形態產生了重大影響。

  張載也是理學創始人之一,他提出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經久不衰。

  曾布、呂惠卿、章惇、林希都是著名政治家,都曾居兩府要職。

  章惇是政治強人,任宰相八年,政治、軍事、外交、文化、農業上多有革新。

  呂惠卿是王安石變法中的主要人物,是變法的實際推行者。

  王韶是北宋後期最著名的軍事家,主導宋夏熙河之役,拓邊兩千餘里,這是以和平為主的宋朝取得的最輝煌的戰績。

  因此,歐陽修住持的這一場科考,被稱為千年第一名榜,毫不過分。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