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曲聖關漢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46章 曲聖關漢卿

  唐詩宋詞元曲,關漢卿無疑是元曲的集大成者。

  關漢卿是中華文學史上偉大的作家之一,是中國戲曲的奠基人。

  他一生創作了六十多種雜劇,不僅鼓舞了當時廣大人民反對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的鬥爭。

  而且對後來的戲劇創作有巨大的影響,作品裡帶有的現實主義精神更為後來戲劇家所繼承。

  在關漢卿眾多戲劇作品中,最為世人所熟知的便是《竇娥冤》。

  關漢卿書寫了竇娥由認命到抗爭再到覺醒的過程,深刻地揭露了元代存在的種種社會黑暗問題,將劇作的思想提升至一個新的高度。

  「他是蒸不爛、煮不熟的銅豌豆,是元雜劇的奠基人,也是一生漂泊的浪子。」

  「關漢卿的原名,並不是關漢卿。」

  「作為元曲四大家之首,關漢卿名氣雖大,卻並沒有在正史里落得個隻言片語,因為沒有記載。」

  「他原名不詳,生卒不詳,籍貫不詳,整個一不詳之人。」

  「漢卿只是他的字,他的出生時間和地點,學界到現在也沒定論。」

  「公元1234年,當時的社會風雨飄搖,戰亂不休。」

  「金人一腳踢走北宋,自己入主中原做了主人。」

  「關漢卿的父親關怡是漢人,面對眼前這片愛的深沉,卻落入敵手的北方大地。」

  「他擦乾眼淚,忍辱負重,在金朝擔任一個小官職。」

  「雖然身在曹營,但金人的自我漢化搞得還不錯,一直都在推行科舉制度。」

  「關漢卿家本來就是世代奉儒守官的學院派,這下不僅心在漢了,子女教育也是漢家的那一套。」

  「因為關怡大小也是一個官員,所以關漢卿小時候家境不錯。」

  「接受了良好的儒家教育,還在動盪的年代讀上了書,」

  「關漢卿的叔叔光燦是個醫戶,關漢卿小時候邊讀書還邊跟著叔叔學醫。」

  「江西是個鹽產地,有搭台唱戲祭祀鹽神的習俗。」

  「讀書、學醫、看戲,這三樣東西構成了青少年時期關漢卿的生活。」

  「他習以為常,可能有時還會覺得乏味。」

  「但人生就是這樣,一些不經意的東西,在陰差陽錯之間就決定人的一生。」

  「公元1211年,蒙金戰爭爆發。」

  「蒙古人把金人從山西趕走,局勢又開始搖擺。」

  「當時的關漢卿正是刻苦讀書考科舉的時候,現在國破家亡,科舉也沒有了。」

  「他不得不收拾行囊,來到山西的首府平陽,看看能不能找個機會。」

  「平陽有華夏第一都的美譽,當年帝堯就是建都於此。」

  「後來被稱作山西四大梆子之首的蒲劇,也和它有不小的淵源。」

  「關漢卿小時候就經常看戲,現在來到平陽,看著平陽的戲班子深有感觸。」

  「他那時真是年輕氣盛,眼看山河破碎,身世浮萍。」

  朱棣:唐詩有李白,宋詞有蘇軾,元曲則有關漢卿。

  縱覽元曲三百首,不管從作品的數量來說,還是從作品的質量來說。

  關漢卿無疑是元曲四大家之首,是當之無愧的元曲聖人。

  關漢卿的經典之作眾多,《單刀會》《救風塵》《竇娥冤》等。

  他縱觀關漢卿的作品,字裡行間瀰漫著昂揚的反抗精神和戰鬥情緒。

  這緣於關漢卿生活的時代,元朝政治黑暗腐敗,社會動盪不安,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關漢卿的劇目深刻地再現了社會現實,充滿著濃郁的時代氣息。

  概括起來,其中既有蒙元貴族的兇橫殘暴,又有竇娥的悲慘境遇,反映生活面十分廣闊。

  既有對元朝官場黑暗的無情揭露,又熱情謳歌了老百姓的反抗鬥爭。

  慨慷悲歌,樂觀抗爭,構成關漢卿劇作最有特色的基調。

  在關漢卿的筆下,最為出色的是竇娥這一普通婦女形象。

  竇娥出身微賤,蒙受蒙元貴族統治者的種種凌辱和迫害。

  關漢卿描寫了竇娥的悲慘遭遇,同時又讚美了竇娥強烈的反抗意志,歌頌了竇娥至死不屈的英勇行為。

  在那個特定的歷史年代,關漢卿通過戲曲鼓舞百姓鬥爭的意識。

  「回顧身後三千里漫漫歷史長河,關漢卿一把抓住關羽關雲長。」

  「《單刀會》里力透紙背,百忙裡稱不了老兄心,急切里倒不了俺漢家節。」

  「《西蜀夢》中字字泣血,杵尖上挑定四顆頭,腔子內血向成都鬧市里流,強如與俺一千小盞黃封頭祭酒。」

  「什麼也不用說了,這個少年人的意氣風發撲面而來。」

  「關山失路的鼓譟和壓抑,讓他爆發出這樣的驚雷。」

  「公元1234年,金哀宗上演一出倉皇蔡州路,金王朝從此滅亡。」

  「關漢卿夾在逃亡的隊伍里,一路向北。」

  「離開有金國的季節,來到了河北祁州的伍仁村。」

  「祁州是有名的藥材基地,關漢卿從小學的醫術在這就派上了用場。」

  「國家太亂了,遍地的戲班子被遍地的傷患代替。」

  「關漢卿一邊治病救人維持生存,一邊就琢磨自己劇本的事兒。」

  「和金人的自我漢化不同,一輩子騎馬吃肉的蒙古人非常瞧不起漢文化。」

  「金朝滅亡後,元朝一記釜底抽薪,把從隋唐一直沿襲下來的科舉給廢了。」

  「不僅如此,等到忽必烈至元二年,也就是1265年。」

  「元人又來了一手種姓制度,把人分成了四個等級,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

  「行業也分成十個等級,一官二吏自不比說,人人都想當官。」

  「但七醫八娼九儒十丐,讀書人居然排在了娼妓的後面,乞丐的前面。」

  「由此也可以看出,為什麼關漢卿名氣這麼大,卻沒在正史里記載。」

  「《天淨沙秋思》的馬致遠,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他歸隱避世了。」

  「有人看開了,哂笑一聲,讀不了書,做不了官,沒什麼大不了。」

  「我是個普天下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

  「我玩的是梁園月,飲的是東京酒,賞的是洛陽花,攀的是章台柳。」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賜與我這幾般兒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

  「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噹噹一粒銅豌豆。」

  「科舉無路,報國無門,我還有我的戲。」

  「於是轉身走向市井,走向雜劇。」

  張居正:在那個特定的時代,關漢卿寫下的元曲擁有令人捧腹的幽默。

  唐宋曾是文人們的天堂,元朝卻是文人們的地獄。

  只識彎弓射大雕的元蒙貴族,雖然曾推崇過漢學。

  但終究在他們眼裡,這些只是末流,難與鐵騎武力相比。

  故此,文人名士在那個時代活的抑鬱苦悶。

  曾經學而優則仕的夢想,在元朝只是一個夢,永遠不會成真。

  元初的讀書人大多懷才不遇,因此沉抑悲鬱。

  要麼一生苦苦求仕,要麼轉而歸隱山水。

  但關漢卿與他們不一樣,他擁有特立獨行的生活方式,沒有囚禁在求仕與歸隱山水之間無法自拔。

  而是選擇與時代接洽,不卑不亢,始終保持著浩然正氣。

  如此,關漢卿寫下的元曲才擁有了令人捧腹的幽默,就比如《一枝花》。

  《一枝花》的最後一曲,將關漢卿那种放盪不羈的浪子形象展示到了極致。

  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噹噹。

  這對於普通豌豆來說輕而易舉就可完成,但對銅豌豆卻是束手無策。

  而關漢卿就是這一顆銅豌豆,從而傳達了他堅韌不屈的精神,以及要與元朝抗爭的決心。

  關漢卿運用大量生活語言,爆發感勢如破竹一般傾瀉而出,給人極大的震撼效果。

  表現出了關漢卿對黑暗現實的強烈不滿,也體現出了他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決心。

  接著關漢卿用具體的例子來佐證自己九死無悔的決心,玩的是梁園月,飲的是東京酒,賞的是洛陽花,攀的是章台柳。

  這些皆是唐宋文人筆下的世界,可以窺見關漢卿對如此盛世的渴望是多麼強烈。

  夢回大唐,回到大宋,這份幻想蘊含了關漢卿多少的心酸。

  緊接著,關漢卿話鋒一轉,喊出了具有爆炸效果的情感最強音。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

  既然已經下定決心,心中已有秉持。

  那麼就不會畏懼一切威脅壓迫,就不會害怕一切痛苦死亡。

  《一枝花》是關漢卿的代表作,以幽默的風格和強烈的情感,給人以極大的震撼。

  同時,就那個時代而言,關漢卿的這種幽默可謂是有生命危險的。

  若被有心之人借題發揮,那後果不堪設想。

  一個特立獨行的人,一首特立獨行的作品,詮釋了關漢卿特立獨行的幽默。

  「好在元都城大都還有一批志同道合的人,關漢卿和一些人一起成立的一個叫做玉京書會的組織。」

  「在元朝這個冷漠的大環境裡,大家一起報團取暖。」

  「關漢卿等人在這個組織里喝酒、寫作,相互品讀劇本。」

  「關漢卿憑著自己的本事,漸漸當上了玉京書會的負責人。」

  𝒔𝒕𝒐55.𝒄𝒐𝒎

  「白天玉京書會,晚上勾欄瓦肆,這就是關漢卿當時的生活。」

  「也是在這個時候,關漢卿迎來了自己的創作巔峰期。」

  「《救風塵》《望江亭》《拜月亭》《謝天香》,這些耳熟能詳的劇目就出自那個時期。」

  「在這些書裡面,無論才子佳人,還是市井小人,都有一個美好的結局。」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有功成名就的事業,有花好月圓的故事。」

  「在大都的一切看起來似乎都很美好,但關漢卿還是離開了大都。」

  「他經過南京,來到蘇州。」

  「在蘇州,同樣在歷史上大名鼎鼎的鄭光祖過來拜謁他。」

  「古來文人雅士,免不了才子佳人的浪漫戲碼。」

  「風流倜儻的關漢卿也在富貴溫柔之鄉的江南,遇到了終身難忘的紅顏知己珠簾秀。」

  「大批北方劇作家南下謀生,關漢卿也隨波南下到了杭州。」

  「煙雨纏綿的江南給了他無比的靈感,也讓他接觸了更多更好的文學藝術。」

  「在鶯飛草長時節,他第一次見到了當時的名伶珠簾秀。」

  「珠簾秀雖家境貧寒,但容貌嬌艷。」

  「雖身處勾欄,卻潔身自好,琴棋書畫無一不通。」

  「她的小令折服了多少文人雅士,其中就有一代風流才子關漢卿。」

  「那時他寫劇,她表演,她將他劇中的角色演繹地淋漓盡致,他亦被她精湛的演技所感動。」

  「凌波殿前,碧玲瓏掩映湘妃面,沒福怎能夠見?」

  「十里揚州風物妍,出落著神仙。」

  「這首《贈珠簾秀》寫得纏綿悱惻,後來很多人根據這首詩發散,覺得關漢卿和珠簾秀之間有故事。」

  「其實關漢卿遇見珠簾秀的時候,珠簾秀已經嫁作他人婦。」

  「詩寫的再好,美人也是相思相望不相親。」

  「一邊是杭州的吳儂軟語,一邊是佳人的精彩絕倫。」

  吳承恩:關漢卿和珠簾秀這樣一對知己佳人,卻沒能有情人終成眷屬。

  在元朝這個時代背景下,珠簾秀和關漢卿一樣,同樣是一位苦命人。

  或許是家境貧寒,難以為繼,賣笑求生。

  也或許是家道中落,飄零流浪,成了風塵女子。

  具體緣由無法得知,但可以確定的是,珠簾秀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大美女。

  作為一名青樓女子,珠簾秀閉月羞花可以說是毫不稀奇。

  但她卻能讓文人雅士迷戀,可見一定有其過人之處。

  珠簾秀的必殺技便是演得一手好戲,無論什麼角色,經她演繹,都能立刻鮮活起來,讓台下觀眾跟著她哭,跟著她笑。

  作為一名官妓,珠簾秀身邊都是達官貴人。

  但她卻沒有攀附之心,比起進入名門望族,她更想自己闖出一番成就。

  她不計較身份家世,喜歡結交文人墨客,同時如火如荼地開展自己的演藝生涯。

  這樣的奇女子,難怪關漢卿會一見傾心。

  兩人之間的情誼,又並非是佳人才子那麼簡單。

  他們之間,不僅是男女愛慕之情,更有著知己的惺惺相惜。

  關漢卿是名噪一時的元曲大家,而珠簾秀則是風頭無兩的元曲皇后。

  一個寫,一個演,一個幕後,一個台前。

  關漢卿寫的《望江亭》《救風塵》,便是專門為珠簾秀打造的。

  關漢卿曾害怕寫《竇娥冤》會惹上麻煩,遲遲未曾動筆。

  而珠簾秀便鼓勵關漢卿,你敢寫,她就敢演,還說自己願做如同竇娥一般有抗爭精神的女子。

  關漢卿這才下定決心,寫出了六月飛雪,大旱三年的《竇娥冤》。

  二人齊心協力,書寫了元曲歷史上濃墨重彩的精彩篇章。

  可惜的是,兩人終究沒有走到一起。

  珠簾秀聲望再高,也擺脫不了官妓的身份。

  而關漢卿,也早已有了家室。

  他們沒能掙脫世俗的枷鎖,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

  「在杭州的生活,或許對關漢卿這樣的遊子來說是最溫柔不過的了。」

  「但在這溫柔鄉里,關漢卿卻爆發出自己的生命最強音。」

  「《竇娥冤》: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

  「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盜跖顏淵。」

  「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

  「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

  「竇娥,一個含冤而死的弱小寡婦,一個與婆婆相依為命的傳統女性。」

  「卻敢在刑場上指天罵地,驚世駭俗的發誓。」

  「自己死後血濺白練,六月飛雪,楚州大旱三年。」

  「與關漢卿以往的作品相比,竇娥冤迥然不同。」

  「寫愛情,他的結局是圓滿的。」

  「他憐愛那些風塵女子,給她們人格的魅力,巾幗勝鬚眉的氣概。」

  「寫公案,他的人物是沉冤得雪的。」

  「他總要搭建起一個正義法庭,審理人世間的一切黑暗。」

  「但竇娥不同,竇娥沒有得到清白。」

  「她的清白,在她自己的吶喊里。」

  「關漢卿之所以離開大都,來到杭州。」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杭州的享樂,沒有吸引住他。」

  「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吸引他的,是在這裡死無葬身之地的南宋王朝。」

  「年少時渴望英雄關羽,中年時柳連煙花地界。」

  「他好像看開了,無所謂了。」

  「但等來到老年,他骨子裡的漢家血脈無時無刻不在發癢。」

  「這種癢混雜著這一生不得的痛,逼得他發出這樣的怒吼。」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

  「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

  「哎,只落得兩淚漣漣!」

  「原來頭頂的陰霾根本沒有離開過他,他知道自己的一生已經無望了。」

  「竇娥生前洗刷不了冤屈,他的抱負也不會實現。」

  「他要借竇娥的口,喊自己的心。」

  「公元1300年,關漢卿回到自己曾經行醫救世的伍仁村,從此長眠於此。」

  「回首關漢卿的一生,他是北方的浪子,南方的遊子,時代的棄子。」

  「一生都在漂泊之中,卻從沒有低頭的時刻。」

  「他為我們留下了六十多出精彩的劇目,是元雜劇的奠基人,被尊稱為曲聖。」

  「關漢卿的一生,即便出身貧寒,命運坎坷,卻能在執著與釋懷間找到平衡,成就一世盛名。」

  王陽明:《竇娥冤》堪稱是最經典的悲劇,關漢卿被譽為曲聖實至名歸。

  在關漢卿的戲劇中,大多數人都只是被動地承受著悲劇的命運。

  在悲劇形成之前,他們按部就班地過著小日子,他們不會主動挑起矛盾。

  但當遇到麻煩時,如果麻煩在能夠承受的範圍之內,那麼他們就心甘情願地承受了。

  因為在那個吃人的社會裡,普通人的日子舉步維艱,他們逆來順受慣了。

  而《竇娥冤》中的主人公竇娥,則是一個敢於反抗的女性。

  竇娥從最開始的屈從於命運的安排到三次反抗,這三次反抗過程扣人心弦。

  楚州的一個貧苦女子竇娥,從小死了母親。

  他父親因為還不起債,就把她賣給了債主蔡婆婆做童養媳,自己則上京城趕考去了。

  竇娥到蔡家沒兩年,丈夫就得病死了,只剩她和蔡婆婆兩人相依為命。

  無賴張驢兒父子看上了竇娥和蔡婆婆,張驢兒讓蔡婆婆去勸說竇娥。

  竇娥開始發起了第一次反抗,她毫不動容地拒絕了。

  不僅是因為自己要遵守傳統的從一而終的觀念,而且還因為她認為這個市井潑皮張驢兒不是自己的心愛之人。

  不料張驢兒仍不罷休,為了霸占竇娥,想下毒殺死蔡婆婆,沒成想害死了自己的父親。

  張驢兒利用這件事要挾竇娥婆媳,但竇娥依舊不向邪惡勢力妥協。

  當被問到官休還是私休時,她將希望寄托在官府身上。

  可是到了公堂上,竇娥萬萬沒想到遇到了一個昏官。

  經過嚴刑拷打之後,她終於覺悟過來,原來官府是不會為窮人伸張正義的。

  竇娥從出生開始就不能左右自己的命運,但是隨著幻想的破滅。

  從竇娥第一次不向無賴流氓妥協開始,她的反抗精神就如同雨後春筍快速地生長起來。

  從最初的軟弱轉向了強烈反抗,被判死罪臨死前三樁誓願,這是她向這個黑暗的社會發起的抗爭吶喊。

  死後血濺白練,六月飛雪,楚州大旱三年。

  最後竇娥的三樁誓願靈驗了,但是那些貪官無賴還沒有受到懲罰,她仍不罷休要將自己的反抗進行到底。

  她託夢給自己的父親,告訴父親自己的遭遇。

  最終父親懲罰了惡人,竇娥的反抗才結束。

  這種寧死不屈的鬥爭形象,也使竇娥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

  關漢卿的作品反映了元朝政治的腐朽和黑暗,塑造了典型悲劇人物以此揭露出底層百姓生活的艱難,發人深思。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