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尚方寶劍,巡視天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陳懷安擺了擺手,先示意跪在金鑾殿內的滿朝文武平身。

  然後,才語重心長的說道:「眾愛卿深明大義,朕甚感欣慰,這推行科舉改革之事,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武寧王劉新武聽旨——」

  「臣在!」

  陳懷安道:「朕命令你,會同禮部和吏部,全權負責幽雲地區的新朝首次科舉考試,鄉試時間定在來年三月!」

  「臣,領旨!」

  陳懷安又道:「楚湘王劉志新聽旨——」

  「臣在!」

  「......」

  接下來,陳懷安在朝堂之上,特意將剛剛主動請命的前朝異姓王,全部授予了協助禮部和吏部推行科舉改革和組織科舉考試的權利,讓他們為新朝的科舉改革諫言、獻策、出力。

  也算是,籠絡人心的一種手段。

  當然了,陳懷安心裡也清楚,你要說這前朝的幾個異姓王,在主動請纓替新朝推行科舉改革的過程中,一點私心都沒有的話,那肯定是騙人的。

  但,推行科舉改革一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不斷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和教訓,最終才能形成完整的一套科舉制度。

  而年僅二十六的新帝陳懷安,還有的是時間慢慢的等。

  所以,為了加快科舉改革的進度,他毫不猶豫的讓前朝異姓王也參與到了其中。

  隨著此次朝會的落幕,推行科舉改革一事也算是正式提上了日程,接下來就是昭告天下和下旨讓各地衙門協助禮部、吏部完成科舉考試的組織了。

  退朝之後,原本準備隨滿朝文武離開皇宮的忠勇侯盧江,卻突然被皇上身邊的秉筆太監蔡和叫住:「侯爺請留步!」

  嗯?

  聞言,忠勇侯盧江一頭霧水的停下腳步,轉身直愣愣的看著蔡和問道:「蔡公公,可有何事?」

  蔡和道:「侯爺,不是老奴找侯爺有事,是皇上要召見侯爺!」

  「皇上找我?」

  忠勇侯盧江眉毛一挑,心中沒來由撲通撲通的直跳動。

  這是忠勇侯盧江受封以來,第一次接到皇上的私下召見。

  一時間,無數的念頭在盧江的腦海中湧現。

  但,他馬上就反應過來,道:「有勞蔡公公前面帶路!」

  「侯爺,請——」

  很快,在蔡和的帶領下,盧江便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來到了御書房,新帝陳懷安也剛剛從金鑾殿回到御書房,正在品著熱茶。

  「啟稟皇上,忠勇侯到了!」

  「讓他進來吧!」

  說話間,忠勇侯盧江心情忐忑的來到御書房內,在見到皇上陳懷安之後急忙跪地行禮,高呼吾皇萬歲。

  「免禮平身!」

  陳懷安擺了擺手,道:「賜座,看茶!」

  盧江小心翼翼的在御書房內坐下,卻只敢用三分之一的屁股挨著椅子,眼神更是不敢和新帝陳懷安對視。

  陳懷安笑著道:「盧江,你很怕朕?」

  騰!

  盧江下意識的就從椅子上站了起來,作勢又要跪下磕頭,一邊還急忙解釋道:「皇上,臣,臣沒有,臣不敢!」

  哈哈!

  陳懷安突然爽朗的笑了起來,道:「朕讓你坐下,你就好好坐下,不要表現得那麼拘謹嘛!」

  「當初,你單槍匹馬駕駛著小船夜闖朕的寶船之時,所表現出來的勇氣和魄力,可不是現在這樣的!」

  說著,陳懷安半開玩笑道:「還是說,朕敕封你為新朝忠勇侯之後,反倒是把你身上的勇氣和魄力給磨沒了?」

  「要真是這樣的話,還是朕對不起你了?」

  「皇上,臣不敢!」

  這邊,忠勇侯盧江已經被嚇得跪在地上磕頭了!

  見此情景,陳懷安無奈的笑了笑,道:「好了,起來好好坐下說話,朕又不是老虎,還能吃了你不成!」

  「是,皇上!」

  這一次,忠勇侯盧江起身之後,終於是誠惶誠恐的端坐到了椅子上,但卻依舊緊繃著神經,整個顯得緊張而侷促。

  其實,這新帝陳懷安身上所透著的,並非那盛氣凌人、不怒自威的帝王之氣,反倒是透著一股子讓人如沐春風的親切感。

  可現在的盧江,卻怎麼也無法在陳懷安的面前放鬆下來。

  就連他自己也搞不明白,為何當初身為兩江新軍副將的他,敢隻身一人劃著名小船就去往「敵軍」的水師艦隊中,面見當時還是晉王的陳懷安,還能做到不卑不亢,淡定從容。

  而今,早已被敕封為忠勇侯的盧江,反倒是沒了當初的勇氣和心境,在面對已經稱帝的陳懷安之時,總是會情不自禁的透著畏懼,渾身的神經也會不自覺的緊繃起來。

  這或許,就是人們常說的「伴君如伴虎」吧?

  盧江在腦海中胡思亂想著。

  陳懷安繼續道:「盧江,朕今日召你來,其實是有一件事情需要你替朕去辦!」

  「請皇上下旨,臣定當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說話間,原本端坐在椅子上的盧江,又一次情不自禁的站了起來,單膝跪在陳懷安面前等候皇上下旨。

  誒——

  陳懷安也被盧江的一系列舉動搞得有些無語,卻也默認了他的行為。

  陳懷安道:「盧江,今日在朝堂之上想必你也聽見了,朕要在這新朝之中推行科舉改革,以便在全國範圍內廣招人才,為國所用;」

  「前朝的幾位異姓王,還有朝中的文臣武將對於科舉改革一事,倒也表現出了全力支持的態度;」

  「但——」

  說著,陳懷安話鋒一轉,厲聲道:「這科舉改革的阻力,從來不是來自於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

  「而是來自於各地把控著郡縣經濟、政治的門閥世家!」

  「朕在新朝推行科舉改革,等於是打破了這些門閥世家對於在當地,甚至是朝中舉薦官員的壟斷,勢必會觸動到他們的切身利益;」

  「此番新朝的科舉改革,不僅需要幾位前朝德高望重的異姓王,會同禮部和吏部在前面牽頭,更需要一個直接聽命於朕的監察機構,以確保科舉考試的公平、公正、公開!」

  𝗌𝗍𝗈𝟧𝟧.𝖼𝗈𝗆

  「所以——」

  陳懷安一邊說著,一邊來到盧江的面前,親自將單膝跪地等待接旨的忠勇侯盧江拉了起來,語重心長的說道:

  「朕,想讓你在新朝的科舉改革推行之時,科舉考試的進行之中,替朕巡視天下,以確保朕推行的科舉改革制度,能惠及到天下的每一個學子!」

  說完,陳懷安轉身從御書房的牆上,取下了一柄龍泉寶劍,鄭重其事的交到了忠勇侯盧江的手上;

  一字一句的說道:「盧江,你乃本朝第一個被封侯的武將,更是忠勇、正直之人,朕特此將這一把尚方寶劍交到你的手上,任命你為新朝的欽差大臣,全權負責監督新朝的科舉改革及考試!」

  「盧江,你可不要辜負了朕對你的期望,更不要辜負了新朝數以十萬計莘莘學子,對入仕為官、報效國家的熱血和希望!」

  「臣盧江,領旨謝恩!」

  盧江雙手從陳懷安的手上,接過那一把象徵著至高無上的皇權的龍泉寶劍,眼含熱淚,字字鏗鏘的回道:

  「請皇上放心,臣定不敢辜負皇上的期望,更不敢辜負新朝的熱血學子!」

  嗯!

  陳懷安點了點頭,抬手重重的拍了拍盧江的肩膀,繼續道:「盧江,朕此番下旨任命你為欽差大臣,手持尚方寶劍巡視天下,你有什麼要求儘管和朕提;」

  「需要那些人手,你擬一個名單上來,朕親自讓六部為你協調!」

  「總而言之,這新朝的第一次科舉考試,朕要的只有一點,那就是務必做到公平、公正、公開,讓全天下的學子都有機會入仕為官,為國盡忠!」

  「臣,遵旨!」

  .......

  陳懷安之所以選擇任命忠勇侯盧江為欽差大臣,代替皇權巡視全國的科舉考試。

  不僅是因為盧江是他親自封侯的第一人,更是因為在龍城內衛的長期暗中考察中,對盧江的忠心和人品的認可。

  剛過而立之年的盧江,生於前朝高祖皇帝趙莽起兵之年,出身在兩江地區窮困的漁民之家,從小便展現出驚人的武力天賦。

  於十六歲那年投軍,在兩江沿海地區抗擊海盜的作戰行動中逐漸嶄露頭角,最終入得兩江總督蘇晨的法眼,將其招致麾下委以重任。

  其實,早在當初陳懷安率龍城水師艦隊沿江北上,直取金陵之時;身為兩江新軍副將的盧江單槍匹馬,劃著名小船到陳懷安的寶船上洽談兩江新軍歸降一事,陳懷安便對這個膽大心細的兩江新軍副將產生了興趣。

  此後,在盧江隨兩江新軍,被編入常遇春麾下的龍城南征大軍之後,陳懷安也一直在暗中讓龍城內衛觀察蘇晨和盧江二人。

  若非是盧江自己品格過硬,陳懷安也不至於因為其陣前斬將(斬殺南詔皇帝)之軍功,就破格將其敕封為新朝的忠勇侯,還是第一個被封侯之人。

  再加上,盧江被敕封為忠勇侯之後,本人並未因此變得囂張跋扈起來,反而在班師回朝之後更顯低調;時至今日都還未將府上家眷接到金陵城內的侯爺府,自己在京城也是一切從簡。

  這才讓陳懷安做出決定,任命盧江為欽差大臣,負責巡視全國,監督新朝立國以後的首次科舉。

  倒不是說陳懷安,對今日在朝堂之上主動請命,要協助禮部和吏部在封地推行科舉改革的幾位前朝異姓王爺不信任,擔心他們會在新朝的科舉考試中暗箱操作;

  實乃是,身為帝王的他,絕不可能將科舉改革如此之大事,輕信朝中任何一方,唯有相互監督的制度,方能最大限度確保新朝科舉的公平。

  這忠勇侯盧江,就是陳懷安手上用來監督和制衡,負責科舉考試組織實施的禮部、禮部還有幾位前朝王爺的。

  此外,龍城內衛也會全程跟蹤此事。

  如此一來,匯總三方消息後稍加分析,陳懷安便能得到最接近於真相的答案。

  回想起這種種,不禁又讓陳懷安在心中大發感慨:「皇帝難當啊!」

  同一時間。

  自御書房內,拿著皇上任命其為欽差大臣的聖旨,以及手上那一把有著先斬後奏特權的尚方寶劍,忠勇侯盧江只覺得自己走路好像都開始帶風。

  這一紙詔書和一把寶劍,可不僅僅只是代表著盧江日後作為欽差大臣巡視全國的特權,更是代表著皇上對他的信任啊!

  這一份來自於皇上的信任,讓盧江覺得手上的聖旨和尚方寶劍,都變得沉甸甸起來。

  他不禁在腦海中回想自己的一生,二十年前那個在東海近海邊的沙灘上,挖蛤蜊果腹的毛頭小子,恐怕做夢都沒有想到;

  在二十年後,他竟然會有手持尚方寶劍,代替天子巡視全國的這一天吧?

  這一刻,也更加堅定了忠勇侯盧江,要以他後半輩子的這條命,來報效皇上提攜之恩的決心。

  他暗自打定主意,若是在巡視中發現有人欺君犯上,阻撓皇上推行科舉改革一事的話,無論涉及到誰,他一概追究到底,絕不妥協!

  ......

  是夜。

  秦淮河畔依舊歌舞昇平,淡妝濃抹抱著琵琶在花船之上吟唱小曲兒的歌女隨處可見,這裡依舊是金陵城中達官顯貴消遣作樂的地方。

  其中一條花船上,坐著幾位身穿華服,談吐不凡的中年男人。

  一邊飲酒,一邊閒談。

  「子玉兄,兄弟好生羨慕子玉兄啊,這朝中不論是文武之事,皆有王爺在前面為子玉兄頂著,可謂是進退自如,遊刃有餘啊!」

  「是啊,這日後朝中之事,還望子玉兄指點一二,也好讓我和姜兄跟在子玉兄身後站隊啊!」

  花船上,這一前一後說話恭維的,正是朝堂之上的兩位封疆大吏,兩江總督蘇晨和兩湖總督姜寧。

  而那坐在主位上,一邊享受著美人兒捏肩,左擁右抱之福,一邊接受著兩位封疆大吏恭維之人,正是武寧王劉新武的義子,幽雲十六州的武將之首劉子玉。

  這三人,終於還是在新朝的第二次朝會之後碰到了一起。

  南北方文臣武將集團的攻守同盟,似乎正在朝著締結盟約、共同對抗皇權的方向發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