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章 取之有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總結一下就是,在正常懆作下,葉老師給吳琦麗灌輸了大量的瑜伽知識和一些武技,增益其所不能。

  葉華回到維多利亞娛樂就聽到一個奇葩的事情,天空衛視下一個製片人鄭莉明的女兒吳琦麗因為受不了她媽的嚴厲管教,居然打電話報敬說她媽虐打她,一家兩口被阿sir帶去問話。鄭莉明被阿sir拘留,將案件暫列「刑事恐嚇」。

  第二天鄭莉明獲准保釋回家,她在接受訪問時證實是女兒打電話給阿sir,說女兒最近認識了一個新閨蜜,兩人動不動抽菸、離家出走,還把閨蜜帶回家中留宿,這讓她很擔心。案發當天,鄭莉明在女兒房間的桌上發現了一包對身體有影響的鎮靜劑,母女之間發生爭執,她女兒打電話給阿sir導致媽媽被拘留。

  兩人的事情第二天就傳遍了公司,鄭莉明實在管教不了她,帶著女兒來到葉華的辦公室,求指導。

  好人不過葉老師,這是全世界都共知的。鄭莉明把孩子丟下就去工作了。

  估計吳琦麗還真是心情不好,幾口營養快線下肚就對葉華這個陌生人訴起了苦,而且還說的是比較隱私的事情。葉華也明白了她鬱悶委屈的原因。呵呵,葉老師現在的時間分分鐘都是上億,她說的很羅嗦,葉華也就閉目假寐了。

  吳媽媽古怪的性格對吳琦麗的一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吳琦麗哭訴著說:「這次考試我就考得差了一點嘛,我媽半夜會跑進房間,跟我發脾氣,拿菜刀逼著她背書背字典。我又背不會,氣急的時候她拿刀到處亂砍,把廚房的桌子都剁爛了,我縮在角落發抖……」

  「每次跟我媽媽拿錢的時候,她把鈔票撒滿一地,讓我跪著一張張撿起來,她就在旁邊眼睜睜地看著……」

  「.......」

  才十六歲的吳琦麗說,鄭莉明幾乎影響了她的整個人生。在吳琦麗一歲的時候,媽媽就跟爸爸吳大鵬離婚了。懂事後,她才知道媽媽並不愛爸爸,是因為家裡面的關係才結的婚。後來母親曾經對她說過這樣一句話:「還好你是女孩,你要是個男孩,我不會要你。」

  吳琦麗因為跟爸爸長得很像,母親的朋友來家裡,看到她總會說:「鄭莉明,你跟你老公離了婚,生了個孩子長得一模一樣,真的慘了。」她坐在旁邊,每天聽進耳朵的是類似這樣的話。

  可以想像鄭莉明聽到這些話的感覺。她內心本來就對吳琦麗的爸爸充滿怨恨,在這樣的情況下,她一定希望女兒越不像爸爸越好。結果女兒居然連外貌都跟爸爸一模一樣,每次見到孩子都會想起自己不幸的婚姻,都會想起令人厭惡的前夫,這怎麼讓人不恨呢?

  這些恨不可能對當事人發泄,只能發泄在比自己弱小的孩子身上,所以鄭莉明常常責罵吳琦麗。她甚至當著外人的面罵女兒「你連做雞都沒人要!」

  從小,她就聽著這樣的話長大。有一兩個阿姨甚至問她,你是你媽生的嗎?她這麼說你。

  鄭莉明的性格實在太古怪了,跟別人的媽媽區別實在太大。世上幾乎難以找到第二個母親這樣說自己的女兒。

  正常的媽媽怎麼可能用這麼惡毒的話來罵女兒呢?

  很多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會發現,孩子的缺點來自於另一半,而且越是對孩子強調他不要學另一半的那些缺點,孩子反而表現得越明顯。這是因為孩子的血緣一半來自爸爸,一半來自媽媽,他需要對父母雙方忠誠。如果一方父母拼命否定另一方父母,並教訓孩子不要模仿這些缺點,這其實是在讓孩子背叛另一半,也是在讓孩子背叛自己的生命。所以為了表現自己血緣里的忠誠,孩子就會無意識地表現忠誠。吳琦麗的外表越來越像爸爸,就是潛意識對爸爸忠誠的表現。

  鄭莉明不允許提吳一鵬,吳琦麗對親生父親沒有一點印象,十幾年來從來沒有見過他。

  長大後,母親對吳琦麗的「影響力」並沒有停止。上了中學之後,鄭莉明不允許她談戀愛,靠近點都不行,就是對她洗腦子,說她不要結婚。她開始覺得奇怪,一個正常的母親,都會希望自己的女兒找個找人家結婚,媽媽怎麼會叫她不要結婚呢?母親甚至跟身邊所有人說,千萬不要叫Elaine(吳琦麗的英文名)結婚,甚至不要在她面前提結婚兩個字。

  「在我還很小的時候,我媽就對我說:除了我,你爸不要你。我媽對著我說些很粗的話,有一次在酒店罵到我吃不消了,真的一盆飯就朝我扔過來。我媽媽肯定是有心理問題,應該去看心理醫生。」

  從小到現在,吳琦麗都是在母親的控制中長大,當她向鄭莉明表示中學畢業後就不讀書了之後,鄭莉明覺得接受不了,於是想通過折磨和懲罰她來達到控制的目的。但是顯然這樣的手段並沒有奏效,於是更加變本加厲,不停恐嚇威脅她。

  她曾經為了擺脫她,偷偷跑去了魔都找父親,人生地不熟,根本就算大海撈針,她去街邊畫畫,做裝修,每天像男人一樣跑工地,可是這個錢賺得實在太辛苦。然而在魔都的最後的日子,快餓死了,才叫阿sir打電話給鄭莉明,一回到家裡就被關了起來,她只能選擇在此打電話給阿sir。

  其實,在葉華成長的過程中,曾經有無數次對父母不滿,也曾無數次在內心默默地吶喊:有朝一日自己當了父母,一定不像他們那樣,他們曾經在育兒中犯的錯一定不在自己身上重演。真的為人父母后,才發現事情遠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仿佛不知不覺間,我們就變成了那些曾經最討厭的那種父母。

  就拿這個叫阿sir抓母親的吳琦麗來說,如果沒有葉華的干預,她以後很可能就會變成了曾經她最痛恨的母親的樣子。母女之間得有多大的仇和怨,女兒才會叫阿sir抓媽媽去拘留啊?

  吳琦麗後不僅沒有一點愧疚感,反而跟葉華說:「This is either really stupid or the bravest thing i「ll do.」(這將是我做過最勇敢或是最笨的事。)

  關鍵是,這還不是她第一次這樣。兩年前,她就報敬說母親涉嫌虐待,隨即她媽被阿sir帶走。雖然鄭莉明偷偷告訴葉華,不是因為被母親打,而是因為母親每晚喝兩瓶酒,愈來愈瘦,很擔心其情緒問題,所以希望借阿sir讓母親接受幫助。短短兩年時間,女兒兩次叫阿sir讓媽媽被抓,這表示母女關係一定出了嚴重的問題。

  曾經讓鄭莉明感到無比驕傲的女兒為什麼會變得這麼叛逆?母女倆的關係為什麼會情同仇人,如果看看吳琦麗的成長軌跡就會發現這一切都在重複那些傷痕,問題的根源都來自吳琦麗原生家庭的影響。

  其實在她6、7歲開始上學時,做錯事了,她曾讓吳琦麗舉著《辭海》罰站兩個小時,不許放下來,一放下來就用皮帶抽。

  如果吳琦麗規定的時間不睡覺,鄭莉明就狠狠地懲罰。有一天吳琦麗到了11點還沒睡,鄭莉明就把房間的燈全打開,拿出很厚的紙讓吳琦麗寫字,不許她睡覺。只要女兒一停下來,她就狠狠地打。這樣讓吳琦麗寫到早上5點多才停。所以吳琦麗的手上常有傷痕。她第一次報敬也是以虐待的罪名告媽媽的。當時,她說被鄭莉明打自己的肩膀,雖然檢查並沒有明顯外傷,但依舊被留院觀察。原生家庭的痛苦模式就這樣繼承下來。

  現在吳琦麗不去讀書,又不去工作,生活沒有來源。她她只能跟著鄭莉明生活,表面上她們的生活非常光鮮,住豪宅,吳琦麗逛的超市、賣場、吃飯、喝下午茶的地方,都是頂級富人消費地。但是,光鮮背後的辛酸與悲慘只有吳琦麗自己知道。

  吳琦麗現在已經快17歲了,17歲的女孩馬上就成年了,大多數媽媽在女兒這個年齡是絕對不會動手的,但是吳琦麗仍然動不動打罵女兒。吳琦麗兩次報敬,是以恐嚇、虐待的罪名讓媽媽被拘留的。

  所以母女倆的相處模式是打罵——反抗——屈服——再打罵——反抗,這一切感覺很熟悉吧?吳琦麗和女兒的模式也是如此。這就是原生家庭模式的重複。

  吳琦麗恨媽媽嗎?恨,恨到願意遠離母親,甚至想永遠不想見到她。她恨媽媽,她以後的女兒也像她一樣,痛恨自己的媽媽,恨到不惜讓媽媽進監獄!

  但吳琦麗愛媽媽嗎?愛,這是一種決絕的愛,慘烈的愛,慘到犧牲自己與女兒的關係,用無意識的模仿,繼承媽媽強勢、偏執到扭曲的性格來表達對媽媽的忠誠。

  媽媽怎麼對自己,她就怎麼對女兒,媽媽打她,她打女兒,媽媽痛罵她,她就痛罵女兒。媽媽性格有多偏執,她就表現出多偏執。把自己變成曾經最痛恨的媽媽的樣子,這就是孩子對媽媽最忠誠、最慘烈的愛啊!

  但是,這樣瘋狂的背後是無限的痛苦和難過。吳琦麗可以把自己曾經從母親那裡積累的恨瘋狂的發泄在孩子身上。孩子呢?飽受羞辱與虐待,但無處發泄,只能通過離家出走來表達內心的痛苦。

  離家出走後母女倆再和好,被鄭莉明接回家。如果一般家庭,女兒離家出走,媽媽一定是痛苦萬分。但是鄭莉明的反應是:「讓女兒自己在外面慢慢體會杜會。」還很不耐煩地說「很多小孩現在都這樣子」。

  這樣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很沒有安全感,對世界充滿驚恐與懼怕。

  真的不知道吳琦麗接下來會怎樣發展,如果他們繼續維持現在的模式,在可以預想的未來,她與吳琦麗的關係只會越來越緊張。而且這樣關係中成長的吳琦麗,未來很難有幸福可言。

  如果吳琦麗幸福了,意味著她對母親和姥姥的背叛,也是對家族的背叛,要背叛自己的原生家庭,對孩子來說是非常困難的。她只有過上媽媽一樣不幸的生活,才能表達她對家庭的忠誠,這樣的模式已經從鄭莉明傳給了她的女兒,在和女吳琦麗兒身上不斷重演。

  我們很多人在培養小孩的過程中,也是這樣。父母曾經對待自己的方式,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已經重複了很長的時間,這樣的互動模式,刻在每個人潛意識的深處。當自己有孩子後,會第一時間用這種最熟悉的模式來對待孩子。因為這是自己最熟悉、最習慣的。這樣的模式早已積累在潛意思深處。類似的場景出現時,潛意思會不假思索地用這樣的方式讓你回應孩子的需要。

  這就是原生家庭的重複,這也是家庭系統的力量。這樣的模式讓我們不知不覺就變成了曾經自己最討厭的那種父母!那麼這樣的模式就無解了嗎?當然不是!改變這樣的模式需要葉老師的心靈雞湯!

  首先,很多港城的媽媽在育兒的過程中看了很多一些葉老師的自我成長的書籍。很多媽媽很好學,有孩子後會看大量的育兒書,但是育兒書只能解決行為模式的問題,並不能真正解決心理成長的問題,只有心靈成長方面的書才能幫助內心獲得成長。

  作為雞湯王葉老師輸出了無數的心靈雞湯,他很多書相對淺顯,更容易理解一些。如果這些書都看過,也可以看一些專業的自我成長、夫妻關係、家庭治療、家庭系統方面的心理學著作。

  其次,做一些心靈成長和情緒調節的功課,學習面對自己的情緒。心靈成長需要進行一些專業的心理學方面的學習。很多人覺得進行心理學方面的學習是要考心理諮詢師。從我自己的成長經驗來說,先進行自我成長,自己先學會看見自己的問題,然後才有力量去幫助別人。

  在各種心理學課程中,葉華的關門弟子們最喜歡的是葉老師的課程,用最精髓的精神分析理論從心理動力學方面解析母嬰關係、親密關係,最關鍵的是,幫助看到自己成長中所遭遇的原生家庭的各種問題,來理解現在所面臨的問題的根源,非常的精準。

  情緒調節方面,葉老師還經常帶大家練練瑜伽,做做靜心,與自己的身體更好的連結,通過不斷的看到內在的自己,看到自己的情緒處理模式,來不斷調節自己。通過呼吸法、瑜伽和靜心讓自己的心智獲得成長。這也是很多關門弟子們上過的最好的情緒調節課程,現在她們在全世界各地很多地方都有開課。

  葉老師把門關上後,開始對吳琦麗進行深入淺出的教育。

  當自己的心靈不斷成長後,就能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作為好心人,葉老師不想再把原生家庭的問題模式無意識地傳承下去,這才能真正幫助我們建立健康的親子互動模式,讓孩子更好的成長,讓自己的家庭更幸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