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3 會聊天的人,都能讀懂對方的內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很多時候在溝通上和別人產生矛盾,都是因為每個人只考慮了自己的感受,而沒有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思兔閱讀520官網www.sto55.com有了矛盾如何化解呢?

  人,為什麼長了兩隻耳,只有一張嘴

  人有一張嘴和兩隻耳朵,潛意識就是多聽少說。生活中,善於傾聽的人才算是有魅力的人。尊重別人和讚美的方式之一就包括傾聽。大家都知道,在人際交往中,那些能說會道的人不是最善於與人溝通的高手,真正的高手是那些懂得傾聽,善於傾聽的人。也許你會認為,在人際交往中我們都沒和對方說幾句話,何談給對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呢,可是大家忽略了一點,正是因為傾聽讓我們給對方留下了良好的感覺。

  喬·吉拉德花了近一個小時的時間好不容易讓他的顧客下定決心買車,接下來的步驟很簡單:僅僅是把顧客帶到他的辦公室,簽好合約。

  就在他們走向喬·吉拉德辦公室的時候,那位顧客突然說起了關於他兒子的事情。

  顧客十分自豪地說:「喬,想必你一定知道普林斯頓大學吧?我的兒子被那所大學錄取了,他將來就要涉足醫學這個行業了。」

  喬·吉拉德回答:「真是太了不起了。」

  當兩個人繼續向前走的時候,喬·吉拉德並沒有看向自己的那位顧客,而是四顧看其他的顧客。

  「喬,我兒子很聰明吧?當他還是嬰兒的時候,我就發現他非常的聰明了。」

  「哦,那還真是有才華啊。成績相當不錯吧!」喬·吉拉德嘴裡應付著,眼睛卻像雷達一樣在四處看。

  「當然了,沒錯!他是班裡最棒的一個。」

  「這麼厲害!想必一定有一個很不錯的專業吧?他將來要做什麼呢?」喬·吉拉德心不在焉。

  「喬,我剛才已經說過了,我認為你並沒有認真聽我說,我兒子考上了普林斯頓大學,以後要當醫生。」

  「哦,那太好了。」喬·吉拉德說。

  那位顧客覺得喬·吉拉德不是很尊重自己,於是,顧客打了一聲招呼便走出了車行。喬·吉拉德木訥的站在原地,因為他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究竟哪裡做錯了。

  次日上午,喬·吉拉德一上班就給昨天那位顧客打電話,誠懇地致歉道:「我是喬·吉拉德,昨天是我照顧不周到,希望您能原諒,現在我們這裡有一款新車,您能來一趟車行嗎?」

  電話那端,顧客不耐煩地說道:「哦,原來是這個星球上最偉大的推銷員先生啊,抱歉地說一句我已經買到了新車,而且是一輛很棒的車子。」

  「是嗎?」

  「沒錯!我是從一個懂得傾聽的推銷員那裡買到的。喬,要知道,當我對他提到我兒子讓我多麼驕傲的時候,他是多麼認真地聽,而不是東張西望。」顧客接著說道:「你知道嗎?喬,傾聽對一個人來說就是尊重,我兒子當不當醫生對你來說並不重要。對你來說,誰簽不簽合同才最重要!顧客的喜惡你完全不在意,也不懂得如何去認真聆聽,真是個笨蛋!」

  在那一瞬間,喬·吉拉德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犯了個如此巨大的錯誤——沒有人會喜歡不聽自己話的人。

  【案例解析】

  我們在日常交流中,多聽聽他人的訴說,滿足他人傾訴的願望。人都是這樣,只有感到別人認真聽自己的傾訴後,才會有一種被尊重感,繼而有了更深入的談話。年輕人只要認識到這點,為人處世才會變得順利,且離成功也就不遠了。

  美國著名談話節目主持人奧普拉是魯豫的偶像。魯豫和奧普拉相似之處都是以親切知性的鄰家女孩形象出現在電視熒幕上的,很多人都是因為她們那種輕鬆隨意的談話方式被征服,尤其是那種「傾聽式」的主持風格讓人印象深刻。

  在《瘋狂教授易中天》一期節目裡,魯豫的主持風格一如既往,使節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如,魯豫想了解學校授課以及電視講座之間的區別時,就向易中天提了一個問題:「您有這麼多年的講課經驗,積累了這麼多年,所以在《百家講壇》講課也並非一件太難的事吧?」

  這個問題就剛好問到了易中天作為一個教授對授課方式的理解,因此必然能激發他的訴說欲望的,而且提問方式並不直白,從而靈巧高明地激發了易中天的「訴苦」欲。於是,易中天在接下來用一句「難啊」作為開頭,開始用大段的陳述來講明自己對兩種講課方式的體驗,從「以前有很多學者在《百家講壇》失敗的經歷」說到「電視觀眾和學生的不同反映情況」,從「電視劇與話劇的區別」說到「電視講座所要借鑑的戲劇要素」。像打開的水龍頭一樣。

  在易中天的講述的過程中,除了一處必要提問外,魯豫和其他觀眾一樣都是在扮演著傾聽者的角色。正是這種傾聽的氛圍反而是易中天情不自禁地展開了更寬廣的話題,也使觀眾們更深入地了解了易中天,當時節目現場也是掌聲不斷。

  【案例解析】

  傾聽就是對別人的尊重。有時候對別人最好的尊敬就是傾聽。專心地聽別人講話,勝過你給別人很多的讚美。不管說話者是什麼人,傾聽能達到的功效都是一樣的。人們的共性就是把關注度放在自己的興趣和喜好上,同樣,當你在談論自己的時候,對方在全神貫注地聽你講,你心中自然而然產生一種被重視的感覺。

  【聊天要點】

  1.會聊天的都是一位好聽眾

  有位經驗豐富善於溝通的人建議:溝通之道,貴在於先學少說話。多聽少說,做一位好聽眾,處處表現出聆聽、願意接納對方的建議和想法的態度。這時候,對方也會表現出願意接納你,並且回答你所需要的答案和訊息。

  2.傾聽要認真

  當你在傾聽對方的談話時,不能夠顯得漫不經心,這樣雖然你是在傾聽,但對方也不會感到尊重。當對方在說話時,你一直注視著對方,讓對方感覺到你被他的話吸引了,對方才會有成就感,才願意和你聊的更多。

  3.傾聽時要懂得配合

  我們看說相聲的,逗哏的重要,捧哏的同樣必不可少。在聊天時也是同理,當對方說的滔滔不絕卻得不到回應時,對方自己也會感到無趣。如果你能適時地附和一下,適當提出些問題,對方會說的更加來勁。

  為什麼我們只聊自己所想要的呢

  卡耐基說:「夏天的時候我總是喜歡前往緬因州釣魚。以我自己來說,我喜歡吃楊梅和奶油,可是,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我發現魚兒們並不喜歡這種食物,相反它們更愛吃小蟲。所以當我去釣魚的時候,我不想我所要的,而是想著魚兒的興趣,用蟲子和蚱蜢當誘餌。這樣一來,我就可以輕鬆地對魚兒們說:『你要吃那個嗎?』」

  相信大家都釣過魚,也知道釣魚的道理。可是當你想說服別人為自己做些什麼的時候,為什麼不用同樣的常識,去「釣」一個人呢?

  有人問路依特·喬琪(美國獨立戰爭時著名的高級將領),如何能在別的戰時領袖們都退休不聞政事後,還身居權位?

  他回答說:「如果官居高位可以歸功於一件事的話,那就是,你想要釣什麼樣的魚,就需要什麼樣的誘餌。不同的魚要使用不同的釣餌,如果你一廂情願,長期使用一種魚餌去釣不同的魚,你一定是會勞而無功的。」這也是路依特·喬琪從釣魚中所悟出的道理,是他一生的經驗總結。

  卡耐基說:「為什麼我們只談自己所要的呢?這是多麼幼稚的舉動。除了你,可能不會再有人對你的需要感興趣了。不過,所有人都和你一樣,我們都注意著自己的需要。正因為這樣,世界上唯一能夠影響對方的方法,就是時刻關心對方的需要,並且還要想方設法滿足對方的這種需要。」

  卡耐基和路依特·喬琪的辦法值得我們學習。這個方法無論是對成人還是孩子,甚至對動物也都一樣適用。

  有一次愛默生和他的兒子想把一頭牛拉近牛棚里,可是他們怎麼努力都沒有辦法。

  愛默生在後面用力地推著,兒子在前面使勁兒地拉著。而那頭小牛四腿張開,牢牢地站在草地上抵抗前進。

  他們僵持的情景,被旁邊的一個女傭看到了。雖然這位婦女並不能夠像愛默生一樣寫出優美的散文,可是至少在這次,她懂得牛馬牲口的感受和習性,她剛才在廚房幹活,手指還帶有鹽味兒。於是她把自己的手指放到小牛嘴裡,讓它像吃奶般吮著,一面輕輕地把它牽進牛棚。

  【案例解析】

  可見,了解並滿足對方的需要就能輕易影響對方。汽車大王亨利·福特曾說:「如果成功有什麼秘訣的話,那就是站在對方的立場來看問題,並滿足對方的需要。」

  多麼簡單明了的金玉良言,但依舊有相當多的人對它視而不見,就像愛默生和他的兒子一樣。所以,明天你要說服別人替你做些什麼時,就要靈活運用這種方法。

  這個道理是最淺顯而明白的,任何人都能夠獲得這種技巧。可是對很多人來說,這種「只想自己」的習慣卻是本性難移,因為這一行為發自我們的基本需求。如果你能夠把這種習慣改掉,站在對方的角度,了解並滿足他們的需要,你會發現說服的過程會更簡單,任務更容易完成,得到的也會更多。

  今天成千上萬的推銷員,每天疲憊沮喪、勞累不已,但是收穫甚少。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們並不懂得顧客的心理,他們只是想到自己所需要的,而沒有注意到,他們所推銷的是不是對方所需要的東西。

  如果我們要買需要的東西,會自己出去買,原因是我們所注意的,是如何解決自己的問題。假如有個推銷員,他所推銷的服務和商品,確實能夠幫助我們解決一個問題,那麼他不必喋喋不休地說服我們購買,我們就會買他的東西。顧客喜歡覺得是自己主動買的,而不是由於推銷才買的。事實上,許多銷售人員在自己的銷售生涯之中一直都不知道應該如何從顧客的角度看待問題。

  在說服的過程中,你一定要明白不是你想要什麼,而是他想要什麼;不是你想說什麼,而是他想聽什麼。

  哈里·歐弗斯屈特在自己的《影響人類的行為》這本具有啟發性的書中寫道:……不論在商場、家庭、學校或者政治上,有一句話對於那些自詡為「說客」的人來說不失為最好的建議:要首先了解對方某種迫切的需要。只要這樣做,就能夠左右逢源,永不寂寞,否則到處碰壁。

  【聊天要點】

  了解並滿足對方的需要,其實並不難,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

  .尊重對方

  每一個人的自尊心都很強,一旦你無意間使其受到傷害,他便會痛苦不已。如果你時刻注意,尊重對方,讓其有自重感,那麼對方就會感到欣慰和滿足。

  2

  .不要處處當主角

  人人都希望按自己的思想和意志辦事,不喜歡受到別人的指指點點,這就是自主的需要。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在別人面前具有優越感,於是想盡一切辦法讓自己的才能充分發揮,並積極運用自己的智慧,創造出可觀的勞動成果,使自己看起來比別人更能幹。那麼就應充分尊重對方「自主」的需要,讓他的自我表現心理得到滿足。

  3

  .投其所好

  人人都有各自的愛好,如果我們在說服別人的時候,能夠尊重對方的興趣和愛好,這樣會使對方得到最大的滿足,有助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正如著名的詩人西羅斯所說:「當別人對我們產生興趣時,我們就對別人產生興趣。」所以,如果你要影響他人,贏得朋友,就應該學會投其所好,談論他人最感興趣的話題。試想,一個和你沒有任何共同話題的人,又怎麼可能和你深入交往呢?

  交談需思考,口才好也不一定要與人爭辯

  如果你想和別人有一個良好的關係,就要時刻注意自己說話的語氣;如果你想和對方交朋友,就不要總是和對方在一些小事上爭論不休。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不可能讓每個人都和我們想的一樣,因此應該時刻抱著寬大的心,讓自己可以接受更多的、不同的意見。

  每個人的生活背景不同,生活經歷不同,因此每個人的思想也不一樣。當我們想和別人交朋友時,就要先意識到這一點,知道每個人的想法必然有不同,這樣就不會為彼此想法不同而懊惱了。有些人比較低調,他們不喜歡與人爭執,即便大家的思想不一樣,他們也可以各過各的,互不影響;但是,有些人卻愛認死理兒,而且比較高調,總想和對方爭個高下,而事實上這種爭執對他們來說並沒有任何意義。

  如果你和朋友為一個並非涉及原則性的問題來爭一個高下,那麼自己最終能得到的是什麼?不過是朋友之間傷了和氣罷了。也許是為了逞一時之快,但是即便你在爭辯上贏了,可是在人際關係上卻輸了,聰明的人從來不會為這些小事或是為了顯示自己懂得更多來和朋友爭辯。你要問問自己,是逞口舌之快重要呢,還是擁有一個朋友重要?如果為了爭辯而失去了朋友,那絕對是不划算的。

  在這裡給大家講一個我朋友和我說過個故事:

  王平在學校的時候成績就一直名列前茅,而且不只成績優秀,他還是班裡和學生會的幹部。平時,很多事情都是由他來拿主意,因此他一直覺得自己很優秀,但自從出了校門,這種狀況就改變了。他現今只是一個公司的普通員工,原來在學校里的那種光環不見了,但他依然心高氣傲,不管做什麼都不服管,總覺得自己總有一番道理。作為一個職場新人,王平吃了不少苦頭。

  一次,他和辦公室里的一位前輩因為一個程序處理問題吵了起來。他覺得自己編寫的程序是對的,而那位前輩只是認為他寫的程序稍微煩瑣了些,其實有更簡易的寫法,因為程序寫得越煩瑣,以後出故障的可能性就越大。但是,王平卻覺得那位前輩是在故意刁難他,因為他的程序本來沒有錯,就算是寫得複雜了點,同樣可以達到效果,幹嗎非要拿這件事讓他當眾出醜呢?於是,王平自以為是地據理力爭,不管怎麼說,他就想讓自己的成果得以應用,可事實上,他和那位前輩爭吵之後,由總經理出面,他的程序還是要改,因為這關係的不是他個人的利益,而是整個公司的利益。其實,王平心裡也明白,程序修改一下會更好,但他只是為了自己的面子就不管不顧了。自此以後,總經理對他有了偏見,辦公室里其他人和他也都比較疏遠了。他不僅沒有爭辯過那位前輩,還賠上了自己技術不過硬的壞形象,這就叫「一步走錯,滿盤皆輸」。

  王平開始反思自己:儘管自己在學校的時候是個風雲人物,但是那只是在學校而已,與真實的社會相比,那就像一個過家家的遊戲。他開始明白,在職場中,想要獲得好人緣,那就要時刻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與人交往的時候不要老想著一爭高下,適當的時候多恭維一下別人也是必要的,畢竟自己還是新人。他想到這裡,就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了,於是他開始儘量去改變自己的這種境況。在一次午休的時候,他當著大家的面給那位前輩道歉,並希望大家都能接受他這個剛入社會不久的新人的歉意,之後邀請大家一起去吃自助餐,算是為那天的事賠罪。

  在王平的邀請下,大家都欣然地接受了他的好意,後來他在辦公室里和大家的關係也漸漸好了起來。

  【案例解析】

  從王平的故事裡可以看出,一個人如果喜歡與人爭執,可能就會被認為是一個不易相處的人。那麼,當你想要再與別人建立聯繫時,就會比較困難了。

  大家要記住,遇到什麼事情都不要急著與人爭辯,先考慮一下是否是自己的原因。如果真是自己錯了,那麼就應該聽取別人的建議。如果這個時候還要和別人爭辯的話,那就是無理取鬧了。事實上,如果與他人爭辯,即便是真理掌握在你的手上,你也該語氣平和、娓娓道來,而趾高氣揚地和人爭辯,就算你說服了別人,別人在面子上也過不去,之後對你也將心存芥蒂。當然,如果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你也要選擇合適的時機,採取合適的方式,來向對方解釋和闡述自己的理由。

  總之,爭辯不會為你帶來朋友,相反,你可能會因此而失去更多的朋友。

  【案例解析】

  1.從「心理」上尊重別人

  不懂得尊重的人,就不會去替對方著想。因此,聊天時實現要做到的事尊重對方,從心裡上給予對方的尊重,說話聊天時才會多從對方的心理上考慮。

  2.爭辯沒有贏家

  兩個人聊天或者談話,雖然對方的觀點你也許並不認同,但也不要因為觀點問題去和對方做過激的爭辯。哪怕你爭辯勝利,也只能說明你口才好,但不一定是對方對你福氣。而且,這樣的爭辯還會引起雙方心理的不痛快。

  3.爭辯之前學會思考

  每個人都知道,爭辯不會有贏家,但還是會忍不住要和對方辯一下。以後,當你想爭辯時,不妨先想一下,爭辯之後對對方和自己是否有好處。當把前因後果想清楚後,也就明白爭辯是否值得。

  不管什麼場,讓對方有面

  人在社會中,就一定避免不了交際,不管跟誰交流,不管在什麼場合,必要的場面話還是要說的。不會說場面話,就顯得社交經驗不足,影響人際關係的建立。

  場面話通常都是面子上的讚美和恭維,大多數情況下只是禮貌問題,是不能當真的。面對別人的恭維,要保持冷靜。如果不了解場面話,交際就會陷入被動。

  我朋友李月大學畢業後一直忙於工作,眼看快30歲了,一直沒有對象。之前,她不以為意,認為碰到真心懂自己的才可以。等到了這個年紀時,周圍的同學、朋友都結婚了,她才開始著急。

  好朋友看出李月的心思後,便牽線給她介紹了一個在外企工作的朋友,想撮合他們。李月欣然同意了。

  「小月,有時候必要的場面話還是要說的,你不能太過『耿直』了。」朋友知道李月的性格,忍不住提醒她。

  在外企的男人各方面的條件都不錯,又很健談,沒過一會兒,李月就對他產生了好感。

  李月決定改變自己的說話方式,開始搜腸刮肚地想場面話:「聽說你的工作不錯,很有能力。」

  聽到李月的恭維,男人非常高興。

  「我聽朋友說,你的工作能力相當不錯,年紀輕輕就升主管了,我自己跟你一比,好慚愧啊。」

  「哪裡,哪裡,我是男人,自然應該更努力。」

  在李月場面話的「攻擊」下,男人聽得非常高興,慢慢開始跟李月講真心話,從工作到生活,什麼都說。

  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男子意猶未盡地說:「很久沒碰到這麼能談得來的人了,如果可以的話,我還想接著約你吃飯。」

  李月知道,他是在對自己表示好感。

  「可以啊,如果有時間我還想聽你說話,你的很多見解都讓我受益匪淺。」李月的場面話也是越說越好了。

  「好,你真是難得一見的好姑娘,真是我的知己。」男子非常滿意李月,後來兩人漸漸發展成了戀人關係。朋友都為李月的「開竅」感到高興不己。

  【案例解析】

  之前李月是個理想主義者,想找真正了解自己的人,所以她不屑說場面話。這種想法,影響了她正常的交際。等她改變思維之後,把場面話一說,大家對她的感覺就大不一樣了。

  【聊天要點】

  一些交際場合,場面話還是要說的,我們不能隨意表現出自己最甕實的一面,這在交際中是行不通的。場面話可以說是交際的專用語言,是見面後的寒暄,是拉近彼此關係的方式。

  一般而言,交際場合的場面話都是不能信的,它只是簡單的寒暄。當聽到他人稱讚、恭維你時,千萬不要當真,不要被對方哄得昏了頭,要用冷靜的思維去看待,去分析。如果一味地把場面話當真,只能說明你不成熟,不懂得交際技巧,最後難免會失望。

  到這裡也許有人會說,場面話這麼虛假,為什麼還要說呢?其實然,場面話不是謊話,不是為了進行欺騙,是一種交際智慧。通常它會涉及原則和立場問題,是在交際中立身的技巧。如果我們不說場面話,那跟陌生人交往時該怎麼交流呢?在跟他人交際,說服對方,拉近彼此關係時,是離不開場面話的。它就如同催化劑,可以有效增進人們之間的關係,所以,場面話不能少。

  場面話並不是可恥的行為,也可以說得讓人心動。在現實交往中,不說場面話寸步難行,但要說就儘量說一些貼近實際生活的,這樣會顯得比較真誠。不能隨口就是假大空話,管不住自己的嘴,這樣的人肯定會給人虛假的感覺。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不僅要會說場面話,還要會聽。如果不動腦筋,徑直把他人的場面話當真,到時候吃虧的恐怕就是自己了。必要時,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判斷對方的話有幾分可信。如果真是客套話,就完全不必當真,一笑置之就好了。

  所以,交際中我們要學會說場面話,讓他人受用,讓自己的人脈更加廣泛、穩固。

  要想說好場面話,需要從以下幾點來入手:

  1.要學會讚美別人

  讚美就像是空氣,每個人都需要。當別人聽到讚美的話時,就會感到自己被肯定了,這種感覺會讓自己對稱讚者不由得心生好感,彼此之間也會感覺親近不少。

  在交際中,我們經常聽見有人說別人漂亮、說別人聰明、說別人的小孩可愛,等等,這種讚美只要不是信口開河,沒有一點根據,通常大家都會非常高興。

  在稱讚對方時,要有事實根據,如果讚美太過,會適得其反,收不到良好效果,甚至引起別人的厭惡。

  2.懂得適當地應承

  「好,下次見」、「如果需要,我肯定會幫忙的」、「有時間一起吃飯」,等等,很多時候,這些話是不說不行的。

  如果不懂交際,會讓對方感覺不舒服或感覺沒得到認可。如果當面拒絕他人,還會得罪人,甚至引起對方的記恨,這時不妨說些無傷大雅、沒有後話的場面話。既給了對方面子,自己也可以脫身。

  「今天我們的交談非常愉快,大家就是朋友了,以後找你幫忙可不准推辭啊。」很多時候,大家都會這麼說。

  聰明的人會這樣回答:「好啊,肯定會的。」別人聽了之後,明知是場面話也會很高興。

  不懂交際的人也許就會說:「到時候再說吧,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幫忙。」雖然說的是實話,但卻讓人不舒服。前者說的是場面話,後者則是得罪人的「大實話」,在交際中,後者還是少說為妙。

  場面話是建立交際關係的必要手段,大家要正確認識。它不是虛偽,也不是狡詐,而是交際中不可缺少的技巧。有時不會說場面話,會讓交際變得無趣,會導致氣氛尷尬,影響自己的社交。

  所以,在必要時,要說些無傷大雅的場面話,既讓對方高興,又不損害自己的利益,何樂而不為呢?

  話不在於好壞,而在是否順耳

  話不在好,而在耳順。好聽的話,他人更容易接受;難聽的話,對方只會抗拒。同一個意思,有的人說別人就樂意聽,有的則不然。這就是表達方式不同的結果。

  會說話是一種技巧,如果掌握了,不好聽的話別人也能聽出善意,不講究方法,縱然是表揚對方也不會領情。

  我居住的小區有一個「大嘴巴」,叫王樹。每次提到他,大家都一臉嫌棄地說:「那個人太不會說話了,好話到他嘴裡都變味了,更別提壞話了。」

  小區里張大爺的兒子為了救掉到河裡的孩子去世了,張大爺非常傷心,一時很難接受事實。

  大家知道後,爭先安慰,希望張大爺能接受事實,好好振作起來。

  王樹知道後,也想去表達自己的同情。

  張大爺不哭也不說話,只是呆呆地看著兒子的遺像,大家在一邊暗自嘆息,都不好開口。

  王樹按捺不住了,他張口就說:「張大爺,你不要難過了,你的兒子已經死了,他再也不會回來了。」

  聽了王樹的話,張大爺像是受到了刺激,抓起腳下的東西就砸向王樹:「你這個多嘴的王八蛋,給我滾,我兒子沒死,你兒子才死了呢。」

  張大爺氣得眼淚直流,話都說不清了。

  這時,小區物業的負責人來了,他思忖了一會兒後說:「小孩子掉進了河裡,多虧了你兒子英勇仗義,雖然他離開了我們,但他會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對,大家都會記得他。」

  「他是我們心中永遠的英雄。」大家紛紛發言。

  張大爺終於哭出聲來,含糊哽咽地說:「我兒子還這麼年輕,我……我真是不敢相信啊。從早上開始,我的右眼就跳個不停,沒想到居然是這麼大的禍事。」

  聽了負責人的話,張大爺雖然還是非常難過,但他還是理智地接受了兒子已經去世的事實。

  【案例解析】

  老人痛失愛子,悲切難當,王樹張嘴就說張大爺兒子已經死了,老人當時最不想聽到死字,被刺激後,情緒更不穩定。小區物業負責人的席話卻不同,他肯定了老人兒子的價值,他的死是有意義的,是仗義的。如此,老人雖然難過,但也知道這是沒辦法的事,只能接受受。

  文中的兩個人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但方式不同,產生的效果也有很大差異。

  沒人喜歡聽不合時宜的話,尤其是批評,說得不好肯定會得罪人,哪怕你出發點是好的。生活中我們經常說:「他是刀子嘴豆腐心」,了解你的人,也許會看到你的內心,但是外人卻不知道。如果不懂說話技巧,不能深入人心地表達,你的「刀子嘴」會傷人無數。

  說話要照顧別人的感受,要儘量用委婉的方式訴說,把話緩緩說到對方心坎上才能達到想要的效果。

  心理學家說過,「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聽進去逆耳的忠言」,明明是好話,但表達方式不對,對方就不領情。其實,我們完全可以將忠言說得順耳一些。

  說話講究表達,能讓人感覺溫暖;如果不注重說話藝術,還會傷害人。前後一對比,我們可以明顯看出說話講究表達方式的重要性。

  一個意識不到說話方式重要性的人,很難在交際道路上走遠。我們在交際中,一定要認真思索,避免一時衝動說出傷人的話。難聽的話,比利劍還要傷人。

  不會說話,不僅僅是容易得罪人這麼簡單。凡是在交際中順風順水的人,都是擅長說話的高手,不論說什麼,別人都愛聽。好口才幫助他們打開他人的心門,拉近彼此的距離,更容易達到社交的目的。

  說話體現了一個人的整體水平,所以,在任何場合我們都要重視表達,成為能用話語深得人心、溫暖他人的交際高手。

  【聊天要點】

  在生活中與他人交流時,一不注意就會說錯話,讓他人生氣,每當此時我們都會很鬱悶。明明不是如此想的,但說出來的話卻讓人誤會了。這是因為我們的說話技巧還有待提高,所以,平時要多學習表達技巧。

  1.要控制自己的情緒

  不要因為自己心情不好,就衝著他人發泄。聽你說話的人,會覺得你莫名其妙。所以,當你在氣頭上時,最好的方式是暫時保持沉默。等情緒平復了再用溫和的態度跟別人交流。好的態度,也是一種良好的表達方式。

  2.說話不是攻擊別人的手段

  有些人開口就是「你不要怎樣」、「你是不對的」,對方一聽肯定會不高興。說話時少用否定詞,多用肯定語氣。

  完全可以用溫和的方式讓對方明白,帶著攻擊性說話是最差勁的語言溝通方式。讓他人感受到你的心意就可以了,沒必要再說傷人的話。

  3.在說話時要利用好幽默的表達方式

  在跟人說話時,會有很多不確定性,如果遇到不好說的話題,怕得罪人,完全可以利用幽默來表達自己的意思。

  有些話,如果我們說得很嚴肅,別人心裡難免會不悅,會感覺到無形的壓力。在交際過程中,幽默可以緩和氣氛,減少對方的對立情緒,你的表達會更深入人心。

  有一個小故事:

  有個人去小酒館喝酒,喝了一口就吐了出來,酒太酸了,他一拍桌子就開始大罵:「這是什麼酒啊?酸死了,你們這裡簡直就是黑店。」

  老闆也不是省油的燈,哪裡受得了這份氣,立刻找來夥計,把客人打了一頓。客人躺在地上哇哇亂叫。

  這時,又來了一位年輕小伙子,他說:「這是怎麼回事啊?在表演格鬥啊?」

  老闆一聽怒氣消了一些。

  小伙子知道因由之後,自己也品嘗了一口酒,他皺著眉說:「哎呀,你把我也打一頓吧。」

  老闆愣了一下,繼而明白了小伙子的意思,大家都笑了起來。老闆立刻讓人換了新酒。

  兩個客人,都在說酒難喝,一個因為不會說話挨了打,另一個則幽默地說服了老闆。由此可見,幽默的話語永遠是打動別人、進行溫和交談的法寶。

  4.在說話時懂得三思而後行

  有些人說話不經過大腦,這樣的人在交際中很容易觸碰別人的「雷區」,引起他人的反感。每個人都有忌諱,我們在說話時要儘量避免。如果非要表達,則要含蓄一點,或通過暗示性的話來表達出來。

  「禍從口出」,通常說的就是這種冒失、口無遮攔的人。我們要學會謹言慎行,把話說對、說好。

  說話的方式有很多種,面對不同的人、不同的場合,我們要靈活運用,不要不合時宜。說話要講究方法,只有做到這些,才能和諧地處理好彼此之間的關係,才能把話說出好效果。

  聊天也要懂得「入鄉隨俗」

  在交際中,要學會看對象說話,如果忽略了這點,很容易因為話語不得體而引起對方的反感。要掌握必要的說話技巧,看清對象,想好之後再說,如此有利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得個好人緣。

  俗話有句「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不是虛偽做作,而是一種別有深意的說話方式。說話對象不同,個人喜好就不一樣。不分對象,亂說一氣,肯定會得罪人。

  聽一個朋友講過他們去拜訪老師時的一個故事:

  張老師是某大學的研究生導師,快50歲了,每天都打扮得非常時髦。每隔一個月她還換個新髮型。平時用的護膚品也全是高檔貨。

  「哎,我孫子都出生了,我越來越老了啊。」張老師逢人就說,她最怕自己變老。

  「大家誰不是越來越老啊,你已經很不錯了,看著比同齡人要年輕很多。」

  周圍人都知道張老師愛美,怕衰老,所以大家都會避開說她老的話題,都不願意平自得罪人。

  有一天,張老師曾經帶過的學生來看她,學生畢業後很不如意,就想找老師幫忙,指點一下迷津。

  那天,張老師正好感冒了,說話聲音沙啞,透著疲憊,整個人看起來也不精神。

  「張老師,好久沒見了,挺想你的。」學生把帶來的水果放下,開始跟張老師寒暄。

  「是啊,好久不見,趕緊坐下吧。」張老師對自己的學生很熱情,起身倒水給她喝。

  很長時間沒見面,學生有些尷尬,就開始沒話找話說:「老師,你的聲音聽起來很沙啞,人也不精神,看起來比之前蒼老了很多。」

  聽學生這麼一說,張老師跟受了打擊一樣,臉色立刻就變了。

  「我只是最近感冒了,有些疲憊。」張老師明顯帶著不悅。

  這時,學生才意識到自己失言了,不該說老師蒼老,她那麼愛美的一個人,聽了這話心裡肯定很不舒服。

  氣氛一下子就變得不對了,學生也沒再說自己來的意圖,坐了一會兒就走了,張老師也沒挽留。

  【案例解析】

  在交際中,很多人都會犯類似的錯誤,說話不動腦筋,不看對象,最後只會冒失地得罪人,也無法達到自己的交際目的。

  不論是誰,在跟人交往時都必須掌握必要的說話技巧,說話冒失,不看對象,是對他人的不尊重。懂得必要的說話藝術,才能避免尷尬,為社交的順利進行奠定良好的基礎。

  交流是雙方的,如果只顧自己表達,不顧對方的感受,交際就變得毫無意義了。值得注意的是,看到什麼人,就說什麼話。在溝通時,要懂得遷就他人的說話習慣,用對方喜歡的方式表達,如此才能獲得他人的認可。這是簡單的語言技巧,也是談話能繼續的保證。

  有些人認為,看對象說話就是曲意逢迎,是為了討好他人,奉承他人,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有時為了博得對方的好感,不惜故意說假話,溜須拍馬,無所不用。其實這麼理解是錯誤的。看對象說話是為了統一大家的溝通方式,是對他人的尊重,不是心懷鬼胎,居心不良。

  看對象說話是很有深意的事,其中包含了很多交際常識和談話技巧。我們要觀察對方的為人,了解對方的喜好,探究對方的社交方式等,只有摸透對方,在談話時才能更合對方心意,跟對方有共同話題。

  有些人在交際中總是人見人愛,這與他們看對象說話的交際方式是分不開的。分清談話對象,才能靈活表達自己,才能在交往中做到得心應手。

  俗話說「入鄉隨俗」,要適應對方的說話方式,溝通才能更順利。

  我有一個做業務的朋友,叫成為。他就很懂得這一套。有一次,他下縣談業務,負責接待他的是小趙。他之前見過小趙,也算熟悉。小趙是東北人,性格爽朗,說話有時也不加遮攔,但能力卻很不錯。

  「你小子最近忙什麼呢?好久不見啊。」成為很豁達地說,他放下了平時的客套勁。

  「哎呀,是你大駕光臨啊,真是想死我了。」小趙笑哈哈地打招呼。

  「公司要的貨物準備得怎麼樣了?要是沒準備好我可饒不了你啊。」成為佯裝發狠。

  小趙一看更加樂了:「放心吧,我不給別人準備也得先給你啊,誰讓咱倆臭味相投呢。」

  【案例解析】

  看似隨意的談話,其實是成為故意營造的,他深知小趙的為人,喜歡跟爽快的人做朋友。如果自己中規中矩,說話禮貌疏離,效果反而會不好。

  不是所有人都愛聽好話,不是所有的善意都能被別人了解。也許你說的話不是字字珠璣,但就是能說到對方心坎上,這就是看對象說話的好處。更容易被他人理解,也更容易得到信任。

  【聊天要點】

  在與人說話時,首先要進行分類,觀察對象是什麼樣的人,然後再決定用什麼方式溝通。分類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根據他人的性格、喜好、文化程度、身份地位等,只要找到合適的切入點,就能找到很好的溝通方式,順利拉近彼此的距離。

  1.在跟性格隨意的人說話時,不要太過拘謹

  有些人大大咧咧,跟誰說話都「不客氣」,其實不然,他們不認為隨意是不好的,相反,隨意是一種親近的表現。如果跟這樣的人交流,你咬文嚼字,中規中矩,他們就很難對你產生好感。

  2.跟沉悶固執的人交流時,說話要簡潔有重點

  這類人話少又固執己見,面對他們,不要迂迴說話,通過觀察找出對方感興趣的話題,然後再直截了當地詢問就可以了。這類人很反感滔滔不絕,討厭兜圈子,喜歡直接進入主題。

  3.面對傲慢無禮的人時,儘管討厭也要耐著性子繼續交談

  對這樣的人,不需要太過客氣,說話要有力,有自己的主見,但萬不可傷害他們的面子。傲慢的人常常唯我獨尊,一旦覺得丟臉,會做出不理智的事。總之,跟這類人交往時既要強硬,還要適當地軟弱。

  4.在跟地位比較高的人說話時,要表現出自己的尊重

  要三思而後行,儘量說符合對方身份的話。不能按照平時的說話方式。不需要表現出多親切,但一定要恭敬有禮。

  5.跟文化水平高的人說話時,可以對語言進行修飾

  可以適當含蓄。但跟文化水平低的人就不能如此了,不要夾雜難懂生僻的話,也不要文縐縐的,對方會很不適應。為了避免尷尬,最好多說些大白話。

  6.面對虛榮的人時,多稱讚

  多恭維點,他們會很受用;面對深藏不露的人,最好先向對方表達自己,之後對方才會變得主動。

  7.面對性格溫暾的人時,要控制好自己的脾氣

  說話不要太急,要耐著性子配合才行;遇到自私的人時,不妨先提一些對方可以獲得的好處,誇大事實,看到好處,他們自然會變得「友好」。

  不論什麼時候,交際都離不開交際對象,在交流時要根據對象的具體情況選擇說話方式,這樣才能避免失禮,才能搭建良好的溝通平台,才能達到自己的社交目的。

  如果你是我,你會怎麼做?

  很多時候在溝通上和別人產生矛盾,都是因為每個人只考慮了自己的感受,而沒有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有了矛盾如何化解呢?那就是要學會換位思考。換位思考,就是要求我們不要總是抓住別人的「小辮子」不放,要學會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問題,給對方以最大的理解。

  丈夫在玩遊戲的時候,妻子喜歡在旁邊嘮叨不停,對此丈夫很不高興。於是,他想說服妻子不要在自己玩遊戲的時候,在旁邊喋喋不休,但又怕直接開口,妻子會不高興。在經過仔細思考後,丈夫想出了一個絕好的說服方法。

  有一天,妻子正在廚房做飯,丈夫站在她旁邊嘮嘮叨叨:「小心點,別燙著手;鹽放少點,別太咸;水開了,趕緊下餃子……」

  妻子起初並不在意,但見丈夫嘮叨不停,便生氣地說:「請你住口!我懂得怎樣做飯。」

  只見這時丈夫笑眯眯地說:「我可愛的太太,你當然懂得怎樣做飯。我這樣做只是想讓你知道,我在玩遊戲時你在旁邊喋喋不休,我的感覺如何。」

  【案例解析】

  試想,下次丈夫在玩遊戲時,妻子還會在旁邊指手畫腳嗎?不敢保證完全不會,至少不像以前那樣。為什麼?因為這位聰明的丈夫,通過「角色置換」,成功地讓妻子真切地體會到了自己的苦衷。

  從心理學的觀點出發,「角色置換」是指人們把交往雙方的角色在心理上加以置換從而產生的心理效應現象。當妻子忙著做飯時,丈夫在旁嘮嘮叨叨,於是她生氣了。當角色置換後,妻子成了正在玩遊戲的丈夫,於是,她非常容易就明白過來:人們在做某件事情時,都不希望被人干擾,那些在旁喋喋不休的行為是那樣地不明智、不受歡迎!

  不過,讓對方轉換角色、站在你的角度考慮問題,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卻不是不可能。在這裡就介紹一個切實可行且簡單的方法。這個方法就是詢問對方:「如果你是我,你會怎麼做?」或者「你認為我怎麼做好呢?」

  下面這位廣告設計師就是利用這種方法輕鬆地應對了他那苛求完美的客戶。

  劉凡在某廣告公司擔任設計師的角色,在這個職位他已經幹了5年,可以說經驗豐富,正因如此他每次設計的作品都深得客戶滿意。

  最近,劉凡接到一筆生意——為一種新飲料設計廣告。和往常一樣,劉凡絞盡腦汁,在經過細緻的修改後完成了作品,他自己非常滿意,辦公室的同事也認為很有創意。然而,客戶看了作品之後,並不十分滿意。他通知劉凡,讓他再仔細想想,再多改改。原來這位客戶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對什麼事都喜歡吹毛求疵,再好的作品他都要挑一挑毛病。

  作品沒有通過客戶的驗收,劉凡只好拿回來修改,但是他實在想不出更好的創意。萬般無奈之下,劉凡撥通了客戶的電話,向他請:「對不起,我一時還真想不出更好的方案。如果你是我,你會怎麼做?」

  聽了劉凡的話,對方遲疑了一陣,然後回答說:「給我一天時間想想,我會結合你的作品給出要求。」一天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劉凡再次撥通了客戶的電話,尋求修改意見。結果,這位客戶沒有給出一點意見,只好接受了劉凡的作品。

  【案例解析】

  由此可見,假如你總是站在對方的對立面,去指責他身上存在的問題,那麼對方的逆反心理也就越大,你們之間的矛盾也就越來越激化:而當你懂得站在對方的位置上考慮問題的時候,反而會讓對方變得「不好意思」起來,主動去反思自己的錯誤。這樣,矛盾自然會不解而破。

  【聊天要點】

  1.不要以自我為中心

  每一個人都充當著不同的社會角色,有時是集數個不同的社會角色於一身,但在與人交往時一般總是呈現出某個特定的角色特徵。因此,在說服時,人們不僅習慣於從自己的特定角色出發來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的態度與行為,而且還習慣於自我中心式的思維方式,從而引發出一幕幕角色衝突的悲劇。

  2.多於對方在感情上溝通

  如果你想讓別人站在你的位置上看待問題,進而說服別人,那麼你就要因勢利導,將別人引到你的位置上體驗和思考問題,從而與其在情感上得到溝通,為說服奠定基礎。

  3.不要打斷別人的談興

  這點也體現在多方面。例如,對對方的話題保持濃厚的興趣,注意選擇雙方都熟悉又都感興趣的話題,在對方談興未盡時不隨便轉移話題,以及結束話題時有所暗示、留有餘地等,都是尊重別人的體現。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