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4 處處想著你,你才會慢慢地靠近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卡耐基說過:天下只有一種方法能得到辯論的最大利益,那就是避免辯論。思兔閱讀520官網www.sto55.com愛爭辯的人們一定要自己衡量一下,你寧願要一種字面上的、表面上的勝利,還是讓對方心服口服?

  會說謝謝你,更要會說對不起

  沒有人想出錯,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做的事情百分之百正確,可是事與願違的情況在我們身上發生的頻率太高了,以至於我們對自己的錯誤想視而不見都很難。不過,犯錯雖然在所難免,可是犯錯後人們的反映可謂是千人千面:有的選擇掩耳盜鈴不去面對,有的選擇文過飾非拼命掩飾,有的寧死不屈死不認帳,有的直截了當乖乖道歉……

  正如銀行家特里的一句管理名言:「承認錯誤是一個人最大的力量源泉,因為正視錯誤的人將得到錯誤以外的東西。」這就是道歉定律,在這裡也被稱為特里法則。而我們因為正視錯誤所得到的,除了別人的信賴和尊敬之外,更獲得了端正的態度去改正錯誤,也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可見,其實道歉是從失去到得到的轉折點,你失去的只是這件事的成功和一點點安全感,但是得到的卻是更多的回報。看看馬修是怎麼從失去當中得到的吧!

  我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馬修是一家公司的會計,他在核對員工工資表的時候,因為疏忽錯誤地給了一位請病假的員工全薪。當他發現這個錯誤之後,立即找到這位員工進行解釋,並且要進行糾正,多發的薪水會在該員工下個月的薪水中扣除。這讓這位員工非常不滿,因為他的薪水都是有安排的,而且因為生病他最近的財務已經很緊張,如果下個月的薪水一下子被扣去很多,會讓他的財務出現嚴重問題。所以他請求馬修分期扣除多發的薪水。

  但是這樣一來,馬修就必須向上司請示,這樣無疑就等於讓這個本來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掩飾過去的錯誤大白天下。告訴上司自己犯了一個多麼愚蠢的錯誤,會嚴重影響一向對馬修信賴有加的上司對他的印象的。馬修一開始也很猶豫,可是錯誤是自己造成的,而且給別人造成了困擾,自己當然不能坐視不管。所以,他先向這位員工道了歉,並且承諾會盡全力向上司爭取,這位員工自然是感激不盡,而且放下心來。另一方面,馬修很快來到上司的辦公室,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解釋清楚,隨後對上司說:「對不起,都是我的錯,」

  上司聽了開始非常惱火,他是很信任馬修的,所以在心裡希望為他開脫,所以他大罵人事部門的人沒有將事情辦好,但是馬修非常誠懇地繼續道歉:「我非常抱歉,以後這種事情絕對不會再發生!,但這一次,確實是我的錯!」

  「好吧!」上司說,「沒錯,這的確是你的錯,那麼現在你就將功補過,這件事情全權交給你去處理,別再辦砸了!」於是,馬修根據員工請求和公司規章很快將這件事情處理好了。錯誤得到了及時改正,並且沒有給任何人造成麻煩,馬修做得很漂亮,而且既獲得了上司的信任又得到了那位員工的感激。自那之後,大家對他更加信賴,老闆對他也更加器重了。你說,馬修是不是因禍得福呢?

  【案例解析】

  其實這當然不是因禍得福那麼簡單,做錯了能及時道歉不僅可以清除自身的罪惡感,也有利於解決錯誤所造成的問題,更能為自己建立起一個誠實守信的形象。試想:人們是願意跟一個巧舌如簧表面上不會犯任何錯誤的人交往,還是喜歡跟一個看起來不那麼聰明甚至常常犯錯卻從不掩飾、及時道歉並修正錯誤的人交往呢?現在你知道如何去傲了吧。

  【聊天要點】

  1.具體錯誤,具體分析

  在錯誤發生之後,選擇不同的方式會產生不同的結果,而且根據情節的嚴重程度和當時的具體狀況,每一種處理方式都有它的利弊。比如,一件小事你耍了個心眼兒掩飾過去了,原本造成的傷害就不大,而現在你又將自己的錯誤掩飾得很好,那麼別人對你的印象自然一如既往的好。如果這個錯誤造成的影響很嚴重,你也一推六二五來個死不認帳,也許你可以暫時不用承擔責任,但是必須忍受別人在背後對你指指點點。

  2.直接承認錯誤,不丟人

  如果你選擇承認錯誤,也許別人會因此懷疑你的能力。我們其實是非常害怕別人對我們的能力進行質疑的,也害怕因此而讓別人看扁了己,更害怕隨之而來要承擔的責任,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在內心對承認錯誤是非常排斥的。可是從長遠的利益來看,直接道歉其實是最明智的一種選擇。因為雖然表面上我們好像失去了形象分,能力也受到質疑,但是我們卻因此獲得了諒解和改正錯誤的機會,還會因為勇於道歉而得到信任和尊敬。

  讓牙齒成為萬里長城,給舌頭築一道城牆

  俗話說:「良言三冬暖,惡語六月寒。」有些人說話直來直去,不注意語氣含蓄,就會讓對方覺得話如針刺,讓人難以忍受。也許,你是有什麼說什麼的人,本身或許並沒有什麼惡意,有時甚至出於好心。但它造成的後果卻不堪設想。這樣的人,最好是給自己的舌頭築道牆。

  我在雜誌中看到過這樣一個事:

  韓嘉是一家公司的中級職員,她的心地好是大家公認的。可是一直升不了職,和她同年齡、同時進公司的同事不是外調獨當一面,就是成了她的頂頭上司。另外,雖然表面上別人都誇她是個好人,但她真正的朋友卻沒有幾個。

  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她和同事關係的表里不一呢?其實就因為她那張直來直去的嘴,說話不經過思考,影響了她和同事之間的關係。

  有一次,韓嘉的上司午休回來晚了,而且滿臉通紅,顯然是剛喝了酒。上司一走進公司就直奔自己的辦公室,很明顯是不想別人知道自己喝了酒。但韓嘉偏偏不識相地打了聲招呼:「經理回來啦,喝多了吧?」一語畢,整個辦公室氣氛異常尷尬,上司也只得苦笑著離開。

  類似的事情經常在韓嘉的身上發生。又一次,一位女同事帶著一個很漂亮的名牌皮包來上班,同事們都爭相試背。韓嘉看了一眼卻說:「很明顯是假貨,也就你才看不出來是假的。」其實,大家早都知道是仿品,只是覺得沒有必要說破,而韓嘉卻毫不掩飾地道出情。不用說,這個同事一定恨死她了。

  【案例解析】

  像韓嘉這樣什麼事情都直來直去的女人,又怎麼會有好人緣呢!往往,同樣的內容和事實,因關不住自己的舌頭,直來直去,就會讓言語變成一把刀,刺得人心裡流血。對方還會因此厭惡反感,甚至心生報復之念。相反,含蓄的語言往往比直言更易於讓人接受,讓對方聽了心裡甜絲絲的,從而對其心生好感。

  還有些人,為了處處顯示自己的聰明,總是和別人爭辯,並且想成為最終的勝利者。這樣的「硬碰硬」,既不能讓對方心悅誠服,還會傷了彼此的和氣。倒不如採取間接的、柔和的方式把你的想法滲透給對方,使對方更容易接受。多傾聽和徵詢別人的意見,少做一些不容辯駁的直言和爭論,哪怕你覺得自己是對的。儘量做一個站在旁觀者位置上的當局者,給自己的舌頭築道牆。

  晏子是齊國一位非常有才幹的政治家。一次,齊景公命他去治理東阿,晏予非常高興地接受了這個任務。可是3年後,很多人都進京狀告晏子,景公因此而非常惱怒,便下旨將晏子召回京城,並且準備罷免他的官職。

  晏子並沒有在景公面前為自己辯解,而是向景公「認錯」。為了找機會澄清真相,晏子非常謙恭地說:「大王,臣已知錯,請大王給小臣三年時間,小臣一定會讓別人對我刮目相看」齊景公看見晏子言辭懇切,就准予了他的請求。

  3年過去了,齊景公陸陸續續收到了很多稱頌晏子的奏章。景公因此而大為高興,並準備封賞晏子。不料,晏子卻不肯接受齊景公的封賞。

  在景公的再三追問之下,晏子才道出了事情:「初到東阿,臣施行惠民政策,觸及了壞人的利益,於是他們就在暗地裡對我打擊報復,進京來告我的黑狀。」

  晏子舒了口氣繼續說道:「再到東阿,我施行利於權貴的政策,這些人一看他們的利益不再被觸及,於是便買通人到處稱頌我,傳到您的耳里,您也信以為真了。如果是三年前您封賞我,臣一定接受。所以大王,這次的封賞我是接受不了的!」

  晏子言畢,齊景公恍然大悟,知道是自己當初冤枉了晏子。看到晏子是一位德才兼備的良臣,便任命晏子擔任更重要的職務。

  【案例解析】

  卡耐基說過:天下只有一種方法能得到辯論的最大利益,那就是避免辯論。愛爭辯的人們一定要自己衡量一下,你寧願要一種字面上的、表面上的勝利,還是讓對方心服口服?在爭辯里,也許你贏得了一場表面的勝利,但卻因此丟掉了一個朋友,甚至樹立了一個敵人,實在是得不償失。

  【聊天要點】

  1.即使生氣,也要懂得克制

  有心眼的人,即使在生氣的時候,也會克制住情緒,不讓惡語破口而出,以免傷害別人。因為,他們懂得,有什麼說什麼,不論是對人或對事,都會讓人受不了。它會導致我們的人際關係出現阻礙,讓別人離我們遠遠的,免得一不小心就要承受你的打擊。有時候,揭發某事的做法,去攻擊某人的不公,都會成為別人利用的對象。

  2.赤裸裸的揭穿,誰都覺得不爽

  其實,人性使然,幾乎每個人都有一個內心堡壘,需要將真正的自我隱藏在裡面才會覺得安全。你有什麼就說什麼,就恰好把這堡壘攻破了,把藏在裡邊的人生生地揪了出來。赤裸裸地暴露出來,當然會讓人覺得不爽,他怎麼能對你產生好感呢?不妨控制自已,給自己的舌頭築道牆。

  話鋒不對,立刻轉移,在「拐角」投其所好

  在交際中,難免會遇到話不投機時的冷場,這時我們不能放棄交流,要趕緊轉換新話題,避免讓窘態繼續。

  很多時候,在溝通時我們還需要投其所好,找對方感興趣的話題,這樣才能把話說到對方心坎上,才能贏得好感。有人說過:「如果你轉換的話題能讓人感興趣,那麼你就是很厲害的溝通高手。」

  有這樣一個故事:

  李東和李西是兩兄弟,李東比較機靈,不管去哪裡都能得到別人的喜歡;李西就顯得有些木訥,尤其在跟人交往時常常因為話不投機而被大家嫌棄。

  有一次,他倆都想自己開店鋪,就去跟爸爸說。爸爸告訴他們:「家裡現在沒這麼多錢,不過我有個有錢的朋友,你們一起去找他吧。誰能動他,誰就能獲得他的資助。」

  下午,李東和李西就開車出去了。一路上,他倆都不說話,都在盤算如何得到父親朋友的歡心。

  「伯父,很高興見到你。」一看到那個人,李西就趕緊打招呼,想給對方留下好印象。

  老朋友只是隨意點了點頭,甚至都沒說歡迎他們。

  「伯父,我想開個商店,想請您幫忙投資一下,我爸爸說你是他最好的朋友,請幫幫我吧。」李西說得非常誠懇。

  之後,李西就開始說自己的宏圖大業,說得非常激動,但是老朋友越聽越不耐煩,甚至開始打哈欠。

  「伯父,是不是耽誤了您打麻將的時間?」李東看不下去了,趕緊轉換了話題。

  老朋友一聽打麻將,立刻不困了,他說:「你怎麼知道我喜歡打麻將?」

  「我爸在家常說,您打麻將的技術很高啊,我一直想跟您請教,現在終於有機會了。」

  就這樣,李東開啟了一個老朋友感興趣的話題,兩人越說越興奮,李西在一邊尷尬得一句話也插不上。

  之後,李東又在適當的時候說了自己創業的想法和優勢,老朋友思考了一下,答應給李東投資。

  「其實李西的創業想法也不錯,要不您也考慮看看?」

  莊李東的勸說下,李西投資的事也說好了,兄弟倆很高興地回去跟爸爸分享喜悅了。

  【案例解析】

  「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在交際中,如果你不能迅速跟他人找到共同話題,很可能就會失去一次重要的交際機會,甚至引起對方的不滿。文中的李東就比較機靈,話不投機時知道立刻轉移話題,保證了交流的順利進行。

  聊天時,有些人不以為意,在溝通時只顧自己的感受,說自己的話,辦自己的事,如果細心觀察,你會發現這種交際方式的效率是很低的。

  因此,掌握一些必要的說話技巧就是一定要做的事情了。這些說來看似很簡單,事實上做起來很不易。它不僅需要我們有投其所好的意識,還要身體力行地去尋找技巧。說話的人不同,尋找共同話題的方式也會有異。

  語言是溝通的基礎和橋樑,是在交際中成就自己的有力武器,學會投其所好,讓自己的語言更有感染力,更能打動別人。

  跟人交流,轉換話題之前,要先進行觀察,如果不能找到對方感興趣的點,新開啟的話題也依然不會讓對方滿意。

  一般而言,談論最多的是對方的興趣,它不會顯得很唐突,可以採用拋磚引玉的方式,先說本人的愛好,再讓對方自然而然地說出自己的愛好,然後尋找彼此的共同之處,這樣新話題就開始了,而且還是大家都感興趣的話題。

  我一個叔叔叫老楊,他是個很熱心的人,不僅酒量好,而且會說話,很多朋友接待客人,都喜歡讓他來捧場,老楊每次都不負眾望,把氣氛搞得非常好。

  朋友的女兒中考成績不怎麼樣,沒辦法到縣裡的一中讀高中,朋友就想通過關係來疏通一下,於是請了一位縣一中的領導來家裡吃飯。

  領導雖然來了,但一直不願提幫忙的事,朋友看時機不對,也不好意思開口,場面有些冷。

  老楊思忖,領導從事教育工作這麼久了,管理能力一定很好。

  「聽說你年輕的時候是位非常有能力的教師,培養了不少人才,」老楊笑呵呵地說,「現在升到了管理層,真不錯。」

  「有能力不敢當,管理也算是稍有經驗吧。」

  「我的管理能力太弱了,想跟你請教一下如何提高管理能力。」就這樣,老楊轉換了一個對方感興趣的話題,形勢立刻好轉。朋友所求之事,最後也水到渠成地辦成了。

  【案例解析】

  尋找對方感興趣的話題,在人際交往中非常重要,要想在短時間內建立良好的溝通氛圍,避免話不投機,就必須找到談話的「契合點」。

  話不投機是大家溝通的主要障礙,要是不及時轉移話題,對方會拒絕繼續溝通。實際上,要想成為交際高手,絕不能給對方說不的機會。通過及時觀察,迅速找到共鳴點,溝通才能繼續下去。

  說話要投其所好,要在最短時間內讓別人對你的話感興趣,才能慢慢靠近。這需要很高的說話技巧,平時只有注意多觀察、多鍛鍊,才能讓自己成為交際高手。

  【聊天要點】

  1.從對方的興趣點找話題

  在交際中,我們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時遇到感覺不好的人時難免會尷尬,感覺話不投機。如果雙方都因為話不投機而不願多說,呆呆坐著,就無法打破尷尬局面,有進一步的發展,當然肯定更談不上建立關係了。

  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從對方身上找感興趣的話題,打開別人的話匣子。如果能做到這些,你必然會成為交際高手,占據操控者的地位。

  在交際中,大家都是有交際目的的,都想把話說到對方心坎上,這樣才能起作用。要想做好這些,就必須學會投其所好,說對方感興趣的事。

  2.學會多進行觀察

  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對方的著裝、表情、言談舉止等找到對方感興趣的點,然後打開話題,達到我們的交流目的。通常,最適合觀察的是一個人的裝扮,從裝扮中能看到他的內涵、品位、喜好和地位。讀懂這些之後,才能準確找到對方感興趣的點。

  如果不能正確觀察,我們還可以適當地進行一下了解,從他人的「特點」開始,主動詢問,可以詢問對方的事業、生活和興趣愛好,這些通過寒暄都能知道。

  3.多注意對方的情緒

  還有需要注意的是,在交談中不要以自己為重,要注意對方的情緒,要看對方是否願意交談。如果發現對方不感興趣,或在應付了事,千萬不要猶豫,立刻轉移新話題。你拖得越久,對方對你的好感也就越少。

  只有彼此有共鳴,才能使談話進行得更深入,更愉快,「孤掌難鳴」,以自我為中心,是無法完成交際的。

  聊天時不可碰觸他人的「污點」

  每個人都會有或多或少的污點,畢竟人無完人,但在交際中,我們絕不能只盯著他人的污點看,甚至對其不屑一顧。這是無禮的表現,不僅會傷害他人,樹立不必要的敵人,還會影響自己在大眾跟前的形象。

  聊天其實也是是一門學問,如果總是輕易對有污點的人失禮,盲目地自我感覺良好,就容易處在危險之中了。久而久之,自己也會失去人心。

  我朋友張冰是高級俱樂部的會員,俱樂部每個月都會舉行社交宴會,每次都會來很多名人,是拓展人脈的絕好場所。所以,在這裡,大家都會盡情展示自己的交際之術,以此來獲得別人的關注。

  張冰性格比較冷傲清高,她來這裡的目的就是尋找完美的合作人。在交談之中,她從別人口中聽到了科技大亨Mr張的「醜聞」。

  據說Mr張離過三次婚,最近的一次是上個禮拜之前。他的「小媳婦」偷了他很多錢,最後跟別人跑了。

  張冰一聽就對他滿臉不屑,她認為這麼花心濫情的人簡直就是可恥的。

  「Hi,你們好,我是Mr張,很高興認識你們。」話說沒多久,Mr張就過來打招呼。其他人都很熱情地給予了回應。

  「哼。」張冰滿臉不屑,她理都不理Mr張,徑直走開,跟其他人打招呼去了。Mr張非常尷尬,他深深地記住了張冰。

  有好幾個朋友,都提醒張冰,不要太過情緒化,不能對別人無禮,哪怕是有污點的人,他也會有了不起的一面,說不定還能成為合作者。張冰年輕氣盛,對大家的勸告不屑一顧。

  這世界真小,後來有一次張冰跟著同事去會見客戶,結果正巧碰到了Mr張,他什麼也沒說,只是含笑看著張冰。

  這時,張冰都懊悔死了,她真後悔當初讓Mr張下不了台,現在對方肯定不會跟她合作了。事實上,Mr張是非常理智的科技大亨,他沒有太為難張冰,但合作期間也只跟張冰的同事詳談。此刻,張冰才真正意識到當初的失禮是多麼不應該的事。

  從那之後,她再也沒犯過類似的錯誤,她時刻銘記,他人的污點絕不應成為自己失禮的理由。

  【案例解析】

  所有人都有缺點,甚至是污點,如果只盯著他人的污點看,必然會變得心胸狹隘,斤斤計較,失去更多朋友而變得更加孤獨。

  有人說過,與他人相處時,如果只盯著對方的缺點,一天也無法跟他繼續交往下去;如果在看到缺點的同時還能看到優點,那麼做一輩子的朋友也沒問題。在交際時,太過苛刻,眼光太過挑剔,很容易會成為眾矢之的。

  也許你認為輕視別人沒關係,但他人會記住你的失禮,以致記恨、反感,不利於人際關係的建立。

  很多人在交際中,都會犯這樣的錯誤,喜歡拿別人的污點進行打趣。也許,開玩笑的人只是隨口一說,但被說的人心裡肯定會很不高興。如果沒有眼力,通常得罪了人還不自知。總之,在交際中一定不要隨便看起人,不要看到有污點的人就側目,你的一時失禮,會為以後的人際關係埋下禍患。所以,要時常約束自己,不要做失禮的事。

  「打人不打臉,揭人不揭短。」當面對有污點的人時,一定要避開提及其污點的話題,如此才能避免失禮,不致引起對方不悅。當有人說及某人的污點時,我們也不要太當真,要根據自己的是非觀念來判斷,更不能聽完之後就大肆宣揚,表達對當事人的不滿。

  拿別人缺點說事的人,不僅會得罪當事人,旁人也會認為他無知,反而損害自己的形象。當聽到閒話時,我們還要及時制止,體現我們的理性和睿智。

  有一次,我和前同事李亮一起吃飯,他給我說過他遇到的這樣一個故事:

  李亮是個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他最愛在下班的時候買水果。一天,樓下來了個賣水果的新攤,他決定去買一些。

  結果,他挑完水果之後才發現自己的錢包不見了,他找了很久也沒找到。當時,真是尷尬極了。

  「你是李亮吧?」賣水果的男子居然認出了他。

  「對,對,我是。」李亮連聲承認,但卻不認識攤販。

  「我是小杜啊,之前在你們公司上過班,你不記得了?」

  說到這裡,李亮才有了印象。當時,小杜娶了一個長相難看的妻子,大家沒事都笑話他,只有李亮一直很尊重他,肯定他的工作能力。

  「這些水果你拿著吃吧。」小杜非常熱情,讓李亮感動不己。

  【案例解析】

  雖然是件小事,但不難看出,多肯定他人的優點,少說缺點是贏得大家喜愛的好辦法。

  如果在談話時,非要提及他人的污點,這時就要掌握正確的方法。語言要含蓄,說法要委婉,最好一帶而過。如果說話太過直接,很容易傷害對方的自尊,將矛盾激化。

  每個人都有缺點,如果我們能客觀真誠地看待評價,相信他人也不會說什麼,但萬不可出言不遜,幸災樂禍,如此失禮,後果會很嚴重。

  交際是個彼此照應的過程,如果你能面對他人的污點不失禮,來日自己犯錯時,對方也能保全你的尊嚴,以禮相待。這個簡單的道理,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但往往因為感情偏見,而用有色眼鏡看待別人。其結果也無非是逞一時之快,害人害己。

  在跟別人說話時,要客觀看待他人,講究正確的交談策略,不主動提及他人的污點,不碰他人的傷疤,用溫和的態度以禮相待,你會發現,你的世界會寬闊許多。

  【聊天要點】

  1.不要信口開河

  社會中人際關係是非常複雜的,如果不能說出得體的好話,就不要信口開河。有些人就喜歡背後說別人的污點,到處宣揚,甚至當面出言不遜,做出失禮的舉動。這是所有悲劇的開始,很多後果往往是不能預料的。

  2.不要說失禮的話

  跟人交際時,要時刻注意對方的面子,畢竟在交際場合,面子對每個人的意義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最好不要做失禮的事。不要逞一時之快,而在人際關係中落於下風。

  在交際中,為了給他人留下好印象,我們會刻意注意很多問題。如果你對有污點的人失禮,給他人留下不懂事的壞印象,於己於人都是有害無利的。

  3.多肯定對方

  在跟人相處時,要多肯定他人的優點,每個人都有想得到肯定的心理。每個人都有污點,也會有優點,多肯定他人的優點才能跟大家友好相處。當別人都在拿他人的污點說事時,如果你能肯定他的優點,必然會得到感激,他日獲取幫助時也會容易許多。

  友誼是一盞明燈,照亮了我的靈魂

  友誼可以算的上是這個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古往今來,很多文人墨客都曾書寫過對友誼表達敬意的詩章。孔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唐代詩人王勃寫下了「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詩句;李白形容友誼比金重比淵深:「人生貴相知,何必金與錢。」「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大作家巴金先生寫道:「友情在我過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我的靈魂。」這些文人墨客在告訴我們,人生在世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友情;有了友情,人生才可稱得上是幸福,所以,友誼是最寶貴的。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去珍惜友情呢?

  「化妝品女皇」玫琳凱就曾經用真誠和讚美,將一名要輕生的女孩又拯救了回來。

  她曾經在海邊看到了一位臉上充滿憂鬱的女孩子。玫琳凱當時微笑著問她:「您好,我是玫琳凱,我可以和您談談嗎?」

  女孩子一聲不吭,依然寂寞地坐在那裡,似乎沒有理玫琳凱的意思。溫柔的玫琳凱繼續說道:「雖然你此刻看上去很憂鬱,但是你依然很美。你要是有什麼難過的事情,可以和我說說,我願意做你的情感垃圾桶!」

  女孩子思索了一陣,就和玫琳凱訴說了起來。玫琳凱在傾聽的過程中一直投以真誠的眼神,並在適當的時候點點頭。聚精會神的玫琳凱,讓女孩子覺得自己得到了理解和關注。最後,女孩子還告訴玫琳凱,自己今天來海邊的目的其實是為了自殺。因為自己所愛的那個人在事業有成後就拋棄了她。

  聽過女孩的傾訴後,玫琳凱不但為她感到憤怒,還大罵那個男人是個混蛋。最後,玫琳凱真誠地鼓勵女孩:「世界上這麼多好男人,你一定會找到一位真心愛你,對你負責任的男士的。你這麼漂亮,連女人見了你都這麼喜歡你,更別說是男人了。因此,你一定要打起精神來啊。」

  最後,女孩開心地對玫琳凱說:「我從未和別人分享過這些,通過你對我說的話,我才算是真正認識了自己。現在我相信,明天會更美好的。」

  【案例解析】

  俗話說,「人心換人心」,想要贏得別人的尊重,首先自己要對別人付出一份真心。這也是獲得朋友的秘籍。所以,想要得到朋友的關心和體諒,對待朋友就必須付出一顆真誠的心。

  也許你自覺對朋友好就是請他們吃喝玩樂,但是,這些並不能讓朋友對你樹立起太大的好感,反而會加重朋友在應酬方面的負擔。

  一個善於交朋友,關心、體貼別人的人,一定是個能為對方著想、欣賞對方、處處滿足朋友需要、解決他們的困難,而又避免去麻煩對方的人。所以,想要受人尊重,「錦上添花」是不夠的,「雪中送炭」、「人心換人心」才是最重要的交際藝術。

  古人說得好「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只有真情付出才能讓友誼地久天長。如果你對朋友始終是以誠相待,還怕得不到別人的尊重嗎?

  【聊天要點】

  1.對待朋友要真誠

  想要別人怎麼對你,你先得怎麼對人。和朋友聊天或交際時,你要懂得,朋友不需要虛情假意,唯有真誠才能換得朋友的真心。

  2.多為朋友送上真心

  俗話說,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朋友不是你交際圈裡的普通人,朋友說在最需要幫助時雪中送炭,在他迷茫時送去真心。你對朋友沒有真心,那將會失去朋友。

  3.對待朋友要付出真情

  唯有真情能讓友誼天長地久,唯有真情能讓友誼永恆不變。當你對朋友失去了真性情,失去了以誠相待的心,友誼的小船,就會說翻就翻。

  一時得意,也會有失意來臨;一時猖狂,也會有落魄來品嘗

  人生不會永遠一帆風順,誰都有時運不濟的時候,不論何時都要給自己留一條後路,凡事不能做絕。得意時,不要把別人逼進死角,要給對方台階下。這不僅是給對方機會,也等於是為自己留了扇窗戶。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如果當初給他人留了後路,落魄時對方也會對你伸出援手。如果之前太過盛氣凌人,別人只會給你一腳,落井下石。

  前幾年,我的妹妹劉靜大學畢業,畢業後,劉靜和和她的一同學王艷進了同一家服裝公司。因為是好友,所以,倆人都和和睦。但後來,我妹妹劉靜就和我開始發牢騷,而牢騷的主要原因是兩個人就開始暗地裡較勁,都想早日評為優秀員工,好升職加薪。

  有一次,劉靜整理的數據出了問題,領導在辦公室里狠狠批評了她:「你來公司這麼久了,怎麼都不長心啊?這麼簡單的事你也出錯,真是讓我太失望了。」

  這時候,王艷正好也來交東西,看到這一幕不但不給劉靜台階下,還趁機添油加醋地諷刺:「我們是同一天來公司的,算算日子也不短了。」王艷的諷刺之意非常明顯,劉靜心裡很生氣。

  領導又批評了劉靜幾句才讓她出去重做。

  「你剛才在辦公室為什麼添油加醋地給我告狀?再怎麼說我們也是校友啊。」劉靜攔住王艷質問她。

  「我哪有啊?」王艷還不承認。

  「你還不承認!以後你別有事求到我!」劉靜一時生氣,開始發火。

  「求你?哼,我才不會出錯,咱們今天就一刀兩斷,以後走著瞧。」王艷把事做絕了,沒有考慮這樣做的後果。

  三個月之後,劉靜被評為優秀員工,提了組長,成為了王艷的上級。當時,我告訴我劉靜雖然成了組長,但也不要對王艷有什麼報復,畢竟倆人是同學,也是好友,千萬別因為工作上的事失去了一個朋友。劉靜也聽進去了我的話,沒有對王艷有什麼刁難。但她後來告訴我,她和王艷再見面時,還是會尷尬,而王艷因為當時說話帶刺讓她再面對劉靜時很少不自在,最後沒辦法,還是辭職,重新找工作了。

  【案例解析】

  俗話說:「飯可以多吃,話不可以多說,事不可以做絕。」這是為人處世的重要原則,也是中庸之道的重要體現。不給別人帶來壓力,同時給自己留一條後路,何樂而不為呢?王艷最後只能辭職走人,就是因為當初事情做得太過,不懂得適可而止,絲毫不給自己和別人留餘地,最後只能自食苦果了。

  我們周圍總有這樣的人,年輕氣盛,做事衝動,憑藉一時之氣,總喜歡把話說絕,把事做絕,最終把自己逼入窘境。把事做得太絕,就好比杯子裡裝滿了水,繼續加水之後只會溢出,很難再滿。

  懂得適可而止,懂得給自己留條後路,你的世界將變得更平穩、更寬廣。這就好比是在打仗的時候,給自己選擇了有利的地理位置,可退可守,把自己放在了最安全的位置上。這樣我們就將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相反,不懂適可而止就等於把自己逼進了死角,沒有危險還好,一旦發生意外,必然會退無可退,只能受傷。所以,聰明的人不管在什麼時候,都會給自己、給別人留餘地,既給了別人面子,又給自己留了後路,何樂而不為呢?

  我有一個朋友叫王琳,王琳大學畢業後,找了份很不錯的工作,待遇豐厚,活兒也不累,還有大把的休息時間。

  有些小虛榮,特別喜歡在別人面前顯擺自己,炫耀自己有錢,彰顯自己有追求、有品位。

  每次見到朋友,她都會說:「我的夢想就是環遊世界,見識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那時,我就再也不是平庸的井底之蛙了。」

  起初,大家都以為她說的是真的,都稱讚她是浪漫主義者。

  但是很久之後,她還是逢人就說自己要環遊世界的夢想。漸漸地,大家都開始反感。

  我們有一次聚會,一個朋友忍不住嘲諷她:「你不是說一定要去環遊世界嗎?那你去過多少國內的旅遊景點呢?」

  王琳尷尬地說:「幾乎都沒去過。」大家忍不住嘲笑她。

  我當時趕緊出來打圓場說:「沒事,沒事,計劃往往趕不上變化,王琳的計劃肯定會慢慢實現的。」

  我的及時救場,讓王琳感激不已,從那之後,王琳時不時的就送些禮物給我,在我需要幫助的時候,王琳總是伸出援手。

  【案例解析】

  每個人都有陷入尷尬、遇到困難,需要及時救場的時候,這時如果我們能為他人鋪就一條出路,就等於給自己留個後路,以後也好辦事。

  在跟他人交往時,要懂得為別人考慮,得饒人處且饒人,不要把對方逼迫到無路可走。對他人仁慈一些,就是給自己留個機會。

  還有,我們要端正自己的態度,不要拜高踩低,不要戴著有色眼鏡看人。有些人比較勢利,看著他人落魄就冷眼相待,甚至認為對落難者的投資是無用的。因此,面對請求能躲就躲,不願意伸出援手。這麼做是不對的,在關鍵時刻要幫助他人,誰都有機遇不好的時候,現在落魄不等於永遠不濟,之後說不定還大有作為。

  再者,我們還要有多在冷廟燒香的見識。平時有意識地多幫助時運不濟的人,等他們有朝一日,飛黃騰達之後,通常都會湧泉相報,這麼做,也等於為自己留了後路。

  做事留有餘地是一種豁達睿智,是宰相肚裡能撐船的表現,可以感動人心,得到別人的支持。要想在交際道路上走得更遠,給自己留條後路是最好的方式,一旦發生不利的事,還會有迴旋的餘地,不致太孤立無援。

  【聊天要點】

  1.說話要懂適可而止

  每個人的生活都會有起伏,甚至會是一種輪迴,一時得意,也總會有失意來臨;一時猖狂,也會有落魄來品嘗。如果不懂得給別人留餘地,不懂得適可而止,甚至藉機落井下石,之後必然會受到打擊。說話做事適可而止、留有餘地,才是保護自己的最好方法。

  2.說話要有智慧

  說話做事是需要智慧和胸懷的,有些事你再有把握,也不能萬分肯定,更不能把話說絕,絲毫不給人留質疑的餘地。這麼做不但會引起他人的反感,還可能給自己帶來後患。

  3.為自己留條後路

  生活中說大話的人很常見,做事很絕的人也很多,這些人通常都不受人喜歡。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那些聰明人常常會為自己留餘地。

  要想給自己留後路,就必須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首先,要學會說話,話不說絕、適可而止。不論因為什麼,都不要把對方逼入死角。

  沒能力做好的事,不要隨口應承;有把握做好的,也要含蓄地說,留下空間。如果別人遭遇尷尬,或一時非常失意,我們不要嘲笑,拿出自己的寬容大度,為他人開一扇門,對方必將無比感激。

  讓提問成為一種藝術,藝術讓語言得到升華

  我們來看兩道題目:

  (1)假設你是一家大型公司的人事部經理。全球經濟危機爆發後,公司預計需要裁掉900人。現在有兩種可供選擇的減少裁員人數的計劃。對於這個計劃的確切預測如下:

  採納甲計劃,將有300人免遭裁員;

  採納乙計劃,900人中1/3的概率免遭裁員,2/3的概率將被裁掉。

  (2)假設你是一家大型公司的人事部經理。全球經濟危機爆發後,公司預計需要裁掉900人。現在有兩種可供選擇的減少裁員人數的計劃。對於這個計劃的確切預測如下:

  採納甲計劃,將有600人被裁掉;

  採納乙計劃,900人中1乃的概率免遭裁員,2/3的概率會被裁掉。

  對這樣兩道題,你會選擇哪種計劃?先看第一道題,很多人認為甲計劃比乙計劃穩妥點,因為乙計劃有2/3的人必須被裁掉。所以,大多數人選擇甲計劃。對於第二道題,很多人則會選擇乙計劃,他們認為不妨試一試,因為這樣有1/3的概率免遭裁員。

  其實這兩道題表述的意思是一樣的。將有300人免遭裁員,那就意味著肯定有600人被裁掉,同樣乙計劃中的兩種情況也是一樣的。不同的只是表達方式有別,前者強調的是免遭裁員而後者強調的是裁員。

  這兩種情況,對于思維較清晰的人來說是一樣的。但是在讓一般人就兩種情況作選擇時,不同的表達方式卻導致了不同的結果,為什麼呢?

  究其原因,只有一條——大多數人會受風險規避的正常心理影響。因為如果強調免遭裁員,那麼一般人會認為這是一種幸運,經濟不景氣,能減少裁員儘量減少裁員,這樣的情況下,人們會選擇風險規避。但是如果強調的是裁員,那麼一般人會認為這是一種不幸,看著600人被裁掉,大家心裡都不好受。可見有時候用不同的敘述方式來描述同一個事物,會使人作出截然不同的決策,我們把這種效應稱為語義效應。

  語義效應在生活中到處可見。如有這樣一個生活插曲:

  某位先生收拾東西,準備離開賓館,服務員見到後問:「先生退房嗎?請等一下,我們去檢查一下房間,看是否有物品損壞或丟失。」這位先生大發脾氣,說:「你們就這樣對待客人?」隔了一段時間,這位先生又住到這家賓館,離開的時候,服務員同樣要求檢查房間,只是說法改變了,她說:「先生退房嗎?請等一下,我們去檢查一下房間,看您是否有東西落下了。」這位先生聽了非常高興,說:「你們想得真周到。」

  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小故事。

  有一次一個年輕的牧師問主教:「主教,請你告訴我,禱告的時候可不可以吸菸?」主教嚴肅地搖了搖頭:「禱告是如此重要而嚴肅的事情,禱告的時候應該心無雜念專心致志,當然不可以吸菸。」過了幾天,這個年輕的牧師又問主教說:「主教,請你告訴我,吸菸時可不可以禱告呢?」沒想到主教的回答卻是:「當然可以,我們可以在任何時候禱告。」

  【案例解析】

  同樣的兩個問題,主教的回答為什麼前後不一致,甚至自相矛盾呢?正是語義效應在起作用。

  心理學家發現,很多時候,怎麼說話要比說什麼話更為重要。換句話說,在表達同一個意思的時候,甲種表達會得到正面的回答,而乙種表達得到的結論可能相反。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不妨看看下面的實驗。

  曾經有一位心理學家向不同的對象詢問了下面兩個問題中的一個:

  你認為大學老師是否應該放縱大學生談戀愛?

  你認為大學老師是否應該管束大學生談戀愛?

  表面上看起來,這兩個問題好像問的是同一件事情,但得到的答案卻有差別。當人們被要求回答大學老師是否應該放縱大學生談戀愛時,80%的人持否定看法。而當人們被要求回答大學老師是否應該管束大學生談戀愛時,有50%的人持肯定看法。

  從思維邏輯上說,放縱就是不管束的意思。可是,對這些發表意見的調查對象來說,回答「放縱」比回答「不管束」的人竟然少了30%。

  後來,有心理學家重複做過3次類似的實驗,每次都得到與「學生戀愛」類似的結果。這些實驗,第一次與最後一次時間相差30年,相對於「放縱」類問題來說,「管束」類問題使得支持學生戀愛的人數大增,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失去愛情更讓人痛楚。

  【聊天要點】

  1.注意說話用語

  聊天時,誰都希望聽到自己想聽的,而不希望聽到刺耳的。因此,我們在和其他人聊天時,哪怕有好奇心、有想問的問題,也要注意說話的詞語,不要給對方帶來不舒服的感覺。

  2.注意說話語氣

  當你聊天或提問時,除了用詞、用語需要注意,更需要注意語氣。一個人的語氣最能體現他的態度,當你語氣生硬,哪怕你用詞非常小心,對方也不會對你有好感。因此,不要把自己的負面情緒帶到自己的語氣當中,不要讓你的語氣成為你聊天時的拖累。

  3.注意說話方式

  在其他一些說服實例中,「怎麼說話要比說什麼話更為重要」也得到了驗證。

  生病後,大家都不希望做手術,因為動手術不僅痛苦,而且有風險。雖然說現在的醫術發達,大部分手術都能成功,尤其是在一些條件優越的醫院,但是一想到可能有的哪怕很小的危險危及生命,很多病人在面對是否選擇手術治療時都要掂量一下。不過,研究證實,同一個數據,用手術成功率來說服病人接受手術治療要比用死亡率來說服病人有效得多。另外,同樣的存活率,不一樣的表達方式也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讓我們看看下面的兩種方式:

  方式一:醫生對病人說:「如果做手術,能讓你的存活率從80%增加到90%。」

  方式二:醫生對病人說:「如果不做手術,你的存活率將從90%降到80%。」

  客觀上講,這兩種方式結果是一樣的,都說手術能增加10%的存活率,只是在表達方式上有所不同,得到的效果也不同:使用方式二的醫生往往比使用方式一的醫生更能讓病人接受手術,因為他們不想失去10%的存活率,而對能否得到額外10%的存活率相對關心得較少。

  這裡沒有倫理道德問題,醫生沒有誇大其詞,也沒有歪曲事實,更沒有隱瞞任何信息。站在醫生的立場上,他們只是希望病人不要害怕,更加勇敢地接受治療,才使用方式二來說服病人。

  其實,使用方式二之所以更能讓病人接受手術,其根本原因在於方式二把病人從風險規避下的敏感心理狀態中解放了出來,幫助他們更加客觀地對待手術。

  這個現象提醒我們,字裡行間隱藏著陷阱,提法不同,答案不同。一般來說,在表述自己的觀點時,我們既可以正面強調它帶來的好處和利益,也可以從反面闡述如果沒有它會招致的損失或成本,而哪種方式更有說服效果呢?根據損失規避,一般人害怕損失的心理大於得到利益時的高興,也就是說,強調推行一樣舉措所帶來的成本的損失達到的效用,要比僅強調其正面的好處更有效。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