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3.學會用美好的小事為自己打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教育的本質,是教一個人怎樣生活。思兔閱讀520官網www.sto55.com

  不是你怎樣了就能過得好,而是無論你怎樣,都應該過得好。

  總有些快樂與幸福是免費的,沒有預設前提,不需要他人給予。

  做自己,就要有讓自己快樂的能力。不要讓你的快樂永遠仰仗金錢、名譽、愛情、親情。人生多半時候,要受制於錢、為他人負責,所以那些能夠活成自己的時刻,才顯得格外珍貴與幸福。

  願你回首往事,總有些時刻,是一無所有卻光芒萬丈。

  是那些微小的改變,讓我們越來越好

  她胖了,向我抱怨工作特別忙,屬於壓力胖,辦了一張健身卡。下次見面,問她去健身了嗎,她說沒有,還是忙。等賺夠了錢,就提前退休,去少有人住的海島,過閒雲野鶴的生活,每天做兩個小時瑜珈。

  這個宏大的目標支撐她,過現在這種毫無品質的生活。晚起晚睡、每天宵夜、體重失控、焦慮不安,她的朋友圈裡時常發在海邊練瑜珈女子的照片,說這就是她的未來。

  有一個可以努力的未來,當然很好,然而據我觀察,她現在明明也可以過得更好。

  我們常常迷戀重大的改變:等我有錢就好了,等我換工作就好了,等我換個城市就好了,等我結婚就好了,等我辭職就好了……那些重大的改變像小時候作文本上的遠大理想,似乎實現了,一切都迎刃而解。

  且不說重大改變是否能夠到來,即使最終到來,是不是如我們想像那樣美好?

  在我換第一份工作的時候,也有過這種大改變拯救人生的想法。

  之前在做一份輕鬆、無趣、收入低的工作,原本是提高生活質量最好的時機,我卻總是懶洋洋,對一切都沒興趣,覺得自己因為賺錢不多所以是個Loser,而Loser是沒有資格享受生活的。

  新工作談定的那天,我坐在朋友的車上,意氣風發地告訴他,我的薪水將翻五倍,我可以去租一間有朝南陽台的房子,在上面種滿花草,我要辦一張健身卡,練出腹肌,我還要去海邊,在可以看海的房子裡度假。然後,我真的租了陽台朝南的房子,卻根本沒時間種花草;辦了健身卡,總以要加班為名拖延;度假的時候,住在看海的房子裡趕稿子。然後我說,乾脆別折騰了,存夠錢,我就辭職,爭取40歲退休。於是我退了朝南陽台的房子,轉讓了健身卡,出門度假住快捷酒店,為提前退休拼命存錢。

  兩年後,我買了房子,成了房奴,提前退休的夢破滅了。並且隨著30歲的到來,我開始對年齡產生焦慮感,害怕被社會拋棄,不再羨慕提前退休,而是那些70歲還在工作崗位的人。

  這次狗血的經歷之後,我拒絕再回答「5年後,你的生活會有哪些改變」這樣的問題。

  改變是從當下開始的,如果當下沒有改變,5年後也不會變得更好。我們經常會有一個誤區,即大的改變才能拯救人生,其實不對,許多時候,是那些微小的改變,讓我們越來越好。

  一個單身女友住進了自己買的新房。當初買房的時候,信誓旦旦地說等到交房的時候,一定要嫁出去。但有人可以把嫁出去當成工作計劃完成,有人就是不行,她屬於後者。所以,她變成了一個住在嶄新江景房裡的怨婦。屋裡雜亂不堪,家裡冷鍋冷灶,午夜時分還拉著朋友一起喝酒,不願意回家。

  我們去家居用品店,她非常喜歡一套床上用品,價格小貴,糾結半天,說算了,等有男朋友再說。「正因為沒有男朋友,才更應該對自己好。你要不捨得,我買了送你。」我故意激她。她心一橫,買了。第二天把床鋪整齊,拍照發朋友圈,說為了對得起這套價值不菲的床品,以後要每天疊被子。

  後來,她又養了一隻加菲貓,下班就急急忙忙往家趕,以前覺得只有結婚才可以改變的事,竟然被一隻小貓給改變了,朋友圈裡各種曬貓照,配圖是這樣的文風:看到它那麼從容淡定,我都不好意思抱怨生活。

  原來,不是非要結婚才能培養一個人的家庭責任感。

  人一旦從微小的改變里嘗到甜頭,就會明白,人生是由一分鐘、一小時、一天累積而成的,所謂為自己負責,是為自己的每一分鐘負責。

  當你對當下不滿意,不要想著三年後會好,五年後會好,結婚後會好,孩子長大會好,而是如何從下一分鐘開始改善。不是完美的才叫幸福,也不是財務自由以後才有品質生活,快樂是我們向歲月討來的,品質生活是我們與時間打架的結果。

  或許這樣努力過生活,離你心目中那個終極的、一切問題都被解決的理想生活有差距,可是真要澆一盆冷水給你,一切問題都被解決的不叫生活,叫終點。

  生活的本質就是無數問題的累加,解決了一個,另外一個又會浮出水面,危機是永恆的,平靜是暫時的。當你因為提高了工作效率,而提前一個小時下班;當你吃到了自己種的又小又甜的草莓;當你穿上了十年前的連衣裙,你離理想的生活已經近了一步又一步。

  所以,不要問什麼時候才能改變,什麼時候才可以快樂,不要為理想的生活制訂時間表,通往理想生活的路是從腳下開始的。

  今早收到一位朋友的明信片,名為:是日天氣。

  他從2013年開始,嘗試堅持拍攝每天早晨起床後的天空,2013年半途而廢,2014年也是如此,2015年終於完成,於是把照片合輯,自費出了十二張一套的明信片。

  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自由攝影師,本職工作卻是做水利工程,很忙,未婚,為錢著急,也為前途著急。然而,當他談起這套明信片,眼睛閃閃發光,我知道他從中嘗到了成就感,這件看上去無意義的事情讓他非常快樂。

  我們需要遠大的目標激勵前行,更需要在每一天的改變中,明白自己對於生活可以有所作為。

  在生活的激流中,你不是順流而下、滿懷無奈,而是一個掌控者,可以掌握自己的情緒、自己的時間,那些微小的分分秒秒,因為你的掌控,而變成你的時間,你的生活,它們寫著你的名字,因此獨一無二,因此銀光閃閃。

  每天靜心做一件事,就是高品質生活

  木木有段時間沒來咖啡館了,我有點想他。

  他是咖啡館裡最受歡迎的客人之一,無論是約朋友聊天還是約人談事,都隨身帶著紙筆,哪怕只有十分鐘的空閒,也拿出筆來寫寫字。他寫字的時候,全神貫注,誰走過去,或者站在身邊看,他都不管。

  當很多人羨慕木木能靜下心來時,他說過一句話,我印象特別深。

  「只有靜下心來的時候,生活才美好啊。」

  去年底,我接手了一個新項目,每天都在忙亂與焦慮中度過,特別懷念過去張弛有度的生活。與許多人聊起來,大家都有同感,忙、混亂、焦慮、迷惘,一個目標達成了,還有下一個目標,像身處一片山巒之中,翻過去還是山。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從忙生活,到過生活,甚至享受生活,即使偶爾度個假,也是之前幾天與之後幾天的加班熬夜換來的。

  我跟木木說:「以前那種高品質的生活可能三五年都回不去了,必須等這個項目走上正軌,感覺整個人生就是U型的谷底。」

  「以前的生活,你最享受它什麼?」

  「閒散,有自己的時間。」

  木木當時沒說什麼。晚上發給我一條微信,說我想了一下,覺得你白天說的「閒散」「有自己的時間」,就是靜下心來慢慢做一件事,其實現在也可以。

  那時我正下了地鐵,在路邊等計程車,閃念之間,便決定一個人慢慢走回家。

  平日經常光顧的水果店還沒有打烊,蠟梅正在開花,夜晚格外清香。我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鼻子聞,專注於我感覺到的一切,努力地什麼都不想。

  這一天,與平日似乎沒有兩樣,我卻覺得沒有以前那麼累。

  第二天,更忙。做晚飯的時候,心裡忽然有一個聲音說,靜下心來,做一次飯。我靜心切一段黃瓜,安心切一些肉絲,不想晚飯後還有多少事要做。

  靜心做一頓飯是享受,急急忙忙做一頓飯是任務,雖然多用了一些時間,但晚飯之後,心情大好,工作效率也提高了。

  什麼是忙,不是你做了多少事,而是你一直在不停做事的狀態里,一件事趕著一件事,做上一件事的時候,想著下件事,這樣的感覺,當然就是身處群山,不知道哪裡才是路。即使是做一頓飯,靜下來心就是享受,匆匆忙忙就是完成任務,同一件事,用什麼心態去做,決定了它的本質。

  經常聽到有人對閒散的人說,你的生活品質真高。

  日子過得閒散,原本應該品質不錯,難的是,如果生活很忙,如何依然堅持過一種幸福指數較高的生活?

  從每天靜心做一件事開始。

  靜心,是某一個領域的放空,與另外一個領域的收納。

  放空那些讓你焦慮的事情,收納使你平靜、讓你開心的事。

  與一位朋友分享這段心路,她特別有同感。她是我眼裡的完美職業女性,剛生了第二個孩子,家庭事業一起抓,凍齡,戲稱自己忙得根本沒時間變老。

  每天晚上,她堅持在家人休息之後,畫半個小時畫,一幅小小的油畫大約花一個月時間畫完。不急不躁,慢慢調色,端詳,有時候光準備工作就花去了一半時間。「這時候,覺得生活真美好啊,白天很忙,也不怕了,心裡莫名其妙就有了做自己的底氣。」

  原來,我們對生活的要求並沒自己想像那樣高。

  「TheOne」上有一個問答,說女孩為什麼愛奢侈品包包。因為有了LV,首先你要把自己洗乾淨,否則覺得配不上這麼好的包;出門的時候,你會認真搭配自己的衣服,否則又配不上這麼好的包。工作的時候,你會更加努力,因為你是背LV的職場麗人啊;下了班,同事約去開房,你當然不能去,你背這麼好的包,怎麼能跟那麼LOW的人在一起……

  這套理論,又好用,又實用,可以引申到一切你覺得奢侈的事情上。

  對於又忙又茫的人來說,每天靜心做一件事,是比LV更高級的奢侈品,當你擁有了這件奢侈品,同樣會想,我要狀態好一點才能配得上它。

  就像我那個畫畫的朋友,她說自己極少發脾氣,每次想跟家人、員工發脾氣的時候,她都忍不住想,你是一個畫油畫的女人啊,你那麼美麗,那麼優雅,你如果情緒失控了,怎麼對得起那幅沒有完成的畫!

  每天靜下心來做一件事,就是我們的詩與遠方,也是人生的LV。

  這樣的時光,像墨魚子、黑松露、木魚花,精心灑在糙米飯與手擀麵上,讓普通得近似於無趣,平凡的看不到光芒的日子,變得沒有那麼值得抱怨,變得值得被好奇,值得充滿力量地去追逐。

  如果暫時無法做到閒適地生活,就嘗試每天靜下心來做一件小事,這件小事會讓你覺得,你不那麼忙碌,也不再迷茫。生活終究是可控,終究有一些時刻,有一些事,是完完全全按照你的意願去完成,安靜地,仿佛時間可以浪費,仿佛從來不被打擾。

  學會用美好的小事為自己打賞

  壯壯去深圳與男朋友過試婚生活了。三個月後,跟我抱怨,沒意思。

  「上班下班買菜做飯。難道結婚以後就要過這樣的日子?」

  壯壯的感覺我懂。並且我們大多數人,最終過的都是這樣的生活。只要你選擇了穩定,或者生活將你推到一種穩定的狀態,總有一些時刻,你會喪氣地想,原來一輩子就這樣了啊。

  穩定帶給我們安全感,是大多數人願意選擇或者能夠負擔的生活。同時,它不可避免地造成厭倦。所有曾經給予我們幸福的事情,成為常態後都會變成束縛。幸福的人與感覺不到幸福的人,最大的區別,並不是幸福的人不需要買菜做飯,而是他們在穩定生活之外,有秘密的出口。

  大年初七開工的時候,一位風光無限的創業女在朋友圈裡感嘆:「明天開始做新年計劃。至少要留三個月時間生孩子。你們的一年是12個月,而我的一年像假的。」原來她懷孕了,即將度過女人一生中最幸福也最艱難的日子。

  我們總是容易看到他人生活的光鮮亮麗之處,其實大家都要兼顧愛情、婚姻、事業、社交、成長、情趣,誰比誰活得容易呢?

  我身邊有形形色色的人,不同的職業、收入,已婚或者未婚都有。認真觀察他們的生活,我發現世界上的人只有兩類,一類是買菜的,另外一類是買完菜,不忘了給自己買把花的。

  我去廣州,朋友帶我參觀集貿市場。市場離她家不遠,她每天騎著小自行車,穿過老城區的小巷,採購一家人所需的食材。那天她推著車,載著我的行李箱,我走在她身邊:這是賣肉的,這是海鮮檔,這裡全是青菜,她一一向我介紹。

  從市場的另一個出口出來的時候,一個婦人在賣花。「買完菜,我就在這兒買把花。」她淡淡地,說出了我最想聽的這句話。

  我知道她的花。她在朋友圈裡經常曬。大家都覺得她過得閒適又富足。只有非常了解的人,才知道她是單親媽媽,已經獨自帶著女兒生活了5年。這5年,她經歷了失業與創業,在人生最黑暗的時候,是鮮花與繪畫這些不能餬口卻綿軟而溫暖的情趣,讓她日益強大,對抗艱難的人世與粗糙的世俗。

  買菜,代表平庸的生存;而買花,則是我們在生活的泥石縫隙中,主動尋找與觸摸的幸福。前者是生而為人的宿命,無人倖免,而後者,是生活的智慧,有人掌握。無論生活境遇如何,你都要保留一件事情、一方天地,能讓自己獲得暫時的平靜,並且由衷地感嘆:生活真美啊。

  當我的手,觸摸到玫瑰的花瓣時,會忍不住感嘆生活美好。我身邊的朋友,有人每晚九點,安靜地聽一首老歌;有人每天早晨六點,去長江邊走走;還有人選擇畫畫,完全沒有功利心地,每天畫上十幾分鐘……

  人與人最大的區別,不是做什麼工作,吃魚還是熊掌,而是你會不會為自己打賞,獲取平靜、觸摸幸福。

  長久的平靜與幸福,是你的事業、財富、伴侶、朋友都無法給予的。你必須找到與自己的厭倦、不甘、欲望相處的方法,並將它們投射到一些觸手可及的美好小事中。當你被生活打了一拳,既不必傷筋動骨地換一種久了一樣會厭倦的生活,也不必向誰傾倒情緒垃圾。

  與擁有一個知己相比,更容易的是擁有一座花園,裡面裝滿讓自己愉悅的小事,隨時可以拿出來,撫慰平庸生活給你帶來的失望與傷害。

  我們都是拴鑰匙的人。從元氣少女到職場妖精,從戀愛中的女王,變成家務中的女人,腰間的鑰匙越來越多,每天都在糾結是就地躺倒還是負重飛翔。最好的選擇,當然是負重飛翔。生活的重擔就在那裡,有能力扛起它的時候,才是它最輕的時候。

  在負重前行的時候,永遠不要忘記取悅自己。你的苦與樂,只有自己最清楚,你的心情,要由自己負責。我們拼命努力,是為了與更美好的一切在一起,所以你要不斷以美好之事為自己打賞。

  所謂忙中偷閒,你偷的不是空閒的時間,而是空閒的心境。大家都是買菜的人,然而只有少部分人,知道買完菜,要為自己買把花。這把花,就是你的閒情、你的心境,是常常覺得幸福的人與感覺不到幸福的人,之間那條微妙的金線。

  為自己打賞,你就要學會適當的自私——不損人利己的自私,是為自己負責。無論與誰一起生活,有一項本能絕不能丟:那就是明白自己的快樂與興趣所在,並且永遠擠出一點時間,與它們相處。

  在很窮的時候,我是怎樣讓自己顯得有品位的

  剛出校門那幾年,真的很窮。學校里的衣服一件都不想穿了,離校時,以為馬上自己賺錢,就意味著馬上成為富人,把很多東西都扔掉、送掉,或者在跳蚤市場賣掉了,結果一上班,面臨的就是工資不多卻百廢待興。

  有一段時間,對自己是挺不滿意的。買了衣服總覺得沒褲子配,出差或者應酬的時候,別人一看就說,你大學剛畢業吧。我知道這句話有兩層意思,一層是你真年輕,另外一層是你穿得土。

  錢就那麼多,如何才能顯得自己有品位?

  工作半年後,我去廣告公司做兼職。美術總監是個看上去很有品位的男生,細格子襯衣,牛仔褲,白色棉襪,白色運動鞋。天冷一點的時候,就在格子襯衣外面套黑色風衣、大衣、羽絨服。

  我仔細觀察了一下,每個季度,他的襯衣大約有四件,牛仔褲兩條或者三條,鞋兩至三雙。每個季度只有兩件外套,還有兩條秋冬的圍巾。但他同一件衣服第二天從來不穿,即使在最冷的冬天,也每天換襯衣、換圍巾、換外套。

  他刷新了我對品位的認知。

  並不是你買很多東西,就叫有品位,品位是一種風格,更是藏在這種風格下面的,對於生活一絲不苟的態度。

  我開始審視自己。我剛畢業,沒什麼錢,更重要的是,之前我衣櫃裡的衣服,全無風格可言,什麼時髦買什麼,跟著潮流走,衣服淘汰率很高,每天都處於不知道穿什麼的焦慮中。

  經過慎重考慮,我給自己的衣櫃樹立了一個定位。女生衣服比男生複雜,最簡單的方法是先從顏色上進行區分。我定的風格是:黑、白、條紋。這三劍客在一起,可以混搭出很多不同的感覺。

  我一直屬於與黑色氣場很合的人,高中的時候穿一身黑衣進教室,被男生喊「黑天鵝」。後來我購買的上衣,基本都是純正的黑色,既不泛灰也不泛紅。黑色上衣配白色褲子,非常容易穿出Fashion而又有品位的效果。相反,白色衣服配黑色褲子,就容易泯然眾人。夏天的時候,我用一件黑白灰條紋的短T恤,搭配米白色修身直筒褲,去行政大樓時被老闆的司機看到,他說,哇,港姐。

  那個時候,香港還是時尚與品位的代名詞。

  固定風格以後,買衣服的錢省了很多,省下的錢,用來買鞋子。鞋很容易穿錯,也很容易被忽視,但與內衣一樣,注重鞋子的人,真正明白品位的內涵。品位與虛榮不同,它不是給大家看的,而是自己享受的。

  一雙好鞋,不僅可以為全身穿搭增色,更能讓你走路挺拔,即使走很多的路,依然顯得精神飽滿。這一點非常重要。腳後跟露出創可貼,衣服穿得再漂亮,總覺得你不是在享受美麗,而是為了美麗而受罪。

  我有個朋友,穿一雙新鞋去上海見網戀男友,腳被鞋子磨破,貼了好幾條創可貼,走路彎腰駝背。回來後,那個男生對她冷淡了,跟別人說,她顯得沒精神,不像是有好運氣的樣子。

  所以,如果在很窮的時候,需要買貴一點的東西,第一是鞋,第二是內衣,第三才是包。

  穿衣搭配上樹立固定的風格,真的可以讓你顯得更有品位,卻更省錢。省下來的錢,在自己每天都用的小東西上投資。比如便當盒、水杯。

  以前我很喜歡隨手買華麗可愛的小東西,馬克杯就買了十幾個,有些是夜市地攤十塊錢買的,當時覺得好看,或者就是想買。買回來才發現各種BUG,不想用了。每天都用的東西,一定要有好的設計,體貼的小細節,讓你真的願意每天去用。我扔掉了那些杯子,咬牙買了一個象印的保溫杯。有一次我出門了,水杯放在桌上,有個推銷禮品的溫州人,一進來就認定這個座位是主管的,因為看到象印的保溫杯。

  這件事聽上去挺滑稽的。然而,人生從來沒有絕對的公平。你可以說每個人天生的福報不同,我也可以說,其實是生活的小細節最終決定了你的運氣。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遇到一個決定你的命運的「勢利眼」,所以無論什麼時候,都要在細節上顯示出你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

  一個人,無論他尋找的是什麼樣的合作夥伴,都喜歡與有熱愛、有激情、有追求的人在一起。

  後來看安妮寶貝寫:「越是好的東西,越要在生活中狠狠地磨。」深深地贊同。

  昂貴的價格往往伴生著好的設計與優質的用料,然而所有的一切,如果不使用,就沒有任何意義。越是好的東西,越要隨意地使用,而不是小心收藏起來,如此,好物才覺得自己遇到了良人與知己,因為它們生下來就是被用的啊。如果不能讓擁有者在使用過程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無論它多麼昂貴都是沒有意義的。

  所以,當有人說,哇,你剛畢業就用這麼好的東西,家裡一定很有錢。我只能笑笑。我不排斥被別人覺得很有錢,畢竟與窮人相比,大家其實更喜歡與家境殷實的人做朋友。但有錢與品位從來不能畫等號,如果你現在與我當初一樣,沒有太多錢,或者並不想把太多錢花在衣食用方面,你至少有3個辦法,顯得自己很有品位。

  確立穿衣服風格,堅持執行。風格不一定讓你更美,但一定會讓你顯得既特別又自信,看上去像是一個完全找到了自我的人。而自我與品位存在著深刻的隱形關聯,你會發現,你認為很有品位的人,都是有自己風格的人。

  在日常用品上花大錢。每天都用的,不管別人看不看得到,你都要儘自己最大可能,購買最好的。堅持這件事,你會慢慢發現自己的變化。沒錯,你變得自信了,無論有沒有談戀愛,你都覺得自己是被愛的。無論一隻香皂盒還是一把牙刷,實用而精巧的設計會讓你在每次使用的時候產生愉悅感,覺得自己被體貼被愛護被重視。

  想在餐桌上顯示自己的品位,不是要多吃,而是要多看。多看一些關於美食的書、紀錄片,知道美食的精髓其實是主廚們抱持著匠人的心情去做這件事。它的精妙之處,不僅僅在於最終呈現出的食物本身,更有對於吃的態度。另外,找到城中你最喜歡的館子,平價菜館、蒼蠅小館都無所謂,了解它們的歷史、當家菜中蘊含的心思。人類在美食麵前有一種天然的平常心,能花最少的錢,吃到最好吃的東西,並且聽到它後面的故事,就是品位。

  記住,你喜歡的一切,就是你個人的風格,也是你的品位。

  但我從不相信喜歡只是一種衝動,或者靈感,相反,它是可以規劃的。

  我們與美食、美衣、美物的關係是,越了解,越喜歡,越喜歡,越容易與你融為一體,最終代表你的品位。所以,你要用有限的錢,購買有故事的風格,有故事的產品,有故事的美食。當你隨手拿出一支鉛筆,講出它後面的故事的時候,身邊的人就會覺得你是一個特別有品位的人。而在我看來,最有故事的鉛筆,是一塊錢一根的中華鉛筆,八十多年的風雨有多少故事可以在酒桌飯局上作為談資,何況還有那麼多場想忘也忘不了的考試。

  所以,品位,不是你花了很多的錢造就的,而是你花了很多的精力與熱愛得來的。

  精緻就是把錢花在小事上

  作為一名精緻生活倡導者,我經常遇到質疑,覺得精緻就是有錢人的事。

  我最近買了一個日和手帖的圍裙,將近300塊錢,前面有兩個設計精巧的隱形大口袋,兩根長長的帶子從後面繞過來,系在腰間,使它成了一個顯腰線的圍裙。最重要的是它的材質,偏粗糙厚實的棉布,這種布,越洗越軟,越洗越柔,就像一個經得起歲月磨礪的女人。

  朋友對這隻圍裙愛不釋手,得知價格後,卻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你這個有錢女人。

  我指出她剛花一萬多塊錢買了一個包。

  她立刻跟我解釋,一萬多塊錢的包,可以帶來多少利益。你拎著它,感覺自己就是個成功女人,心氣兒不一樣了;碰到高帥富的時候,你不怯場,說不定他會愛上你;你拎著這隻包出去談業務,可信度高,包就是你的身份,能買得起這種包的年輕女孩,要麼是富二代,要麼自己很努力。

  而花二百多塊錢買一隻圍裙算什麼?能穿出去嗎,能談業務嗎,能顯示身份嗎,對她來說,它的價值跟買金龍魚玉米油送的那隻塑料圍裙是一樣的。

  「所以,能花一萬多塊錢買包的,不一定是富人,肯花三百塊錢買圍裙的,就是有錢人。」這是她的結論。

  武漢有條著名的漢正街,早年在這條街上做批發的人,隨便一塊磚頭砸下來,就能砸中一個資產千萬的。

  我曾經去漢正街的一個大款朋友家吃飯,他們家用的盤子都是不鏽鋼的,理由是耐用,不怕摔,不沾油,好洗,當然,價格也相對便宜。然而,無論是綠的絲瓜還是紅的蝦球,裝進這樣的盤子,都是食堂菜的模樣。

  朋友知道我對器皿挑剔,悄悄說:「我家算好的,我們對門那家,用的碗盤沒一個是圓的,都是在瓷器批發市場買的殘次品,他家比我家還有錢呢。我們是有錢,但你有時間,這就是區別。」

  追求精緻生活的人,總會給自己找到很多理由;同樣,生活得不夠精緻的人,也會給自己找理由

  。有人說我錢不夠,有人說我時間不夠,然而在我看來,他們什麼都有,只是對於美,疏離得太久,對於生活,關注得太少,他們的夢想已經超過了能力,精緻卻遠遠配不上收入。

  對於美,對於生活,如果你認真對待,好好追求,是會上癮的。

  辦公室的女孩都是每天中午自帶便當。

  一個90後的姑娘,買了一個德國產的便當盒,其他小夥伴,都是隨便去超市買的十幾二十塊錢的飯盒。飯菜用微波爐熱過,放在桌上,她的顯得特別好吃。洗飯盒的時候,其他人隨便洗一下,濕淋淋地扔在一邊,而她總是認真把餐盒的每個角落洗淨抹乾,豎在桌子上,通風兩個小時以後,再收起來。

  這個幾百塊錢的飯盒,無意中提高了她的生活品質,讓她看上去是一個精緻、從容的姑娘。

  當然有人覺得把錢花在便當盒上是奢侈,但說來說去,也不過就一件衣服錢。如今誰的衣櫥里少件衣服?但還是有更多的姑娘,寧願把錢花在多買兩件也許很快就會過時的衣服上,也不願意買一個自己每天要撫摸、接觸、把美味菜餚裝進去、上班下班帶著它的飯盒。

  給別人看的一定要好,自己用的可以隨便,所謂把錢花在刀刃上,其實就是一種窮人思維。

  精緻生活的確是一種奢侈,卻又與買遊輪、豪車、愛馬仕包的奢侈不同,在當下的生活水準下,它是大多數人可以消費得起的奢侈。

  既然朋友說了那麼多名包帶給她的好處,我也不能不說說圍裙,以及我家那些在她看來「貴得要命」的筆、本子、檯燈、天然海綿浴球、印花餐巾紙的作用。

  什麼叫生活品質的提高?最初級的階段是吃菜的人終於能吃肉了,這個階段過後,生活品質無非體現在生活細節上,是生活細節的審美與精緻,讓我們覺得活著有價值、有尊嚴,自己值得被好好對待。

  而日常用品,是設計感讓它們超越自己本身的價值,提供給使用它的人更多愉悅。

  其次,越是別人看不到的東西,越是我們自己的,是將我們與他人區分開來的標誌。

  我曾經在北京無用生活空間買了一條古法織造的棉布圍巾,用的是可以買一條歐美大牌圍巾的價格。因為是純棉織造,沒有任何化學加工,很容易顯舊。因此很快被朋友們嘲笑,不如去買條GUCCI,你這誰知道啊,連Logo都沒有,還以為是地攤貨呢。

  可是,我需要誰來知道呢?當棉紗帶著秋日田野里棉花的氣息環繞著我的脖頸,圍巾邊緣刺繡的那個黃豆大小的「隱」字,伸出小爪撓我的下巴時,我覺得它滿足了我對一條圍巾的所有夢想。

  兩年前,我買了它,兩年後,經過水洗日曬,它變得更白更軟,我想要的圍巾是可以泡在清水裡,掛在陽光下的,而不是送去乾洗店,套在塑膠袋裡。

  松浦彌太郎在《100個基本》里強調,為體驗花錢,就是為自己投資。

  而體驗是極其私人化的。如果說一個價值幾萬元的包,是為了加深公眾對你的印象,一本幾百塊錢的手帳,則是為了加深你對生活的認識。

  當你的家,手到之處的物件,精細、精緻,帶有設計師的靈魂,以及他們對於生活細節最深刻的理解,你就很難隨隨便便吃個飯,邋邋遢遢地斜躺在沙發上玩手機,你甚至覺得生氣、厭世都讓人難為情,只有好好活著,才可以看到那麼多美好的設計,摸到情人大腿般細膩的紙張,只有樂觀、積極、上進、健康的你,才配得上你所擁有的生活。

  世界這麼有趣,你怎麼可能孤單

  我喜歡內心深處始終住著一個少女的女人,歲月拿她們無可奈何。

  她拿一隻粉紅色的尼龍拎包給我看,說瞧,小怪物的眼睛是羊皮做的呢,我們同時伸手去摸那兩隻眼睛,相視而笑。

  她是我特別喜歡的朋友之一,我們相識超過十年,我看著她從未婚到已婚,從女孩到母親。欣慰地看著她並沒有「長大」,還是喜歡那些「幼稚」的小物件,坐在花園的長椅上看著女兒玩耍時,會忽然打電話對我說:「陪我玩一會吧。」她所說的玩,也不過是有一句沒一句地說說閒話,伸個懶腰,感嘆風真舒服啊,紫荊花已經開了。

  她買了一雙運動鞋,興高采烈地拍來照片給我看,不是問我好看嗎,我是否覺得好看其實與她無關,而是興奮地叫嚷,真是好看死了。

  她買到好看的鞋子,捨不得脫下來,穿著新鞋睡覺,腳墊得高高的,睡一覺醒來,抬頭看看腳,開心地再睡。

  她的女兒仿佛也習慣了這一切,兩人一起去爬山,撿到一片模樣奇特的樹葉,「你很喜歡,對不對?」女兒稚聲稚氣地問,她用力點頭,女兒大度地將樹葉遞給她,那一刻,她們絕不刻意地,成為超越年齡與身份差距的朋友。

  二十幾歲的時候,無法想像自己三十多歲的模樣,如今走到了這個山峰,其實陪伴我們的依然是自己心中那個長不大的小女孩,而讓我們慶幸的,也恰恰是這樣一種長情的陪伴。

  然而,許多女人會在路上丟掉那個女孩。她們的成熟成長過程,是一個逐漸變得無趣的過程,不是幽默感的缺失,也不是面對他人的無趣,這是性格問題,而是逐漸放棄那些陪伴自己的有趣的愛、有趣的喜好、有趣的細節、有趣的品行,放棄無成本地取悅自己,放棄與眾不同。

  當周圍變得喧譁,你是否可以退回自己的世界,與心中相伴的那個小女孩簡單相處?

  我認識的另外一個她,取了一個驚駭的別號:怪物。

  她是一個三十多歲的容顏遠遠勝於二十多歲的女人。二十多歲的時候,她與母親住在一起,明顯的嬰兒肥,穿很土氣的衣服——通常母親說好看的衣服,都是土氣的吧。

  後來,她自己賺了錢,買了一套小房子,離開了母親的羽翼。她重新拿起初中時學過的吉他,穿簡單的牛仔襯衣與條紋迷笛裙,聽鮑勃·迪倫的歌。她的朋友不算多,出國旅遊也不約同行者,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約來約去,往往時間浪費了,行程還停留在電腦里。

  然而她說自己從不覺得孤單,因為世界上有趣的事情太多了,而她的內心深處恰好又住了一個好奇心十足的小女孩,少時的她以純真的情緒感染著成年的她——獨自走在夏天的夜晚,腳步繞著馬路上的黃色標誌線做S型運動;獨自在露天游泳池中,用小樹葉救起一隻即將溺斃的昆蟲……

  有人說,你太不接地氣了。她想,什麼叫接地氣呢,就是投入世俗生活,沒有幻想,沒有樂趣,沒有天真?

  她覺得在工作中表現接地氣的一面已經足夠,在生活里,她願意與初中時的自己相伴。那個女孩特立獨行、沉默寡言,卻可以說出城市中每一株行道樹的名字的;

  在大雨將至時,一個人蹲在院子裡觀察螞蟻,心裡充滿了離群索居的喜悅;

  看到梭羅在書里寫「人性最美好的品質就像水果表皮的白霜,只有通過最謹慎的處理才能得到保留」,她不知道什麼叫哲學,但她喜歡那些在意並且欣賞水果表皮的白霜的人。

  每個人都害怕孤獨,希望有人陪伴。良好的陪伴是長期的、不間斷的、心甘情願的伴隨。孩子是很好的陪伴,卻是有時效的;伴侶是很好的陪伴,卻是需要經營的。

  隨時隨地,不需要想起,也從不會忘記的,是我們內心的另一個自己。

  伊莉莎白·吉爾伯特在《一輩子做女孩》里寫道:「永遠別忘記很久以前,在一個沒有防備的時刻,你曾把自己看成朋友。」我們心中的那個女孩,曾經無意中陪伴了自己,當年齡慢慢變成問題,生活慢慢變得殘酷,有意識找到那個曾經溫暖我們的小女孩,尋求她繼續的陪伴,是一件重要的事。

  純真、趣味、簡單,組合成為我們心中那個可以長伴的女孩。長大成人,承擔責任與義務,紛繁的世事努力將我們拽離她的身邊,有些人義無反顧地走了,有些人選擇將她藏在口袋裡面,所以,她們的容顏在30歲時比20歲更美。

  她們知道秋天木芙蓉的花瓣摸上去像絲緞一樣;掃帚清掃落葉時的沙沙聲,是世間最安靜的聲音。當工作與生活壓得她透不過氣,口袋裡的那個小女孩跳出來,告訴她如何度過一段屬於自己的時光,雖然這個下午,她要忙於工作,這個晚上,她有家庭需要照顧,然而在下班的時候,她依然提前一站下車,無所事事地走在黃昏的路上,看兩隻灰喜鵲在樹上打架,在路邊買到一塊好吃的鹽水菠蘿。

  「你回來晚了呢。」家人說。

  哦?是嗎。可是,好像也沒有什麼大不了。

  陽光和微風,從不曾經有過偏心

  身邊越來越多人過得衣食無憂,有興趣愛好、積極向上,然而,當我們談論幸福這個話題時,他們卻說,哪有什麼幸福,混日子而已。

  每個人都有很多煩惱的理由。孩子不是學霸,跟父母各種擰巴;丈夫不是總裁,既不成功也不浪漫;自己不是模特,身材有缺陷性格不完美。結婚的後悔結婚,單身的想要脫單,賺了錢的沒時間,有時間的想賺錢。

  連我6歲的女兒,都經常煩惱。原因五花八門,包括跟小朋友玩的時間不夠,不想睡覺,晚上沒吃糖。從孩子身上,我發現人類的天性就是追逐完美,對幸福遲鈍,對不幸敏感。

  跟閨密說起幸福鈍感,她超有共鳴,並且跟我講了一件趣事。

  她跟丈夫是大學同學,感情基礎深厚,但結婚以後經常吵架。原因不外乎她覺得丈夫不體貼、不溫柔、不大方、不浪漫、對自己父母不好。之前,她總在吵架中占上風,前兩天,沉默的理工男忽然逆襲,拿出一個長長的List,裡面記著「我為你做的事」。

  之前,他們的對話是這樣。

  「你對我父母一點都不好。」

  「我怎麼不好了?」

  「你怎麼好了?」

  「……」

  這次成了這樣:

  「你對我父母一點都不好。」

  「這是我最近兩個月為他們做的事,包括花銷,你自己看。」

  「……」

  閨密看到那個List有點懵圈。很多事情,如果不提醒,她真忘了,但明明又是挺大的事。

  這件事,讓閨密下決心做一本幸福手帳。每天臨睡前,記錄當天最幸福的一件事。本來不覺得有什麼幸福可言的她,如今經常活在被自己「強行」感動的狀態中。

  幸福的時刻轉瞬即逝,而痛苦讓人覺得時間漫長,所以我們有更大的可能記住痛苦,並且反覆咀嚼。

  然而,為什麼戀愛的時候,每個人都能有那麼多幸福而甜蜜的時刻?因為你在努力記憶,跟我閨密一樣,自我「強行」感動。

  我看到朋友圈有人說:「有一天下雨,我踩到一塊鬆動的地磚,泥水濺到鞋上。我認定這一天都很倒霉,卻忘了午飯美味的糖醋帶魚,孩子甜甜的笑臉。」

  這個情景,好像在說我自己。

  煩惱是隨手拈來,而幸福卻要用心感受。

  當我們進化為智能動物,每個人都隨身攜帶著兩個行李箱:智商與智慧。智商決定我們學習的速度,而智慧決定我們成長的速度。你學了很多東西,依然沒有過上幸福的生活,是因為你在拼命發掘智商的可能性,而忽略了智慧的養成。

  智商要快一點,慢了就老了;而智慧卻要慢一點,快了就丟了。

  幸福的養成,就是智慧的養成。不是你過了什麼樣的生活,就一定幸福,而是你是否懂得每天留一點時間,慢下來,觸摸幸福。

  每個人腦海中都有一個奔跑的時鐘。

  我們每天看很多文章,聽很多建議,看到很多人發財。微信群里活躍著各個領域的拼命三郎;手機里不斷有彈窗提醒,你關注的購物網站又上新了;甚至你的生日,收到最多的問候不是來自朋友家人,而是銀行、保險公司、百貨商場。生活節奏不是自己的,是被無數的信息推著奔跑。

  在奔跑中,我們很容易看到更高更遠的目標,意識到缺失與不足,卻很少回頭,看看自己獲得了什麼。

  所謂幸福與富足,就是回頭的那一瞬間,你觸摸到的溫暖與感動。

  搜狐創始人張朝陽,大學讀國外名校,回國做創業先驅,成為網際網路名利雙收第一人。終於走出差點要他命的抑鬱症,卻說「幸福跟錢多少真的沒關係」。

  不是錢少的人最貧窮,而是不知足者最貧窮;不是錢多的人最富有,而是知足者最富有。雖然追逐名利更能Follow這個時代,然而在我們大步向前奔跑時,別忘了偶爾調慢腦海里的時鐘,問自己三個問題,我愛的人為我做了什麼?我為我愛的人做了什麼?今天有沒有一朵花、一片雲、一頓飯、一句話,讓我感動?

  當你加班回家,嘴唇輕觸孩子的臉頰,請及時按下暫停鍵,清空大腦,感受這一刻的寧靜與幸福。

  當你捧起一碗剛出鍋的白米飯,請按下暫停鍵。不要急忙塞滿菜餚,急忙吞咽,讓米粒在牙齒間多滾動幾秒,感受淡淡的香氣在口腔里瀰漫,這樣的幾秒,你一定浪費得起。

  當你看到下午的陽光照在一朵花上,請放慢腳步,無論有多麼重要的工作等著你。認真看一眼陽光下的花朵,最好用手觸摸它的花瓣,它靜靜開在那裡的模樣,就是幸福。

  每天,有無數的幸福路過我們的人生。就像日本女詩人柴田豐的詩句:「陽光和微風,從不曾經有過偏心,每個人都可以平等地做夢。」如果讀出這句詩的時候,你感受到了平靜,這就是幸福啊。

  你要的只是幸福,而不是完美。當眼睛習慣看到光明,你就是世間最富有、最幸福的人。

  你愛自己,不會傷害任何人

  有讀者問我,究竟什麼是愛自己?每個人都在說這個詞,但買個口紅就是愛自己嗎,不寬容朋友也是愛自己,或者各種自私自利,都是愛自己?她很迷惑,愛自己到底是什麼。

  我說愛自己就是

  別忘記你的初心、你對自己的承諾,不要失信於自己。

  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心懷什麼樣的夢想,無論大目標還是小目標,都要排除困難去爭取,生活的浪潮即使猛烈無情,你也要逆流而上。

  每個人其實都有這樣的初心:要做自己的主人。最終,一條金線將人分開,那不是好與壞、高級與低級的金線,而是自愛與放縱之間的分水嶺。

  大學剛畢業的時候,我在一間沉悶的辦公室里當小文員。學校里學的大部分知識都沒辦法用在工作上,名校畢業又怎樣,為人處事還不如中專生機靈,尤其與工人師傅在一起的時候,主任直白地說我,書讀多就傻了。

  當他第100次重複這句話時,我對自己說,你一定要找到一份工作,在那份工作中,讀書不是無用的。

  我用8年時間,找到了這份工作。

  這是一個大目標。當你決定自己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無論多麼困難,都要去實踐。即使最終的結果,偏離你的目標,但比起什麼都不做而言,你還是實現了對自己的承諾。

  二十幾歲的時候,我去朋友的單身宿舍玩,他的室友是一個眉眼周正的小伙子,之前在車間裡當工人。他當工人的時候有一個演員夢,存了兩年錢,去北京參加演藝培訓班,畢業後在劇組裡跑龍套,偶爾演個有兩句台詞的小角色,就高興地吆喝我們一起看電視。

  他已經辭職,常年混在劇組,有時候回來,自己做飯。小白菜炒大白菜,土豆炒蘿蔔,偶爾加個餐,買最便宜的鹵豬頭肉。單身都把煤氣爐支在走廊上炒菜,來來回回的工友看到他,難免調侃幾句。當時他演藝班的同期邵兵已經走紅,工友就說,你什麼時候能成邵兵啊。

  他現在也沒成邵兵,不過當導演了。終究還是在自己喜歡的行當里。

  愛自己,包括扛過去那些吃鹵豬頭肉的生涯。

  永遠活得輕鬆愉快,不舒服不輕鬆的事,無論之前多麼想做,最後也會放棄。你會發現,你離初心越來越遠,最終,你過著自己不喜歡的生活,成了自己不喜歡的人。

  HR品牌創始人赫蓮娜女士在同齡姑娘紛紛結婚生子的時候,拿著母親做的幾十瓶面霜,背井離鄉,去給大城市的親戚打工,忍受親戚的挑剔、壞脾氣,也逃過了他的逼婚。後來,她去了更大的城市,在一家化妝品店當學徒。老闆挑剔摳門,然而正是這份不如意的工作,讓她認識了許多後來成為她客戶的人。

  不與農夫結婚、去大城市、做讓別人變美的事業。這是赫蓮娜19歲的時候,對自己的承諾。她最終沒有失信於自己,雖然她這一生,時常失信於人。

  如果你覺得這些大目標的不忘初心,離你太遠。你的工作已經塵埃落定,生活已經紮下根來,牽一髮動全身,你沒有勇氣重新開始,雖然心裡還放著年少時的夢。那麼,你的小目標呢,你的小目標是否都已達成。

  8月,朋友去肯亞看動物大遷徙,遇到一位女士,帶著單眼相機與長焦鏡頭,拍照架勢一擺開就像動物世界的女王。可她只是一個平凡的日本主婦,年輕時有過攝影夢,結婚後,生活日常變成了給孩子做便當,把家裡打掃乾淨,等丈夫回家。活得如此平淡無奇,辜負了她年少的期待,灰心低落了一段時間後,她決定重新拾起對自己的承諾。

  她承諾每年給自己放一個小長假,離開家庭與家務,或者去寺廟住一段時間,或者參加一個短期培訓班,或者旅行。

  「人就應該這樣生活,答應自己的事一定要做到。」朋友感嘆。

  我們經常可以做到答應別人的事,卻做不到答應自己的事,因為對自己耍賴不需要背負道德壓力。

  年初說好要去健身,到了年底,健身卡用了三次,除了有點心疼錢,並不覺得虧欠了自己。

  與朋友約定上油畫課,朋友有事來不了,你沒事卻也懶得去,自我安慰不是你不守信,是朋友爽約。

  講好家務一人一半,你不能淪為家務的奴隸,然而看到丈夫工作忙,加上他做的家務你看不上,你就把他的一半也扛上,成了家務的奴隸。

  這樣的一年年走下來,你越來越迷茫,覺得生活不如意,自己被忽視。你被領導吆喝著做事,被朋友的時間表牽動,你為愛情付出很多,為家庭獻身,一直想成為一個重要的人,最終卻成了生活的配角。

  愛自己從來不是一句空話,更不是欲壑難平地要有許多的錢、許多的愛,甚至不是輕鬆與隨心所欲地活著。

  愛自己,是興致勃勃、克服困難,去實現對自己的承諾。只有這樣,你才不會在日後想起自己這小半生的時候,感嘆世道艱難,一事無成,你被生活推著慢慢遠離了初心,順流而下,抵達一個再也無法翻身與回頭的泥潭。

  每個人都應該時常回頭,問自己一個問題:你總在取信於人,但是否失信於己?

  答應自己的事,哪怕再小,也要做到。與藉口、懶惰、壓力、孤獨作對,努力向上生長。

  慢慢地,越來越習慣把自己的承諾放在第一位,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你甚至不必再喊「愛自己」的口號,因為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已經大聲幫你說出來了。

  媽媽心情愉快是對家庭最大的貢獻

  小花從家裡搬出來住了。她父母家房子不小,但她寧願在外面租房子住。「一回家看到我媽的臉色,就覺得人生好難。」她對我說。

  我特別理解小花。當我們看到母親不高興,難免會想辦法要她開心,或者至少想辦法弄清楚她為什麼不開心,否則總覺得自己欠她的。而糟糕的是,有些母親,你似乎永遠沒有辦法讓她高興起來。

  作為一個在「媽媽經常不高興」家庭成長的小孩,我對於童年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母親一板臉,全家陰雲密布。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是討好型人格,不敢表達自己的需要,尤其不敢拒絕別人,特別善於察言觀色,對於別人的情緒很敏感,總擔心是自己惹人家不高興。

  我媽病重的時候,我問她,媽,你這輩子快樂嗎。她回答:「你媽這輩子,快樂的時候少,傷心的時候多。」可我媽,真的是個賢妻良母、家務能手,她為家庭付出了很多,可惜父親習慣了她的好,子女長大就想逃離。

  她嘴裡說的永遠是不快樂的事情。偶爾看她笑一下,那真的就像一片亮瓦揭開,正午的陽光照進了雨季黑暗的小屋。

  台灣心理學博士洪蘭女士說,從人類演化角度,母親是家庭的靈魂,母親快樂全家快樂,母親焦慮全家焦慮。

  這不是給女性加壓,而是提醒我們,當我們走入婚姻,與家務完美、自己完美、小孩完美相比,自己的心情愉快才是需要放在第一位考慮的。媽媽快樂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媽媽心情愉快就是對家庭最大的貢獻。

  當這個問題明晰,你就會發現,自己曾經執著與糾結的很多事情都可以放下。

  我認識很多一邊拼命做家務,一邊給家人臉色看,甚至發怒、嘮叨的媽媽。她們面臨的是三輸:一是輸掉了自己的時間;二是輸掉了自己的情緒;三是輸掉了家人對她的喜愛。

  但她們堅持認為,把家裡打掃得一塵不染,能做出滿漢全席,就是優秀太太、滿分媽咪,值得被愛被尊重。所以,她們不明白也接受不了,為什麼一直在努力,卻一直得不到尊重與愛。

  一家人生活在壓抑中,互相責怪,彼此傷害,哪裡還有尊重與愛呢?

  企業有企業文化,家庭也有家庭文化。媽媽是家庭文化建設的主導者,家庭文化是坦誠、輕鬆、愉快,還是緊繃、壓抑、痛苦,決定了一個家庭的凝聚力。

  當一個女人結婚,是不是一定要做不想做的事,過不快樂的生活?答案當然是不。

  如果你是一個職業女性,就要寬容自己做飯不夠好吃,地板拖得不夠乾淨,甚至有些家務,必須外包給他人。你不願意做的事,不要勉強自己。你要堅信,與心情壓抑吃一桌滿漢全席相比,你的家人更樂意開開心心地吃一頓西紅杮雞蛋面。

  我以前做過幾次伴娘,發現在女兒出嫁的時候,父母拉著她們,說得最多的話是,結婚以後你就不可以任性了,自己高興怎麼來就怎麼來,你要顧慮全家人的感受。

  我們大約都是在這樣的教育下成長的一代。走過了許多彎路,才知道越是當了媽媽,越要珍惜自己的「怎麼高興怎麼來」。對於不情願做的事,只要能夠找到替代方案,絕不要親力親為。

  作為太太、母親,你的高興能拯救全家人的心情,這才是沒有任何人可以替代的。

  我從不相信,世界上有幾個太太、母親,會將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家人的痛苦之上。當女人做了母親,有一種本能,就是想要放棄自我成全他人。我們腦海里有一個現成的公式,認為為人妻、母,就要委屈自己去做不擅長、不快樂的事,這是女人的成長。

  編劇廖一梅在寫作《琥珀》時,迎來了自己的孩子。她說,我不認為好太太一定要做家務,我就不會做飯,但我自信給家人的東西比做飯更重要。

  如今,兒子開朗樂觀,人生目標是要快樂。廖一梅說:「我跟兒子說這個目標不錯,自己也挺得意,覺得我和老孟(丈夫孟京輝)潛移默化挺好。」

  媽媽與保姆最大的區別就是她存在的意義,絕不僅僅甚至不包括無微不至地照顧家人的衣食住行,而是做家人情緒的引路者、精神的支持者。

  「我過不好,是為了你們過得好」,這套好媽媽的理論已經過時了。

  在為溫飽操心的年代,「母親」兩個字,永遠關聯著奉獻。媽媽吃魚頭,把魚肉省給家人吃,才叫美德。當一個家庭開始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每個家庭成員都可以活出尊嚴與成就感,過度的奉獻就不是美德,而是掌控與刷存在感。

  「你們自己想辦法解決晚飯,我今天心情不好,要出去購物散心。」這樣的你,不會讓家人覺得你是自私的。相反,家人會給你更多的體貼與照顧。

  首先,你坦誠地示弱;其次,你懂得自我排解壞情緒而不是連累家人。這兩件事,與不快樂地奉獻相比,更是好媽媽的標配。

  無論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樣的關係中,努力做一個快樂的人。命運可能拿走你的一切,卻拿不走你真真切切感到快樂的那些時光。

  所有當媽的,請記住,你們心情愉快,就是對家庭最大的貢獻。如果你過得不好,你的丈夫、孩子也一定不會過好。

  會做飯的人,贏在哪裡

  品學兼優,從小就是別人家孩子的萱,高中畢業去英國留學了。出國留學這事兒,在父母這兒是成功標誌,或者說明你財力強,或者說明孩子的能力強,然而對於不到二十歲的人,異鄉的新奇感只能支撐兩周的幸福,然後就是漫長的適應期與思鄉期。

  萱首先面臨的是吃飯問題。作為學霸,她一直是十指不染陽春水,第一次做飯,因為時差問題,吵醒了已經睡覺的媽媽,問白菜炒成啥樣算是熟。第二次,做西紅柿炒雞蛋,先炒西紅柿再放蛋液,用萱自己的話,炒出來的狀態是西紅屎炒雞蛋,直接被難吃哭了,邊哭邊給她媽打電話,說我想吃你做的糖醋排骨。

  「機場分別的時候都沒哭,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很堅強的人,沒想到被中國胃打敗了。」萱不好意思地說。

  其實我特別理解萱,人胃裡不暖的時候,就容易覺得孤單與挫敗。

  歌手陳奕迅說自己人生最刻骨銘心的時刻,是14歲離家,一個人站在異國的街頭,那么小,那麼孤單。現在貴為香港歌壇一哥的他,INS里最重要的內容就是吃地道的港式面,每一碗都吃得連湯都不剩。

  人生重大的幸福時刻,金榜題名時,他鄉遇故知,久旱逢甘霖,都是十根手指數得過來的。

  一個人之所以可以興致勃勃地活著,並不是因為重大的幸福支撐,而是被微小的幸福溫暖。

  吃,就是微小而易得的幸福。

  機緣巧合,我曾經與一個剛大學畢業的男生一起過節。我們都是客居南方的北方人,長著北方胃,那年元旦,恰巧都各自遇到一些波折,處於能量低迷期。家在附近的同事都回家了,大樓里空蕩蕩的。他說我們擀麵片、包餃子吧。強打精神去買了麵粉、肉、菜,他像變戲法一樣拿出一個大面板與長擀麵杖,說是從老家帶的。

  我原本沒抱什麼希望,一個二十出頭的男生,能做出什麼飯菜來。

  中午,西紅柿雞蛋面片出鍋了,湯濃郁,麵筋道,他還做了香掉鼻子的油潑辣子。當胃被童年的味道塞滿時,我恍惚覺得人生也即將走出低谷了。

  下午一起包餃子,兩人的話都多起來,血槽已經滿了一半。當他熱了蔥花熟油加上五香粉,潑在餃子餡上,我聞到了媽媽春節包餃子的味道。

  「誰教你的?」

  「讀初中的時候,我媽每個周末教我做飯。她說,你至少要學會做自己喜歡吃的東西,以後走到哪兒,都不求人。」

  他的母親,並不知道他正處於事業低谷,他也絕不會告訴她。當孩子成年,對於父母的愛就是報喜不報憂。然而,因為她提前給了兒子一把開啟幸福之門的鑰匙,便成了一股可以在他人生任何關鍵時刻,站在背後支持他的力量。

  韓劇《鬼怪》里,那個考試學院的年輕女孩,死後變成鬼,拜託女主去給她的冰箱裡塞滿食物。因為「如果媽媽來了,看到我的冰箱空的,會很傷心」。人永遠不知道明天與意外哪個更先到來,一個塞滿食物的冰箱,至少說明你在活著的時候,過得不錯。所以,當傷心欲絕的媽媽看到整整齊齊塞滿食物的冰箱裡,竟然露出了欣慰之色。這是大不幸中的小溫暖。

  無論多麼冷的身體,進到有煙火氣的家裡,都會立時覺得溫暖。我單身的時候,冬天進門,第一件事是在爐子上燒一鍋開水,放幾個干瑤柱進去,慢慢煨,等滿屋都是海鮮的香氣時,往湯里丟一些小海帶,一勺味噌醬,這樣的一碗熱湯喝下去,整個人被幸福感占滿,絕不會覺得一個人的房子,空空蕩蕩。

  如果說愛自己,能把胃伺候舒服也算是吧。美食,總是與溫暖、與愛相關,所以《深夜食堂》里的那位大叔,這麼多年一直像布道者一般,有愛地存在於很多漫畫迷與劇迷的心中,溫暖著冬夜晚歸的人。

  不緊不忙地做一頓好吃的飯菜,是一場可以避世與收穫寧靜的禪修;而愛做飯、會做飯的人,也可以稱作是有信仰的人。這樣的人,人生會少一些波折。不僅在單身的時候,沒有那麼多顧影自憐,以及街頭麻辣燙吃多了的上火與傷胃,結婚以後,也不太容易吵架。畢竟,誰捨得在一鍋香噴噴、熱騰騰的羊肉蘿蔔湯麵前大動干戈呢?

  在好吃的東西面前,人會忍不住嘴角上揚。

  只要冰箱是滿的,燃氣爐可以點燃,廚房就是很多人的避難所。前提是你要知道小白菜的火候,西紅杮炒雞蛋先單獨炒蛋。

  只要你會做飯(這一點也不難),這裡就盛產快樂,並且,是一種完全由你自己掌控的快樂。

  美劇《年輕的教宗》中,教宗對小孩說,上帝存在於你喜歡的每一件事情當中。當你興致勃勃地準備填滿自己的腸胃的時候,你是離上帝最近的孩子。

  當我想要對我的孩子說,你一定要快樂過一生,我沉默地把他們領到了廚房。從煮白水蛋的技巧開始。一隻幸福的白水蛋,帶皮的大火煮沸後,小火煮一分鐘,關火燜五分鐘;荷包蛋則是小火煮40秒,關火燜三分鐘。這樣的蛋,自帶清香,裡面絕不會有一坨能噎死人的蛋黃,少少蘸一點鹽就很好吃。

  快樂不是教育,而是傳承與感知。它不是一個決定,而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存在於生活的細節之中。你將自己的皮囊伺候好了,自然而然會感到快樂與滿足。

  每個會做飯的人,都是人生贏家,他們贏在擁有一塊靜謐之地,安放自己的鄉愁與失意,在大火烹炒中感受指點江山與快意恩仇。從某種意義上,廚師是快樂的職業,當然,任何事情變成職業,快樂都是要減半的。

  會生活,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這幾年,特別流行念叨原生家庭的影響,幾乎每個人都在思考自己成年後,內心的黑洞與父母之間的聯繫。

  前段時間聯繫上了一個發小,多年未見,情誼還在,經常一起聊聊天。我對她的近況並不熟悉。從談話中感覺她很焦慮,尤其對錢。經常跟我說,她有房貸,孩子還小,水果又漲價了,兩年沒去商場買衣服,太貴,最多去給孩子買雙鞋,三百多塊錢呢。

  起初我以為她現在收入很低,耐著性子聽她嘮叨。後來無意中了解到她的家庭收入,絕對已經達到大城市中產階級水平。

  我忍不住說,像你這樣收入的人都焦慮成這樣,普通工薪族該怎麼活啊。她有點不好意思。「是啊,我也總在反思自己,為什麼這麼愛錢,這麼沒有安全感。主要是因為原生家庭太窮,小時候窮怕了,現在賺錢再多,也不敢亂花。」

  她說自己經常夢見銀行存款一夜之間蒸發了,她回到小時候的破房子,煤爐子熄滅,冷得刺骨。

  她小時候經常聽到父母為錢吵架,所以現在結婚以後,從不讓愛人知道自己有多少錢,兩人經濟AA制。儘管有時候不免冷漠,但她覺得真實的冷漠比虛偽的溫情強,別一邊甜言蜜語,一邊惦記你的錢。

  「你覺得錢是這個世界最重要的東西?」我問。

  「當然。」她回答得很快,一秒鐘都沒耽誤。

  「我記得你家那時候也很窮啊。」她忽然疑惑地說。

  其實這個問題,我也想問。

  那時候,我們都住在甘肅金昌,父母是大型工礦企業的員工,比一般的三線小城市或農村經濟情況好一點,但也是家家戶戶都窮。每家都有兩個以上的孩子,我家因為父母都是喪偶再婚重組家庭,孩子更多。

  但我跟發小不同,我從沒覺得自己家窮。

  在發小不斷跟我強調當年生活窮困的啟發下,我的記憶一點點復甦。發現我父母跟她父母最大的不同是,她父母一言不合就哭窮,家裡大小事情,只要有不如意不順心,就歸結為沒錢。而印象中,我父母從沒有在我們面前說過「窮」字。

  我媽手巧,帶動了我大姐。她們用巧手裝點家裡的每一處。手工刺繡的門帘、枕套、電視機罩,鉤針鉤出來的茶杯墊、頭巾、外套。還有我們穿的毛衣,是母親用舊毛衣拆下來的線頭織成的,拼接出很多好看的圖案。有一天看視頻,米蘭時裝周秀場一件繁複的復古款毛衣,我心說,這不就是我小時候穿過的嗎。

  物質匱乏並沒有妨礙我們一天天長成虛榮的小孩。至今記得童年最閃亮的日子,是有一年兒童節,我跟姐姐穿著小皮涼鞋走在路上。小孩腳長得快,沒人捨得給孩子買皮涼鞋。我媽不知道使了什麼招數,竟然用爸爸要扔的一雙黑皮鞋,加上我們穿破的布鞋的底,製作了兩雙一片式牛皮涼鞋。兩個小孩一路上迎著叔叔阿姨的讚美與同齡小朋友的羨慕,那種富足的感覺,如今想起來還像大冷天正餓的時候,吃到一口軟爛入味的咖喱牛腩。

  虛榮是個好東西,當虛榮被滿足時,人的自信以及向善向美的意念,都有了紮根的土壤,美好的世界在春風裡舒展。虛榮同時又是一頭猛獸,它胃口是被餓大的,年少時克制欲望的人,成年後內心深處,往往有著膨脹巨大的虛榮心。

  幸運的是,我們在那樣一個物質貧乏的年代,出生於一個不富裕的家庭,卻因為母親的巧手,而早早地被滿足了。成年後,不再需要想盡辦法,去餵養胃口被餓得很大的虛榮心。

  二姐是我們學校最時髦的女生,我以穿她的二手衣為榮。她開始初中發育以後,我媽給她做衣服的時候,會刻意把腰收得細細的,選粉色或紫色的布料,夏天的衣服還會在領口做一個蝴蝶結。

  二姐經常把同學的漂亮衣服借回家,我媽當晚就比劃著名那件衣服,用報紙剪樣,大身、領口、袖子,一點點比,一點點剪。第二天早晨,姐姐還衣服。我媽下班順路,就去市場上找合適的布料,經常買回布頭,有破損或污漬,很便宜。但成衣以後,都看不到了。最多三天,姐姐就穿新衣服去上學了,我也美滋滋地穿上她淘汰下來的某件衣服,袖口有蕾絲花邊,領口有蝴蝶結。

  我總覺得,一輩子沒有穿過裙子的母親、喜歡黑白灰的母親,心裡其實住著一個小公主。她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滿足我與姐姐青春期旺盛的審美需求與虛榮心上。她給我們的審美教育是,美是不需要花費太多錢的,但一定要花費很多的精力與巧思。

  成年後,如果不是工作需要,我很少購買奢侈品,也並不覺得背一隻名包,自己就變得更美更自信。我心裡沒有那個「因為有錢,所以美麗」的黑洞。

  我父親的拿手好戲是用最便宜的食材做最美味的食物。印象最深的是一道名為「酥白肉」的菜。好吃到飛起,父親得意揚揚,一直不告訴我們是用什麼做的。成年後我才知道,它的原材料是豬油膘,對,就是市場上賣得最便宜的「板兒油」。

  有一次公司給員工的福利是海魚,因為運輸問題,魚不新鮮了,以非常便宜的價格賣給員工。大多數人家不敢買,不知道怎麼吃。我爸大手一揮,買了500斤,把家裡所有的器皿都用上了,醃魚。魚曬乾以後,被收進儲藏室。從此我家每個星期可以吃兩到三次魚,這在當時絕對非常奢侈。

  一個同學來我家做客,對醃魚讚不絕口,從此認定我家很有錢。大學以後,一家說起我們小時候都很窮,她說,你家不是啊,經常有魚有肉的。

  魚是臭魚,肉是板兒油,但我爸有一雙回春手。

  媽媽會做衣服,愛臭美;爸爸會做飯,是個吃貨。成年以後,我才知道這對於一個家境貧窮的孩子是多麼幸運。

  作家黃佟佟寫過一篇文章,大意是說我們這些70後的人生教育中,缺失了審美這個重要的環節。

  通常,我們會覺得,富貴出審美,美一定與家境有關,貴族從小就知道什麼是好東西。這絕對有道理。然而,如果不幸出生於寒門,父母是否會生活,是否願意在有限的經濟條件下,追求無限的美,是否願意在孩子的青春期,盡最大可能去滿足他們,而不是打壓他們對於美好生活所萌芽的旺盛的虛榮心,決定了這個孩子是否會成長為一個具備審美、懂得生活,知道如何以最少的財富需要,去滿足自己最為充足的安全感的人。

  王安憶說自己的母親茹志鵑,是上戰場扛槍,也要在槍筒里插一束野花的人。這就是貧窮時期的審美。不是建立在有錢與奢侈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有心與情趣的基礎上。因為有錢,見過很多好東西,水到渠成地明白要善待自己,這個境界不難達到。真正難的是無論貧富,都不窮生活,從不把自己對於生活的無知與粗糙,全部推給「沒錢」。這兩個字背的鍋,實在太多。

  回到原生家庭的話題。作為一個樂觀主義者,我傾向於每個家庭,都有補丁,所以每個人,其實都帶著原生家庭的陰影與明亮之處長大成人。

  在原生家庭各種問題中,父母情感失和與不懂生活,是最大的兩塊傷疤。同時,不懂生活的人,更容易情感失和。他們很容易將生活中的挫敗歸結於另一半不如所願;他們沒有辦法很好地照顧自己,所以很難很好地與他人相處。

  教育的本質,是教一個人會生活。無論將來,你做什麼工作,賺多少錢,結婚或者不結婚,最終的落腳點都是生活,這是任何人沒有辦法為你負責,也沒有辦法替你完成的,甚至連錢都幫不了你。

  香江傳奇寶詠琴坐擁十億資產,曾經是香奈兒全球最尊貴的10名VIP客戶之一。這樣的女性,錢已經不存在任何阻礙,然而她不會靜下心來做一頓飯,不知道怎樣去欣賞旅途中的美景,除了賺錢、購物、欣賞珠寶,不知道世間還有什麼事情既可愛又可做。離婚後,她寄希望於新任男友,愛得轟轟烈烈,同時狗血飛濺。經歷了那麼多,愛情依然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事。49歲,在病痛與寂寞中香消玉殞。

  她的故事,值得所有覺得自己過得不好,就是因為沒錢的人,一次次複習。

  一個人,年輕時要與他人相愛,中年時與生活相愛,晚年與智慧相愛。這些,不需要很多的錢,但需要有很多的精力、耐力以及好奇心。需要你對生活上癮,不偷懶,不逃避,精心準備一飯一蔬,每天重啟看日出日落、雲捲雲舒的美好心意。

  當你做到這些,就不必擔心會給孩子一個促狹的原生家庭,無論你是否能賺到很多的錢。

  什麼樣的生活,讓我們覺得富足

  今天窩在家裡看了幾集《黃小廚的春夏秋冬》。黃磊在做飯的時候,忽然說,好想家,想太太,想孩子,想給朋友們做頓飯,因為拍《黃小廚的春夏秋冬》,已經很久沒回家了。

  聽一個胖墩墩的大眼男人邊做飯邊念念叨叨,說想家,還真的被溫暖到了。

  我一直覺得做東西吃,是一種特別好的放鬆,所以在周末,喜歡待在家裡做吃食。煮一點綠豆湯,接受不了豆皮,所以會守在鍋旁,豆子剛剛煮爛的時候,豆皮像被海浪衝上岸一樣,擠在鍋邊,抓緊時間一勺一勺地撈出來,特別有成就感。

  別告訴我豆皮更有營養,與營養相比,喜歡更重要。

  很熱的時候與很冷的時候,人會特別戀家。

  七月最後這個周末,望著樓下馬路上白白的日光,拿一杯冰鎮綠豆湯,在沙發上來一個葛優躺,哇,覺得自己好富有。

  你們有沒有什麼時候,覺得自己好富有?我相信,這種感覺,一定不會出現在你買車買房買名包的時候。大把花錢的時候,最容易覺得自己窮。我每次進香奈兒專賣店,即使買到了中意的包,還是覺得自己好窮啊,這裡隨便一點什麼,都夠我敲好多天字的。

  有朋友去新疆看了野花,回來對我說,站在花海前,覺得生活好富足。那一年在天山,我騎著馬,行走在山間小路上,路邊是雪松,前方有斑駁的日影,聽著馬蹄得得響,那一刻也覺得好富足。

  富足的感覺,是一種安心吧。

  安心於眼下的這一刻,暫時放棄了思考的能力之後,竟然發現自己什麼都不缺。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過了30歲,有時候覺得人生其實是被一些零星的富足感激勵著前進的。

  有一次在咖啡館,一個客人講他煮的牛肉湯。客人是穆斯林,擅長做牛肉,他專門買牛肋骨旁邊剔下來的肉,武漢人叫「瓦溝」,來煮湯。提前兩小時把肉切成小塊,用冷水浸,隔半個小時,換一次水,換下來的水也不浪費,澆他在陽台上種的花與菜。

  「人吃什麼,花吃什麼,才長得好。」他說。

  他煮的蘿蔔湯,不放油,只放幾粒花椒,幾片生薑,然而卻費時費心。開鍋以後,他會搬把椅子拿一本書,坐在鍋旁邊靜靜地看,隔十幾分鐘就去打一下浮沫。肉八分熟,放切成大塊的白蘿蔔,還是隔十幾分鐘打浮沫。最後煮出來的湯,沒有一丁點油腥氣。盛碗的時候,放一點點香蔥。

  聽他講這一鍋蘿蔔湯,覺得他真富足啊。願意花那麼多時間,守著一鍋湯,盡心盡力地把上面的浮油去掉,聽湯鍋歌唱,曬黃昏的太陽,讀一本閒書。

  富足不一定是有錢的時候,卻一定是有閒的時候。如果心不能靜,再多的錢,也不會造就富足的感覺。

  夏天我喜歡自己做冰棒,我做的冰棒叫小羊丸子。

  工具是一個水果挖球器。西瓜、香瓜、哈密瓜、火龍果、奇異果等,被挖成一個個小丸子,用細竹籤串起來,單獨包裝在保鮮袋裡,凍成冰就是小丸子冰棒,純天然無添加。

  新疆無核白葡萄、無核紅提,是天生的小丸子。直接洗乾淨,用小竹籤串起來,凍成Mini小冰棒。女兒最喜歡吃的就是這種凍葡萄粒。

  而我最愛凍榴槤。榴槤整塊挖出來,加一點淡奶油攪拌均勻,放進冰箱,兩個小時後,就是純正的榴槤冰淇淋了。即使不加淡奶油,凍榴槤也有冰淇淋的口感。

  榴槤很神奇,一種水果把人類分成了兩隊。

  做凍榴槤,冰箱是要遭點罪,就欺負它沒鼻子。

  什麼是富足?就是夏天能吃到自己做的冰。小丸子是粗糙款,我身邊有些大咖,可以做出比韓國樂天遊樂城的冰淇淋更美的水果冰。

  手作的魅力是時間換來的,費的工夫越多,產品出來時,你越覺得自己富足。所以,富足還是一種創造力。

  人類與動物最大的區別,是我們可以在創造中獲得巨大的成就感。世界上絕大多數的人,即使孜孜以求,也無法創造出一個新世界,只能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在微小處耕耘,當一片紅心火龍果被做成貓頭冰棒的樣子,塞給不愛吃水果的孩子,他滿足的表情提醒著,你是一個富足的人。

  懂得在生活細微之處,創造不一樣的新鮮感,愉悅自己,就是富足。

  提升幸福感的7件小事

  被讀者點題,要求回答人生最值得做的事。戀愛、結婚、生育、工作、存錢、買房,凡是種種看上去庸俗的事,都是人生值得做的事。人首先要俗氣地活著,然後才能有尊嚴地選擇如何去生活。

  然而這並不是她想要的答案。她25歲,正在規劃自己的第一次遠行,想做一個計劃,列出幾件事,一件件去完成。她希望這些事情,像一個成年禮,讓她明白什麼叫作幸福生活。

  我明白了。她想要我給出的,是那些能夠提升幸福感的小事。

  人生要做的大事,總是既俗氣又沉重。卻有許多小事,浪漫而美好,安寧而有趣。一個人最後活成什麼樣的姿態,能否在無趣的生活中保持天真與活力,是由他所介意與執行的那些小事決定的。

  1.坐大船出一次海。

  儘自己所能,選豪華的船、有超大陽台的房間。

  正午時光,在陽台的躺椅上,枕著海浪讀幾頁書、小睡一覺。這裡,一切都慢。世間最美的安靜,不是死寂,而是單純:周遭只有一種聲音,比如海浪在唱歌,它的名字就叫安靜。

  在海上,你將接受人生最重要的一課:享樂不是可恥的。再偉大的人,此時此刻,也只有一件事可做:慢慢地享受陽光與海浪,風與空氣。

  2.與一棵樹做朋友。

  樹比人活得自在,因為它享受當下的一切。

  它的葉片在烈日下閃光、暴雨天發光。微風中,樹在唱歌,狂風中,樹在跳舞。樹擁有人類所羨慕的力量:寧靜。

  無論在哪個城市生活,我都會找一棵離家近的樹,與它做朋友。給它取名字,跟它打招呼。不開心的時候,靠著它;開心的時候,路過它。也會像《花樣年華》里的周慕雲,把不可告人的秘密告訴它。

  亦舒說:我們不快樂的原因,是不知如何安靜地待在房間裡心平氣和地跟自己相處。不知如何與自己相處時,找一棵樹做朋友,與樹相處,慢慢學會不依賴於任何人。

  3.化妝與健身,至少選一個。

  口口聲聲說愛自己的人,是否願意每天花20分鐘,端詳鏡子裡的自己?如果什麼都不做,花這麼多時間照鏡子,確實尷尬。所以我堅持化妝,每天化妝與卸妝的時間加起來,恰好在15到20分鐘之間。

  這一段時間,我必須與鏡子裡的自己相處,端詳她,裝扮她,愛上她。必須知道如何能夠讓自己變得更美。如果說一個人怎樣才算愛自己,口號喊一萬遍,不如在自己身上多花點時間。堅持化妝與堅持健身,都是在自己身上花時間。

  4.看一場偶像的演唱會。

  無論你曾經在電視上看過多少場演唱會,無論你所看的演唱會,是在設備多麼高端的家庭影院,當你真正走進演唱會現場,就會發現,你之前在屏幕上看到的,是唱歌,而你如今身處的,才是火熱的生活。

  人生的喜怒哀樂,每個人都要遇到,真正幸福的是那些葆有生活激情的人。

  當日常的不安與挑戰慢慢將你打磨成一張面具,去看一場演唱會吧,和著音樂,深情地哭、縱情地笑。什麼是年輕?就是有時候你還能做一個快樂的傻子或者瘋子。

  5.積蓄半年或者一年,去做一件事。

  「為你我用了半年的積蓄,漂洋過海地來看你」,李宗盛的歌曲總是動人,因為他歌中的愛情,像信仰一樣美好。

  如果錢是有生命的,它最希望得到的命運,應該就是被保存、被期待,為了半年或者一年後的那一個目標,它被天天注視與撫摸,清點與念叨。

  毋庸置疑,錢是我們的好朋友,夢想也是。將夢想與金錢這兩個好朋友合二為一,就是設置一個目標,積蓄一段時間去完成。

  生活像一個圓潤的撲滿,需要每天投擲一點希望進去。要知道人生最佳狀態,不是心想事成,而是有很深的期待與一點點壓力。

  6.送給愛人一個暱稱。

  相愛的人,彼此之間最好的禮物是暱稱。

  暱稱代表你們在一起的那個時代。曲終人散,時代結束,換一個人,那個暱稱就被與前一段感情一起埋進了塵埃。

  他日相逢,於千人萬人間,叫出的依然是那個已經蒙塵的暱稱。原來,愛是這樣一種美好的存在:無論最終是否在一起,只要經歷過,它就是我們生命中那一段誰都拿不走的路。

  7.跟父母學做自己最喜歡吃的一道菜。

  口味有傳承。每一個家庭,無論主廚的是爸爸還是媽媽,總有一道吃食是你從小到大,百吃不厭,離家後總在想念,回家時,父母第一時間端上桌的。

  學會做這道菜,你就把家背在了身上。在北上廣、在美國、在歐洲、在非洲,與其在電話里向父母哭訴,不如想家的時候,動手做家的味道。

  求人不如求己。嘴裡說著獨立、自我,孤單的時候輕意被自己的味蕾打敗,這樣的體驗,差評。

  當那一天終於到來,主廚再也不能為你服務,你的生命里有一根弦「叭」的一聲斷了。你默默走進廚房,用這道家傳菜餚重新建立起與他們的連結,從此,變得強大。

  生活的幸福感是由小事決定的,就算你賺了再多的錢,成了再大的名,繞不開的還是父母做的飯,自己愛的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