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情扉:

  情為何物,直教心思搖曳

  那赴湯蹈火的深情

  ——《鄭風·將仲子》

  「不悔仲子逾我牆」,是金庸先生名著《倚天屠龍記》第十三回目的題名,說的是滅絕師太威迫女弟子紀曉芙去殺害楊逍,紀曉芙回憶往事,回憶中的楊逍沒有傳聞中的惡毒,也沒有印象中的風流,有的只是含情執著。思兔閱讀www.sto55.com

  「在道上遇到一個身穿白衣的中年男子,約莫有四十來歲年紀。弟子走到哪裡,他便跟到哪裡。弟子投客店,他也投客店,弟子打尖,他也打尖。弟子初時不去理他,後來實在瞧不過眼,便出言斥責。那人說話瘋瘋癲癲,弟子忍耐不住,便出劍刺他。這人身上也沒兵刃,武功卻是絕高,三招兩式,便將我手中長劍奪了過去。「我心中驚慌,連忙逃走。那人也不追來。第二天早晨,我在店房中醒來,見我的長劍好端端地放在枕頭邊。我大吃一驚,出得客店時,只見那人又跟上我了。……」

  「逾」是「翻越、爬過」的意思,仲子翻牆這事是有出處,就在《詩經·鄭風》中的《將仲子》一詩:

  將仲子兮,無逾我里,無折我樹杞。豈敢愛之?畏我父母。仲可懷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將仲子兮,無逾我牆,無折我樹桑。豈敢愛之?畏我諸兄。仲可懷也,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將仲子兮,無逾我園,無折我樹檀。豈敢愛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懷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這裡的「將」,念「qiang」,翻翻詞義專著《爾雅》,說它有「請,告知」的意思。仲子就是排行老二的男子,我們姑且把它叫作「小二哥」吧,「將仲子」意思就是請小二哥知道。讓小二哥知道什麼呢?小二哥啊,我求你,不要翻進我鄉里,不要折我家的杞樹。我哪是捨不得杞樹啊?我是害怕父母。小二哥,你讓我懷戀,可是父母的話,我又不能不畏懼啊。……

  仔細聽聽吧,多麼炙熱的愛情啊,拼命追求心愛的姑娘的男子,半夜摸黑翻到姑娘的家裡,把牆邊的樹木花草都折斷了,還驚動了姑娘的家人鄰居。

  讀完這首詩不由向窗外看一看,樹影晃動,仿佛有一個少年翻牆而過身影。可以想像,姑娘家人肯定以為夜來小偷翻入院,接著就是鑼聲四起,舉火捉賊了。

  我多想跑過去給人們說明白,他不是偷東西的賊,要說是賊,最多也是個偷心的賊,在他看到姑娘的第一眼,瞬間沉醉。

  這位翻牆少年是《西廂記》里的洛陽書生張珙,翻牆夜會崔鶯鶯,「夜晚,小姐鶯鶯在後花園彈琴,張生聽到琴聲,攀上牆頭一看,是鶯鶯在彈琴。急欲與小姐相見,便翻牆而入……」,這一翻,翻出了一段千古傳唱的海誓山盟,張珙成為古今第一福氣人。

  這位翻牆少年是《聊齋》中《阿寶》里的粵西名士孫子楚,變身鸚鵡越牆而過,「生自念:倘得身為鸚鵡,振翼可達女室。心方注想,身已翩然鸚鵡,遽飛而去……」,這一飛,與阿寶姑娘情意既定,起死回生,孫氏家族世代繁盛。

  這位少年也是我們的大文豪蘇軾。話說公元10世紀的一個夏初時分,東坡先生出門踏青。但行間,見花謝花飛花滿天,不覺嘆息不已。途經一座園子稍作歇息時,卻聽到圍牆裡面有姑娘的盈盈笑語,還帶有明快的歌聲,在風中忽高忽低。蘇先生道德與文章名動天下,所以雖然貼著牆根聽了好一陣子,卻沒好意思翻牆進去搭訕,未了只留下一句「笑漸不聞聲漸消,多情卻為無情惱」,走了。

  ……

  不翻牆的喟然若失,翻牆成功的成就姻緣,在我們無法企及的古代,這每一首詩、每一場劇、每一件藝術作品都是先人們生活的生動再現,這一幅幅有趣生動的風情畫面,是心靈的吟唱,是炙熱的愛。

  《將仲子》中瘋狂的愛情適合發生在夏天,在鄭國這個平原地帶,放眼望去,那是一望無際的田野啊,萬物生長。我曾站在廣闊的田野中四望,天空晴朗、碧雲飄蕩、樹木茂盛,不覺感嘆我的家鄉真是個好地方,在我家鄉的古代時候,「里」還不是長度單位,而是封建莊園的一個單位,五家為鄰,五鄰為里。當時的農民住宅一般都是土屋外加種植很多樹木的後院,外邊再築一道牆與鄰居隔開,構成基本的街巷。

  夏日到來,樹木遮天蔽日,這是愛情發生的好日子。

  當時的記載中有明確的社會風俗記錄,《周禮·地官·媒氏》:「中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國家都鼓勵野外親熱啊,在周代男女交往確實是自由的,只要男女相互來電。而《將仲子》中,姑娘的父母兄長的叱罵、鄰居的讒毀也可能是雙方是仇家什麼的,像李漁《十二樓》之一的《和影樓》故事一樣:「聽過道學的,就怕講風情。說慣風情的,又厭聞道學。這一對連襟、兩個姐妹,雖是嫡親瓜葛,只因好尚不同,互相貶駁,日復一日,就弄作仇家低過一般。起先還是同居,到了岳丈岳母死後,就把一宅分為兩院,凡是界限之處,都築了高牆,使彼此不能相見……」,兩家的下一代珍生、玉娟表兄妹兩小無猜因此隔斷。不管怎樣,這些也阻止不了愛情的發生。翻牆也在所不惜。

  這份炙熱的愛在中國詩歌中屢見不鮮,「夜來冒霜雪,晨去履風波,雖得敘微情,奈儂身苦何?」在詩經時代過後的樂府民歌中,無名氏用這一首《夜度娘》唱著霜雪、風波都不算什麼,相愛的人在任何困難面前都不會退縮。最為有名的恐怕就是《上邪》:「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棱,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這是發了個最有高度的誓言,震撼著整個中國詩壇。

  更有甚者,用更加激烈的行動實踐瘋狂的愛情。潮州儒生張羽對心愛的瓊蓮說:「怕什麼物議,顧什麼形穢,誓與你,人間海底,生死相隨永不離。」當時是龍王三公主瓊蓮被阻婚者龍王關押了起來,張羽就用仙姑所贈送的銀鍋把東海煮沸了。

  《張生煮海》的故事由於各種版本戲劇的盛行深入民心,我看過越劇版本的。舞台布置華麗,唱腔清幽婉麗,瓊蓮也對愛情抱有同樣的態度:「但求知心共百年,甘願人間受煎熬。為救張郎,粉身碎骨也甘願。何惜頜下把珠舍,含淚忍痛將珠摘。」

  這就是張生煮海的故事,大海都敢煮沸,還有什麼不敢的?在文學作品中,為愛赴湯蹈火似乎一直都是生活的最高價值。

  台灣花蓮縣詩人楊牧在《星是唯一的嚮導》中吟道:

  那俯視是十八歲的我

  在年輕的飛奔里,你是迎面而來的風

  淡忘了你,淡忘這一條街道

  在智慧里,你是遇,掀我的悟以全宇宙的渺茫

  你的笑在我的手腕上泛出玫瑰

  ……

  楊牧打了個比方,愛情是一場風,在那一場年少的疾風中,年輕的人們都似飛蛾撲火般愛過。那穿堂而過的風,那滂沱大雨,那翻過的牆頭,那黑暗中亮晶晶你的眼睛,詩人也曾這樣炙熱的愛過一個人,不去管明天在何處,不去管在歲月的瑣碎中變得怎樣的滄桑。「仲可懷也」,你怎麼會不讓我留戀?

  許多年後,花蓮小城成了大城市,越來越多的孩子在高樓大廈里吹著冷風,看著偶像劇,有了更成熟的裝扮,少男少女們已經有了太多的戀愛技巧,華麗麗地上演著一場又一場的愛恨交織,他們已經體會不到楊牧詩中的意境,也感受不到《將仲子》中市井深愛。

  《和影樓》中的那堵牆,在相愛的表兄妹二人的努力下,不但拆去了,還掘開泥土,「等兩位佳人互相盼望,又架起一座飛橋,以便珍生之來往,使牛郎織女無天河銀漢之隔。」而「不悔仲子逾我牆」這一回目的女主角紀曉芙,終不後悔與楊逍曾經相愛,是以將女兒取名「不悔」,面對師父的威逼,堅決地搖了搖頭,被滅絕一掌打死了。

  都曾這樣深愛。

  小河之戀,跨越千年的美麗

  ——《鄭風·溱洧》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對老家新鄭的兩條小河情有獨鍾,特別是到了老年,他還念念不忘,甚至發展到了魂牽夢縈的境地。在《宿滎陽》的詩中,當他回憶起童年時寫道:「追思兒戲時,宛然猶在目……獨有溱洧水,無情依舊綠。」詩中的溱洧二水,是幼年時經常去玩耍的地方。

  溱水、洧水是河南新密(舊屬新鄭,現屬鄭州)境內的兩條河流。洧水橫貫新密東西,全長40餘公里,溱水自新密東北部至東部全長28.5公里,兩條小河相距很近,在新密東部的具茨山麓又合在一起,稱「雙洎河」,流入潁水,最後匯入淮河。這兩條不起眼的小河,平靜的流著,為鄭國帶來豐碩的糧油,也築起一道溫柔的風景,成就中國文化史上耀眼的坐標。

  那是一個個春天裡發生的故事。鄭國的青年男女用詩歌的方式把那場面記錄下來,傳給了我們,名字叫《溱洧》。

  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蕳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

  溱與洧,瀏其清矣。士與女,殷其盈矣。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芍藥。

  這是農曆的三月間,溱河和洧河迎來了桃花汛,春水渙渙。人們按捺不住內心的興奮,奔向河邊,愛情和喜悅之情一起在心靈里瘋長。岸上青草茂密,枝頭鳥鳴啾啾,陽光如金子一樣鋪灑下來,叫人春心蕩漾。屋子裡坐不住,三五邀約著,去河邊參加歡會。河邊,已然熱鬧如市集了,男男女女,往來如織,人人手拿蘭草和芍藥。他們開朗大方地說著笑著,將春天清爽的空氣攪動得歡騰起來。

  「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蕑兮。」蕳,jian,一種生於水邊的蘭草。簡簡單單十四個字,就為我們勾勒了一幅歡樂祥和的遊春圖,傳遞給我們無數欣喜、興奮的氣息!這是法令允許的仲春之會,《周禮》上說:「於是時也,奔者不禁。」倘若兩人來電,就在野外親熱,也沒人認為是傷風敗俗,卻被看作是對大地豐產的祝福,是吉祥!

  《溱洧》就記錄了這良辰美景中的一次相遇相愛。在如織的遊人里,她看到了他,心一動。也不做何遮飾,這個日子,誰都可以恣情任性。她直直地上前問:「哎,去那邊看看好麼?」他有點驚喜,慌亂間竟傻傻地回:「已經去過了。」她一下就喜歡上了他那傻樣子,仰著一張無邪的臉,調皮地說:「那就再去看看唄!」言外之意是:這次你會有收穫哦。他鬆了口氣,幸好她有纏人的可愛,才沒有錯過如此俏皮的美女。他們一路笑鬧,回到水邊。或許大家要揣摩這士與女的關係:他們可能認識,女孩子可能心裡老早就喜歡這帥哥,今兒個正好找個藉口接近;也可能並不認識,只是一見鍾情而已。這都沒關係,最重要的是現在他們相愛了,就在這小河之濱,互贈香草,這禮物不僅是定情之約,也有願戀人身體康泰的祝福在裡面。因為水邊芳草萋萋,古人認為,香草有驅邪之功,於身體大有裨益。

  這是多麼生動的場面啊,健康和溫暖的氣息,真令人神往。這些謳歌春天,讚美純真的愛情、展示純樸風俗的絕妙詩章,竟然被關進了我們的理學大師朱熹說成事「奔者自敘之詞」。但我們不用去理會,因為那從溱洧之濱踏春歸來的青年男女們,他們身上佩帶的蘭草,手裡拿著的芍藥,灑下的一路歌聲,散落的一路芬芳,播下的一春詩情,早已經衝破了封建衛道士囚禁的窗欞,將愛灑向了人間。

  在中國的歷史上,偉大詩人杜甫在《麗人行》里就曾寫道:「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三月天氣,萬象皆新,草木瘋長,陽光明媚,麗人們徜徉河邊,臨水照花,愛慕者們在努力追隨、接近……這樣的日子、這樣的環境,正是愛情生長的溫床。

  宋詞人李之儀在長江上吟唱著:「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伴著長江的流水許下愛的承諾。

  看錢塘河堤上的故事:白娘子與許仙的愛情傳奇,跨越數千年,依然在流傳,而最初,兩個人,一場雨,一把傘,在河邊相遇了。

  開封人崔顥更是溫情脈脈地講述起小河旁的戀情。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

  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在他《長干行》的第一首,在這碧波蕩漾的湖面上,年輕的女子撞見了自己的意中人,爽朗地詢問起小伙子,「你的家住在哪裡啊?」還未等人家回答,便著急地自報家門,我家住在橫塘,你把船靠在岸邊,咱們聊聊天,說不定還是老鄉呢。年輕姑娘的瀟灑、活潑和無拘無束生動地映現在碧波蕩漾的湖面上。

  《長干行》的第二首,小伙子也憨厚地回答了姑娘:

  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

  同是長干人,生小不相識。

  雖然我們同是長干人,可原來卻並不認識。詩人崔顥並沒有告訴人們這故事的結局。但是,能有如此浪漫的開篇,想來也應該和《溱洧》一樣,「贈之以芍藥」,是美麗的結局。

  溱與洧,春水渙渙;溱洧水,清亮且長,正是愛情的溫床。你把最美的芍藥贈給我,我把手中的蘭花贈給你,伊人在花草中芬芳,情意在春水畔綿長。這溱洧水畔的故事是兩三千年前先人們生活的生動再現,清純而自然,質樸而率真。在漫漫的冬眠里甦醒,男女邂逅,情愫暗生。恐怕今天苗族男女的山歌對答,佤族男子「串姑娘」,傣族姑娘把繡球拋向有情人,白族男女在蝴蝶泉邊的情歌……都未必比他們更快活!

  寫這篇文章時候我就坐在我故鄉的小河旁,北汝河,離溱洧二水沒有多遠,最終三條河流都匯入到了淮河,陽光透過樹頂的縫隙,河面上躍動著細碎的金光,四濺的是細碎水珠的清涼,我歡快地笑出聲來。

  我愛這些小河。

  最美採蓮女

  ——《鄭風·山有扶蘇》

  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

  山有喬松,隰有游龍。不見子充,乃見狡童。

  讀這首詩的時候會有幅動態的畫面,山上小樹,陌道縱橫,有一個女子,她靜靜地走在山間小道,慢慢來到一處沼澤,突然發現其中的荷花正盛開。於是她坐在池邊,輕輕唱著心中的歌,幻想著下一秒遇見的人。時間流逝,結果等來的不是一直傾慕的美男子,卻是一個輕薄的狂人。

  大約記得一些各家的解釋,東漢經學大師鄭玄說:「言忽所美之人實非美人。」現代古文字學家高亨以為這詩寫「一個姑娘沒見到自己的戀人反遇到了一個惡少的調戲。」歷史學家孫作雲先生的看法,《山有扶蘇》屬嘲笑、戲謔的小歌,是在「會合男女、祭祀高禖、祓禊求子」的背景下唱出來的,「是男女歡會節日之詩。」還真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呢。

  個人覺得,就當下而言,《山有扶蘇》有味道就在女人的俏皮,兩千多年前一位女子俏罵戲謔情人的畫面難道不惹人心扉嗎?不妨說戀人約會時候,姑娘早早來了,小伙子卻姍姍來遲,讓姑娘既喜又惱。心裡高興著,嘴裡罵罵咧咧道:「我等的人是子都那樣的美男子,可不是你這種不守信用的狂妄之徒啊,我等的人是子充那樣的善良人,可不是你這種輕浮浪蕩的狡獪少年啊!」

  一切緣於讓她等久了!

  這樣風趣幽默的戲謔手段,也是姑娘們整治小伙子的拿手好戲。見面能打情俏罵,不更表示他們心無隔閡,嘴無遮攔,親密無間嗎?這樣想來,兩千多年前,那個情竇已開的濃情女子,戲謔情人時的欣悅與野性情態,就活靈活鮮地站在我們的眼前。

  《詩經》里的人都純粹地可愛,喜歡和憎惡那麼直接,沒有過多的迂迴戰術,如果可以偶遇,那麼一段戀情就慢慢滋生在彼此心間了,即便山無棱,地無角,也要聽到彼此的心跳。

  「春風復多情,吹我羅裳開」,等待戲謔之後,女子的氣消了,在夏日裡,靜靜微笑。這樣的女子便讓後代的文人墨客生發出很多關於採蓮女的暢想。詩仙李白在《採蓮曲》里就再現了一個我見猶憐的女子形象:「若耶溪傍採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日照新妝水底明,風飄香袂空中舉。岸上誰家遊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楊。紫騮嘶入落花去,見此踟躕空斷腸。」採蓮姑娘們的衣袂被風吹起,荷香體香共飄蕩。那岸上誰家遊冶郎,見此美景,會是怎樣的感想?好一句「空斷腸」,似乎都可聽見盛世里男女的渴望:心在跳,臉色也變了。多虧被荷花叢遮蓋住了。

  大詩人白居易更是細節化了這個採蓮女的嬌羞:「菱葉縈波荷颭風,荷花深處小船通。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採蓮曲》)這該是多麼窘迫的場景,心愛的人兒就在面前了,說些什麼都無從開口,一低頭的溫柔淺笑,還是心緒紛亂,剛一抬手,那斜插的時髦髮簪掉落在水中了,本想給他最美的容顏,卻無料情節戲劇了,匆匆側過臉,希望自己的尷尬沒有讓他看見。

  荷花的點點花蕊,正如那女子的白嫩容顏,於是從《詩經》里走出的荷花,就從容地開在喧囂的人間了,任後人在觀望時不斷讚嘆,不斷遙想。

  正是這份暢想與歡喜情趣,荷花就似乎與美好卻無法擁有的情誼相連了。我們才更多地去注意,長在兩千多年前窪地池沼里的荷花,它通過時間的波動紋理,把說不盡的美和道不透的智慧,在芙蓉色和蓮子心裡讓我們感覺到。

  梅子熟透了,來追求我吧

  ——《召南·摽有梅》

  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頃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

  暮春時節,楊梅成熟,有風吹過來的時候,小梅子不時掉落枝頭。樹下路旁一位姑娘見此情景,她敏銳的內心感觸到雖然青春無價,可是時光流逝太快太無情,自己依然婚嫁無期,便有了這首詩歌。這樣描述儘管和當時的真實有所出入,但大致就是如此。

  女子恨嫁的詩歌歷史上不少,從北朝民歌的「門前一株棗,歲歲不知老。阿婆不嫁女,那得孫兒抱」,到元朝《牡丹亭》中杜麗娘感慨的「良辰美景奈何天」,再到現在《吐魯番情歌》中的「葡萄成熟了」。《召南·摽有梅》算的較早的一首,寫的也很好玩。詩中的「七兮」和「三兮」都是虛指,七及其往上表示的是很多的意思,三及其往下就是很少,因為古代沒有現在這麼發達,東西也少,即使東西多的數不過來時候就用多表示虛指。所以,在最前邊的兩句中說的意思就是,快去摘那些梅子吧,你看果子還有七成,還比較多,還可以多挑挑,你們這些小伙要是喜歡我的話,快去挑黃道吉日來求婚吧。

  這個女孩子很聰明,可愛伶俐,在話語中把自己比成楊梅,請小伙子們採摘,宛轉地表達了自己的心聲——來求愛吧,對自己來說保留了女孩子的矜持,自己也沒有掉價。一舉兩得。無怪乎春秋時期晉國人范宣子來到魯國,想請國君幫助晉國伐鄭,卻又猜不透魯君時候,就吟了這一段:「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詩歌運用到政治上,范宣子既表達了請求的意思,又給兩國雙方留下迴旋的餘地。因為沒有挑明,木訥的將士諸侯怕還不知道怎麼回事。魯君是個明白人,聽了以後,也採取了相同的措施,自己也吟誦了一段詩——《小雅·角弓》:「騂騂角弓,翩其反矣。兄弟婚姻,無胥選矣。」意思是說彎弓的弦線要時常調整,兄弟親戚之間,也要市場敘敘舊,要不然關係都遠了。言下之意是,我們兩國是親戚關係啊,彼此的事不分,我同意幫你們打鄭國。詩的作用很大,兩句詩,超難度的政治問題已經辦妥。

  那麼《摽有梅》中聽到女子呼喚的男人們如何作答呢?是不是他心領神會,也以詩作答?答案是讓人失望的。

  隨著梅子樹上的果實漸漸掉落,身邊的閨中密友也一個個陸續嫁掉,女子的心有點急切了,於是接下來唱出的日子數木就變少了:由「七」減到「三」——樹上的梅子可就只剩下三成了,要來下聘禮今日也好,要是你不下,明天人家來迎娶了也說不定,到那時候你後悔可就來不及啦。女子的心確實有些急切了,梅子落地,青春太容易失去了,羅丹就說,真正的青春,貞潔的妙齡的青春,全身充滿了新鮮血液,體態輕盈而不可侵犯的青春,這個時期只有幾個月。眼看婚期將盡,怎能不急?

  不知道這個女子幾次拋出繡球的對象究竟是不喜歡她,還是傻乎乎不明事了,聽了女子的進一步表白還是沒有一點反應,女子也只好使出自己的殺手鐧——放下矜持身段,拿出最勇敢的勇氣,也許是她有生以來說過的最勇敢的話語:帥哥,你別走,和我來說幾句話,感覺感覺我們合適不?合適就嫁給你了。如此直白的話語,驚爆所有人的眼球,看來女子老大愁嫁,古代也是有的。

  不知道經過這次赤裸裸的表白,男子是否接受,不過這首詩最令人稱道的地方就是女主人公毫不掩飾自己對愛情的渴求,大膽用語言表達出來,情感炙熱性格潑辣的程度比今天的女孩子也有及。女性在內心深處對情感寄託的欲求是最真實的,天經地義,無可指責。可生活在現實之中,要將這些想法無顧忌地說出來,是需要莫大的勇氣的,即使社會運行到了今天也不是那麼容易表示,所以,千百年來,對《摽有梅》的女主人公,人們一直給予謳歌與陳贊。

  詩評家龔橙《詩本義》中說:摽有梅,急婿也。一個急字,抓住了全篇的情感基調,很有道理,與這首詩歌要表達的意思一樣的是唐朝杜秋娘的《金縷衣》:「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金縷衣》中用鮮花來指代時光,花朵悄無聲息的枯萎,留下無數嘆息,意蘊猶在,相比起來《摽有梅》則更能讓人觸目驚心。因為它直奔主題——青春的大好時光,就隨著楊梅落了一地,伴著嘩啦啦的聲音。直逼如今鐘錶一秒秒流失的滴答聲。

  這首召南中具有代表性的詩,比恢弘壯麗的周南詩靈活有餘,不時有口語點綴,似是我們日常的對話,不免有些雨中江南小鎮與北京城的感覺,生活味道的凝重,更加體現出當時的風情吧,來聽:

  梅子落地紛紛,樹上還留七成。

  有心求我的小伙子,請不要耽誤良辰。

  梅子落地紛紛,枝頭只剩三成。

  有心求我的小伙子,到今兒切莫再等。

  梅子紛紛落地,收拾要用簸箕。

  有心求我的小伙子,快開口莫再遲疑。

  雖然直白的無藥可救,但必須要承認的是,有一種愛情叫表白。

  聞君有他心,拉雜摧燒之

  ——《鄭風·褰裳》

  熱戀中的人兒,神經總是有點過敏。我們不知道什麼原因,男孩只不過沒有跟女孩說話,她馬上就吃不了飯,不理她,她馬上睡不著覺,真正是枕食不安啊。《詩經·鄭風·狡童》中喜歡上壞少年的姑娘就是這種形象。

  彼狡童兮,不與我言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彼狡童兮,不與我食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如此一來,戀愛中的姑娘似乎永遠沒有精神的安寧,男子一個異常的表情,就會激起她心中的波瀾,不過《鄭風》中緊跟著的《褰裳》中的姑娘在同樣的情況下,一改風範。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豈無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豈無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在這裡,姑娘不說自己想別人,卻說別人心裡有她。如果說這只是姑娘所特有的矜持,更辛辣的話還在後面:「你若不愛我,我再追別人」,一副挑戰者的架勢。

  有人說你別看姑娘口口聲聲說還可以去愛別人,其實那不過是一種戲謔性的挑逗語言。不管如何,姑娘的姿態獨立在《詩經》中獨樹一幟,讓河對岸的小伙子已別無選擇,要麼愛,要麼放棄,沒有迴旋的餘地。

  一首短短的小詩,鮮明的刻畫出一個辛辣姑娘的形象,詩篇不用肖像描寫,不用行動描寫,也不進行心理刻畫,僅僅選取幾句頗有性格的語言,令人讚嘆。

  在愛里,因為喜歡,有時人是卑微的,失去了自我,如張愛玲說:「喜歡一個人,會卑微到塵埃里,然後開出花來。」在愛里,有時是很自我的,所以衍生出單相思來,苦苦追求得不到的水中花鏡中月,徒增煩惱。而《褰裳》中姑娘的自尊之愛則引領出剛烈一派。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問遺君?雙珠玳瑁簪,用玉紹繚之。聞君有他心,拉雜摧燒之。摧燒之,當風揚其灰。從今以往,勿復相思。相思與君絕!雞鳴販停?兄嫂當知之。妃呼豨!秋風肅肅晨風,東方須臾高知之。

  這是漢代《鐃歌十八曲》中著名的《有所思》篇,指她所思念的那個人。豨(xi),颸(si),開篇是女子對遠方的情郎心懷真摯熱烈的相思愛戀,為了他,經過一番精心考究,送他「雙珠瑇瑁簪」,然而女子意猶未足,再用美玉把簪子裝飾起來。單從她對禮品非同尋常的、不厭其煩的層層裝飾上,就可測出她那內心積澱的愛慕、相思的濃度和分量了。而當她「聞君有他心」後,真如晴天霹靂!驟然間,愛的柔情化作了恨的力量,將那凝聚著一腔痴情的精美信物,憤然地始而折斷,再而砸碎,三而燒毀,摧毀燒掉仍不能泄其憤,消其怒,復又迎風揚掉其灰燼。「拉、摧、燒、揚」,一連串動作,如快刀斬亂麻。「從今以後,勿復相思!」一刀兩斷,又何等決絕!那樣剛烈,那樣直率,讓人心生敬佩。就像卓文君的「聞君有二意,故來相決絕」,女人往往把愛情放在首位,其次才輪到財富、親情、生命。當初卓文君跟隨司馬相如之時也是拋下顯赫的家世,私奔而去。

  皚如山上雪,蛟若雲間月。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

  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躞蹀御溝止,溝水東西流。

  淒淒復淒淒,嫁娶不須啼。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竹竿何裊裊,魚尾何簁簁!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

  這首《白頭吟》是司馬相如發達後想納妾之時卓文君寫的決裂書:愛情應該像山上的雪一般純潔,像雲間月亮一樣光明。聽說你懷有二心,所以來與你決裂。今日猶如最後的聚會,明日我們將是陌生人。

  這首詩就亮在司馬相如的面前,如此冷靜和周密,指責著他的負心移情,用比擬手法說明彼此之間行將斷絕的恩情。寫到這裡,突然想起了舒婷的詩《致橡樹》,裡面有一句「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相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里。」獨立和自尊恐怕是古今有思想的女子共同的追求吧。

  還有在《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描述中,杜十娘是一個出身卑賤的娼妓,在邂逅李甲之後,她似乎將自己的情感都奉獻出來,以致李甲在將她玩弄膩了之後轉手將她轉賣給別人,但是他低估了杜十娘,杜十娘在將終生付託之時保留了自己的財富,以致她在被拋棄之後她還能夠站在金錢的高度上鄙視李甲,乃至反過來將其拋棄。

  在中國的愛情故事之中,男女主角之中,女主角總是偏向於被動,一旦傾心就將終生付託,鬧出了許多後來男人負心變節女方無法收拾的結局。女子在感情之中已經完全地把自己託付出來了,在封建的社會環境下,在禮節的束綁下,她也不得不將自己的全部都奉獻出來,稍有保留則被視為出軌。在這場男女的戀愛之中,女子不過是男子的附屬物,也正因為這樣,《褰裳》中刻畫的烈氣形象才彌足珍貴。

  月光美人情

  ——《陳風·月出》

  中國人對月可謂情有獨鍾。自古以來,人們就把月光作為美好願望的象徵,無數次地讚美她,謳歌她。而在描摹月亮時,又往往聯動起對美人的情思來。

  中國人向來認為,月亮是太陰星君,是陰中之尤物,美人是女中之尤物。因此,在歷朝歷代的詩詞吟誦之中,月與美人總是相依相伴。比如,這首《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憂受兮,勞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紹兮,勞心慘兮。

  這首詩里的「窈糾」、「懮(you)受」、「夭紹」,皆形容女子行走時體態的曲線美,懰(liu):嫵媚,慅(cao):憂愁,心神不安。詩歌言志,意思就是說詩歌,本來是抒發內心的感受的,《月出》也是如此。看到自己喜歡的女子,在皎潔的月光下,男子就唱出了這一首歌。

  天上月兒多麼皎潔,照見你那嬌美的臉龐,你那優雅苗條的倩影,只能使我心中暗傷!天上月兒多麼素淨,照見你那嫵媚的臉龐,你那舒緩安詳的模樣,只能使我心中紛亂!天上月兒多麼明朗,照見你那亮麗的臉龐,你那婀娜多姿的身影,只能使我黯然神傷!

  這首《陳風·月出》是陳國的民歌,是一首月下思念美人的情詩。詩人在皎潔晶瑩的月光之下,看到與明月交相輝映的美人,頓時被融入月色中的美人容貌之美和體態之美所傾倒,於是暗暗地愛上了她。

  月光、美人,這是一幅多美的畫卷。在這首《月出》中,皎潔明亮的月光,照著她嬌媚嫵媚的臉龐,讓他懷想。長久的相思啊,牽動他的愁腸,痴戀的心情,是多麼的焦躁,是多麼的煩憂。憂愁就這樣在遭遇愛情的男子心裡生長。「明月當空引人愁,萬家歡樂唯我憂。」皓月當空,清輝皎潔,千里的明月光中,詩人卻憂傷起來。這正說明了詩人的痴情和愛的專注、深沉。《詩經》中那首著名的《關雎》里「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優哉游哉,輾轉反側」,與此時此刻詩人心情完全相同。而詩中的美人,若真若幻,似夢非夢,恍惚迷離,究竟是作者心中的幻覺還是現實中真實的場景呢?似乎沒有人能說得清楚。

  世人對月光美人的最初印象應該就是從這首《月出》開始的。「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情調幽雋可愛,一個「皎」字,傳達出後人對月光的永久記憶。宋玉步其後塵,在《神女賦》中也用明月喻神女之美:「其少進也,皎若明月舒其光。」形成了「月亮與美人」的「月出皎兮」原型模式。「月出皎兮」的象徵意義,由此初次出現在文學活動中。相對於陽光輕柔、溫婉,陽光似火的朝氣,和男人很相近,而月光嫻靜優雅,適合了美人的窈窕感覺,嫵媚靚麗。所以,拿月光來比美人,確實「勞心悄兮」,惹陽剛之氣的男人無盡的思懷。所以在關於月亮的神話中,嬋娥婀娜光潔,玉兔陪伴,步履輕盈而過,讓天蓬元帥都把持不住想要動手,結果惹下禍害。

  於是,月光幾乎等于美人,成為一種意象,一種世間最動人的意象。說中國的月亮是從《月出》中升起的,也無可厚非。自此,我們的民族情懷中就增添了一絲月光的浪漫,我們的文化長河裡就蕩漾著一片浪漫的月光,我們後世人的愛情也總是在月光里徜徉。

  「那冰輪離海島,乾坤分外明。皓月當空,恰便似嫦娥離月宮,奴似嫦娥離月宮,好一似嫦娥下九重,輕輕冷落在廣寒宮,啊,廣寒宮!」冷麗侵骨的《貴妃醉酒》一曲吟唱盡了一個美麗女人的寂寞、怨艾和無所不在的驕傲,這意境與《月出》是何其相似,一樣的皓月當空,一樣的佼人起舞,一樣的憂心勞勞。

  唐代詩人張九齡《望月懷遠》中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道出了多情的人對遠方人的思念之情。南朝宋辭賦家謝莊《月賦》中的「美人邁兮音塵絕,隔千里兮共明月」與其意思相近,但意境更加雄渾壯闊。

  而近代老舍先生《月牙兒》中那「帶點寒氣」在黑夜中灑盡幾絲月光,又在黑夜中消失的月牙,無不流露出作者對女主人公的情感——月是淒婉的。作家霍達《穆斯林的葬禮》中的「新月」,情如月高潔、淚似月傾流,月圓月缺,情節跌宕起伏——月是悽美的月。這一內涵豐富的意象,滲透了中國文人的多少情思啊。

  文人筆下的月亮,都是如此寧靜,皎潔,清冷,神秘。猶如美人。寫了眾多頌月詩歌的李白就說過:「人攀明月不可得」,因此也為那隻辛苦搗藥的白兔和形單影隻的嫦娥嘆息。臆想和幻想是美麗的,許多詩人或者普通人,把所有時間裝不下的情感都寄存到了那座冰清玉潔的天上宮闕,使之成為人類文化永久的收藏。

  由此,歌手鄧麗君的一曲《月亮代表我的心》也已成為經典:

  你問我愛你有多深

  我愛你有幾分

  我的情也真

  我的愛也真

  月亮代表我的心

  你問我愛你有多深

  我愛你有幾分

  我的情不移

  我的愛不變

  月亮代表我的心

  ……

  無數古人,無數次與月亮的交流共鳴,才有了這句經典的言情言語:月亮代表我的心。這裡面沉澱了太多關於月亮的情愫。而周星馳的《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當在清冷的月光下再次說完:「……如果非要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那種感覺更是感人淚下。

  《月出》中的這位美人,風姿卓絕、優雅嫻靜,在月光的映襯下,更顯其與世獨立。郭沫若有詩曰:「皎皎的一輪月光,照著位嬌好的女郎。照著她夭裊的行姿,照著她悄悄的幽思。她在那白楊樹下徐行,她在低著頭兒想甚?(《卷耳集》)」我們時常把女子比喻成月光,美人如花隔雲端,想像著她月下姣好的容顏,想像著她月下踟躅的婀娜倩影……我們在似夢非夢、似醉非醉中,模糊了雙眸,凌亂了心緒。

  「樓上看山,城頭看雪,燈前看月,舟中看霞,月下看美人,另是一番情境」,這是清代文學家張潮小品文集《幽夢影》中的句子。想必,這美人,一定美麗之極,方才讓作者苦苦留戀。這樣的場景,這樣的意境,這樣的心情,這樣的女孩兒……兩個美麗的詞慢慢湧上心頭——楚楚動人,我見猶憐。

  而能讓人從心底產生這種「愛憐」感覺的,恐怕必定是那種清秀絕倫又柔情似水的女孩兒。要是你真碰上了這樣的女孩兒,那可以說是你的幸運;要是你真如此幸運的話,那你一定要把她當作手心裡的寶來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