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 生命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631章 生命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小鞋子》這種「兒童片」雖然有些人聽到了就沒興趣,但是同樣的也有好處。

  特別是許多教育界人士紛紛推薦這部電影。

  「當你在繁忙緊張的學習生活中,想靜下來找找內心的寧靜時,這部片子一定是你的首選。

  著名作家泰戈爾曾經說過:「生命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小鞋子》整個電影圍繞小鞋子展開,故事由阿里弄丟妹妹薩拉的鞋子寫起,兩人約定不把弄丟鞋子的事告訴父母,之後兩人交替穿著阿里的球鞋爭分奪秒跑步去上學,然後阿里為給妹妹贏得一雙球鞋參加長跑比賽,但卻因得了冠軍與季軍獎品球鞋失之交臂。值得慶幸的是爸爸最後給兩人都買了鞋子。

  《小鞋子》,處處為我們傳達著簡單卻感人至深的溫暖,愛不一定要是華麗的衣物,數不盡的金錢才能表達。愛,就是當阿里發現薩拉的鉛筆短得她的小手都握不住時,默默地將自己的筆放到她面前。生活實苦,但是有了哥哥妹妹,鄰居,房東,店主這些善良的人的互相慰籍,仿佛給苦難上了一層濾鏡,讓人感覺到無處不在的溫暖。

  我們只要有堅定的信念,一切都會好起來。在這部影片中我們看到的是是苦難生活下的溫情與信仰,是那些支撐我們活下去的力量。生活用黑色幽默戲弄了我們,然而,愛終於給了我們最完美的結局。

  兄妹兩個明明已經找到自己丟失的鞋子,但是看到小女孩兒比自己還困難,就沒有忍心拿回自己的鞋子。儘管自己也承受著一般人難以承受的困難。哥哥在體育比賽中也沒有拿到想要的運動鞋,但是,小鞋子的故事,告訴我們只要堅持善良的品質,生活一定會為我們留下一束光。最後,兩個人都情緒陷入失落的時候,爸爸給他們買回了新鞋子。

  我記得我小時就想要一輛自行車,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想要一個。明里暗裡跟父母提到過很多次,但是願望一直也沒有實現,然後到初中,高中就一直騎各種二手自行車。等到自己有錢有能力了,反倒是沒有了當初那最初的欲望了,到現在大了以後還是一個低欲望青年。反觀現在的小孩子,所有欲望大人現在想著方法去滿足,或者給予各種高於本身欲望的條件。我不知道那種生活是對的,還是錯的。

  但是從電影中兩個親哥妹就小鞋子一連串的事情發生。像極了小時候低欲望的自己,沒有一件玩具,冬天棉鞋/棉褲以及一些身上穿的都是母親手工做出來的。從小教育的就是自己的東西是自己的,別人的是別人的,父母為人正直,現在也一直影響著自己的言行。

  從小的生活條件和思想教育真的能左右人的一生,父母真的是最好的老師。雖然物質匱乏那個童年,但也是最喜歡的那個年代。從小低欲望生活過來的人們,希望你們能有個滿足自己內心的生活。

  之所以推薦這部電影,是因為這部電影真的很純粹,因為我們很多時候看到這種電影,總是充滿了各種控訴社會不公,為富不仁等等,但是影片很難得的一點是,雖然它講的是窮人的故事,但它不是窮困的展覽。

  阿里生活的街區,貧窮而落後,但非常乾淨,人也很善良。導演沒有把他們表現得和難民一樣地乞討觀眾的同情,從頭到尾,他們都在努力生活,全片沒有一處刻意表現生活的艱難,反而處處體現出人性的美。

  影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父親幫寺廟將糖搗碎,病重的母親叫莎拉給父親倒一杯糖水。莎拉拿了一杯水遞給爸爸,爸爸問:為什麼不加糖?

  妹妹問,爸爸那裡不是有糖麼,幹嘛拿家裡的?

  父親生氣地回答道:它們是清真寺的,只是暫由我們保管。

  父親是老實善良的,所以阿里和莎拉才會如此。

  當莎拉在學校找到了她丟失的鞋子,那雙鞋子穿在了另一個小女孩的腳上,她悄悄跟蹤到女孩的家門口,回家找到哥哥,想一起去把鞋子要回來。

  他們躲在牆角偷看,卻發現女孩的父親是個盲人後,於是選擇了沉默地回家。

  而後來,女孩撿到莎拉的自動筆後,雖然自己非常喜歡,依舊誠懇地選擇物歸原主。

  後來莎拉還和她做了好朋友。當莎拉聽說,小女孩的父親給她買了一雙新鞋子,而那個舊鞋子被扔掉了以後,她很震驚地問:為什麼要丟掉?

  小女孩委屈地回答:它們已經爛了。

  雖然如此,妹妹仍然沒有告訴她,那雙被扔掉的鞋對她有多麼重要。

  看《小鞋子》是心靈逐漸感慨而溫暖的過程,是靈魂得到洗禮的過程。他們即使在困境中還保持著自尊、淳樸、善良。我想,他們就是生命真善美的最好詮釋吧。

  希望這部影片,能喚醒大家對生活的美好信念。

  無論生活給我們多少挫折,重要的是我們心中的愛,它能讓我們變得無堅不摧!」

  當然,這樣的電影自然而然地會讓人想起貧富差距。

  或許九零後,零零後感受不到,接觸不到「貧窮」,亦或者相對較少,但是從七零八零過來的人,卻可以說都非常的能夠產生共鳴感。

  網絡影評人八零後老男孩這樣寫道:「電影講述男孩阿里出生在一個貧寒的家庭,一次意外他把妹妹僅有的一雙紅鞋子弄丟了。不想受到父母責罰的他,祈求妹妹幫助他保守這個秘密,並且答應妹妹可以穿他的鞋子上學。等妹妹放學自己再換回來,跑著去上學,因為他也只有一雙鞋子。

  影片圍繞鞋子展開情節,故事的選取以及主角小阿里不俗的演技,獲得了觀眾們一致好評。雖然影片沒有用過多的場景去描述生活的困苦,但僅僅一雙鞋子也便讓觀眾感受到那一種讓人難以呼吸的壓抑。影片選取的時代背景及小主人公的遭遇,跟我們70、80那一代人很像,那時的我們也經歷過貧窮,也曾因為貧窮而感到自卑,即便已經成人依然受其影響。

  影片中阿里家境貧寒,導致妹妹有著強烈的自卑情結!

  阿里妹妹穿上不合腳的鞋子,上學會把腳縮在桌子底下,因為她不想被別人看到穿了一雙男式而且大很多的鞋子。放學以後妹妹快速的逃離教室一刻也不耽誤,因為阿里還要換下鞋子趕去上學,還有一個原因,她想逃離,因為此時此刻她被自卑籠罩,她害怕同學們發現後嘲笑她。

  有一次放學她還是一如既往的跑回家,不合腳的鞋子掉到了水溝里,穿著一隻鞋不停的追趕著那隻順水而下的鞋子,但是她根本撈不起鞋子,她蹲在一邊哭了起來。此時的哭其實更多的是委屈,她不明白為什麼哥哥把她的鞋子丟了,自己又為什麼莫名其妙的穿上他的鞋子,還有家裡為什麼窮的連一雙新鞋子都買不起。

  𝘴𝘵𝘰55.𝘤𝘰𝘮

  路人看到她哭,詢問之後幫她把鞋子撈了起來。她不想再忍受了,來到跟哥哥接頭的巷子,把鞋子扔給了哥哥,她再也不想穿哥哥的鞋子上學了,她要告訴父母這一切。阿里為了繼續讓她保守這個秘密,把老師獎勵給他的自動鉛筆給了妹妹,答應一定會給她買一雙新鞋。

  我了解那種抬不起頭來的自卑,影片之所以能讓觀眾感同身受,是因為關於貧窮、關於自卑都能或多或少的找到自己的影子在裡面,畢竟自卑帶來的傷害可能會銘記一輩子。

  關於鞋子的共鳴,很多沒有經歷那個時代的人是很難想像的。

  但是事實上,在我們小學的時候,時常也便是只有1、2雙鞋子,至於雨靴這種奢侈品,只能是家庭條件好一點的同學才能有。臨近冬天,已經穿上母親納的千層底棉鞋。恰逢下雨,鞋子完全濕透,回到家腳已經泡的泛白。看到有幾個同學穿雨靴,便跟母親提了一嘴,母親也只是回了一句:沒有錢。

  第二天,還是那雙鞋,只不過已經被火爐烤乾。看著更多的同學換上水靴,自己課間也不會出去,躲在教室害怕別人看到自己腳上的鞋,也許同學們不會笑話,但自己已經認定他們會笑話你。

  上初中的時候,學校開運動會要求參加的同學都要穿運動鞋。當時的運動鞋,其實就是帆布鞋。即便只有幾塊錢,家裡依然不捨得給你買。已經報名的我,只好去借同學的鞋子。

  男同學的參賽項目都多,沒法給我,只好去跟女同學去借。我可能一輩子都忘不了那時候的自己唯唯諾諾的訴求,更忘不了女同學異樣的眼光以及她不情願的表情。

  上高中那會,學校流行男生穿皮鞋,全班極個別男生沒有穿,其中就有我,那時候已經有了很強的虛榮心,渴望得到滿足,這其實也是自卑的體現。家裡其實條件已經可以了,不至於買不起一雙鞋子,但是皮鞋顯然不是一個供3個孩子讀書的家庭所要考慮的事情。

  於是我偷偷的穿了父親一雙已經開膠的皮鞋,已經記不清那雙鞋比腳大了多少號,但是記得足足墊了2本書的紙張才勉強能夠穿住。

  貧窮可以讓孩子產生自卑感,以我為例即便成人依然被自卑困擾。坐公交的時候,不知道路線也不好意思去問鄰座或者司機;處理工作上的人際關係,要反覆的試穿衣服,並不是顯示自己的魅力,僅僅怕同事看不起;請別人吃飯的時候,會不自主的擔心飯菜的價格,又在點單的時候做出一副不在乎的樣子來掩飾自己那可憐的自卑感。

  自卑是個人情感,但是造成自卑感的原因大部分來源於家庭!

  影片中妹妹的自卑感來源於家庭的貧窮,阿里想要給妹妹買一雙鞋子,他找到了一個合適的機會,那就是參加運動會。阿里祈求老師讓他同意自己參加原本已經過了報名日期的運動會。他必須要參加,運動會的第三名可以獲得一雙漂亮的鞋子。

  他把好消息告訴了妹妹,妹妹問他,你能保證自己能拿到鞋子嗎?阿里給予妹妹肯定的答覆。運動會開始了,即便是阿里被人故意絆倒,他也不顧身上的傷痕,繼續爬起來拼命的奔跑。這裡的奔跑在我看來不僅僅是渴望得到鞋子,更多的是美好生活的嚮往。

  阿里不知道自己前面已經有多少個人通過,他只能拼命的衝過終點,結果他得到了第一名。他並沒有高興而是哭了起來,因為他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那一雙鞋子。

  他知道自己又要辜負妹妹了,果然妹妹知道後哭著跑了出去。妹妹又要穿不合腳的鞋子,她可能被同學們譏笑,即便是沒人在意她穿什麼,內心的自卑已經不允許她再這樣下去,她需要一雙新鞋子來掩飾。

  相比阿里,妹妹的自卑感更加強烈,那麼又是什麼讓妹妹產生如此強烈的自卑感?

  家庭貧窮,這是主因。無論是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不富裕的家庭讓妹妹產生了自卑感。她想跟其他同學一樣,但是她所面臨的卻是,家裡的房子是租的已經到期,房東已經催過好幾次的房租,父親無力承擔,即便是小小的她也能感受到家裡的困境且受到影響。

  長期的處於貧窮的家庭面對生活更容易產生問題,一旦出現經濟上的問題,父母無暇更多的關照孩子,勢必讓孩子缺乏這方面的正確引導。

  孩子在學校會受到學生甚至於老師的歧視,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勢利眼」。當他面對不公平對待,勢必會產生更多的負面情緒,其中就包括自卑,她會長期處於一種「你不行」「你們家沒有錢」的輿論壓力中。

  影片中阿里跟隨父親想找一份園丁工作,可是當他們按響富人家的門鈴並且傳來詢問時,父親竟然領著阿里跑了。這裡的父親無疑自卑到極點,他甚至不敢同富人講話。父母如果自卑,孩子自然會潛移默化的受到影響。

  貧窮的生活最容易讓人產生自卑,孩子也是同樣受家庭的貧窮影響,會導致生活、學習及精神出現不好的狀態,從而產生自卑。當一個家庭只顧為了擺脫貧窮而忽視了他心理方面的建設,產生自卑的孩子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甚至於成年都會受到自卑的困擾。

  生存環境一樣,為什麼阿里反而沒有那麼強烈的自卑心?

  在我看來,這就是阿里能夠戰勝自卑所在。他是一個堅強的孩子,可以為了一雙運動鞋拼盡全力;他是寬容的孩子,得知妹妹的鞋子被另一個小女孩穿在了腳上,阿里選擇了沉默,原因是小女孩的父親是一位盲人,小女孩每天要穿著鞋子攙扶父親去賣雜貨。

  這些品質顯然是電影賦予角色的,如果現實生活中存在這樣的家庭,父母又是極度自卑,那麼產生「阿里」的概率會很小。

  既然不能擁有電影光環,那麼就需要家庭以及學校來賦予孩子這種品質。

  電影的最後父親正在回家的路上,而自行車的后座上放著買給阿里和妹妹的新鞋子,一雙白色的球鞋和那一雙小紅鞋,不過這一次是嶄新的。這是新生活的開始,更代表著父親對於貧窮生活的一種嶄新態度。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也許不能決定家庭的貧富,但我們卻能引導孩子正確的面對它。」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