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 傷心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632章 傷心者

  《小鞋子》的熱度逐漸消弭,不過,對於李易來說,這部電影還是給他帶來了一定的東西,比如伊朗電影圈的推崇。

  甚至很多阿巴斯這樣的伊朗導演,都開始著手籌備類似《小鞋子》這樣的並非諷刺和揭露社會問題的純粹的電影。

  李易又消停了,他倒是想鹹魚的,可是有人不讓啊。

  科幻電影,在國內,雖然這些年有一定的發展,可是實際上,隨著幾部大製作接連撲街,按照影迷們的話說,李易打開了華國科幻電影的大門,但是後來者卻又把這一扇大門又給關上了。

  為此,今年的科幻電影節,就顯得很尷尬,因為國產科幻片,今年只有小貓三兩隻,根本沒有重量級的本土科幻電影報名。

  雖然距離科幻電影節還有一段時間,但是科幻電影節這邊卻急了。

  儘管這個電影節,一直都沒有能夠獲得很大的影響力,但是畢竟還是一個電影節,如果沒有了本土科幻電影的參與,那就真的尷尬他媽給尷尬開門,尷尬到家了。

  其實不怪國內的導演不願意拍科幻電影,一來掣肘的確是有的,二來也是因為,科幻電影,小成本太吃劇本,大製作又風險太高,投資回報和風險不成正比,所以資本自然更青睞那些能以小博大的影片,或者那些穩賺不賠的類型。

  於是,科幻電影又面臨了極其尷尬的一幕。

  這不,電影遇事不決找李易,幾乎已經成為國內的電影圈流傳的一句話了。

  為此,李易自然而然地又被找上門了。

  本來吧,反正大家也不熟,李易完全可以拒絕,但是架不住,對方人脈的確廣,找了好些個李易的圈內好友做說客,最後甚至找到了李易的媳婦慕晴來當說客。

  「你怎麼也學人當說客來了?」李易有些無奈地道。

  「沒辦法,當年欠下的人情咯。當然,你要是沒興趣,就算了。」慕晴倒是沒強求。

  這種事情本身也強求不來。

  「說實話,國產科幻電影,的確不太好搞,主要是我這裡也沒有什麼現成的本子啊。」李易搖頭道。

  「那就沒辦法了。」慕晴不以為意地道。

  李易倒是有興趣,可是就像他說的,靈感這玩意,天知道什麼時候來。

  接下來的日子裡,科幻電影節到處做工作,希望能有合適的片源報名今年的科幻電影節,可惜的是收穫寥寥無幾。

  倒是這天,李易看到了一篇文章。

  一篇很特別的文章。

  這篇文章並不是什麼特別火的文章,只是編者在緬懷一位曾經不被人理解,不被人認可的科學家。

  而李易腦海里就不由自主地浮現了一段話。

  古希臘幾何學家阿波羅尼烏斯總結了圓錐曲線理論,一千八百年後由德國天文學家克卜勒將其應用於行星軌道理論。伽羅華公元1831年創立群論,當時學術界無人理解他的思想,以致論文得不到發表,一百多年後群論獲得具體應用。凱萊公元1855年左右創立的矩陣理論在六十年後應用於量子力學。

  數學家萊姆伯脫,高斯,黎曼,羅巴切夫斯基等人提出並發展了非歐幾何。高斯一生都在探索非歐幾何的實際應用,但他抱憾而終。非歐幾何誕生一百七十年後,這種在當時一無用處廣受嘲諷的理論以及由之發展而來的張量分析理論成為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核心基礎。

  何夕獨立提出並於公元1999年完成的微連續理論,一百五十年後這一成果最終導致了大統一場理論方程式的誕生。世界沉默著,為了這些傷心的名字,為了這些傷心的名字後面那千百年寂寞的時光。

  很特別,這一次李易觸發的記憶,並不是電影,而是一篇小說,一篇科幻小說!

  《傷心者》!

  說起來,這部科幻短篇,雖然獲得了另外一個世界的銀河獎,但是爭議頗大。

  有人覺得,這根本不算科幻。

  甚至如果剪除掉「時空穿越」的過程,都很難說這是一部「科幻」作品,而「時空穿越」已經是科幻最通俗的門檻了吧。更讓人在意的是,《傷心者》里存在著許多難以忽視的「硬傷」。例如,「對數學應用意義的質疑」,「將出書作為學術成果的呈現方式」,「一百五十年後觀察者能從廢墟中找出這本書」等等。這一切都充斥著一個作家對於理科學術界的臆想。

  但這都不重要,在很多人心目中,它依舊是「軟科幻」的一座豐碑,它內里所折射出來的哲思,既有著母性光輝的讚美,又有著探求真理的精神。而後者讓人覺得它實在是一部不能再「科幻」的作品了。

  而且《傷心者》的優秀不止於此,在小說中,作者這樣寫道:「你的眼睛會欺騙你,你的耳朵會欺騙你,你的想像力會欺騙你,但數學不會。」正因為現代數學發展到今天,非歐幾何已經觸及了人類的感知極限,人們才開始相信純粹數學中的邏輯推演。而羅氏很不幸,是這個轉型時代的一場悲劇。

  由此,當被《傷心者》中的親情感動之餘,又不由被歷史裡那些硬著頭皮、堅持真理的數學家們所感動,為那些懷才不遇、蹉跎一生的數學家們而感到遺憾。由於時代的局限性和客觀性,每一個超越時代的思想都可能難以獲得其應有的尊崇和光榮。

  拋開這些,對於李易而言,《傷心者》是不是好故事?

  答案是肯定的,它的表現形式很像《美麗心靈》——一個天才科學家的成長曆程!

  當然,小說要改編成電影劇本,肯定要進行一定的改編,不過,卻已經足夠了。

  事實上,《傷心者》是一本合集,同名的故事,在合集裡面只是一篇而已。

  《傷心者》作為第一卷,僅40頁。

  《傷心者》雖被定義為科幻小說,應屬軟科幻了,因為全書始末科幻元素很少,除了一個看不見的「我」娓娓講述和採用時空轉換兩處。但這並不影響它的科幻形象,反而,去除宏大的場景和一發不可收拾的漫天狂想,小巧的人物格局對仗出來的人情觀、時代觀和宇宙觀緊湊深刻,文字的人情描述多了幾分科幻中罕有的詩意和美麗,添了幾分真情味兒。

  全書高潮是在數學天才何夕面對自己所發現的微連續理論,所採取的強硬堅守立場,與當時所處時代產生的劇烈對立和衝突,包括愛情,友請,理想和時代風向。

  𝘴𝘵𝘰55.𝘤𝘰𝘮

  微連續理論,這個超越時代的偉大存在,在不被時代接納時,主人公何夕背負的不是榮譽,而是與世界為敵。相戀女友的漸行漸遠,導師在現實生存中的初心遺忘,社會世俗的趁機裹挾,讓主人公蒼白無力的悲涼躍然紙上。幸運,由始而終讓人能在這憤懣的壓抑中,得以喘息的是來自母親夏群芳傾盡無私的愛,它是唯一不滅的希望,生生不息。

  李易翻看了很多遍這部小說,可以說書中讓人感受最為敏感和深刻的有三點:時間、母愛、執念。

  時間,沒有人能講明它是什麼東西,你說它平常無奇,時時存在,每個人都有,不看出身,不分貴賤高廉,好像沒有什麼了不起。而有時候,時間這東西它又像洪水猛獸一樣,吞沒你毫無招架之力。就像何夕的女友江雪在與他分別後出國深造寫下的那段話一樣:「回想當日的一切就像是在做夢,我們有過那麼多歡樂的時光。我真的不知道自己究竟應該怎麼做,我不是善變的人,直到今天我還這麼想。

  我曾經深信真愛無敵,可我現在才知道這個世界上真正無敵的東西只有一樣,那就是時間。

  痛苦也好喜悅也好,愛也好恨也好,在時間面前它們都是可以被戰勝的,即使當初你以為它們一生難忘。在時間面前沒有什麼敢稱永恆。當我寫下這段文字的時候,我的淚水止不住地往下流,但這並非因為對你的愛,而是我在恨自己為何改變了對你的愛——我本以為那是不可能的事。」

  曾經在她眼中,他是那樣的崇高,不管外界說他們是「鮮花與牛糞」的組合,亦或是在外人看來他有多麼的寒酸迂腐書呆子。

  恰恰相反,江雪覺得何夕是她見過最聰明剔透的人,身上充滿了靈氣,尤其是他的眼睛,在此之前她從未見過誰擁有那樣一雙睿智而深邃的眼睛。

  看到那雙眼睛的時候,她總止不住地想有著這樣一雙眼睛的人一定是不平凡的。

  然而,她萬萬沒想到,原以為自己出國深造學成,兩人就可重聚規劃出一篇壯麗的人生煙雲,卻不曾料,時間這個巨人,讓兩人從此橫亘兩方。

  能說是背叛嗎?算不上,他們如此深愛,兩心相知。

  只是,殘酷的是,在時間面前,不要妄圖去證明,去拿任何東西和時間作對比。

  因為,時間的存在,才讓愛,讓希望,讓人生有了依託和憑藉。然而,我們常常會理所當然地忽略時間的存在,自命不凡的認為時間對每個人都應該是合情合理,等到被它包圍的那一刻,才發現自己已囿於其中,無能為力。

  面對時間的洪荒,應該怎麼辦?答案是不能怎麼辦。我們活在時間裡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該在的時間點盡你所有的去珍惜、享受每一顆時間粒子贈與你的生命意義。你不能改變它,也左右不了它,但一定要敬畏它。

  當然,這是最具體可微的時間存在,在文中時間的力量性重點橫貫於當時整個時代的存在。

  主人公也正是因為自身使命與所屬年代不夠契合才導致天才悲劇的發生。微連續理論,這個在百年之後才被承認的偉大著作,非凡思想,作為諾貝爾物理學獎突破性理論基礎的大統一方程數學表達式,在一百五十年前的主人公時代卻無人問津,甚至遭人哂笑。

  那是怎樣的奇異思想,讓主人公超脫於時代禁錮,以一種殉道者的精神堅定不移地完成他所認為的「生來宿命」,他一定有超越時代的偉大,但卻也註定要屈於時代的設限,生在其中,無法掙脫。這也是全書的衝突要點,正因於這個無法調和的對沖,讓主人公走上了與整個時代背離的一面,與這個時代,與這個時代包裹著的人和事為對立,萬般忠貞地孤獨守衛著自己發現的散發著灼灼光華的微連續。甚至在作者之後的一百五十年間,這本大部頭就像從未存在過一般被時間的黃沙足足掩埋,無人知曉。直到今天,當重見天日再次被人發現之時,現代人才驚訝於它的天工之作,時代正確了。

  誰能說時間的普通?它記錄著萬物,定義著萬物,它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力量讓生存或毀滅都只是瞬間由它決定。有些東西本身並沒有意義,卻終究被時間賦予了意義。時間的存在,才讓萬事萬物在其之上生根發芽,開出耀眼的花,有了一個果。

  在李易看來,其實《傷心者》最出彩的地方,並不是科幻,而是母愛。

  這並沒有什麼不對,甚至更因為母愛,才讓這個篇章被推崇。

  文章開始就是母親夏群芳在菜市場和小販們討價還價的情景。從開始到文末母親的陪伴一直在身邊,從未斷棄。全書也正是因為母親的溫暖與愛讓孤立無援的主人公還能抓得著一絲現世希望,雖然這希望並不怎麼管用,但的確給了悲泣者溫熱,也讓文章多了少有的柔和。

  很難想像,不,作為常人,應該是很難想像,但對於夏群芳,一個在瑣碎生活中為幾毛錢討價還價精打細算的窮苦母親,能夠在兒子何夕為他的微連續孤注一擲出書時,可以毫不猶豫的將廠里買斷自己二十七年工齡的錢不計後果的遞給兒子,這個舉動是如此地自然。

  她相信兒子,就像在看到兒子的書被印刷出來後生出的滿腔敬畏。在她看來,書就是標準,就是世界上最了不得的東西,而寫書的人當然更了不得了,而這些書都是他兒子寫出來的。可是她不知道,這是些沒有一個人會買的書,甚至連送圖書館作收藏都不要的書。於是,她就又把這樣的書往各中小學塞,為的是能讓兒子感覺到,他的書,其實是有人看的。

  人們總是感嘆母愛的一如既往,但也足能夠看出母愛的無力。夏群芳的愛飽滿的讓人心生一種被珍愛的夢幻,但當母親希圖為兒子多送出去幾本書的心愿無果,當母愛給出後的行動無人問津時,更讓人能感受到一股油然的無力悲涼。她是多麼地想幫幫自己的兒子,她已經把自己能夠想出來的,可以為兒子做的一切都去努力了。但是,時代並沒有因為她的真誠、善良和愛而對她們娘倆兒展現出寬容。最終,他們離開了,離開了這個他們一生都沒能理解的世界,就仿佛他們從來就沒有來過。

  然而,無論時代多麼枯冷,何夕是幸運的,至少,母親一直陪伴他到終點。母親夏群芳,應該也是幸福的,因為何夕人生盡頭的呼喚是那世界上最具溫度的兩個字「媽媽」!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