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8章 帶著修真記憶回到現代(27)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徐茵哭笑不得。

  要是網友們知道:他們不遺餘力維護的「熱心市民」,正是他們同仇敵愾開懟的她,不知會作何感想。

  不過她是不會暴光自己小號的。

  雖然說,這一世的行善不像任務小世界那麼純粹,但也不是為了揚名。

  行善積德,無需傳與世人知曉,天道自會記下一切功德值。

  但她的小號雖然沒曝光,「夜市街17號」這個大號卻曝光了。

  開業到現在,滿打滿算不到三個季度,兩個季度都在做好事:

  先是給社區老年活動室添置了一批適合老年人鍛鍊的健身器械;現在又給轄區消防站捐了一批最新式的消防器材。

  問大家是怎麼知道的?——指路受捐單位公眾號,人家特別感謝了夜市街17號。

  可這不過是一家普普通通夜市攤,給老年活動室捐點器械還說得過去,出手就是價值千萬的消防器材,這……不會是哪個洗錢機構的據點吧?

  有些人自己捨不得捐,別人捐了還覺得人家是在作秀,要麼是想立人設、打廣告,後期想賺更多,要麼就是哪個勢力洗白自己的一種做法,總之不可能真的有人拿出全部盈利去做善事。

  這股質疑聲越來越大,大到收到捐贈的老年活動室和消防站都不由得思索:不會真的有什麼貓膩吧?

  如果對方單純只是為了立人設、打廣告倒也沒什麼。他們巴不得社會多點這樣的人,只要實打實地幫助到了別人,對社會有利,給有錢人立個慈善家的人設又何妨?

  但假如真的是某個勢力想從中洗白自己、甚至暗中洗|錢呢?那他們豈不是成了幫凶?

  於是,除了媒體在瘋狂挖掘夜市街17號店主的背景,相關部門也在暗中展開了調查。

  可這股質疑本就是無中生有,自然調查不出什麼,相反,讓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夜市街17號的兩名股東,是真的不遺餘力在造福社會啊!

  為了讓大家吃上生態養殖的小龍蝦,他們收購了一家瀕臨倒閉的飼料廠,從原料到生產,層層把關,生產出來的綠色飼料,經檢測,不但沒有生長激素、抗生素等有害物質,還富含水產所需的多種營養元素。

  難怪最近市面上的水產,品質比以前好多了,雖然是養殖的,但肉質不比野生的差。那些大型的水產超市,還把吃綠色飼料的水產區分開來,單獨辟了個售賣區,明文標註這類水產屬於清泉清溪大湖生態養殖,無藥水無激素無抗生素,價格自然要比普通養殖水產貴得多,但買的人依然趨之若鶩。

  為了讓大家吃上甘甜多汁又健康的西瓜,他們收購了一家效益不太好的生態肥料廠。

  難怪夜市街17號賣的蔬菜瓜果,從來沒有霉爛變質的,因為提前篩選過了,但凡有一丟丟腐爛變質,上架前都被剔出來,運到飼料廠或是肥料廠。切掉腐爛部分勉強還能吃的加工成了飼料,完全沒法吃的製作成了有機肥。

  用這款有機肥種出來的西瓜,不僅個大味甜、爽脆無渣,而且不含什麼甜味劑、膨大劑等亂七八糟的添加劑。

  不僅西瓜,其他用了這款有機肥的蔬菜瓜果也一樣,既保留了蔬果本身最好的口感,又不含人工添加劑,能不受市場歡迎嗎?

  那些曾經有過農產品滯銷的農戶,是這款有機肥的第一批用戶,他們起初沒往心裡去,想著肥料價格差不多,用哪家不是用?直到嘗到了甜頭,他們才知道這款綠色有機肥對農作物有多麼大的幫助!不僅種出來的蔬果口感好,關鍵還能防蟲害!這哪個農戶抵抗得了啊?於是紛紛上門找肥料廠簽訂長期的供貨協議。

  除了這兩家廠子,夜市街17號賣的產品,全部都是各地滯銷的農產品。

  換句話說,哪裡有滯銷,哪裡就有夜市街17號派出去收購的貨車身影,直到滯銷產品脫離滯銷,重新成為市場的寵兒。

  包括最開始的小龍蝦,也是因為今年養殖小龍蝦的人太多,導致市場飽和、大量小龍蝦滯銷,差點讓那些養殖戶絕望。是夜市街17號救了他們!

  越來越多的農戶站出來替夜市街17號發聲:

  「如果沒有徐老闆按市場價來收,我們家的紅薯今年肯定爛地里了,別說給孩子交下個學期的學費,日子都不知道怎麼過呢!」

  「得虧徐老闆的車隊來我們鎮收玉米、土豆,否則真的要哭了。」

  「徐老闆好就好在從來不故意壓價,市場價多少就多少,不像那些黑心肝的中間商,巴不得我們賣不出去,他們好來撿便宜。」

  「我們村也是,要是沒有徐老闆,今年全村的冬瓜、蘿蔔怕是都要爛在地里了。」

  「我們鎮的橙子、柑橘也多虧了徐老闆。」

  「我們村更離譜,被黑心肝的中間商騙了十年。」山里村的老村長,到鎮上開會遇到一個深入調查夜市街17號的記者,氣呼呼地說道,「年年都拿『收了也賣不出去』糊弄我們,從我們這兒低價收購了山貨回到城裡賣高價。今年要不是我們村第一個大學生在徐老闆店裡兼職打工,說服徐老闆來收我們村的山貨,給的價格無比公道,我們還要繼續被那爛了心肝的奸商蒙在骨子裡,白白給他送山貨呢!」

  發自內心的感激和闡述,是最有說服力的。

  加上有關部門調查清楚了捐給消防站的這批物資的經濟來源——原來不僅花光了夜市街17號整個第二季度的盈利,飼料廠和肥料廠也出了大頭。

  可以說,除了店員/工人的工資和採購款,無論是夜市街17號,還是兩家廠子,都把利潤掏出來了。

  這三家單位的股東雖然都是徐茵和封燚,但兩人身家清白,不存在任何貓膩。

  徐茵不用說,從小到大都是資優生,升學路上獎狀獎金拿到手軟,最近一次的大獎,便是所在團隊合力登上「鳳舞華夏」國際時裝周秀台,打敗多位國際知名設計師,捧回「設計新人獎」、「獨立設計金獎」等多項榮譽,為國為校爭光。

  封燚原名馮燚,英文名felix,其履歷要相對複雜些,因為身體原因,高中就隨父母出國治療隨後長居國外,期間考取了紐大斯特恩學院,剛上大學就在金融領域嶄露頭角,「封燚」是他那時候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麻煩給自己起的代稱。

  有關部門深入調查以後,發現這孩子還真需要一個迷惑外界的代稱,因為他太牛了!尤其是在投資領域,包括對股市行情的敏感,可以說,從他踏入這一行開始,就沒有他賺不到的錢。

  最近,他似乎有往國內發展的打算,除了幫他女朋友經營夜市攤、收購實體企業,還註冊了一家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於人工智慧、高科技材料產品的研發,首輪投資五個億,後期或有可能追加。

  這樣的人,怎能得罪?

  不說他手裡的錢來路清白,即便曾在美國股市里攪動過風雲又怎樣?祖國照樣敞開胸懷歡迎他!

  為保護兩人隱私,調查組並未詳細公布這些信息,只說夜市街17號兩位股東經得起任何調查,沒有問題。

  這通告一出,所有質疑過的人全都沉默了。

  這是真的在把慈善當成事業在搞啊!

  社區和消防站第一時間站出來致歉,並再次感謝熱心市民的饋贈。

  為表歉意,他們不僅自己來,還發動身邊人來光顧夜市街17號。

  這下,夜市街17號不光在海城,全國都有名了,越來越多的顧客慕名而來。

  一直以來的回頭客們:「……」

  真謝謝你們!

  害得我們要排更長的隊不說,還經常搶不到貨。(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