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法家大師韓非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23章 法家大師韓非子

  在春秋戰國的諸子百家中,韓非子可能不是最耀眼的那個人。

  首先,他沒有開宗立派,名聲比不過老子、孔子、墨子。

  其次,他也沒有被任何一位統治者重用,政治影響力比不上張儀、李斯。

  雖然他文章寫得好,但諸子百家幾乎個個有思想、有文采、有口才。

  由於他天生結巴,導致給他減分不少。

  其實,韓非在歷史上是一個承前啟後具有樞紐意義的人物。

  他一方面承前,為秦始皇統一全國提供理論方案。

  另一方面啟後,秦漢之後,韓非的這套理論長期被古代帝王使用。

  經過韓非這一手,法家不僅在諸子百家的競賽中獲勝,而且長期占據著古代中國政治統治思想的核心位置。

  韓非是個非常矛盾的人,一方面,他的命運非常可憐,年紀不大就被毒死了。

  縱觀他的一生,幾乎沒有得意的時候,看著自己國家的危亡而無能為力。

  但另一方面,他為人世間的權力設計出種種強化的辦法,可以說是大陰謀家、權力的幫凶。

  後世很多時候提到他,會說他是個可恨的負面人物。

  「他被秦始皇視作人生偶像,可最終落得悲慘的下場。」

  「他天生口吃,言語不利,卻最終成為一代法家大師。」

  「韓非,又稱韓非子,戰國末期韓國人。」

  「韓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著有《孤憤》《五蠹》《說難》等文章,後人收集整理編纂成《韓非子》一書。」

  「這裡有人不禁疑問,為什麼韓非不稱韓子而稱韓非子。」

  「韓非在唐朝以前的確曾被尊稱為韓子,在《史記》中,司馬遷便稱韓非為韓子。」

  「到了唐朝中期,出現了一位同樣姓韓的文化巨人,就是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

  「在儒家思想占據主導的唐朝,主流知識分子對韓愈的尊崇自然超過了韓非。」

  「正因如此,從唐朝中期開始。」

  「韓子變成了韓愈專有的尊稱,而韓非的尊稱則普遍改為韓非子。」

  「韓非是韓國的貴族,他和李斯同是荀子的學生,講究法家之學。」

  「曾多次上書勸諫韓王安,沒有被採納。」

  「他天生口吃,言語不利,但卻善於寫書。」

  「李斯也曾感嘆自愧不如,秦始皇讀到他所著《孤憤》《五蠹》等篇極為讚賞。」

  「公元前234年,韓非子為了韓國出使於秦,上書勸秦始皇先伐趙而緩伐韓。」

  「遭到李斯的誣陷,於次年被迫服毒自殺。」

  「但是他的政治學說,基本上被秦始皇和李斯所採用。」

  「韓非雖然師從荀子,但思想的觀念卻與荀子大不相同,他沒有承襲儒家的思想。」

  「韓非的學術思想來源根據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韓非喜歡研究法家的學術思想,他的思想根源來自黃帝和老子的黃老之學。」

  嬴政:朕是非常推崇韓非的學說,秦國的嚴刑峻法以及焚書坑儒很大一部分就受到了韓非的影響。

  韓非作為法家集大成者的代表人物,其學說對秦國的強大有很大的幫助。

  說起來,韓非被他所殺,冤也不冤。

  說冤,有兩個原因。

  一是因為學說不被韓王採納,卻因為學說而被迫出使秦國,從而客死秦國。

  二是因為才能出眾,遭同門師兄弟李斯嫉妒,最終迫害而死。

  說不冤,也有兩個原因。

  一是因為按照韓非的學說,從邏輯上說,他的確應該殺。

  二是因為韓非的學說太殘酷,間接害死了許多無辜的人。

  韓非的治國策略在幫助秦國強大的同時,自己也不能免於身死。

  韓非的主張很多,有特色的主要有幾條。

  主張一,如何防止臣子作亂。

  鑑於歷史上很多君王都死於寵臣之手,因此作為君主要時刻防備臣子作亂。

  具體的措施首先緊盯著大臣的言行,一發現苗頭就處以死刑,而且絕不赦免。

  再者必要時把大臣的妻兒子女當做人質,防止叛亂,這叫防患於未然。

  主張二,極力主張君主獨裁。

  君主要把賞罰大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千萬不要下放到大臣手裡。

  否則就有被大臣架空的危險,最終深受其害。

  還有按照韓非的主張,對大臣的治國言論進行嚴厲的考核。

  說三天攻下城池就三天,四天或者一天都要進行處罰。

  四天超期說大話了當然要處罰,一天也要處罰是因為誇大困難,誤導決策。

  一個押糧官途中發現緊急敵情,率領部下破壞了敵人的陰謀,從而挽回敗局。

  不僅不賞,還要進行處罰。

  因為超越職權,屬於狗拿耗子多管閒事。

  當然同時也要處罰帶兵將軍,因為指揮失誤,用兵不當。

  主張三,君主要深藏不露,親理朝政。

  作為君主要保留神秘感,不能讓人知道你的喜好,免得被人抓住弱點。

  通俗點說就是玩神秘,讓人感覺你不按常理出牌。

  而他很好的執行了這一點,就連他平時住宿的地方,大臣們都不知道。

  主張四,君主對誰都不能相信。

  就連妻兒子女都不能相信,因為他們極有可能盼著你早點死,這樣他們好早點掌權。

  要知道,君主因為疾病死亡的還不到一半,其他的都是各種非自然死亡的。

  從韓非的《八奸》、《十過》、《三守》、《備內》、《六反》、《愛臣》等著作可以看出。

  韓非精通各種陰謀詭計,善於揣摩君主心思,總結各種正反案例,的確是一代治國能臣。

  他在第一次看過韓非的書以後,也不禁慨嘆。

  要是能見到這個人,並與之交往,即使是死了也不遺憾了。

  韓非厲害是厲害,也非常狠辣。

  動不動就殺無赦,動不動就抓人質,動不動就嚴刑峻法,株連九族。

  他之所以要殺死韓非,是有原因的。

  一是韓非不是秦國人,而是韓國貴族,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二是韓非獨身出使而來,沒有人質,他如何控制為自己所用呢?

  三是韓非太聰明了,他的這些計謀很多都是跟著韓非學的,能被韓非一眼看透。

  四是根據韓非的學說,君主誰都不能相信,誰都要防備,可他最不放心的就是韓非。

  「而韓非的思想核心,簡單的概括其實也就兩點。」

  「第一,法治改革思想。」

  「第二,封建君主專制思想。」

  「首先,什麼是法治改革?法治和改革需要分開理解。」

  「這裡法治可以理解為依法制國,而不能理解為依法治國。」

  「在韓非看來,只有實行法治才能國治而兵強。」

  「首先,韓非第一次明確提出了法不阿貴的思想,主張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與儒家講究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相比。」

  「而以韓非為代表的法家更把它發展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是對中國法治思想的重大貢獻。」

  「對於清除貴族特權、維護法律尊嚴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其次,韓非所說的法。」

  「看似是一種制定完備的成文法,人人平等,不可任意變動。」

  「它又是布之於百姓的公布法,主張以法為教。」

  「除了制定法律以外,還必須要宣傳法律、普及法律知識,讓廣大人民群眾遵守法律、運用法律。」

  「由此可見,它是作為臣民的行為準則,是一種積極的防範措施,這些都是法治進步的表現。」

  「但是,韓非所提倡法治和現代社會的法治是截然不同的。」

  「現代社會的法治是以民主和人民為基礎的,而韓非的法治是以人性好惡利害為基礎。」

  「韓非擴大了性惡論,他認為人的本性都是自私自利的,沒有什麼道德可言。」

  「所以就要用利益、榮譽去誘導人們去做事情。」

  「並且以刑去刑,通過嚴刑峻法,控制老百姓。」

  「在法家看來,富國和富民、強國和強民是對立的。」

  「商鞅曾說,民弱國強,國強民弱,故有道之國,務在弱民。」

  「意思就是人民疲弱,國家就會強大。」

  「所以治理國家,首先就在使老百姓變得疲憊。」

  「由此可見,韓非法治的宗旨是為了尊君抑民。」

  劉徹:韓非子是戰國時期的法家學派代表人物,他的法治思想對大漢的法律制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韓非子的法治思想有幾個重要的觀點,他大漢的律法也一直沿用這些觀點。

  一是法為治本,韓非子認為法律是治理國家的根本之道。

  他主張以法律為基礎,通過制定明確而嚴厲的法律,來維持社會秩序和統治穩定。

  在韓非子看來,法律的權威應該高於君主和官員,使得國家能夠規範管理百姓的行為。

  二是刑罰必嚴,韓非子主張刑罰必須嚴厲,以維護社會秩序和公平正義。

  韓非子認為,對罪犯必須採取嚴厲的懲罰措施,以威懾其他人,使老百姓不敢違法。

  三是勸善戒惡,除了嚴懲犯罪,韓非子也主張勸善戒惡。

  他認為通過獎勵善行和行為端正的人,來鼓勵善良的行為,同時通過嚴厲的刑罰來制止邪惡和不法行為。

  四是重視社會管理,韓非子強調社會管理的重要性。

  他主張設立各級官員,細緻管理各個領域,以確保社會的穩定和治理。

  五是用法治民,韓非子強調君主必須依法治國,而不是憑藉個人的意志和權力。

  他主張君主應當遵循法律,行使權力,以免濫用權力導致社會動盪。

  總的來說,韓非子的法治思想強調以法律為基礎,以刑罰和獎勵為手段,通過嚴密的社會管理來維護社會秩序和國家統治。

  「在韓非的思想里,沒有一點點民主的影子。」

  「要說人權、人格,只有君主才有,其他人只有為君主效勞賣命的義務。」

  「所以也有了後世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的俗語。」

  「從韓非的目的來看,所謂的法治只是一種君主統治臣民的工具。」

  「所以這種法治歸根到底其實還是人治,這就是韓非之法的真正實質。」

  「維護君主專制統治才是他的真正目的,但是這在當時是符合歷史要求的。」

  「當然,如果從後世政治制度發展的總趨勢來看,民主政治才是進步的。」

  「這種君主獨裁的帝國政治,顯然是落後乃至反動的。」

  「不過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看問題,顯然不應該以今律古以此來苛責韓非。」

  「而這裡的改革,其實就是與時俱進,不斷改革。」

  「改革圖治、變法圖強是韓非思想中的一大重要內容。」

  「韓非繼承了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的思想傳統。」

  「韓非持歷史進化的觀點,提出只要實行有利於封建一統的政策,就是順乎歷史潮流。」

  「韓非的這種具有發展進化的歷史觀是具有現實意義,一定程度與現在所提倡的不斷改革、深化改革有相同之處。」

  「法治和改革,這兩點就構成韓非法治改革的思想。」

  「其次,什麼是封建君主專制?」

  「韓非的政治理想,是建立一個統一的君主集權的封建國家。」

  「其在史書中更明確的指出,這種統一的君主集權要做到以統一代替分裂,以集權代替割據。」

  「加強以君主為核心的中央集權,打擊任何威脅君主統治的勢力。」

  「其次還要以法為教,以吏為師,禁止思學。」

  「本意就是禁止威脅君主統治的任何思想,施行思想專制。」

  「而這,也是後來焚書坑儒和罷黜百家的重要原因。」

  「例行賞發,獎勵耕戰,謀求國家富強。」

  「本意就是用私利調動人民積極性,快速的實現國家富強。」

  「以上三點,正是後來秦始皇在創建統一國家的過程中努力加以實行的。」

  李世民:秦始皇統一中華以後,歷朝歷代鞏固統一國家的各種政治措施,基本上都採用了韓非的主張。

  韓非總結了商鞅等各派法家的學說,吸收了儒道兩家有關法治的思想,最後完成了法家的理論體系。

  韓非提出了完整的中央集權的政治理論,認為法治是唯一適合當時政治形勢的一種必然要求。

  對於這一點,他是持認同態度的。

  雖說如今大唐沿用的儒家思想,但韓非一些法家思想的主張也有借鑑。

  一是國家應當把法令用明文公布出來,使老百姓都能了解,有所遵循。

  不僅老百姓,甚至貴族和官吏,都應當遵守國家法令,從而鞏固君主的統治地位。

  二是君主應該有威嚴和權勢,以便掌握國家的最高統治權。

  官吏、將帥都由君主任免,只要有能力,即使出身卑賤也可以做官。

  三是重視開墾荒地和發展農業,認為這是使國家走向富裕的根本辦法。

  主張獎勵努力耕田的農民和勇敢作戰的戰士,要求取消不耕而富和沒有軍功而享有爵位的舊貴族的特權。

  四是主張禁止其他各種學派的活動,以國家的法令來約束老百姓的思想。

  國家對老百姓的言論和思想,應該進行嚴格的控制。

  五是政治上的改革,應該根據現實的需要,不必遵循古代的傳統。

  因為歷史是進化的,而國家的法律制度也應該隨著變化,不應該拘泥於古代。

  韓非的學說,為歷朝歷代他這樣的帝王加強封建專制的統治,提供了理論基礎。

  「韓非總結了前期法家的經驗,形成了以法為中心的法、術、勢相結合的政治思想體系。」

  「法家分三派,商鞅、慎到、申不害。」

  「三派分別提倡重法、重勢、重術,各有特點。」

  「法是指健全法制,用法律作為君主專治統治的工具。」

  「術是指駕馭群臣、掌握政權、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

  「勢主要是察覺,防止犯上作亂,維護君主地位。」

  「韓非把三者融為一體,作為維護君主專制的思想。」

  「歸根到底,其實就是韓非為帝王統治者量身定做的帝王之術。」

  「所以記錄韓非思想的《韓非子》一書,也成為了後世歷代帝王統治的私人書籍,在民間被禁止觀看。」

  「縱觀中國歷史,我們會發現法家的思想一直影響至今。」

  「儒家思想雖為中國歷代統治者所信奉,但韓非的一整套君主專制主義的政治策略,始終是歷代君主獨裁政治的理論基礎。」

  「自漢承秦制,雖然漢武帝確立了儒家的統治地位,但漢朝統治者骨子裡採納的還是法家思想。」

  「越要陰謀用盡,越要推崇孔孟之道,以德禮來裝點門面。」

  「法家思想和法家權謀是歷代帝王心領神會,不能明言的治國馭下之術。」

  「因此,韓非子一直扮演著歷代帝王帝師的角色。」

  「外儒內法被後世兩千年專制王朝的歷代統治者,發揮得淋漓盡致。」

  「法家打擊臣民利益,法高於一切,必要時所有人都要為帝王而死。」

  「並且冠以各種各樣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等等來迷惑臣民,讓所有的人心甘情願慷慨赴死。」

  「從這一角度來看,法家思想的法治其實就是人治。」

  「法家論述以人為本,其根本目的就是利用人民。」

  朱元璋:法家之法不是尋常意義上的法治,而是嚴刑峻法,是皇權手中的大棒。

  先秦諸子之一的法家,是一支影響深遠的思想學派。

  在長達兩千年的歷史歷程中,法家是帝王用以國家治理的主要方式。

  法家思想流派有兩個著名的代表人物,商鞅是法家早期的代表,韓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到了韓非子,法家進一步豐富完善。

  不但有了單一的刑罰,還豐富了法家的思想。

  法家最終成為一家具有系統性理論的思想學派,這些思想集中體現在《韓非子》這部法家代表作品裡。

  總結下來,法家的核心思想集中在三個內容裡面法、術、勢。

  法,指的是苛刻嚴峻的刑罰。

  用近乎殘酷的刑罰來懲治犯罪,形成威懾力,使老百姓聽從皇權的統治,不敢有任何逾越行為。

  商君之法,刻薄寡恩,當時的老百姓就這麼評價商鞅制定的刑律。

  術,指的是政治權術。

  說好聽點叫做君主管理的手段,講不好聽點就是怎樣駕馭臣子,怎麼管理老百姓,讓老百姓當順民。

  再不好聽點,就是陰謀詭計,屬於怎麼收拾人的學問。

  對聽話的擁護的提拔重用,對不聽話的不老實的那就壓制排斥流放不用,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韓非認為君主應該深藏不漏,不要讓臣子們明白你的心中想些什麼。

  有時候還需裝聾賣啞,以觀察身邊的人忠不忠心。

  要防臣如防虎,對待不放心的人,要適時抓辮子,秋後算帳,這就是術。

  韓非甚至認為君主有時候要故意說錯話,做錯事,以試探臣子的忠誠。

  必要時要設置暗探,實施暗殺活動。

  他對此深以為然,設立的錦衣衛就是法家思想的一種運用。

  錦衣衛辦案,可以先斬後奏,很大一部分是針對大臣的。

  錦衣衛就是專門的暗探,由於他對大臣不放心,就讓錦衣衛時刻盯著。

  韓非這個人是為帝王家服務的,所以韓非認為天下就是帝王一個人的車輛。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所有的人都是為帝王一個人服務的,臣子也不過是帝王管理天下的工具。

  既然是工具,那就要完全順從。

  工具是雙刃劍,要嚴密監視,覺得用的不順手了就順手一扔。

  勢,指的是權力與威勢,也就是說要保證皇權權威和威嚴。

  想要保證權威和威嚴,就需要獨斷專行。

  大權在握,萬人之上。

  沒有權力制衡,沒有權力監督,沒有輿論批評。

  這樣就有威嚴了,就有權威了。

  這是法家的勢,一切的制度機制和國家機器的運作,都是維護帝王權威的。

  了解法家的法術勢後,就會明白法家之法是帝王之術。

  這樣的法是冷酷的,是無情的,沒有溫度,沒有關懷,也沒有什么正義。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