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立後之爭,唇槍舌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金鑾殿內,除了禮部尚書張甫被侍郎郭孝孺的這番話,驚出了一身冷汗之外,還有一個人也是把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這人便是,舉薦郭孝孺出任禮部侍郎的兵部尚書李璟瑜。

  在晉王攻破金陵稱帝那天,便將重組新朝六部的重任交給了降臣李璟瑜。

  所以,這新朝六部大部分的官員,都是受李璟瑜的舉薦後在六部任職的。

  不出意外的話,待到新帝舉行登基儀式之後,這六部的官員都是能繼續留任的。

  但,眼下這禮部侍郎郭孝孺,竟然在新朝的第一次朝會上,當著滿朝文武的面讓皇上下不來台,這可是讓李璟瑜頓感大事不妙啊!

  說起來,在臨危受命重組六部之時,作為前朝降臣的李璟瑜為了在新帝陳懷安面前表忠心,在舉薦六部官員之時,嚴格做到了「舉賢避親」。

  就拿禮部侍郎郭孝孺來說,他本是前朝翰林院的侍講學士,主要負責文史修撰工作,在前朝也算得上是兩袖清風、兢兢業業的官員。

  正因如此,李璟瑜在新朝初立,各部正值用人之際時,才會舉薦郭孝孺出任禮部侍郎,協助禮部尚書張甫處理日常事務。

  哪曾想,郭孝孺這個老儒生竟然是個一根筋的傢伙。

  更讓李璟瑜納悶的是,這郭孝孺到底是從什麼地方聽到的消息,說皇上要「開歷史之先河,立東西宮皇后」?

  還口口聲聲說什麼坊間傳聞,自己這個代行宰相之權的兵部尚書怎麼沒有聽到?

  還是說,他們不在一個坊間?

  事已至此,還是抓緊想想補救的辦法吧!

  兵部尚書李璟瑜低著頭胡思亂想著。

  另一邊,被禮部尚書張甫拉了一把的禮部侍郎郭孝孺,卻並沒有就此打住話茬,甚至還反問道:「張大人,你這是為何?」

  「讓他說!」

  就在這時,龍椅之上的新帝陳懷安突然開口了。

  他的聲音不大,卻足以讓金鑾殿內的滿朝文武聽得真真切切,那不帶一絲感情的冰冷話音不怒自威,透著身為九五之尊的威嚴。

  眼見皇上都發話了,面如死灰的禮部尚書張甫也只好退下,任由禮部侍郎郭孝孺在朝堂之上口若懸河,引經據典。

  郭孝孺道:「啟稟皇上,那回紇汗國的毗伽公主月綺羅,乃是回紇汗國為了避我天朝的兵峰鐵蹄,為了避免向突厥汗國一樣慘遭滅國之災,這才主動向皇上提出和親;」

  「說起來,皇上願意接受回紇汗國的歸降,對他們來說已經是天恩浩蕩;」

  「可那回紇汗國的英武可汗還不知足,竟妄想在新朝冊立皇后之時,將其女毗伽公主月綺羅推舉為我新朝母儀天下的皇后,狼子野心可見一斑!」

  郭孝孺繼續說著:「據臣所知,皇上和武寧王府的書君公主,早在皇上御駕親征西域之前就已經定下婚約,乃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名正而言順;」

  「這武寧王,更是我新朝中德高望重的朝廷棟樑,皇上冊立書君公主為新朝皇后,乃是順應天道,民心所向;」

  說著,郭孝孺撲通一聲,直挺挺的跪倒在金鑾殿內,對著龍椅之上的新帝陳懷安,苦口婆心的勸諫道:

  「臣斗膽懇請皇上,早日與書君公主成婚,登基大典舉行之時冊封新朝皇后,以安社稷民心!」

  說完,郭孝孺便毫不猶豫的向陳懷安磕起頭來。

  一時間,朝堂之上鴉雀無聲。

  滿朝文武的目光,都下意識的投向龍椅之上。

  片刻過後,朝堂之上又有文臣下跪磕頭,高呼:「懇請皇上,,早日與書君公主成婚,登基大典舉行之時冊封新朝皇后,以安社稷民心!」

  𝑠𝑡𝑜55.𝑐𝑜𝑚

  陳懷安打眼一看,第二個站出來逼他大婚立後的,是幽雲十六州的文臣何寬。

  「懇請皇上,,早日與書君公主成婚,登基大典舉行之時冊封新朝皇后,以安社稷民心!」

  緊接著,是接二連三跪倒在金鑾殿內,奏請皇上大婚立後的文臣武將。

  當中的一多半人,都是幽雲十六州文臣武將利益集團的代表。

  甚至,連副將劉子玉也站了出來。

  倒是那站在金鑾殿內最前排,目光能與龍椅之上的陳懷安直視的武寧王劉新武,此時的面部表情顯得格外的陰沉難看。

  但,眼下這種情況,劉新武似乎也不好站出來說些什麼。

  當然了,這朝堂之上也還是有清醒之人。

  就比如龍城破虜軍的龐先楚,左良才;【天生帝王命】系統出品的武將常遇春、陳慶之、王翦;虎賁新軍副將唐子義;兩江、兩湖總督蘇晨、姜寧;新朝封侯第一人盧江等等;

  這些武將都只是安靜的站在金鑾殿內,默不作聲的低著頭。

  尤其是了解事情始末緣由的勇武將軍龐先楚,更是一言不發的愣在原地。

  但,龐先楚的心裡很清楚,能以八千龍城破虜軍起兵靖難,最終將大新王朝趙氏江山顛覆的新帝陳懷安,又豈能是受制於人、任人擺布的傀儡?

  立後這事兒,還有得磨的啊!

  「眾愛卿,靜一靜!」

  龍椅之上,面對朝堂上此起彼伏的立後之聲,新帝陳懷安依舊保持著那副波瀾不驚的神態。

  似乎,這件事和他無關一樣。

  待到金鑾殿內的一眾文臣武將安靜下來之後,陳懷安這才慢條斯理的說道:「郭大人,你這道聽途說的坊間傳聞,可是比朕看過的野史還要野啊!」

  哈哈!

  說著,陳懷安笑了笑,繼續道:「你是在哪個評書先生那兒聽來的,朕要開歷史之先河,立東西宮皇后啊?」

  「這——」

  大殿之下,禮部侍郎郭孝孺突然就被皇上的這個問題給問住了。

  事實上,郭孝孺也是在前些日子一個偶然的機會,在秦淮河畔的一條花船上道聽途說的這個消息。

  等到郭孝孺想要去一探究竟之時,那花船之上高談闊論之人早已離去。

  若不是今日的朝會之上話趕話,郭孝孺也不會選擇如此唐突的,就把這捕風捉影的消息,當著滿朝文武的面說出來。

  所以,在面對皇上的質問之時,郭孝孺在一時間也不知道該如何作答。

  好在,陳懷安並未在這個問題上深究。

  陳懷安繼續道 :「眾愛卿,這既是坊間傳聞,那必定是捕風捉影之事!」

  「新朝冊立皇后一事,乃是新朝開國以後的第一件大事,關於皇后的人選,朕和太后自有定奪,眾愛卿也無需在這件事情上操心;」

  「在朕舉行登基大典之時,自會將新朝皇后的人選昭告天下!」

  「眾愛卿,可還有其他事情需要啟奏?」

  金鑾殿內,剛經歷了這麼一出的滿朝文武,即便是再有事情啟奏,肯定也不會選擇在這個時候。

  一時間,大殿內群臣默然,鴉雀無聲。

  龍椅之上,陳懷安擺了擺手。

  下一刻,站在他身邊的司禮監秉筆太監蔡和,拖著尖銳的嗓音厲聲道:「退朝——」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