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筆記 雜記(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北京烤鴨】

  中國的飲食文化總是隨著戰亂由北向南傳播。

  北京烤鴨的前身,南京叉烤鴨(金陵鴨料理)則是少數奇葩,隨著永樂皇帝朱棣遷都而北上。

  朱元璋酷愛叉烤鴨,「日食烤鴨一隻」,因此御廚無不精進烤鴨技術。朱棣北上時自然要帶著御廚一起去北京。又吸收了山東的荷葉餅、配蔥、甜麵醬,漸漸形成了後來的北京烤鴨。

  明朝永樂十四年(1416年)開的便宜坊是北京第一家烤鴨店,賣的鴨叫做「金陵片皮鴨」,使用不見明火的燜爐烤鴨法。

  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開的全聚德開創了使用明火的掛爐烤鴨。

  選鴨。燙皮打糖色。灌料。北京烤鴨灌高湯,廣式則灌香料干烤,這是因為南方鴨肉腥味重需要考香料去腥。

  【火鍋】

  重慶火鍋用牛油炒鍋底,味道雄渾醇厚。成都火鍋用菜籽油炒鍋底,細膩柔和。

  成都火鍋以鴛鴦火鍋為主。

  1938年,中國第一屆烹飪大賽中出現了「雙味火鍋」,評委是末代皇帝溥儀的弟弟愛新覺羅·溥傑。

  1985年,人稱中國烹飪界八大金剛之一的熊四智將之改名為「鴛鴦火鍋」。

  重慶火鍋原型為九宮格火鍋與「水八塊」(下水沾麻辣牛油滷汁)。又被稱為毛肚火鍋和麻辣火鍋。

  毛肚火鍋中延伸出了毛血旺這道菜。

  重慶火鍋店還需要好吃的炸酥肉才足以在重慶立足。

  火鍋滋味的關鍵在於炒底料。

  辣油,油碟。

  【羊肉】

  山羊肉不如綿羊肉好吃,因為山羊肉有四一甲基辛酸嗎(脂肪酸)讓肉帶汗酸味。

  蒙古羊極品:呼倫貝爾大草原的海拉爾羊,和蒙古綿羊戈壁羊。

  涮羊肉:如何辨別是不是手切羊肉:羊肉是片而非卷,吃完盤底乾淨不見血;把盤子傾斜到九十度肉片不會掉,說明做好了羊肉的去血去酸;涮燙之後水面不會有浮沫。

  寧夏人喜歡吃羊肉泡饃和羊雜碎,用寧夏鹽池灘羊。現存最古老的泡饃店是1898開業的西安「老孫家飯莊」。泡饃的吃法與白老師所說相符。

  蘇州藏書鎮的藏書羊肉來源傳說類似於「爛柯棋緣」,不過木匠下山後沒有老死,而是用仙人下棋的木頭做了木碗,用這木碗盛食物會十分美味。有個年輕人便拜託木匠做了個木桶,用木桶煮出來的羊肉鮮美無比,於是當地人都開始用木桶煮羊肉,是為「藏書羊肉」。

  【日式炸雞】

  「唐揚」是一種裹上麵粉後油炸的烹飪方式,因為手法是從中國傳入日本,所以用了漢字。

  【清宮節日飲食】

  元旦,福肉:祭祀後食用,不放一點佐料,是苦差事。

  立春,春餅:十七種東北動植物為原料的滿族合菜。

  元宵,元宵:最有名的宮廷元宵是八寶元宵。

  穀雨,榆錢餅:榆樹果實做的糕餅,甜。

  小滿,餃子:素餡餃子祭奠佛祖。

  端午,粽子:端午期間,乾隆桌上要擺一千多個粽子。

  立秋,秋葉面:面片兒湯。

  七夕,巧果:七夕以巧果祭牛郎織女,外形不夠巧拿不出手。古時的七夕不是情人節,而是女子們乞求有一雙織女一樣巧手的乞巧節。(我有一雙靈巧的手,才不需要女朋友)

  https://

  中秋,月餅:各種口味應有盡有。皇帝祭太陰星君,所用彩畫圓光大月餅(重十斤)不能在中秋吃,要陰乾儲存,待到除夕再分吃。熬爾布哈是一種受到滿足遊牧習慣影響的奶皮月餅。

  重陽,花糕:清廷沿用了明廷重陽吃花糕的習慣,但棄用了重陽吃迎霜麻辣兔這一條。

  冬至,餛飩:素紗餛飩。

  臘八,臘八粥:需在雍和宮以直徑2公尺深1.5公尺的大銅鍋熬煮,周圍一圈喇嘛念經,共煮六鍋。第一鍋奉祖先與神佛,第二鍋送帝後,分賞嬪妃皇子,第三鍋由監視熬粥的大臣和喇嘛分給在京的親王與各寺僧侶……第六鍋布施京城百姓。

  【黏黏轉】

  張愛玲晚年提到過的黏黏轉其實就是碾轉,把沒熟的麥粒以碾石滾壓後製成。

  【紫禁城裡的粽子】

  一直到宣統年間,清宮一直是甜粽黨的天下。宮裡的粽子是糖粽子,只有住在江南的袁枚那等人才能吃到咸口的火腿粽子。御廚有限,每年節前為了包粽子會從外面調入許多幫廚,日夜不停地包粽子,僅僅是皇宮裡擺著看的粽子就需要兩千多個。

  直到溥儀成為宣統皇帝,浙江遺老進貢了火腿鮮肉粽子,宮裡才有了肉粽,但也沒能吃上多少年,便連御膳房都沒有了。

  【素餡餃子】

  除夕吃素餃子不動葷是努爾哈赤定下的規矩,清宮奉行多年,但到清末光緒時已經淡忘了祖宗遺訓,開始吃豬肉餡餃子了。慈谿也很喜歡吃餃子。

  【潮州菜】

  以米為大,以海為家。

  唐代韓愈入潮被認為是潮人由野蠻走向文明的界限,中原文化進入潮州。到宋朝後潮州菜開始逐漸形成鮮明的地方風格。

  以淡出鮮,由鮮出味。

  潮州打冷是當地特有的食制。

  天下潮菜,滷味為先。潮州滷水有名是因為有著獅頭鵝這種肉多嫩滑的絕品鵝種。商州時期就已經有滷製食物的原型,秦滅巴蜀後,為中原帶來了豐富的四川香料,滷製食物進一步發展,到漢唐時代趨於成熟。各地滷水風格不同,較著名的有四川涼鹵,廣東、廣西、福建滷水。

  潮州有三寶:菜脯、鹹菜、魚露。菜脯就是蘿蔔乾。

  【炆與燜的區別】

  可以簡單理解為炆是開蓋文火煮,燜是加蓋文火燉煮。

  北方把炆叫做燒,是因為朱允炆在叔叔朱棣的政變中被燒死,為了避諱所以改名為「燒」,是為南炆北燒。

  在南方,燒意為燒烤,但近代也有了「紅燒」和「干燒」的做法,是因為上世紀四十年代山東廚師南下帶來的影響。

  【紅蟳米糕】

  閩菜第一名菜。

  但紅蟳價格近年被微商炒到了120元左右一隻,如今普通人家已經不可能專門買好幾隻用來做米糕了(這一點是我特意找在閩南的盟主確認到的)。

  【羹與湯】

  羹:古時中原人以羊肉為美味,羹便是羔+美。

  湯:本意為熱水,後引申為湯藥,古時吃湯是為了食療養生。

  羹與湯的最大區別,在於羹要連其中材料一起吃掉,湯只取其湯水喝。

  北方氣候苦寒,對飲食熱量要求高,故多做羹,將所有食材吃掉;南方氣候濕熱,易染風邪,故多飲有治療功效的老火湯水。廣東人的煲湯便是源自於此。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