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讓人心領神會的表達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位著名的英國主教在一戰期間,為阿普頓的軍事駐紮地的士兵發表了一場演講。思兔閱讀www.sto55.com然而這些士兵的文化水平很低,幾乎連字都不識。此時,他們即將奔赴前線。然而,他們中幾乎沒有人知道,為什麼要打這場戰爭。面對這些即將犧牲的戰士們,這位主教卻大肆宣傳「國際和平」和「塞爾維亞要有獨立自主的權利」。這些連字都不識的士兵,又怎麼能聽懂他誇誇其談的一切呢?演講的效果可想而知。要不是大廳的周圍站滿了帶著槍枝的軍警,這些士兵一刻也不願意再呆下去。

  我並不是在諷刺這位主教。如果是一群大學生作為這場演說的聽眾,那麼結果一定會非常成功。我想說的是,面對文學水平比較低的士兵,他這種深奧的演講,在座的各位有誰能明白呢?可以說,這位主教對自己演講的對象一無所知,對演講要達到的效果和目的也毫無了解。

  那麼演講究竟有什麼目的性呢?無論演講者是否認識到了這一點,每一次演講,都必須帶有很強的目的性,基本可以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向人們闡釋某些觀點;

  第二,使人們銘記和相信一些重大事件或信念;

  第三,呼籲社會各界的支持;

  第四,娛樂休閒。

  對於這四點,我們都可以舉例進行說明:

  林肯一向喜歡機械製造,他甚至為他發明的一項裝置申請了專利,他發明的這個裝置能讓擱淺在沙灘上的船隻遠離障礙物。為了讓他的這個設備投入生產,他就讓自己的律師事務所附近的一家機械製造廠進行生產。這項裝置的生產最終沒有成功,但林肯投入了極大的熱情,他能夠不厭其煩地向他的朋友解說這些裝置的作用,他解說的目的就是讓人們明白這個東西的工作原理。

  林肯在葛底斯堡發表過兩次就職演講,在亨利·克勒逝世後發表過讚頌之辭,他演說的目的就是讓人銘記這些人、這些事。只有讓人清楚、明白這些事,才能讓他們記住。但是,林肯講話的目的不只是讓人知道這些事,而是銘記。

  林肯所做的演講,也有一些是為了引起社會的關注,讓人們做出相應的行為。為了爭取陪審團有利的判決,力圖獲得選票,他對陪審團滔滔不絕地發表政治演說。此時他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人們做出相應的回應。

  但是,林肯的演說也有失敗的時候,那是在他當選為總統的兩年前,為了給人提供娛樂,他在一個小鎮上發表了一場關於發明的演說,但是卻沒有人捧場。這對於一個著名演講家來說,確實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但是在另外一場演說中,他卻大獲成功。這是因為他知道如何實現演講的目標。許多演講者就是因為不知道該如何去做,結果其演講歸於失敗。

  我還經歷過這樣一件事:

  有一位演講者,在演講中途就被聽眾的憤怒和起鬨趕下了古老的紐約劇院的舞台,這個演講者是一名國會議員。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因為他把以消遣娛樂為目的的演講,換成了以闡釋說明為目的的演講了。正值戰爭爆發之時,這位演講者給聽眾講述美國是如何備戰的。這在無意中釀成了大錯,這直接打擊了聽眾的興趣。為了對這位國會議員表示尊重,聽眾們只好耐著性子聽下去,十分鐘過去了,十五分鐘過去了,聽眾已經忍無可忍了,他們如熱鍋上的螞蟻,希望趕緊結束這讓人備受煎熬的演說,但是這個演講者喋喋不休。終於,聽眾們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一些人開始喝倒彩,緊接著,另一些人也附和起來,片刻之間,劇院裡亂成了一團。而那位遲鈍的演講者對此依舊堅強地進行著演說,雖然這種場面已經讓他感到尷尬和焦躁。而他的堅持無疑是火上澆油,聽眾們憤怒的鼾聲淹沒了這位演講者的聲音,會場裡頓時成為一片憤怒的海洋。這位演講者已經聽不見自己在講什麼了。最終,在一片噓聲中,他備感羞辱退下台去,黯然地接受了失敗。

  通過上面的例子,在演講的過程中一定要明確演講的目標和對象,並在演講中靈活、科學地運用一些能夠達成目的的方法,這樣才能保證演講的順利進行。

  選用比喻的方法

  我們不能低估清楚表達的重要性和難度。我曾經聽過一位愛爾蘭詩人的專場詩歌朗誦。在這個詩歌朗誦會上,絕大部分的聽眾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根本不知道他在說什麼。其實,無論是在公共場所還是在私下場合,有很多講演者都與這位詩人有著相似的經歷。

  記得有一次,我與奧利弗·勞茲先生討論公共演講的要素,勞茲已為大學生和公眾演說了四十多年,他是一位傑出的演講家。他強調,知識的積累和演講工作的準備在所有重要的要素中,是首屈一指的;其次就是「要竭盡全力地去表達清楚」。

  普法戰爭爆發之際,貴族毛奇將軍在告誡他的部下時說:「先生們,一定要記住,任何有可能導致誤解的命令,一定會被誤解。」

  同樣認識到這個嚴重性的拿破崙不厭其煩地對他的秘書強調:「一定要表達清楚些!再清楚些!」

  耶穌的門徒曾經問他,為什麼要用寓言故事和比喻的方法傳播教義,他是這樣說的:「因為誤差隨時都會產生,包括人們在看、聽和理解的過程中。」

  我們可以進行這樣的假設:如果想指望聽眾毫不費力地聽懂一個對於他們來說完全陌生的東西,這簡直是天方夜譚,正如普通人要想聽懂一個博士的演講也一樣非常困難。

  因此,在這種情形下,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呢?耶穌是怎樣教他的門徒的呢?其實最簡單且自然的方法就是:用世人皆知的東西來解釋人們不知道的事情。例如用什麼來解釋「天國」這個詞呢?世間有和它相像的東西嗎?該怎樣比喻才能讓未教化的巴勒斯坦農民認知「天國」呢?耶穌就用眾所周知的東西,對這個詞進行了生動的解釋:

  天國是家庭主婦手中的酵母,包含了一日三餐,等到它發酵,我們就不會挨餓;

  天國是一艘商船,在茫茫大海中尋找善良的珍珠;

  天國是一張魚網,播撒在汪洋之中……

  人們通過這些通俗易懂的比喻,很容易明白它的含義:每個星期都會有漁夫下海撒網捕魚;每天都會有商船進行珍珠貿易。

  耶和華的謹慎小心、和藹可親被戴維這樣生動清晰地描繪:

  假如我是一隻羊,耶和華就是牧羊人,有了他,我就沒有煩惱。有了他,我可以安心地躺在翠綠的草地上;有了他,我可以邁入一片平坦的綠海……

  在這個貧瘠的國度里,是他,鋪上了泛著綠色光澤的草地,也是他,蓄滿了羊兒飲用的碧波……

  那些未教化的農民完全可以理解這些話。

  下面這個令人難忘卻富於幽默的故事,講述了同樣的道理:

  一些傳教士來到非洲赤道附近的一個部落,他們準備在那個地方宣傳他們的教義。於是,這些傳教士們把聖經里的一句話改編成了這個部落的方言。這句話在聖經中是這樣描述的:「即使你有滔天的罪行,有了上帝的指引,它依然變得如雪般潔白。」如果他們從文字上改編這句話,那將是毫無意義和讓人更為疑惑的。因為,在當地二月的早晨,人們從未在路上見到過雪的存在,甚至沒有雪這個詞彙的出現。如果讓他們來辨別雪和煤炭,他們一定會不知所措。但是,椰子是當地人最熟悉不過的東西了,他們經常用椰子作為他們的午餐。所以,這些傳教士們就用他們最熟悉的椰子取代了他們毫不知曉的雪,聖經里的那句話就被改編為:「即使你有滔天的罪行,有了上帝的指引,它仍會變得如椰肉般潔白。」

  這是多麼完美的表述啊!

  我在密蘇里州的渥倫斯伯格州立師範大學時,曾經有一場關於阿拉斯加的演說,但是那場演說卻失敗了。演講這個主題的人也在其他地方進行了類似的演說,效果都不盡人意。因為它的演說表達不夠清晰,語言也死氣沉沉:他沒有像那些傳教士那樣從聽眾的角度出發,而是徹底忽略了聽眾們的所知所聞。在演說中,他告訴聽眾阿拉斯加占地約有五十九萬八百零四平方英里,人口共有六萬四千三百五十六人。可是沒有人能確切地感受到五十平方英里是什麼概念。人們很少使用平方英里這個概念,所以,也不會想到緬因州或德克薩斯州的大小大概就是五十萬平方英里。聽眾的腦海里很難對數字形成抽象的畫面。但是,如果位演講者告訴聽眾阿拉斯加及其島嶼的海岸線比赤道的一圈還要長,它的面積比佛蒙特州、新罕布夏州、緬因州、麻薩諸塞州、羅德島州、康乃狄克州、紐約、新澤西州、賓夕法尼亞州、德拉瓦州、馬里蘭州、西維吉尼亞、北卡羅來納州、南卡羅來納州、喬治亞州、佛羅里達州、密西西比州和田納西州的總和還要大,聽眾的腦海里就會對阿拉斯加的面積有一個清晰的了解。

  六萬四千三百五十六人口,對於這個數字,很少有人能把這個數字記住五分鐘的,甚至記憶一分鐘都很難。演講者快速地說出這數字,就像寫在沙灘上的字一樣,給人既不準確又不可靠的感覺,因此也不會給聽眾留下一個清晰的印象。而且,這些複雜的數字也會在下面的演講過程中慢慢淡盡,因此,把這些枯燥無味的數字換成聽眾熟悉的形象來表達不是更好嗎?例如:約瑟夫大街離密蘇里州並不遠,聽眾中絕大多數人也都去過那裡,阿拉斯加的人口總數比約瑟夫大街少一萬人。再如,把阿拉斯加的一些情況與聽眾們所居住的城鎮相比較,效果會更好:阿拉斯加的人口是密蘇里州的八倍,是渥倫斯伯格的十三倍。

  大家可以比較下列例子中a、b兩部分,就可以看出哪種表達會更好:

  a.距離我們最近的星球有三十五萬億英里;

  b.如果一列火車以每分鐘一英里的速度駛向距離我們最近的星球,那麼要行駛四千八百萬年後才能夠抵達;如果在這個星球上唱一首歌,而且要讓這歌聲傳到我們的地球,那麼,我們必須等待三百八十萬年後才能聽到;如果一條蜘蛛絲能夠延伸到這個星球,那麼,這隻蜘蛛將重達五百噸。

  a.世界上最大的教堂是皮特大街上的教堂,它有二百三十二碼長、三百六十四英尺寬;

  b.世界上最大的教堂是皮特大街上的教堂,兩座白宮重疊起來才能和它一樣大。

  奧利弗·勞茲十分擅長使用上述方法,向普通聽眾們解釋原子的大小和性質。他在為歐洲聽眾們演講時,做了這樣一個比較:一滴水中所包含的原子數目,就像整個地中海中所含有的水滴數目。當時,有很多聽眾乘船要花費一個多星期的時間才能從直布羅陀抵達蘇伊士運河。為了使表述更貼近於人們的現實生活,他又作了一個比較:一滴水中所包含的原子數目就如整個地球上的小草葉子那麼多。

  理察·哈丁·戴維斯在一次演講中說道:「它和第五大街劇院裡的觀眾席一般大小。」這是他對一群紐約聽眾評述索菲婭街的清真寺的情景。當他評述布林底希海港時又說道:「布林底希看上去就與長島城一模一樣,前提是你要從海港港尾進入。」

  所以,你應該使用這些方法來詮釋你的演講。例如,如果你要描述金字塔,你首先應該告訴聽眾它有四百五十一英尺高,接下來,你就可以用聽眾們日常所能看到的建築物與金字塔進行比較,這樣就生動形象地說明了金字塔的高度;如果你要說明它的占地面積,可以用它能夠覆蓋的街區面積來描述。再如,如果你要描述二十英尺高的某東西,就可以打比方,從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的一點五倍。如果你想表

  達有多少竿或多少英里,就可以用此地到聯合車站或到某個街道的距離來比較。

  避免出現專業術語

  假如你從事的是一個對專業技術要求非常高的工作———比如說律師、醫生、工程師以及與此類似的一些高度專業性的工作,那麼,在你面向普通民眾進行演講時,要儘量避免使用專業術語,你應該藉助一些淺顯易懂的詞彙去替代那些專業術語。即使你這樣做了,對一些緊要之處也要加以詳細的解釋說明,這是很必要的。以上這一點,在演講時你應該加倍注意。

  我之所以要在這裡嘮叨著提醒大家加倍注意這個問題,那是因為曾經有許多的演說皆是因此而導失敗的。顯然,這些演講者在演講之前壓跟兒就沒有研究過自己的聽眾,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聽眾只是些普通民眾,他們根本就不知道這些專業詞彙到底代表著怎樣的含義。因此,儘管他們滔滔不絕地講得天花亂墜,自己也感覺不錯,但這對於那些絲毫沒有受過什麼專業知識教育的普通聽眾來說,就如同六月雨後暴漲的密西西比河衝上了衣阿華州和堪薩斯州新犁過的棉花田一樣,一塌糊塗。

  那麼,演講者應該如何去應對以免這樣尷尬的場面再次發生呢?下面是一段印第安那州前任參議員比沃瑞茲先生送給我們的一些寶貴的建議,我想任何一個演講者和將要成為演講者的人都完全有必要認真仔細地閱讀和體味下面這段話:

  在演講的時候,為了使自己的表達清楚明白,你可以試著採用下面這個還算不賴的方法:首先,你要把占聽眾大多數的普通民眾作為自己假想中的演說對象。這樣,為了使他們能清楚明白地理解自己的演說,你自然就會注意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淺顯的邏輯的。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更好的方法,那就是你也可以把小孩子當作自己演說的對象。如果是這樣的話,為了讓這些小孩子明白你說的到底是什麼,你也必須用一些簡單明了的語言來解釋自己的問題。

  一位醫生的演講至今令我記憶猶新。在演講中他這樣講道:「橫膈膜呼吸法———利用橫膈膜進行呼吸對於人們腸部的蠕動以及身體的健康都是非常有益的。」說完這些他並沒有進一步地對這個橫膈膜呼吸法做詳細的說明或者解釋,而是繼續按照他的計劃講起別的內容了。沒有辦法,我根本不知道什麼叫橫膈膜呼吸法,於是,我只好打斷了他的演講,然後,向大家問道:「不知在座的各位是否有人知道這個所謂的橫膈膜呼吸法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呼吸法?它與其它的呼吸法比起來究竟有何不同?此外,它對人體有益有什麼科學根據?這個腸部蠕動究竟又是怎麼一回事?」問題的答案令這位醫生詫異不已,因為幾乎沒有人能完完全全的明白他所說的話。因而,這位醫生又不得不回過頭來,對我所提的問題一一解釋,內容如下:

  橫膈膜說白了就是位於肺底部一片薄薄的肌肉,它把人的肚子分成了胸腔和腹腔。在我們心情平靜地用胸部呼吸時,橫膈膜通常是處於弓形狀態的,那樣子就好像是一個倒置的洗臉盆。

  在我們使用胸部呼吸吸入空氣時,氣流將會向下壓迫橫膈膜,使其向下部凸起,一直至接近扁平狀,這時,你會明顯地感覺到胃部肌肉向下壓迫自己的腰部。這種向下的壓力會按摩並刺激你腹腔上部的各個器官,其中包括胃、肝、胰、脾等。

  而在我們呼出氣流的時候,胃和腸在恢復原來狀態的過程中又會向上壓迫橫膈膜,這就等於又進行了一次按摩活動,它將有利於我們身體的新陳代謝。

  我們都知道,人體很多的不健康因素的源頭都在腸道之中。而通過這種橫膈膜呼吸法,我們的胃和腸道就可以得到一定的活動,那麼我們諸如消化不良、便秘、人體自我中毒等病症就會不藥而愈了。

  林肯的秘訣

  為了讓自己的演講能夠迅速而明白的被聽眾理解並接受,林肯一直樂於接受別人的忠告。當林肯第一次在國會做演講時,他使用了「有糖衣的」這個俗語。在演講之前,作為林肯好友的大眾印刷公司老闆戴夫瑞斯先生向他建議,這個短語太俗了,如果這是一篇在伊利諾斯舉行的演講的演講稿,勉強還能說得過去,但這是你歷史性第一次在國會演講啊,用在這兒就太不雅了。林肯是這樣回答戴夫瑞斯先生的:「好的,戴夫瑞斯,如果你認為大多數的人們都很難理解『有糖衣的』這個短語的話,那我不妨就修改一下;但我想我就不做什麼變更的好。」

  有一次,林肯就向諾克斯大學的校長古雷沃博士解釋了他為什麼偏愛這些通俗易懂的文字的原因,現收錄如下:

  在我的記憶里,一直有一些孩提時代的情形珍藏在最深處。當我還是孩子的時候,如果別人的話讓我感到雲裡霧裡不知所以然,我會變得非常煩躁,這比任何事都更能影響我的情緒,而且,從那以後,這種情形就一直困擾著我。有一次,鄰居到我們家裡來拜訪,父親和他們聊了整整一個晚上。在鄰居離開後,我就回到屬於自己的小臥室休息去了,儘管我很想睡覺,但我卻失眠了。為什麼呢?因為我在床上輾轉反側、思來想去卻怎麼也弄不明白他們所說的一些話的含義,而僅僅是弄清楚它們的含義是不能讓我滿意的,我總是會試圖用一些簡單明了、通俗易懂的語句把它們表達出來,直到其他的每一個孩子都能聽明白為止。這就是我偏愛簡單明了、通俗易懂的表達原因,也是我一直堅持這樣做的動力所在。

  的確如此,林肯是特別偏愛通俗易懂的文字的,她對它們懷有一種特殊的情感。林肯曾經就讀過的新塞勒姆小學的校長曼托·格雷安這樣證實道:「假如一個意思能用三種方式表達的話,林肯一定會把這三種方式一一找出來,然後再花上幾個小時去反覆思考和比較究竟哪個才是最佳的,而這也就是最簡單易懂的表達方式。」

  人們表達含糊不清的原因大體相似,顯而易見,他們對自己所要表達的意思都是晦澀的、模糊的,就憑著這些模糊的印象、晦澀的表達又怎麼使人明白呢?這就好比是在一個大霧瀰漫的日子裡拍攝照片一樣,能拍攝出清晰的相片嗎?這些人是應該向林肯學習的,學習他那種弄不明白就難以入眠的精神,學習他應對的方法。

  視覺的魅力

  就像前面第四章中所提到的那樣,從耳朵到大腦的神經功能要遠遜於從眼睛到大腦的神經功能;科學家會更加準確地告訴我們,視覺功能要比聽覺功能強二十五倍。

  中國古代有一句諺語,也與這個道理如出一轍:「百聞不如一見。」

  因此,如果你想讓聽眾快速而清楚明了地理解你的演講,那麼你最好把自己演講的要點畫出來,使聽眾能夠看見。這就是新近故去的著名國家資產註冊公司的總經理約翰·帕特森演講成功的秘訣。他曾經為《系統方法雜誌》撰寫過一篇介紹這一秘訣的文章:

  就我個人的演講經驗而言,僅僅靠演講詞就想讓聽眾清楚明了地理解你、接受你無疑是遠遠不夠的,為了使你的演講達到理想的效果,我們還應該使用大量的輔助手段作為補充,而圖畫法就是所要採用的輔助方法之一。如果說圖表的說服力比單純的文字要強的話,那麼圖畫的說服力又遠遠強過圖表。這是一種非常理想的演講方法,它要求演講者把要演講的各個分要點用圖畫的方式表示出來,再在這些要點之間用必要的文字串聯起來。很早以前我就發現,對於聽眾來說,圖畫的力量實在是遠遠超過枯燥的說教。

  不要小看了這些看起來有點兒滑稽可笑的小圖畫,它們的功效可是不一般啊。而對於這些「圖畫語言」,我自有一套完整的體系:一個圓圈裡面加上一個美元符號就表示一張紙幣,一個書包上面畫上一個美元符號表示許多紙幣;月亮形狀的臉龐表示好的結果和影響;一個圓圈裡面畫上五道橫線分別代表眼睛、鼻子、嘴巴和耳朵,隨意改變這些橫線的形狀則其表示的含義也跟著改變———嘴角向下代表落伍的人、嘴角上翹代表緊跟時代潮流的人。的確,這些圖畫在人們看來也許不是很漂亮,但我們應該懂得,一個卓越的卡通畫家作畫時,他要考慮的應該是如何才能準確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意圖,而不是這幅畫畫出來是否是最美的。

  在演講的時候,假如你能夠恰如其分地運用這些「圖畫語言」,那麼你想不成功都很難。你可以一邊演講一邊迅速地畫出這些「圖畫語言」,以使你的意思表達得更清楚明了,而聽眾也會一步一步地在你的這些「圖畫語言」的引導下,最終清楚明了而且迅速地理解你演講的意圖。與此同時,聽眾也會在這一過程中領略到這些「圖畫文字」所特有的幽默。

  以前,我曾專門僱傭了一位畫家,讓他和我一起奔走於大街小巷,對於一切我們認為畫得不夠完美的圖畫,我都讓這位畫家悄悄地臨摹下來,等回去以後再把它加以完善,使之成為完美的圖畫。然後,我會在公眾面前展示這些事情的本來面目。在我聽說有了幻燈機後,我立刻就去買了一台,有了它,我就可以把「圖畫文字」投影到銀幕上了,就因為這樣我的演講變得更加吸引人也更加有效率了。後來,動畫製作又問世了,我再一次有幸成為第一批勇於挑戰的人。到現在,我已經製作和收藏了許許多多的動畫片膠片和大約六萬多張幻燈片。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演講都適合和需要藉助「圖畫文字」,但是,恰當地使用它們,對於更好地吸引聽眾的注意力和激發他們對演講的興趣,進而使他們能夠清楚明了地理解演講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洛克菲勒的硬幣

  洛克菲勒先生也曾經為《系統方法雜誌》的專欄寫過一篇關於演講的文章。在這篇文章里,他向人們展現了他是怎樣利用視覺感官說明科羅拉多燃料和鋼鐵公司的財務狀況的:

  科羅拉多燃料和鋼鐵公司的員工和普通民眾一樣,都堅持認為我們洛克菲勒家族通過股票分紅的方式從公司攫取了巨額利潤,但事實並非如此。我們與公司的合作已經有十四個年頭了,在這十四年裡我們並沒有得到哪怕是一分錢的股票分紅。

  在一次員工大會上,我特地實事求是地向員工說明了公司的財務狀況:我首先拿出一捧硬幣放在面前的桌面上,接著我從這堆硬幣中拿走一部分,表示公司從總收入中拿出一部分支付普通員工的工資———這是公司最基本的一部分支出;然後,我又從剩下的硬幣中再拿出一部分,表示公司支付給行政官員的工資;最後,為了表示還需要給各位董事支付一定的費用,我不得不把桌上所有的硬幣都拿走了。隨後,我向大家問道:「先生們,我們和其他的第三方一樣都是公司的合作者,但他們卻把所有的收入分光了,留給我們家族的就只有這個空桌面了,這難道是公平的嗎?」

  由於圖畫能造成這樣一種強烈的視覺效果,所以我們應該充分、合理地利用一些特定而簡單明了的圖畫。因此,我們就必須事前儘可能清晰而鮮明地在我們的想像中勾勒出事物的形象,仿佛中秋的圓月一樣鮮明、令人久久難以忘懷。打個比方,一提到「狗」這個詞,在人們的頭腦中馬上就會浮現出一些狗的圖片———可能是一隻憨態可掬的哈巴狗,也可能是一隻德國牧羊犬,還可能是一隻兇猛的藏獒。但假如我說的一隻「蘇格蘭獵犬」,那麼在人們頭腦中所浮現出來的圖片可能還是有一定的差別,但一定會比籠統地說「一隻狗」時要清楚明了得多。與此類似的是「一匹棕色的蘇格蘭小馬駒」與「一匹馬」相比,「一隻白色的跛了一隻腳的母雞」與「家禽」相比,前者都要比後者更能讓人在頭腦中構建出一幅具體、生動而鮮明的圖畫。

  運用不同詞彙強調你的要點

  拿破崙認為在修辭學中演講者最應該注意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則就是重複。他之所以有此認識,是因為他明白這樣一個道理———演講者對自己的演講的主題是非常熟悉的,但是聽眾呢?這是一個未知數,加之要讓人們接受一種新的思想不但需要一段時間,而且在這段時間裡人們還必須對它進行堅持不懈的思考。簡而言之,就是在演講中,對於自己的重要觀點應該一再地重申。當然,你沒有必要通過重複使用同一個詞彙的方法來重申自己的觀點,事實上,這樣做只會適得其反,你應該不斷使用新的詞彙,那樣聽眾不但能記住你的觀點,還不會嫌你重複囉嗦。

  剛去世不久的布萊恩先生曾經說過:

  在演講的時候,如果連你自己都對演講的題目一知半解,那麼,你又怎麼能讓聽眾理解你的演講呢?正所謂「以己之昏昏,怎使人昭昭呢?」反之,如果你對自己的主題理解得深刻透徹,聽眾則沒有理由理解不了的。

  在上面這段話中,最後一句和前面一句所表達的意思是一模一樣的,只是表達的方式不一樣而已。但在演講中,聽眾是無暇顧及這些的,也不會覺得囉嗦,聽眾只會感到自己對演講者的觀點更加清楚明了了。

  在我還在學校教授課程的時候,幾乎每一學期我都會組織一些演講———假如在演講中人們能夠注意使用重複這一重要原則的話,那麼他們就能使聽眾更加清晰透徹地理解自己的演講意圖了。但是,事情往往都是與人們的意願相違背的,初學者忽視這一點,有成者不屑這一點,這太令人惋惜了!

  具體與泛泛相接合的例證

  為了使我們的演講要點表達得更加清楚明了,我們完全可以採用把泛泛的說明與具體的例證相結合這個最容易也算是最保險的方法。那麼,我們又如何區分泛泛的說明和具體的例證呢?說白了其實很簡單,一個是泛泛的,另一個則是具體的。

  下面我們將通過一個例子來具體分析這二者之間的差異,以及如何才能恰當地運用二者。請仔細分析下面這句話:

  有些專業人士的收入是非常驚人的。

  這句話是否能使聽眾清楚明了地理解演講者的意圖呢?答案是否定的,而且,就算是演講者自己也無法確定聽眾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因為人們的社會地位以及生活閱歷不同,所以理解能力自然也就不同。在山區開診所的鄉村醫生也許會理解為在城市裡執業的年收入超過5千元的家庭醫生,而一個事業成功的建築設計師也許會理解為年收入超過10萬元的同行者。所以,這句話是非常模糊和不確定的,很難給人們一個清楚明了的意向,因此它的準確涵義有待於用語句進一步界定:專業人士所指為何?「非常驚人」到何地步?都需要進一步作詳細的說明。那麼,就讓我們接著看這句話後面的部分吧:

  這些專業人士,比方說醫生、建築設計師、律師、職業拳擊手、作曲家、小說家、劇作家、畫家、演員、歌手等,他們的年收入遠遠超過總統。

  看了上面的話,現在我們是否能夠清楚明了地理解演講者的意圖呢?毫無疑問,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但雖然人們能夠據此理解演講者的意圖,可它仍是不夠詳細的,並且缺乏具體的事例,這仍是一個泛泛的說明而已。比方說,它只是泛泛地說明了「歌手」是這麼樣,而沒有具體地說明某個特定的「歌手」是這麼樣,如麥可·傑克遜、麥當娜等。

  因此,這段話仍然是有些模糊的。那麼,演講者是否又緊接著做了具體的例證呢?那就讓我們一起往下看吧:

  大律師塞繆爾·昂特麥耶和麥克斯·史蒂沃的年收入都達到了100萬美元;傑克·登姆普西的年收入超過了50萬美元;喬·劉易斯,作為一名沒有接受過任何教育的黑人拳擊手,在其二十幾歲處於拳擊事業的黃金時間的時候,他的年收入也達到了五十萬美金;據說歐文·柏林每年單是爵士樂就進帳50萬美元;西德尼·金斯雷創造了一周進帳1萬美元的演出收入記錄;威爾斯的自傳為其帶來了300萬美元的收入;迪歐·里維拉從其繪畫中每年取得50萬美元的收入;凱薩琳·康奈爾曾因嫌價錢低,而拒絕接每周報酬5千美元的廣告。

  至此,在演講者具體的例證下,他所要表達的意圖終於得到了準確、明了而又生動樸實的傳達。

  所以,在演講的時候,一定要做到具體、準確和明了的表達,這不但能夠使聽眾更加清楚地明白你的演講意圖,還能加深聽眾的印象,增強演講的說服力,更能激發聽眾對演講興趣和熱情。

  演講要有中心

  威廉·詹姆斯教授,曾在一場專門對教師的演講中特地停下來發表了一段評論,他說:在演講時,演講者應該圍繞一個中心來講,這個中心就是演講要點,並且這個中心還必須是獨一無二的。隨後,他就為人們列舉了一個這樣的範例演講———這個範例演講耗時約六十分鐘。然而,最近我無意之間聽到了一場限時三分鐘的演講,在演講剛開始時,演講者就提醒我們,他的演講一共包含十一個要點。這也就是說,他要在十六點五秒的時間裡說清楚一個要點!這是多麼的令人難以置信啊!這是一個非常極端的例子,但就是這種與之相類似的錯誤———即使遠沒有達到例子那樣荒謬的程度,也會使許多初學者在前進的道路上舉步維艱。這樣的演講者就像航海者科克式的導遊,他們總是試圖讓遊覽者在一天的時間裡游遍整個巴黎,或者是三十分鐘之內觀賞完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這些是有可能做到的,但對於遊覽者而言,這卻完全背棄了旅遊的目的,旅遊者既不會對遊覽對象獲得清晰的印象,也不會獲得一絲愉快的享受。很多的演講就像這樣的旅遊一樣,因為在有限的時間裡包含了太多的內容而致使每一個內容都表達得不夠清楚,最終導致了演講的失敗。在這樣的演講中,演講者為了要講完預定的各個要點,不得已只能採用蜻蜓點水的方式———飛快地從這裡飛到那裡,又匆忙地從那裡奔向下一個地方,這多麼像在高山上四處竄來竄去的山羊啊!

  我們明白,大多數的演講都應該短小精悍,因此,你在準備演講時就應該對演講的旁枝蔓節作相應的修剪,以使其符合短小精悍的要求。打個比方吧,假如你將要以工會為題發表演講,那你就需要有所取捨,面面俱到地把它的來由、運轉的方法、成績、不足以及如何解決勞資糾紛等等都講清楚是不可取。否則,幾乎沒有人能夠明白你到底要講什麼,而你的演講也只會變成一鍋漿糊,越講越糊。

  所以,在準備演講的時候,你就必須確定一個演講的主題,並緊緊抓住這個主題對之進行深刻地闡述,這實在是一個明智之舉。這樣的演講不但會讓人們印象深刻、理解透徹,還易於人們記誦。

  可是,如果你的演講必須要包含幾個方面的話,那又該怎麼辦呢?最好的辦法就是你在演講結束的部分作一個簡潔的摘要。



章節目錄